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889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889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进口商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着。他还料到,海关人员会假设这些右手套将一次整捆运来。所以,他把那些右手套分装成五千盒,每盒装两只右手套。他指望,海关官员可能会假设,一盒装两只手套,那就是左右手各一只。

  这个宝押中了。第二批货物通过了海关,那位进口商只缴了五千副手套的关税,再加上在第一批货拍卖时付的那一小笔钱。这这样,他把一万副手套都弄到了美国。

Number:3131

Title:绝秘邮票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首次绕地球飞行。为此,美国邮政部早已印制好一种纪念邮票,但他们不能预测这次飞行能否成功。1961年底,这套邮票已分发到全国305个邮局,并附有严格的指令:未接到通知前,密封的邮包绝不能打开,违者重重治罪。邮局局长们都不知道邮包里是什么重要绝密邮件。

  载人宇宙飞船发射获得成功。当天下午三时三十分,国家邮政部命令各地邮局打开邮包,立即出售内装的邮票,这就是“绝密”多时的美国《小星计划》纪念邮票。邮包内还有一份发行新邮票的新闻公报以及一张供邮局张贴的海报。瞬间,购买邮票的人挤得水泄不通,绝大部分邮局内的邮票当天下午五时便被抢购一空。

Number:3132

Title:萦绕在心头的幻影

作者:C·Baka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刘迈、刘越

  是什么搅动着憩静的心灵

  是什么烦恼着青春的梦幻

  一

  1945年9月10日,琳达·布里斯彻出生于纽约斯待顿岛。两岁时,她随全家搬到马里兰州的瑞维拉海滨。琳达出生时,心脏有点毛病,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她生来活泼,喜爱游泳、钓鱼、打网球。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琳达就幻想当一名体操教练。长大以后,她的爱好转到了音乐、美术和写作上。

  她写的诗和文章,不少发表在《学生文选》上。死神,常常是她写作的主题。“什么是死?”她写道:“死便是永恒但是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呢?”是否她对死的敏感使她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我热爱生命”,她写道,“我期待生命,但生命会期待我吗?”她经常恋爱又常失恋,虽然她身患几种疾病,但每次发病都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1963年的一天下午,她刚刚高中结业,破天荒地画了一张素描。画中人是个与她同龄的男孩子,跟她的所有朋友都不像。一天,她的母亲波莉问她:

  “这男孩子是谁?”

  “我的梦中人。”

  “得了,别胡说,你怎么想起画这个的?”

  “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我必须把我梦见的这个人的模样画下来。”说完,她走进卧室,把镜框里的照片取出来,换上了那张素描。

  琳达后来在马里兰弗里德里克的胡德学院专攻英语。在此期间,她继续她的写作,并负责编辑学校的文学杂志。1967年毕业后,琳达在安纳波利斯中学教英文,并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春季里,她到波多黎各度完假后,又和几个朋友到新英格兰玩了几天。五月,琳达又出现在哥哥的婚礼上。六月份,学校放假了,她又是几乎天天晚上有约会。

  “她那时好像已经预感到她的时间不长了。”琳达母亲事后回忆说,“她一天到晚总是忙忙碌碌的。”让人惊讶的是,她把屋子彻底收拾了一遍,扔掉了旧日情书和其他纪念品,唯独留下了她的“梦中人”的肖像,她从镜框里取出肖像,仔细地和其他一些画片放在一个皮夹子里。

  7月21日,琳达度完周末,一回家就抱怨头痛得厉害。但这次病痛没有引起重视,几乎整个星期,她都忙于暑假的临时工作。到了星期四,病情加重,并伴有呕吐现象。“也许是对镇痛药过敏吧!”大夫在电话中对波莉说,之后他给琳达换了一种镇痛药。星期五早晨,琳达的病情恶化了,整个一天,她不时吐血,这时她母亲才害怕起来,赶紧把她送到附近的北阿伦德尔医院“妈,”在路上琳达喊,“我难受死了,我恐怕活不了了。”

  二

  与此同时,离此地400英里远的哥伦比亚洲的查尔斯顿,一个22岁的青年人伍迪也正面临着一个悲剧。和琳达一样,他小时候也幻想成为一名体操教师,而长大了以后,又和琳达一样,他的兴趣转到了阅读、绘画和写作方面。

  与之不同的是,伍迪的视力很差。在他20岁的那年,他得了一种罕见的角膜炎。起初,带菌的水晶体使膨胀的左角膜变平而影响了视力。后来,病情恶化,水晶体不能正常工作了。1968年春,查尔斯顿著名眼科大夫威廉·沃伦顿先生告诉伍迪,他的病已经非常严重了,只有进行角膜移植手术才能保住那只眼睛。

  伍迪同意做这个移植手术。结果手术因一个捐献者的耽搁没有做成。于是沃尔顿大夫又向南卡罗莱纳州眼库申请,这个眼库和其他的眼库也有挂钩联系。

  6月底,伍迪从学校回到家时,他被通知不管去哪里,要留个话以便联系,角膜移植手术必须是从捐献者眼中取出72小时内进行才有效。

  琳达被送到北阿伦德尔医院时,几乎不省人事,诊断结果,表明她颅里长了一种尖刺状突起物。这家医院的设备不足以挽救她的性命。昏迷不醒的琳达马上又被转到15英里外巴尔的摩的大学医院。一到医院马上进了手术室。

  医生拖着疲劳的身子走出了手术室,严肃地对等待在外的琳达父母说:“你的女儿脑内长了一个瘤子”。他又补充说他对此无能为力,以后事情怎么变化,全看上帝的安排。

  琳达再也没有醒来。

  在那段忙手忙脚、混乱不堪的日子里,波莉朦朦胧胧记得有人征求她的意见,问她是否愿意把琳达的眼睛捐给眼库。“我同意了”,她说“我觉得好像是琳达叫我这么做的。我记得有一回,我们谈起心脏移植手术时,她说:‘我真希望我能留下点什么,要是这样就太好了!’”

  琳达死后不久她的眼睛马上送到马里兰洲医院。在申请名单中,伍迪列在第一位。紧接着,正在查尔斯顿游泳池任救生员的伍迪就接到沃伦顿大夫的电话:“我们搞到了一只眼睛,马上就从巴尔的摩运过来了,你必须在今晚6点钟以前到医院。”

  次日早上11点,伍迪的左眼薄膜已被琳达的代替了。

  三

  恢复期里,伍迪一直在想,这么快就做了手术真是幸运呀!那位给他光明的人到底是谁?他是否能有机会向捐献者的家人表达他的感激之情呢?

  医院只告诉他,捐献者的年龄是22岁。虽然伍迪也知道,捐献者的情况是保密的,但1968年8月底,他还是给马里兰州医院眼库写了封信:“如果不违犯规定的话,我非常愿意向那家人致谢。如果他们愿意了解我的一些情况的话,请转告他们,我也是22岁,现在田纳西大学上三年级,主修心理学。手术很成功,我恢复的也很好。”

  眼库的负责人弗里德雷克·格里菲斯深深地被小伙子的真诚打动了,他给布里斯彻家打了个电话,并读了那封信,然后随口问他们是否愿意见伍迪。他们说:“很愿意”。

  10月6日,星期日,伍迪从华盛顿飞到布里斯彻家做客。伍迪和布里斯彻家人一见如故,相处得极好。

  波莉拿出琳达的皮夹子和剪贴簿给伍迪看,还告诉他琳达的许多爱好。那天晚上,波莉让伍迪睡在琳达的房间。伍迪在琳达书架上发现她两个月前买的书,其中许多都是他喜爱并读过的。

  分手前,伍迪把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布里斯彻夫妇留作纪念,波莉立刻把照片放在起居室桌子上的镜框里。数月后的一天,她突然盯着照片看了起来。它有什么引人之处吗?是否因为伍迪与琳达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还是那一连串的事情使伍迪的生命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了?不,都不是,是照片本身有点问题,她以前在哪儿见过它呢?

  1969年春,即伍迪来访半年之后,为了怀念女儿,布里斯彻夫妇决定出版女儿的诗集及素描,在整理琳达遗物时,波莉突然发现了那张“梦中人”的素描。

  “上帝,我真不敢相信!”她不禁喊道。她叫来丈夫,给他看那张素描:“你看这是谁?”

  “这不是伍迪吗!”他说。

  波莉一下冲到起居室,把伍迪的照片与素描放在一起看,简直是惊人地相似!而这幅素描中琳达的“梦中人”是琳达去世前五年画的。

  在波莉发现素描的同一皮夹里,她还发现琳达一首诗的残稿:

  两个人心心相通,

  却不能相见,

  此乃世上痛苦之最。

Number:3133

Title:世界最大的屋顶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世界之窗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世界最大的屋顶是沙特阿拉伯吉达市阿卜杜勒·阿齐兹国际机场处的一顶帐篷。它用了550万平方英尺的织物,覆盖住105英亩地面,帐篷里可以同时容纳10万名朝圣者,朝圣者稍作停留后就前往麦加,但帐篷却是个永久性建筑,并不拆除。

  吉达市国际机场的帐篷顶采用的是制作宇宙服的材料涂覆聚四氟乙烯的β位纱玻璃纤维混纺织物。这种β位纱的抗张强度比钢还高,混纺成的织物可让沙漠的刺目阳光透射入4~18%,这样,帐篷里充满了柔和的漫射光,到了夜晚才需要开灯。这种半透明织物还不吸收热量,晒白的篷顶能把3/4的太阳辐射热反射掉。朝圣期间,帐篷外的气温高达50℃,但账篷里才只有27℃,不用空调,就可让旅游者惬意地休息了。今天,管弦乐队在帐篷里的演出日益增多,因为帐篷的传声性能独特。而且,曲线造型又使音响传播均匀。一个容纳1500名听众的这种传声壳体,根本无需音响扩大设备。

Number:3134

Title:一代马戏大师的梦

作者:凯勒

出处《读者》:总第79期

Provenance:共鸣

Date:1987。7、8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一位美术教授,在不惑之年,试着去实现童年的志愿……

  友寄猛兽

  电话铃响,我放下手里的报纸,拿起听筒。是火车站运输部的职员打来的。

  “教授,请你赶快来。他慌慌张张地如失了魂似地说,“驾卡车来。”

  “什么事”我说。我是宾夕法尼亚洲勃隆斯堡镇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这时,我正在悠闲地吃早点,连咖啡都还没有喝完。

  妻爱莲娜在厨房,没听到电话响。我没有说什么,心里惴惴不安,开着卡车驶到火车站卸货月台上。远远地就听到野兽的咆哮声,再走几步,又听到木头噼噼啪啪分裂的声音。

  “你来瞧吧!”里面那个职员说着推开大门把我拉进去,“求求你快点把它带走,窜出来吃人就糟糕了。”

  行李房里有个大箱子,一头狮子的大脑袋伸出了箱顶,样子凶猛无比,它已经把箱顶咬开了一个洞,看来随时都会窜出来。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