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37三国武力点评 >

第5章

37三国武力点评-第5章

小说: 37三国武力点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定此观点成立,即高览确实已经回身、回马,那么他的这一系列动作在刘备眼中必然会是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  如果您正在全神贯注地等待与对方单挑,而对方却突然转身并回马,把一个大后背亮给您,难道您不会觉得这很怪异吗? 
  由於前文已有“刘备应该不会错漏任何高览个体方面的重大举动或者反常举动”,而刘备又确实没有看到这种重大或反常举动(文中未表),因此可以判定:高览并未做出这种反常举动。 
  综上所述,高览是在没有时间做出有效防卫动作的情况下被赵云挑于马下的,因此无法记入单挑,只能判定为突袭。            
三国武力点评(14)  单挑与突袭(4)     
  本篇归纳一下单挑与突袭的判定标准。本标准仅针对以击败敌将为目的的单挑战例,51回中曹洪/曹仁、70回中黄忠、101回中魏延/关兴 那样的诱敌诈败战例,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1 凡满足以下条件,一律判定为单挑 (排除突袭): 
  (1) 写明回合数的  
  如:“云长出马,只一合斩了华雄,提头入献,众皆大喜”(5)、“云正杀之间,忽遇朱然,便与交锋;不一合,一枪刺朱然于马下”(84),等等。 
  (2) 写明“交锋”、“交马”字样的 
  (3) 写明“正遇拦路”字样或类似字样的 
  如:“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失,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84) 
  2 凡满足以下条件者,一律判定为“非单挑”: 
  (1) 从上下文看可以确认被擒斩一方背对攻击一方举例:陈武从背后赶上张英并杀之。 
  再如:“关羽之杀孟坦  “孟坦曰:“吾有一计:先将鹿角拦定关口,待他到时,小将引兵和他交锋,佯败诱他来追,公可用暗箭射之。。。。 孟坦出马,轮双刀来取关公。关公约退车仗,拍马来迎。孟坦战不三合,拨回马便走。关公赶来。孟坦只指望引诱关公,不想关公马快,早已赶上,只一刀,砍为两段。”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此前二人已发生单挑,一方不敌败走被另一方追上并杀死,这种情况应视作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而不应判定为突袭。具体案例如关羽斩车胄。关羽斩文丑一战情况较复杂,后文另表。 
  (注意:孟坦在逃走时并未“败”,因此孟坦后来被杀不应被视作是前面单挑的自然延续) 
  (2) 文中有“措手不及”、“大惊无措”等字样如:关羽之刺颜良、黄忠之斩夏侯、魏延之斩王双、姜维之挑徐质,等等。 
  3 “事后报道”式的简笔战例,一般判为单挑 (排除突袭)。 
  … 
  非阵前交锋所杀者,不判为单挑,但也不判为突袭,因为这根本就不能算做战例举例:马岱斩魏延。 
  再如:“安排已毕,杨陵回到城上言曰:“既是安定军马,可放入城。”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崔谅大惊,急拨马奔到吊桥边,张苞大喝曰:“贼子休走!汝等诡计,如何瞒得丞相耶!”手起一枪,刺崔谅于马下。”(92) 
  再如:魏延之杀韩玄,以及张翼之杀刘璝 
  (刘璝在城上大骂。严颜方待取箭射之,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64)) 
  这四个案例都是在遭到攻击一方于彼情彼景中完全没想到会大祸临头的情况下遭到“自己人”毒手的,而且双方当时是“战友关系”,因此根本不能算作战例,更遑论单挑了。 
  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赵云挑高览当判为突袭。            
三国武力点评(15)  单挑 与 混战 (1)     
  前文归纳了单挑与突袭的差别,本篇开始探讨单挑与混战之差别。与单挑和突袭的问题相比,单挑/混战这个问题更微妙,对武力的影响也更大,因而争议就更多。 
  简而言之,单挑与混战最根本的区别就在於:单挑是1对1,而混战是多对多、军对军。本来应该是很容易区别的,可惜,老罗在行文中常常以某将来指代其所部,这就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举个例子: 
  “曹仁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仁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曹军大半淹死水中。”(36) 
  这里,如果读者不注意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为曹仁与张飞发生了“死战”,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显然两人身边都带着兵呢,因此那个“曹仁死战”实际是“曹仁率部死战”的简写,而曹仁“死战”之对象也不是张飞一人,而是张飞所部。因此这是一场两军混战。 
  那位朋友说了,那怎么样才算是两将单挑啊? 
  我再举个例子,看官可以与上边那段文字做个比较: 
  “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乃张飞也。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70) 
  这才是两将单挑呢。张飞、张合虽然各自都带着所部军马,但由於文中明写“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因此可以完全排除混战的情况。这是毛本,而罗本还多了一句“两边牙将各自拒住”,干嘛呀?很明显,就是两边主将要单练,为保证公平,两边的牙将相互防止对方加入战局。而张飞、曹仁那个战例,由於文中没有这种明确表明交锋仅在两人之间进行的措辞,因此应判为两军混战。 
  我们随时分析随时归纳:如果文中仅出现“某某死战”之类的文字,不能轻易判定其为单挑,而必须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如果文中明确提到“两将如何如何”,或者有“某某纵马舞刀直取某某”这种极具限定性和针对性的文字,那么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判定此战为单挑了。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却反而有“某某引军如何如何”,那么只能判定为混战。            
三国武力点评(16)  单挑 与 混战 (2)     
  再举一对战例,这两场交锋的都是吕布和夏侯敦之间进行的,但一场是单挑,另一场则只能判定为两军混战: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惇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6) 
  … 前面的文字描写不会造成任何误解,这就是一场夏侯敦与吕布两人之间的交锋,因为“挺枪跃马”是非常具体化、有限定性的描写,而“直取吕布”又是极具针对性的文字,还有这个“战不数合”,也是多见于武将之间单挑的措辞。 
  但是,接下来的“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八个字,却开始令人产生一丝困惑。看官可能会想,夏侯敦之所以败回,也许是因为吕布的军马上来助战来了?我认为不是,因为如果吕布所部军马真的上来助战的话,那么原文完全可以交待一句“吕布身后军马齐到”(第26回中徐晃与文丑交锋时就是这么写的)。可见,吕布军马并未上来助战,夏侯确实是因单挑不敌吕布才败回本阵的。 
  … 至於夏侯渊和曹仁,这两处应该是以武将之名指代其所部军马,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李郭)是两路军马,曹操绝对没有道理派夏侯渊和曹仁单人独骑各自去迎敌两路虎狼之师。因此夏侯渊与曹仁都是带领所部军马与李、郭所部进行混战的。文中之所以说“三路军马,势不可当”,我觉得应理解为:李、郭两路军马在混战中已占据上风,而吕布所部也同样气势威猛、蓄势待发;夏侯敦在与吕布的单挑中本已处於明显下风,这时又发现整体战局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继续与吕布硬撑苦战下去,一旦己方军马全线崩溃,则自己由於身处突前位置,最终必陷于吕布军重围之中,如果吕布武力与自己相若,那还有一定突围逃跑的机会,但对方武力明显高于自己,因此如果挨到那个时候定然不保!因此,这一战夏侯之败虽然有忌惮对方军马强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感觉自己武力明显不敌吕布。 
  … 简单来说,夏侯单挑负于吕布,夏侯渊、曹仁所部混战不敌李、郭两军。 
  再看另一场: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12) 
  … 这里明确写了“夏侯敦引军。。。”,他所截住的那个“吕布”,也不是单单一个吕布,而是吕布及其所部军马,因为后文有“各自引军分散”。如果吕布孤身一人,又如何“引军分散”呢? 
  … 因此,此战绝对不是单挑,只能算做混战。 
  总结一下经验:如果从交锋的局部描写文字中无法判定交锋双方究竟是两将还是两将所部军马,那么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测。 
  (后文将讨论一些更为头疼的战例)            
三国武力点评(17)  单挑 与 混战 (3)     
  继续举例分析: 
  “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罗本31回)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里所有武将的名字都指代其所部军马,而非其个人。 
  何以知之呢?很简单,龚都绝无可能一人运粮,因此肯定是与所部军马一同押运粮草。同理,夏侯渊也绝无一人来劫粮杀都的道理,张飞也不可能只身前往为龚都报仇。最说明问题的是这个“杀散夏侯渊”五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怎么去杀散一个人?只有杀散一个群体,才是符合逻辑的。因此可以100%判定:此处的“夏侯渊”是指代其所部军马。那么张飞能以一人之勇,杀散夏侯渊所部军马吗?张飞又不是天神!因此此处的“张飞”也是指代其所部军马。其他的依此类推,“乐进”指乐部军马,“徐晃”指徐部军马,“关羽”指关部军马;这里的所有交锋都不是两将单挑,而是两军作战。 
  最重要的结论是:我们没有任何有力证据来证明张飞曾在单挑中击败过夏侯渊! 
  那位朋友说了:确实是两军作战,这个我同意,但你能绝对排除两军主将之间的单挑吗?兴许正是张飞在单挑中击败了夏侯渊,才赢得了那场战事的胜利呢。 
  答: 
  (1) 必须再次强调这个观点:演义是非常突出个人勇武的。基於这个前提,我们应该相信,但凡真的“发生”了重要的单挑战例,老罗是不会不予记录的。或者应该这么说:但凡老罗真的想设计一场重要单挑,他是不会采取这种简笔写法的。如果张飞与夏侯渊果真“发生”过单挑 (老罗果真设计了这场单挑),那么为何没有回合数和交锋场景描写?由於双方的出场人物都是重量级的,因此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单挑,远比太史慈战程普、臧霸战乐进、张辽战凌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