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给艺术两小时 >

第41章

给艺术两小时-第41章

小说: 给艺术两小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雪亮的。钞票面前,人人平等,不可乱了章法规矩。
    四、当场按件论价,铁价不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纠缠讲价,即时照原价
加一倍;再讲价者放恶狗咬之;恶脸恶言相向,驱逐出院!
    五、此告示张挂之日起生效。
    六、所得款项作修缮凤凰县内风景名胜、亭阁楼台之用,由侄儿黄毅全权料理。
                                            黄永玉(章)手订
                                     1996年4月2日于白羊岭古椿书屋

    也许,这正是真实的黄老,也许这是黄老特有的幽默。
    黄老生活在现实里,但他却诗意般活着……

                                     (原载《湖南画报》1999年第1期)



 


 


                             万荷堂的设计师

                                  国健

    卖一幅大型画都动辄百万港元计的画家黄永玉,正在北京市郊继续经营他的
“万荷堂”,这是黄永玉第三大营屋项目。是继意大利“无数山楼”,故乡湖南凤
凰“回龙阁”之后,在首都施建的一项重大而个人的土木工程。说是工程,可能欠
缺了情义,因为“万荷堂”显然就是黄永玉在北京的家。也许应该先说一说“万荷
堂”的阵势。在一片七亩的地上,黄永玉可以任意营建自己设计的屋宇楼房,这七
亩地给三千亩的果园包围,植满了桃、李、苹果之属,春风一到,是无际的翠绿,
与甜而清的幽香。在这三千亩的后面,是七千亩的政府绿化植林区,绝对不容许任
何建设,在这一万亩的环境里,一个70多岁的老人,给两头美国培殖的世界最巨形
马士提夫犬伴着,时而画画画,时而写文章,怎么形容这种生活好呢?我想,就叫
做“大生活”好了。
    地大、屋大、狗大、年纪大,到访的人物大,气魄胸襟大,所画的画大……这
还不是大生活?黄永玉的画有多大?各位不妨到毛泽东纪念堂,看看高置中堂的一
幅,便知到底可以多大。
    “万荷堂”的黑漆金箔大字牌匾,书法是大龙负责的。黄永玉曾自己试写,也
请过黄苗子试写,都是有风格有名望的画家了,但效果都不能满意,直到大龙朴拙
而凌厉的笔法出现。能够自知己之不足,直认别人的长处,是黄永玉一个很大的特
点。
    现在“万荷堂”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四堵围墙,里面是三组建筑。近门处是
马房,现在养了大狗,迟些用来油车。第二组建筑是“万荷堂”前堂,说堂真是没
错,它的格局,就是堂的格局,不但可用来待客,还有巨大的钢板墙,配上磁力镇
纸,方便黄永玉张挂大画。第二组建筑在前堂的后方,一幢两层高的房子,谅可称
作内院,是起居的地方。它的外面青似中式,里面则完全西式,只有厨房例外。因
为这厨房在西式之余,有烧炭或烧煤的大灶头一个,可以烹制家乡菜式。这个内院,
下层是大厅和饭厅,上层是寝室和客房。
    由于北京的冬天,冷的时候,冰寒彻骨,所以前堂和内院都设有巨型火炉,也
有充水式暖气系统:客房有两间,装修布置与欧洲客栈无异,十分舒适,睡床软硬
合度,呼呶一觉,每天醒来都是天甫明。第二楼的长廊,壁上挂了画和雕刻品,也
有黄永玉的照片,是一位叫卢申的朋友拍的,都捕捉了这位老人家洒脱不羁的情真
一瞬,拍得非常之好。二楼何梯级上达天台,从上可以饱览果园景致,只是冬天并
无胜景,因为草树俱枯黄,好色者须待春分。
    试想春夏之间,在万花绽放的光景里搭上营帐进住,给人自然拥抱,会是何等
妙事。相信黄永玉对此早有期待,看他前堂一列鸡翅木屏风上张裱的一幅“十万狂
花人梦寐”,当知画者心意。
    各位看图片,应该感觉到“万荷堂”不是一般人的居所。黄永玉当然不是一般
人,他吃的苦大概比你和我加起来乘一百还要苦,而今天得到的甜果也可能比你和
我加起来乘一百还要甜。黄永玉是湖南人,是沈从文的表侄。夫人是中山人,所以
一家都能说广州话。不过,祖籍湖南只是一个简化了讲法,黄永玉其实是土家族人。
    黄永玉正好就是一个崇尚古风的人。如果老师没有告诉我他原来是土家族人,
而我又没有真的跑去查看土家族的历史,就真的很难理解他的为人与作风与际遇,
为什么会跟大多数人都那么不同。
    万朵狂花人梦寐,一袭清馥逸荷塘。虽然我把佳句续得不伦不类,但当荷塘部
分的工程完成后,应该是接近这种风貌罢。

                                   (原载《湖南画报》1999年第1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