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

第31章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31章

小说: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关于第三产业、服务经济的概念,是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首先提出的。但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由于局限于对资本〃生产性〃的某种解释,几乎完全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信用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概念,也都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

  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在提出产业资本的居高地位假说之后,就作出了这样一种警示性的说明:

  〃正因为价值的货币形态是价值的独立的可以捉摸的表现形式,所以,以实在货币为起点的终点的流通形式G……G',最明白地表示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资本论》第二卷第68页。这种〃狂想病〃可以从阶段性的病状(它与周期上升期的结束阶段相联系)变为结构性的病状。从19世纪末到1930年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历史时期情形就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这种〃狂想病〃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种从阶段性到结构性的病变,一般是在部分纯利润开始结晶并在利息的形式下变得自主的时候实现的,而这一结晶过程的起点总是发生在产业资本形式的资本积累放缓、利润不再投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领域的时候。

  此外,这种结晶过程还必须以金融资本家阶级把货币资本的自主化作为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立特殊机构为前提。这些机构包括所有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今天的养老基金和集体金融投资机构等互助基金)。这些机构也包括那些向金融投资者提供流动资金保证的二级证券市场。这样〃货币资本家阶级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家,货币资本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利息是作为一个与这种特别资本相适应的独立的剩余价值形式,来同产业资本家相对立的。〃

  〃从质的方面来看,利息是资本的单纯所有权所提供的剩余价值……虽然资本的所有者一直处在再生产过程之外;因此,是资本在和自己的过程相分离的情况下提供的剩余价值。〃《资本论》第三卷了第42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24章还进一步详细说明,与这种发展相联系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拜物教水平可以达到最高程度。生息资本是通过G…G'的简化公式增值的,这就提供了一种表象:货币产生货币,价值产生价值。马克思指出:

  〃尽管利息只是利润,即执行职能的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现在它却反过来表现为资本的真正果实,表现为某种本原的东西,而现在转化为企业主收入形式的利润,却表现为只是在再生产过程中附加进来、增添进来的东西。在这里,资本的拜物教形态和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已经完成。〃《资本论》第三卷第442页。

  这种货币资本拜物教实际就是近年在国内外被崇拜的美国式〃新经济〃。而在〃新经济〃的面纱后面其实稳藏着极为确定的现实过程,即货币资本逐渐地对投资部门方向和节奏实现控制,尤其决定性地改变着收入分配的结构。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享有金融企业收益、利息和红利的食利者。

  这个过程不仅出现在国内,而且还扩张到国际范围,因为国家之间资源的流动往往给每个国家内部由股票和债券市场控制的各社会阶级和阶层之间财产的转移造成影响,这正是〃金融全球化〃的目的。尽管资源流动表现为货币和对金融投资的回报形式,但无论如何这是〃实际〃资源的转移。以上分析引据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沙索《论金融全球化》。

  在马克思对利润平均化即递减问题的研究中,蕴涵着一个动态均衡模型。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也是崭新的。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伟大历史进步意义即在于:竞争迫使剩余价值中的相当份额不断转为生产资料和技术创新,即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数额不断累积和增长。其增速远高于可变资本。这个过程叫资本的〃进行性和增益性积累〃(有按几何比例增长的趋势)。竞争的进步力量和合理意义并非优胜劣汰,两极分化,而是以此为机制展开资本间的竞争,迫使资本集团为了不破产而以巨大剩余转入生产力和技术投资。因此,资本主义确实由于激烈内部竞争而具有内在的不断进步的原动力,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伟大意义。并且是资本主义优于历史上任何其他生产形态,包括20世纪非竞争的不完全形态社会主义的秘密(这种竞争包括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

  4、庸俗经济学的辩护性

  记者:在现代经济学中,用供求关系的均衡数学模型取代古典学派的价值分析。

  何新:这里隐涵着一个意识形态的暗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功能和运作的全部深刻分析,建立在他的价值理论上。价值分析是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石。马克思的分析一方面继承、另一方面深化了斯密到李嘉图的古典分析。

  斯密所代表的古典学派,在斯密之后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通过李嘉图到马克思,走向制度的批判。另一方向则通过萨伊、马歇尔通向萨缪尔森,走向对资本主义的辩护,演变为新古典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这一派的最重要鼻祖之一是萨伊的庸俗经济学。因为静态微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帕雷托均衡公式〃,实际就是数理形式表达的萨伊供需平衡定律。

  马克思之所以称这一流派在当今它被称为主流经济学为庸俗经济学,一是因为其理论素养薄弱,即无知于经济史,也少知于经济学说史,却特别乐于玩弄数学模型,以冒充其价值中立和具有〃科学性〃。二是因为这一学派的真正目的是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辩护,掩饰甚至无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残酷阴暗的另一面。新古典学派用数学模型取代价值分析(马歇尔发明的那个建立在笛卡尔座标系上的供求模型极其幼稚,严格说是荒谬的,我以后还会谈到),目的就是为了逃避马克思对剩余价值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揭露,逃避由资本主义的市场分析(斯密)转到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阶级分析(李嘉国的马克思)。

  记者: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庸俗经济学的辩护性。

  何新:是的。庸俗经济学的若干现代代表人物后来被授予了很多次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发明TNT炸药以后的又一大发明,他本身是大资本家,这个经济奖不授予为资产阶级作辩护的意识形态代表,那是奇怪的事。诺贝尔奖本身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最天真的傻瓜才会相信它的公正、中立、客观性。

  记者:您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

  何新:凯恩斯的理论要复杂一些。他吸收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某些批判,他主张政府干预,而反对自由主义。凯恩斯也是为资本主义辩护的,但他不是庸俗的辩护,他承认资本主义市场体制存在内在的危机。他是要补天,要救资本主义的。

  我已经说过,在近代经济学中,围绕市场经济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传统。

  一种是强调市场机制绝对合理主义的传统。这就是由斯密、萨伊到本世纪马歇尔、哈耶克所代表的所谓〃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历史学家认为斯密的理论属于经济学中的古典学派,而继承其理论的20世纪自由主义学派,被称作〃新古典主义〃。)这是代表一种理论传统。

  另一种是以马克思和凯恩斯为代表的认为市场机制有缺陷的传统。马克思注意到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周期性的危机机制。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大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进程。这其实就是今天人们常讲的所谓〃全球化〃。马克思认为这个进程是不可阻挡的(见《德意志意识形态》)。但是马克思认为,在世界市场经济已统治全世界的时候,周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最终会产生破坏世界市场的力量,从而摧毁这一体制。他把这种全面危及世界统一市场的危机,称作〃普遍危机〃或〃总危机〃。

  马克思的经济学,西方有人称作〃危机经济学〃,即资本主义危机经济学。这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之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主要也是为了研究周期发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机制〃。

  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在欧洲建立也还不久。但是,以10年左右为周期,工商业经济危机有规律地出现,呈周期性的发作,从而不断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新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内在完满,具备自我均衡机制的完美体系,因此根本不承认危机机制存在。萨缪尔森甚至曾宣称现代经济学已经找到了摆脱经济周期的药方。这种理论在90年代初一度颇为盛行。但最近几年,国际潮派又有些变化了。

  记者:凯恩斯的理论与马克思的理论是否有关系?

  何新:凯恩斯早年曾信奉马歇尔的新古典主义。但30年代的大萧条,却使他最终转向了对自由市场危机机制的分析。

  凯恩斯与马克思的立场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市场体制中的危机机制是不可补救的。而凯恩斯则相信,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作宏观干预的方法,补救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凯恩斯确实研究过马克思的理论,但他承认,他没有能搞懂。凯恩斯承认自己不能读懂马克思的经济著作。他在1935年1月1日致肖伯纳的信中说:〃我在上周阅读刚出版的马恩通信集时再次浏鉴了老卡·马的著作,可惜进展甚微。于此二人中我较欣赏恩格斯……但是如果你对我说他的发现了解开经济学之谜的线索,则我仍摸头不知脑除了一些早已过去的引起争论的东西之外我还是一无所获。〃(哈罗德《凯恩斯传》第492页)

  但是,马克思与凯恩斯都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周期性危机就表明这种缺陷。这可以称做纠正市场幻想的一种理论传统。

  而新古典主义则认为,市场机制在本质上是没有缺陷的,市场本身的均衡调整机制,足以保证经济长期均衡运行,并可以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周期性危机是非必然的,是可以避免的。

  对市场机制的上述两种对立看法,实际上形成了近代经济学中对于市场经济的两种不同理论传统。

  经济理论属于社会科学,但是经济理论与其他科学不同,它可以直接介入国家经济政策的设计,从而影响国计民生,甚至影响国家的安危和治乱。我想,在中国搞市场经济,有必然性。我是历史发展的决定论者,我承认资本主义在中国现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我认为历史规律和必经的发展阶段是无法超越的。然而凡事先知其弊,后受其利。我们应该注意到关于市场经济理论,存在以上两种不同的传统,以及存在相关的不同政策主张。这可以避免被一些片面的意识形态鼓吹所误导。

  记者:当前的世界性金融动荡,对新古典的市场绝对合理主义似乎是不利的。

  何新:80年代初期,是新古典派的理论和政策大行其道的时代。指导里根政策的供应学派、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东欧的改革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