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战场夜想曲(短篇合集) >

第11章

战场夜想曲(短篇合集)-第11章

小说: 战场夜想曲(短篇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国以国际会议之名,东西两阵营彼此展开一场责难攻防战,结果是一星期后美苏达成协议。

  另外,颇叫人吃惊的一点是,美苏两国从来不曾正而厮杀,争得你死我活。虽说属国之间不断发生冲突,但自从二十世纪前半两度与德国对抗的美国曾藉着俄国大革命与苏联交战,其后的行动就仅止于对西伯利亚隔靴搔痒。真正引发革命与侵略行动的只有日本,如同日后陆军将领荒木贞夫所叙述:“日本军疯狂残酷的暴行始于侵略西伯利亚一役。”结果偷鸡不着也蚀不到米,还被扫地出门,日本还为此招致苏维埃革命政府的憎恶与愤怒;四个半世纪后,日本在中国东北惨遭报复,只要美苏两国达成共识,其他国家不管心里愿不愿意,表面上仍是得乖乖服从。

  因此为了人类的前途与文明的重建,全世界看来似乎有团结的趋势;但实际上的动机则是来自迫在眉睫的危机意识,团结一条心总比各自当散沙来得好。

  达成共识后的协定如下。

  凡是在联合国拥有席位的国家都必须服从美苏两国的指导,参与拯救全球水患计划的进行。实施方案是以日本的森尾博士提交给联合国事务局的计划为蓝本,加以技术上的修正而成;计划执行中心设置在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美苏共同担任委员长──为最高负责人,各国出资以因应联合国负担的经费;伸展至卫星轨道的抽水塔藉海水发电厂之助,其输出功率可供吸水与放水的能量。此外还要兴建蓄水池减轻抽水塔的负担,并顺便增加可耕地面积。

  兴建蓄水池的最佳地段是中国的塔里木盆地、苏联的西伯利亚洼地、北非的查德湖外围、茅利塔尼亚国境一带、澳洲的艾尔湖外围与大沙沙溴、博兹瓦纳的卡拉哈里沙漠等地,由于此举牵涉到各国利益与居民搬迁问题,因此延后再做审定。

  美苏两国代表心满意足地并排在记者会场,以独立自主为宗旨的中国大陆、法国、墨西哥代表则保持缄默,严守分纪。

  两京四千兆吨冰块如果只运往地球的卫星轨道似乎显得不够精彩,于是各国另外拟定了运往月球或火星的计划。拖曳到引力圈,任其自由坠落,藉由冰块与大气的摩擦,不必担心丧失质量,变成水之后也会分解成氧气,往后的开发行动指日可待。

  如果数亿吨的巨大冰块坠落金星,与高密度的大气摩擦,五百℃以上的光与热将会阻止冰块到达地表;但冰块会生成大量水蒸气,使大气的水份形成饱和状态,豪雨开始倾注在金星地表,冷却大气高温,此时再施以遗传工学家成功研发出来的耐热植物,便促使金星成为第二个地球。

  这些梦想炫烂得过份,也许是计划推行者对全人类所做的心理建设吧。

  Ⅴ

  “人类史上最大的水枪即将拯救人类文明。”

  “水枪万岁!”

  我和桑山在常去的酒吧里点了从未喝过的美酒──而且所费不赀──向创造水枪的无名氏致上最虔诚的敬意。

  当然,我们不能奢望老天爷帮忙。

  冰山陆续往大洋漂流,附近的海流温度下降,一接触温热的大气就产生雾气、乱流与不稳定的雨量。海路与空路的安全航道明显缩小,农牧区不断发生寒害、砂漠化与干旱导致粮食陷入严重短缺。人称守财奴的日本长年累积下来的外汇存底,连日来大量倾巢而出,因为日本人有钱,所以日子还过得去,但在印亚大陆所发生的危机已非严重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孟加拉湾吃水量大增,导致恒河产生逆流现象,恒河平原东部海水倒灌。广大又肥沃的二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淹没在泥泞中,孟加拉共和国领土尽失。

  流离失所的难民们越过消失在水面下的国境登陆印度,当他们乘着残破不堪的小船踏上陌生海岸,前来迎接他们的却是印度军队的枪口。印度与加尔各答国土四周也都陷入水中,还要救济国内一亿以上的苦难同胞,实在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这些没有住所、食物与工作的外国难民。

  起初只是对空鸣枪示警,但难民们陆续上岸,根本视若无睹;终于有几颗子弹贯穿他们的胸口,让他们倒在海水与陆地的交界线上。

  现场顿时引发动乱,分不清枪声、怒吼还是哀嚎的轰然巨响淹没了整个湾岸。

  难民们接连遭到枪杀,但人的数量比子弹还多。当海岸防线其中一点被冲破,难民们便由此处侵入,光着脚丫往内陆狂奔。

  军队不断增调,持续朝难民射击。但难民登陆的气势远超过印度军队屠杀的速度。于是军队逼不得已开始撤退,但这次却换成印度民众为保护粮食与土地,与难民展开斯杀。

  第一颗子弹是谁射的?命令是谁下的?一连串的疑问被卷入混沌的漩涡里,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秩序严重崩坏,每个人甚至必须杀人以求自保。

  日本方面,位于东京湾、大阪湾、伊势湾滨海地带的工业区面临水位上升与海水倒灌的危机,纷纷关门大吉或转移厂址。经济部的官僚们在媒体上高谈阔论,认为现在正是临海立地型产业──冶铁、造船与石化工业等等──转向内陆集约型产业的好机会,经济改革的时代即将来临。

  北关东、近畿内陆与岐阜县的地价开始暴涨,连带牵扯出土地产权问题,数位官僚榜上有名,在国会遭到在野党议员质疑,但政府以“正要展开调查”为由闪避议员的质询。

  比起印亚大陆的惨状,日本应该为自己的幸运偷笑,但实际情况仍在恶化中。饥荒的恐惧掳获了人心,人人抢购土地开辟菜园,更多人从大都市涌向乡村。

  “看情况,应该是无壳蜗牛占优势,无壳一身轻,也较能毅然离开东京。”

  桑山说对了一个事实,东京、横滨与川崎等沿岸地区的房价相较于内陆暴涨的地价,的确有逐渐下滑的趋势,一旦超越某个底线就会猛然暴跌,届时我实在无法想像社会经济将发生甚么样的乱象。向来视大自然的土地为投机炒作工具的病态社会,现在终于得到应有的报应了。

  无壳一身轻的桑山与我仍然没有离开东京,主要是因为对《地球的科学与情报》的执着,但由于木材供应量锐减,纸张产量降低,业绩不佳的部门纸张供给量也跟着减少,因此历史悠久的《地球的科学与情报》杂志被迫削减页数,如果木材供应量继续衰退,到时势必面对休刊,甚至停刊的命运吧,只可惜了前一阵子拜“银环计划”独家报导之赐创造了销售一空的奇迹。

  “有时间怨声载道,还不如趁手头充裕时在群马县或枋木县置产;照这情况看来,海岸线不久会推进到宇都宫国前桥附近,一切顺利的话还能住到‘新’湘南海岸呢。”

  桑山这个笑话很难笑,如果当真又觉得充满了悲观的语气,听的人完全得不到慰藉,虽然我不认为他是在安慰我。

  食物与民生用品飙到天价,要维持每日的正常生活已非易事,哪有精力去管土地。更何况,眼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让我动用为数不多的定存之日已逐渐逼近。

  森尾“教授”那宏伟的计划应该就要实现了吧,美苏科技之强远近皆知。但是照这情况看来,在世界得救前,包括我在内的一般小老百姓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也许到时候我会饿得跑到深山里找青蛇蛋来吃。

  脑海的景象与快乐根本沾不上边,但我却笑了。不久我随即收起笑意,并拨了一个电话给森尾“教授”,教授仍然待在深山的废校里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有一阵子媒体宛如受到磁石吸引的铁砂般对他趋之若鹜,几天的热度过后,他就乏人问津了。

  教授藉由特殊管道取得几项收入,最厉害的是他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除了海草以外的食物都是我的营养来源”,这是他最傲人的一点。

  即便他是“银环计划”的提案人,一个在野学者的提案一旦交由先进国家实施,就已经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了。我对计划的详细内容并不了解,但在他的提案中有许多技术层面与经济效率部份需要修正,这些修正案全被冠上“某国提案”,所谓的智慧财产权根本束之高阁。“银环计划”是属于世界各国也是全人类的合作计划,功劳已经归于圣地牙哥的指挥中心,但教授并未对此表示抗议或谴责。

  “嗨,你是《地球的情报与科学》杂志的南村先生吗?近来可好?”

  “我是《地球的科学与情报》的南村,我不久就要结婚了。”

  “哦!”

  “所以说,到时可能要向您分租几个房间,我开始觉得自给自足的生活也蛮不错的。”

  “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啊,准新娘是哪位?”

  “桑山凉子,我同事。”

  “啊,原来是那位豪迈大方的小姐啊。”

  教授又发出如同布袋在风中飘动的笑声,我的耳膜并没有受害,因为我把听筒从耳际拿开。

  “太好了恭喜你了,她是个大美人呢!不过,恕我直言,你们有关系了吗?”

  “还没,但很快就会有了。”

  “哦……”

  “今晚结果就会分晓,为我加油吧,事成后的第二天我会通知你。”

  我搁下话筒,正好瞄到桑山凉子苗条的身影走进编辑部。

  ※       ※       ※

  一九九四年夏天,电视报导十二根长型水塔完工,耸立在海平面上,面对这项超越重重艰难,充份展现人性光辉与国际和谐精神(!)的建筑工程,圣地牙哥指挥中心不久就会出版一本血泪交织的记录特集吧。到哪一天,美苏两国还会共同斥资合力拍摄一部记录片也说不定,我保证日本教育部会明定为教育影片。

  指挥中心的启动按键共有三个,联合国事务长、美国总统、苏联最高干部会议议长兼共党书记长三人同时按键启动。一个笑话能以笑话收场是最值得庆幸的事,其实我内心还预设了第四个按键,这第四个按键应该由森尾教授那肥厚的手指来按。

  “这么麻烦做甚么,只要一个键就够了。”

  柔山凉子斩钉截铁地说道──她快要嫁人了,但在工作场合她还是维持旧姓。

  “只要森尾教授一个人来按钮就够了,还可以再分一个按钮给联合国总长,其他两人连边也沾不到,给全世界惹来这么多麻烦,应该闪到一边凉快去。”

  总编辑坐在我们身旁,双眼直盯着电视画面。

  “桑山小姐,你都订婚了,口气怎么还是这么粗鲁啊?”

  “请放心,我未婚夫就是因为我说话的口气才迷上我的。”

  桑山凉子这番话并没有错,我发出意会的一笑。

  此时播报员发出凄厉的惊叫,因为那三人同时按下按钮,放水塔正式展开运作。

  “人类睿智的结晶!不畏眼前艰困的危机!抛下私利团结合作!创造优大的奇迹!现在终于完成了!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永远也忘不了!”

  兴奋过度的播报员从没这么刺耳过,“银环计划”工程从现在起进入第二阶段。

  “放水塔以每秒七点九公里的速度!将海水送到太空!飞上去了!飞上去了!宛如一条飞天的银龙!”

  我开始担心播报员的声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