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174-生活中的智慧 >

第44章

2174-生活中的智慧-第44章

小说: 2174-生活中的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平对该地的GDP影响很大,同时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反过来又决定该健康水平如何。    
    但是,直观上的看法、经验上的描述能够证明健康或疾病与人均收入增长或GDP的增长有必然联系吗?如果有联系,这种联系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如果没有内在的联系,人们被这些现象所捕获的症结在哪里?我们能够从中找到更好的解释。正如张宇燕所指出的那样,即使我们可以在某些场合或某个历史时段找到健康与增长两者间关系的证据,但我们无法肯定究竟谁是原因谁是结果。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之一完全可以表现为健康状况的改善。不过,微观层次得到的结论往往难以推及宏观层次。举例说,健康的个人在与其他人竞争高收入工作岗位时无疑更容易取胜,但当所有人的健康状况改善时,整体人均收入水平并不一定必然随之提高。当然,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要从中找出更反面例子也很容易。    
    也就是说,假定健康对一国经济增长并不产生任何直接影响,那么健康或疾病的经济学意义又何在呢?这就是阿塞摩格鲁等人在《历史中的疾病与发展》要回答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只有当健康或疾病对制度选择产生影响时,疾病环境和健康条件才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换句话说,健康或疾病对社会经济的重大影响是通过制度选择来发生作用的。    
    例如,在十六七世纪,西班牙人为什么能够那样迅速成功地征服美洲?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建立起源于欧洲的各种组织与制度?其研究表明,这并非凭借武力或智慧,而是靠西班牙拥有相对免疫的天花等传染病。在整个美洲,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在欧洲人进攻之前,就已经从一个部落传到另一个部落,这些传染病杀死了约95%的美洲土著居民。由此,欧洲人迅速建立起了各种组织和制度,并依靠它们来对新大陆大肆掠夺。    
    张宇燕指出,如果美洲土著居民拥有某种免疫优势、并把致命的疾病传染给欧洲殖民者,那么整个美洲历史也就得重写,世界历史进程也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美洲至少是在沦为殖民地之前还会维持上百年的传统,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的巨大影响力便会大打折扣,欧洲的金银财富迅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催生资本主义的制度变迁就可能被大大推迟或胎死腹中,亚洲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就有可能率先步入资本主义轨道。事实是,欧洲人在几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关头运气足够好。在那些相对于欧洲人而言疾病环境较佳的地方,如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他们就开始移民、定居,并创立保障私人产权的制度。而在疾病环境糟糕的地方,如疟疾和黄热病横行的非洲,他们就施以“榨取性”的“非保护”制度,扶持和勾结当地上层,肆无忌惮地掠夺资源。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世界正是400年前那个世界的继续。    
    也就是说,从经验与直观来看,每一个个体的健康水平与个人收入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的,而且个人的健康水平高、预期寿命长越是会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其积累的人力资本就可能越多,个人收入增加的机会就越多。但是,从宏观或整个国家来看,其情况又十分复杂,特别是在一些非常时期,健康条件或疾病环境与不同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关系又十分复杂,不可能用统一的模式或经验来解释与说明。而且,在不少情况下,健康或疾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它通常是借助于制度变化而起作用。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的致命传染病之爆发,对制度形成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它在特定的历史时点上和特定地域内,约束或刺激了制度选择的内容或方向。而这种集体选择一旦完成,就可能成为这个群体中的生活惯例,或是创立正式的制度安排。而以后的经济发展就在这种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上决定经济绩效的优劣。    
    无论是2003年的SARS爆发,还是目前正在世界流行的禽流感,对一些相关的行业看上去确实是冲击不小。但是,对于去年的SARS的影响,国内有研究表明,其流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而SARS出现,则推进了国内不少制度安排创新。如民众饮食方式的改变(北京餐馆的公筷制)、生活习惯的变化(如洗手、个人卫生注重等)、医疗卫生预警机制的设立(由此也推动了不少行业的制度安排创建,如金融预警机制设立等)、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制的完善等。而这些制度的确立对国内经济现在及未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还有,香港禽流感发生之后,香港政府就在考虑如实施中央屠宰,以减少禽畜动物病毒传染可能给香港带来的威胁。目前,国内禽流感的出现,中央政府也出台相关的防范禽流感的措施及利益补偿机制。可以说,这些制度安排的出现,不仅会改变民众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而且也会改变相关的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从而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无论是产品的生产还是销售,其生产规模化、程序化、产品流通快速化、广泛化已是大势所趋,禽兽的饲养与销售也是如此。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生产与销售之效率,同时也加速了传染病及病毒传播的速度、范围及突发性。当脆弱的生命面临着这种挑战时,我们要做的不仅在于研制出更多预防疫苗与药品、提高医疗之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来改进我们的制度,以便更好地保护民众生命财产。这才是问题最为重要的方面。    
    (2004年2月)


第五部分 生活中的智慧第46节 “负利率”对民众生活影响不大

    近段时间以来,从央行报告透露的信息来说,2003年前8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持续小幅正增长,但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同比增幅在12月已经高达32%。2004年前2个月上升21%。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负利率之声、国内存款利率加息之论、居民储蓄存款缩水之言,全国媒体一片惊呼。对我来说,这几天,几乎天天都有媒体记者来电话要我对此做解释,要我对负利率对民众生活及企业的影响做些解释。    
    正如我早已撰文指出的那样,就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而言,由于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的幅度有限,从而也就不可能形成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加上国有银行改革的需要(因为在贷款利率放开,存款利率固定的情况下,上息不利银行利润的获得),要推动国内房地产及消费信贷的发展(因为低利率既利于增加住房信贷消费,也扩大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在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的指数水平上,正如行长周小川所言,国内升息的可能性不大。    
    当然,这些仅表明问题的几个方面,还有,既然是负利率,为什么民众不从银行大量地把个人的储蓄存款取出投资其他地方,或购买耐用性消费品保值增值呢?为什么对于个人的资产缩水的民众会无动于衷而个人储蓄存款照样增加呢?为什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时正好国内股市上涨,但民众不愿把个人的储蓄投入股市等。尽管有媒体声称,面对负利率有不少储蓄存款进入了基金从而导致最近基金的火暴。但最近进入基金的个人储蓄存款真的会很多吗?与平常的时候相比又如何呢?其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只要好好地想一下,就会得到解答。    
    我们已经看到,2003年下半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扬仅为32%,今年2月又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在将来一段时期内国内CPI的上扬幅度是十分有限的。而且2003年以来的国内价格主要表现在与农产品有关的食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主要表现在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上。对于其他工业消费品来说,多数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对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尽管其上涨的幅度达到30%以上,但是随着这几年来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民众可支配收入增加,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已经十分微小了。因为,一则随着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的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众对不少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减少;二则随着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食品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这些都使得,即使2003年以来食品价格上涨很快,而民众仍然对其价格变化不敏感。    
    对于房地产来说,它既是2003年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也是推高国内价格指数上升的最大因素。据统计,2003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97%;房地产开发贷款为665735亿元,同比增长491%;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4246%,2003年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2664倍。最新的统计数据还表明,2004年前2个月城镇投资增长53%,而房地产投资也达到1005亿元,占城镇投资总额30%以上,增长436%。而在全国各大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到20%以上的城市比比皆是。    
    对于购房者来说,大致可以分投资性购房者与消费性购房者。对于投资性购房者来说,他们对房价上涨十分敏感,但是越是房价上涨越是他们进入市场的好时机,因此,这部分人对房价的上涨不在乎。对于消费性购房者来说,由于中国的商品房市场发展刚开始,多数消费性购房者都是第一次购房,加上他们付款的方式多是以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进行,因此,他们对商品房价格的变化也不敏感,多数人同样会越是房价上涨越感到是进入市场的时机。同时,在全国城市居民人口中,一个时期内购房的居民人口所占的比重一般不会太大。因此,对于这些不购房者来说,房价的上升同样对他们不敏感。    
    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30%是食品,20%是服务,50%是工业消费品。现在总的格局是食品价格有所上升,服务价格相对稳定,工业消费品的价格持续下跌(商品房价格上涨除外)。也就是说,从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情况来看,由于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十分明显,而且不具有持续性,而且物价向下的压力依然存在。今后价格上涨会减缓,基于通货紧缩仍然要加以注意。    
    这就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对民众生活影响十分微小。看上去是进入什么“负利息时代”,但是国内居民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资产缩水,他们也不需要把个人的银行储蓄转移到其他投资工具上。有资料表明,今年以来国内银行个人储蓄存款仍然源源不断流入,而且银行的个人存款额一直在不断攀升。只要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通货膨胀时的人都能够凭感觉判断目前个人资产是否在缩水。    
    目前,国内有不少媒体正在借助这种现象大力渲染负利率时代,渲染资产缩水,其实这或许仅是用一般理论来理解我们国内的经济生活,或许是有一己之私,希望国内民众的11多万亿储蓄存款走出银行进入股市或基金。如果是后者,国内民众得当心点,不要太受各国媒体所左右,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