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508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508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

  二

  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这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说,均被拍成电影。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法西斯分子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共和国。海明威借款4万美元为忠于共和国的部队买救护车。为了还清债务,他作为北美报业联盟的记者到西班牙采访,并拿起武器参加了战斗。西班牙内战以共和军失败而告结束,这让海明威十分难受,他写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剧本《第五纵队》,歌颂献身于正义事业的人们。

  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他的行动计划是,在古巴北部海面搜索德国潜艇;如果发现潜艇,就全速前进,撞击敌船,与之同归于尽。这项计划不但得到了美国驻古巴的大使布拉顿的批准,而且得到了美国情报参谋部的赞同。海明威指挥船员在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的机会。

  1944年6月,海明威随美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他自己率领一支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占区侦察,不断地向作战指挥部提供大量珍贵情报,因此而获得一枚铜质星章。同年,海明威与玛莎离婚。第二年三月,他与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结婚。玛丽是位记者,她陪伴海明威走完最后的15年。她的来到使海明威的生活充满了从未享受过的天伦之乐和人间温暖。

  三

  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利策奖。

  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洲打猎。他们乘坐的小型飞机在尼罗河源头附近不幸坠落,俩人都受了伤。另一架飞机看到了坠毁的飞机。人们都认为海明威夫妇遇难了。但55岁的海明威并不在意,他们又换乘飞机飞往乌干达首都。飞机只飞了片刻便一头栽到一个种植园里。几秒钟后飞机爆炸,引起大火。海明威拉着玛丽从飞机的残骸和火焰中爬了出来。玛丽几乎不能动弹了。海明威帮助当地农民扑灭了大火,然后陪玛丽去医院。

  玛丽的伤并不重,只是断了两根肋骨。伤势严重的是海明威自己。病历卡上写着长长的一串病名:关节粘连、肾挫伤、肝损伤、脑震荡、二度和三度烧伤、肠道机能紊乱……

  躺在病床上,海明威看到了用25种语言文字发表的他的讣告。身体尚未康复,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无法亲赴瑞典领奖,只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他出席庆典。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荣获诺贝尔奖金之后的几年,他没有发表过重要作品。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写作时越来越吃力。他的高血压症、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皮癌、精神抑郁症等一大串疾病,使他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身高6英尺,体重220磅的巨人,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

  四

  海明威死了,但他塑造的硬汉形象永远活着。

  他成功地塑造硬汉形象,并不因为掌握了一套写硬汉的技巧。他写作的方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他自己先做个硬汉,然后他写他自己。因此,人们认为海明威的作品大多有他自己的影子。他笔下的人物,也随着他一起成熟、完美。《海明威短篇小说选》的第一篇《在密执安北部》是他最早出版的作品之一。作者讲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当女仆的姑娘爱上了一个铁匠。一次,铁匠在她主人家喝酒,她便在外面等着,怀着纯真的爱心,只想能看他一眼。铁匠出来了,把她带到码头上,粗暴地占有了她,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睡着了。姑娘被侮辱和损害了。她会怎么样呢?海明威写道:

  她又冷又悲,一切都像是完了。她走回到吉姆躺着的地方,再一次使劲摇了摇他,看他到底醒不醒。她哭着。

  “吉姆,”她说,“吉姆。醒醒啊,吉姆。”

  吉姆动了动,把身子蜷得更紧了。莉芝把上装脱了下来,俯身过去拿上装给他盖上。她把上装小心谨慎地、干净利落地在他四周掖好。然后她穿过码头,走上陡直的沙土路回去睡觉。冷雾由港湾上穿过树林正升起来呐。

  这或许是海明威笔下的第一个“硬汉”。她的命运与一般人相同,或比一般人更不幸;她的能力也与一般人相同,不会变痛苦为欢乐。所不同的只是对待不幸的态度:她没有悔恨、恐惧、绝望或麻木,却把不幸承担了下来。

  承担不幸,是硬汉性格的出发点。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中期最成功的作品。主人公罗伯特称得上是个完美的硬汉形象。完成了炸桥任务,可他的腿也断了。敌人就要围攻上来。他不愿拖累战友的撤退。他无法和他热爱着的姑娘去马德里,无法看到他蒙大拿的家乡了,他年青青的生命就要结束。但他用平静的语调劝玛丽亚离开:“我们下一次去马德里吧,真的。走吧。”他的同伴哭着说:“你要我枪杀你吗?要吗?没关系。”“不用了,”罗伯特说,“走吧,我在这儿很好。”

  与那位密执安姑娘相比,罗伯特遇到的是更大的不幸。同样,罗伯特承担了这不幸、即使死,也保持住了体面和尊严。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海明威最后的硬汉形象。那位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峻得多的问题失败。老人拼尽全力,只拖回一具鱼骨。怎么办呢?“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老人回答说,“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因此梦见了狮子。

  海明威生前一定也梦见过狮子。

 

Number:1818

Title:魂归大寨

作者:卓儒

出处《读者》:总第64期

Provenance:山西青年

Date:1986。8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一

  北京,复外大街的部长楼院里。

  除夕夜晚的爆竹带着斑驳的色彩和尖利的哨音,在半空中划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央电视台的联欢晚会节目给人们送来阵阵欢愉的笑声,这笑声和着鞭炮的脆响,奏出又一个古城春节的新乐章。

  陈永贵已经重病缠身了,医生准许他回家去过一个春节,却再三嘱咐他别忘记吃药,过七天来检查一次。看上去他清瘦的面孔比原先小了一圈,然而他的眼睛仍焕发出光泽,望着跑出跑进的孩子们,他笑眯眯地感到一种颐享天年的幸福,病痛似乎也轻了许多。

  他半仰在沙发上,轻轻地合上眼,仿佛是想品味一下这过年的气氛、色彩和音响,然而,他感到自己确实精力不支,分明重病在身了,虽然医生不说,儿子也常安慰他,可是,你们瞒得了我吗?他想,像这样的春节,自己还能过上几个呢?一个?两个?不,不会再有了……

  昨天,当那辆黑色达特桑小卧车把他从医院接回来的时候,脑海里想的竟是两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首先,推门进来是先看那两盆君子兰花,这是他近几年来最心爱的物件了。一盆大的,放在卧室里面的茶几上;一盆小的放在会客室的写字台上。他给它们浇了水,并且仔细查看了小盆里花的枝叶,这是因为它生过虫子,靠了主人的精心护理才活过来,如今长势旺盛,油绿绿的,有人给他八百元他还不卖呢!接着他披了大衣,戴上口罩,乘家人不注意,开门走了出来。

  先到楼下的小卖部,又到传达室、副食店,他同大家叙年话。不论是营业员还是传达员,都和他挺熟,大家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他只笑笑说声不要紧。他想告诉人们这是来告别的,但怎么也说不出口,只是围着熟悉的柜台、小桌,看了又看,临了还要抚摸一把,留恋地返回家来。

  “我这真的就不行了吗?”他暗暗地问自己,但又没有个肯定的回答。可我还有许多事情没做完哩。至少,还想回趟昔阳,站在虎头山上,看一眼那平平展展的层层梯田!正月十五怎么样、恐怕赶不及了,待到开春吧,下种之后,还有一段农闲哩。

  听儿子和女儿讲,这几年政策好,农村的变化大着哩,他听了很高兴,但这高兴之中隐约还带有一丝酸楚。三中全会政策好,平心而论自己是拥护的,那里面包含有自己的愿望。就说挖煤吧,本是一本万利的营生,当时他就想,一把这农田基本建设搞出个眉目来,就要开个窑的,狼窝掌背面有煤他是知道的,然而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为此也曾懊恼过。现在有人搞了,梁便良是好样的嘛!思绪自然又回到大寨去。他想,我生是从大寨来的农民,死还是要回到大寨去的。当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当初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可是大会一鼓掌就当上了。自己明明是个大老粗嘛,批文件也有时感到困难。大寨是大寨的问题,学是学的问题,中央83号文件讲的明白,他是赞成的。他感激邓小平同志郑重地安慰他说,你不是“四人帮”的人,中央是清楚的。他也感谢胡耀邦总书记百忙中曾多次过问他离职后的生活情况。在十二大落选后,胡总书记亲切地关照他不要背包袱,要好好学习,好好休息。他想着,思索着。进行着历史的回顾,渐渐地感到疲倦了,仿佛是刚从虎头山上走下来,静静地入睡了。

  二

  1986年2月28日,陈永贵又重新住进北京医院北楼的高干病房。癌细胞无情地吞噬着他的生命之灵,他像一支随风摇曳的蜡烛,眼睛里放射着忽明忽暗的光亮。

  3月15日,胡启立同志来到病房,握着陈永贵的手亲切地说:“陈老,我代表总书记来看望你,你要好好养病。中央是肯定你过去的贡献的,你是个战天斗地的英雄!”

  “感谢中央领导……”一串晶莹的泪珠从这个很少掉泪的硬汉子眼眶里溢出,顺着布满皱折的脸颊流下来,挂在那厚厚的大嘴唇边。

  王兆国同志推门进来,没有带秘书。他是抽会议间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