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的丈夫--王小波 >

第4章

我的丈夫--王小波-第4章

小说: 我的丈夫--王小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这就是我们回来的Z主要原因。其实我觉得我那时候在美国留学回来也是这个原因。 

  Y:我也觉得做电视就是一个文化,这个文化是不可能脱离你所熟悉的那个社会而存在的,因为很多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不是能够用语言来表达的。那回来以后,可能你们一定也有看过这本书《中国人可以说不》,在 96年吧,也是红了一阵子的。王小波对这本书怎么看? 

  L:他很不以为然。 

  Y:而且好像跟这帮人有点官司。有点笔仗? 

  L:对,他后来在《南方周末》上有一篇《百姓?洋人?官》意思就是骂洋人。有时以为自己骂洋人就很了不得,实际上他们还怕官。然后那帮人就很不高兴,说那你是怕洋人,就好像有点…。实际上小波他最最反对的,他另外还写过别的文章,就是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把这种东西煽动起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后来有一个外国记者问过他:听说你们现在中国人都在说不?然后他说:你没找对人。 

  Y:他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L:对,他在这个问题上是相当明确、很激烈的。也是因为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我们两个都有这种看法,就是一种很原始的东西,像原教者主义,或者这种东西煽动起来是了不得的。它是一个很非理性的很危险的东西,像南斯拉夫,而且听起来又很正确。对,它特别有蛊惑性,就是特别能蛊惑人心,而实际上它煽动起来的是一个非常原始的、非理性的。对,非理性的,部落村民互相残杀、攻击,万万做不得这件事。所以他要出来说话 。 

  Y:那很多人也会说:王小波中国人是一个很西化的人,他可能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太深了。 

  L:是有人这样,尤其他写了一个叫作《智慧与博学》,好像里面把那种金融学什么的,损得比较厉害了一点,有的人就很不高兴。 

  Y:他写的杂文是很容易得罪人的。 

  L:对,特别是他写得比较尖刻一点。我记得那里面他好像用了一个大山临盆的比喻,就是说一座大山要生孩子了,就要临盆了,然后天摇地动,房屋倒塌了,什么江河倒流了,结果震了半天生下一只小耗子,他用这个比喻,我觉得难怪对方会觉得不高兴。 

  Y:那他在这个问题上到底怎么想的?我们揭开这个比喻来谈谈,他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什么?他有没有想用西方的东西来拯救中国,还是像很多人想过的那样。 

  L:我想他实际上还是一种反对传统的观点,还是希望…就五四以来,咱们中国知识分子在一直做的这件事,就是希望把理性、民主、科学给介绍进来。还是做的这件事,而且基本上还是这个思路,就是那种自由知识分子的那个思想传统,觉得那些东西非常的误国。对吧,就是它已经几千年了。我原来也有一个想法,一个社会它最可能有的东西就是它一向有的东西,他不太可能有的是它没有过的东西。所以说西方的东西有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学,而不是说不…,我觉得还是这么样一个立场。 

  Y:王小波现在去世有一年多了,如果他现在还健在的话,你认为他在做什么? 

  L:我想他最喜欢做的事,可能还是写小说,当然杂文他认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吧,可能也会写。但是他对别人说他杂文写得比小说好,始终不太爱听。而且我也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小说家,尤其是我觉得20多岁的人,特别喜欢他,这点让我觉得特别好。有文学评论家这样说,就说小波的小说不是能在地铁里这样抱着看的,而是因为他这样要一笑起来,别人就会很奇怪的,因为说它的小说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然后那样抱着看,看完以后一下笑倒在床上,说是这样一种小说。我觉得有很多人,特别特别喜欢它的小说,我觉得这是小波最大的成功吧! 

  Y:他会感到欣慰。 

  (王小波相信世界上即使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强加于人,就像芭蕾舞剧“天鹅湖”,再精彩也不能让人看上三百遍,而不感到厌倦。在他看来千人一面的世界是不会带来幸福的,因为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的那样“ 参差不齐才是一种美”。在这一点上王小波没有沉默,他也并不孤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