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85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85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嘘声蛇、鹫鸟和傻子,你们几位能到台前来,让我认识一下吗?”

 

Number : 1037 

Title :心海浮藻

作者 :高低

出处《读者》 : 总第 100期

Provenance :现代人报

Date :1989。7。18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冲动:情感上的不速之客

  一位情感比常人来得快半拍的不速之客,闯入了和谐的氛围;一匹理智的缰绳拴不住的烈马,踩踏了他人的心田。对了,我指的是你:

  冲动。

  你这位胆汁型的汉子神经亢奋,肝火挺旺。所到之处,不是兴奋过头,便是怒形于色。你动辄一蹦八丈高,将礼貌、斯文或绅士风度“蹦”得一干二净,以致大煞风景,有伤和气,好事变坏事,坏事则更坏,惹得人人批评你缺乏涵养。

  冲动时人望文生义,将你视作一种冲撞别人的激动,我看也不算离谱。

  冲动,只要你抑制一下超前激奋,注意在情绪上减肥,你还是不乏知交的。目前,你得先注射镇静剂。

  ……我只是好意相劝,你何必暴跳如雷呢,呶,你看你又冲动了。

  

  距离:魅力制造者

  距离,两点之间的那一段长度。

  空间与空间的相隔,时间与时间的相隔,心髓与心髓的相隔,都造成了距离。

  缩短空间的距离,用火箭、飞机,列车、轮船;缩短时间的距离,用考古、温史、读书、回忆;缩短心髓的距离,用了解、对话、接触、相处。

  距离一旦缩短或消失,陌生和隔膜自然跟着消失,这时候,由距离派生出来的神秘感和朦胧美很可能也随之消失。

  距离竟是一位制造魅力的魔法师。

  一段距离缩短或消失了,新的距离又在诱惑世人的意志。从一定的意义上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缩短或消弭、又产生距离的过程。

  当然,世界上有一些事物是需要永远保持距离的,但这个视角同本文的宗旨业已有一段距离了。

  

  镇定:胜利的影子

  遇事不慌,情急不乱,处惊不变,临危不惧,没错,这正是镇定的形象。

  面对一条出人意料的消息,一副处于劣势的棋局,一次突如其来的事变,一场敌众我寡的战役,脸不改色心不跳,它的病历卡上绝无“血压升高,出一身冷汗”之类的症状。它冷静地思谋沉着地应付,最终漂亮地解决问题或打败对手,胜利,永远是镇定的影子。

  谁握有镇定,谁就握有镇难石、定心丸。

  镇定的父母是理智和冷静,感谢你们生养、培育了这么一个好孩子。

  

  沉思:雕镌着人生

  浮想是沉思的初级阶段,沉思是浮想的深化。只有那种到达一定火候的思索,才配称作沉思。

  沉思不喜欢住“集体宿舍”,而爱住一室一户的小套间。然而,在现时“住房条件”还较差的情况下,沉思也不得不将就着过日子,它甚而在人头挤挤的地方辟出一块看不见的“思维空间”,独个儿慢慢地琢,细细地磨。倘然把遐想比成一个好作长途旅游的活泼少年,那么沉思则是一位稳重的深沉的固守阵地的老石匠。

  泞思,雕镌着人生。它可能佳作迭出,硕果累累;也可能一事无成;自然,沉思还可能“走火”而想入非非,贻误大好人生。但这正如练气功不得法也可能“走火”一样,这能委罪于气功本身么?

  一说及这说不尽道不完的沉思,我总要陷入沉思……

  

  寒暄:该你闭嘴了

  寒喧先生,从打躬作揖到笑脸相迎,你怎么逢人就说这几句话:

  “今天天气很冷。”

  “今天天气很热。”

  “饭吃过了吗?”

  殊不知,你那面孔上的些许舒展,多半是勉强调动起来的。难道这就是国人的礼节?

  依愚所见,彼此照面,若无事情或非说不可的话,互相丢个眼色、给个微笑也足够了,哪怕毫无表示地擦肩而过,也未尝不可。何必多费口舌地重复那些有了馊味的套话呢!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怎么能将“生命”和“金钱”当作小费随意支付给并无实际意义的敷衍呢?

  该你闭嘴了,寒暄先生。你何时失业,那些虚掷了“生命”和“金钱”便有了用武之地。

  我吐露此言,决非寒暄。

 

Number : 1038 

Title :胡适谈禅

作者 :胡适

出处《读者》 : 总第 100期

Provenance :海内外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佛教有三大法门:(一)戒,(二)定,(三)慧。“戒”是守戒,最高限度为十戒(按:根本五戒,沙弥加五为十戒),后又有和尚戒(比丘僧具足二百五十戒),尼姑戒(三百五十戒),居士戒(即菩萨戒,重十,轻四十八),从戒生律,于是成为律宗。次为“定”,就是禅,也就是古代“瑜伽”传下来的方法,使我们心能定住不向外跑。第三部分为“慧”,所谓“慧”,就是了解,用知识上的了解帮助我们去定。从表面上看,禅在第二,其实不然,禅实在能包括“定”“慧”两部分。如说禅是打坐,那种禅很浅,用不着多说。因为要用“慧”来帮助“定”,“定”来帮助“慧”,所以有人合称“慧定”。在中国禅宗,“慧”包括“定”,“慧”的成分多,并且还包括“戒”;在印度,则“定”包括“慧”,“定”的成分多。

  关于印度禅的方法,计有五种:第一个方法最浅显,便是“调息”,佛书中叫做“安般”法门。“安”(ana)是“入息”,“般”(Pana)是“出息”。“安般”的意思,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手和脚都有一定的方式,如盘膝打坐使人坐着舒服,以调和呼吸。这种调息的方法,又可分为四项:(一)“数”,就是从一到十来回的数着自己的呼吸,以避免四围环境的扰乱,使心能够专一。(二)“随”,便是心随鼻息跑,所谓念与息俱,使心不乱。(三)“止”,就是看鼻息停止在什么地方;中国道家向有所谓“视息丹田”,即此。(四)“观”,就是客观一点,把自己的元神提出来,看看自己到底怎样,比方牛在吃草,牧童却站在旁边看;又好像一个人站在门口,对于过路的人,某是张先生,某是李小姐,都能认识。总括一句,以上都是“安般”法门,其方法有“数”“随”“止”“观”。

  如果一天到晚,老是打坐,容易出乱子。譬如在打坐的时候,忽然涉想某人欠我的债,或恋爱的事情,或可恶的人与可恶的事,心更不定了。在这时候,非数息所能为力,所以还要旁的方法来帮助,即靠“慧”知识来帮助。所以第二个方法叫做“不净观”所谓“不净观”,就是用智慧想到一切都不干净。譬如当我们涉想某某漂亮的小姐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她身上是如何的不洁净,鼻子里都是鼻涕,嘴里都是唾沫,肚子里都是腥血等不洁之物;并且到她死后,桃色的脸庞也瘦成白皮夹腮了,乌云般的头发也干枯了,水汪汪的眼睛也陷落了;到了尸体烂了之后,更是怎样的腐臭,怎样的变成骷髅。如此,我们也就不想她了。漂亮的小姐,金钱,地位,都作如是观,自然这些念头都会消除净尽。

  第三个方法叫做“慈心观”。所谓“慈心观”,便是训练你自己,不但爱人还要爱一切物。如当不安定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一作“慈心观”,便会不生气了。但有时还不能制止,所以又有第四个方法。

  第四个方法就是“思维观”,就是凭我们理智的了解力来解决一切。常言道“无常一到,万事皆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件,都是不能永久存在的,都不过是九十几种元素所凑成,将来都要还为元素的。比方有人骂我,当我们听到,自然很生气,非要和他拚命不可。要是拿我们的思维力来一分析:骂,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对于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的人呢?依着化学的分析,也不过是几分之几的氢气氧气等等的化合物;而被骂的我呢?也是和骂我的人一样,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则所有骂詈,不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两个机关打无线电而已,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以上均就知识略高的人说,至于知识太低的人,怎么办呢?就有一种“念佛法”,即第五个方法。所谓“念佛法”,就是想到佛的三十二种庄严相。“念”便是“想”,后来又念出声来,就成念书的“念”,从心中想而到口头上念。

  从最低的数息,到最高的无常哲学,都是方法。一大部分属于“慧”,用“慧”帮助“定”,用“定”帮助“慧”,便是“瑜伽”。

  上述五种,都是禅学的方法。现在讲印度禅的目的,即禅学的境界。此种境界,由各人自己去认识,其实都不一样;至于印度禅的究竟,谁也没有做到。

  记得清初有一个大学者,颜习斋(元),他是保定府人,最初当蒙馆先生,学做圣人。他有一篇《柳下坐记》,叙述他自己在柳下打坐的情形。三百年前的圣人,在保定府打座,到底到了什么境界呢?他说,在一个夏天,我坐在柳树之下,看着那柳叶,真变成了美丽的绿罗;太阳光从这绿罗似的柳叶透过来,都成了一颗一颗的珍珠;他听到苍蝇嗡嗡的声音,就好像听到尧舜时代所奏的九韶之乐一样。像他这样,可算到了他自己的理想境界了,却是到不了印度禅的究竟境界。

  印度禅的境界到底怎样呢?计算起来,有好几种的说法,现在略述其重要的:

  第一是“四禅”,也叫做“四禅定”。即:最初用种种法门帮助你消除种种烦恼欲望,到无忧无欲的境界,便是初禅。但初禅还有思想,,还要用脑,再把一切觉、观都除去,自然得到一种“欢喜”,便是第二禅。但第二禅还有欢喜。连欢喜也不要,只有一种心平气和、舒舒服服的“乐”的境界,便是第三禅。到了连这种舒舒服服的“乐”都没有了,即得“不动处”,只是一种“调”,即安稳调适,便到第四禅。

  初禅还用思想,第二禅还要高兴,第三禅还觉舒服,第四禅则只有调和,要如何便如何,驾驭我们的心,好像马师之御良马,随所指挥,无不调适。

  其次,四禅之外,还有四种境界,即“四念处”。此四处:

  一、“空无边”,就是想到空处。如眼是空的,鼻是空的,一一的想,想到只有空,譬如藕,只想其孔,越想越大,全不见白的藕了。想到全世界,也作如是观。

  二、“识无边”,“空无边”还有想,便是一种印象;想到末了,不但是空,连这空的印象都没有了,便到“识无边”处。

  三、“无所有”,一切都没有了,便到“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既到“无所有”处,你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连想都没有了,连“没有想”也没有了,此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常言说,“想入非非”,不是想,也不是非想,此理难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四禅是一种说法,四念处又是一种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