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

第72章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72章

小说: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秀的用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权宜之计的色彩十分浓郁,赏罚不是非常分明。
  从感觉上说,很有几分“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味道。诸位如果读文仔细,我相信诸位可能会有这种感觉。
  比如,刘秀刚刚逃到信都之时的刘秀,对任光、邳肜、李忠、万修等人是何等的器重?又是加封了大将军、又封侯的。可是,在招集到了奔命兵之后,这些人的地位又如何呢?显然是明显下降了。因为,此刻刘秀更器重景丹、寇恂、耿弇,因为他们带来了五、六千骑兵!以景丹为例,从此他就一跃成了刘秀手下的首席大将。
  然而,景丹的首席大将之位并没有坐多久,就被吴汉所取代。为什么呢?因为吴汉二次北行征兵之时,为刘秀带来了五万名“突骑”!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司马的位置,不让吴汉坐的话,应该让谁坐?
  “权宜之计”频繁采用,这也是形势逼迫造成的。
  第二,刘秀用人,一向是“亲者严,疏者宽”。他越是真正信任的人,官爵往往很低。相反,越是需要安抚、警惕的人,刘秀越是给的官爵高。
  不仅是冯异,铫期、祭遵、王霸这些早期老臣,对他刘秀的耿耿忠心,真是天日可鉴,不容置疑。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这一点,刘秀是深知的。正是因为刘秀知道他们的品质,因此在封赏官爵之时,对于这些人都不太多考虑。
  事实上,刘秀手下的这些大将,越是被授予高官显爵的,刘秀越是不放心。比如,刘秀对于吴汉、景丹、耿弇三人,尤其是不放心。关于这些详情,我在后文中会详细地讲述。
  在这里,我只拿吴汉做例子来说明。
  吴汉在表面上“斤斤谨质,形于体貌”,一副“厚重少文”的忠厚之相。但是,此人心肠狠辣,做事极其残忍。他部下的军纪,是汉军之中最坏的,可谓是臭名昭著。
  对于这些,刘秀难道不知道吗?当然不是!对于这些,刘秀心里一清二楚。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但是,在天下大乱、四海沸腾的时代,自己要想统一天下,建功立业,他不得不暂时重用吴汉这样的人。
  吴汉的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是出了名的,无论是在中原地区作战,还是在陇西对隗嚣作战,都犯下了很多严重错误。“邓奉之变”,就是吴汉的杰作!建武八年的陇西惨败,也与吴汉的抗旨有着极大的关系。更令人发指的是,吴汉在建武十二年十二月攻陷成都之后,悍然下令屠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大屠杀”!对于这些,刘秀一直是很不满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秀才在建武十三年全国完全统一之后毅然决定:功臣之中,除了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以及冠军侯贾复三人以外,其他功臣一概不用,一律以列侯身份就第养老。吴汉虽然还保留着大司马的职务,但是已经被排斥在核心决策圈以外了。
  从内心来说,刘秀对于吴汉是很不放心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对于吴汉,刘秀是很不放心的。他曾经让人悄悄的窥探吴汉的起居办公,曾感慨地评价说“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从这句话以及一系列事实可以看出刘秀对吴汉的忌惮之深。
  第三,刘秀用人识人,也存在轻率、盲目的一面。也存在过于苛责、处理过严的一面。
  刘秀在登基前期,除了“错用邓禹”、“逼反彭宠”以外,“误用庞萌”,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用人失察”例子。
  庞萌本是一个降将,他投诚之后,在刘秀面前一向是以恭敬、谨慎、谦虚、顺从闻名。连刘秀都上了他的当,认为庞萌对自己忠心耿耿;公开对人们说:庞萌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对于一个刚刚投降过来的贰臣,能够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就连邓禹、吴汉、景丹这样的重臣都自愧不如。可见,刘秀对庞萌的器重。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庞萌,竟然因为刘秀在颁下的出征诏书上没有点明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小事情,竟然公开反叛了。刘秀英明一世,在庞萌事件中,颜面扫地。后来,刘秀不得不御驾亲征,最后才平定了叛乱。
  后期对韩歆、欧阳歙、戴涉、桓谭、冯衍等人的选拔任用以及最后处理,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他逼死韩歆,颇引朝野非议。桓谭、冯衍两位当世名儒,由于非议图谶,惹恼了刘秀。桓谭差点丢了性命,冯衍则终身不得重用。
  这些都是小意思,他对于伏波将军马援的处理,实在是有失公道。这些,在后文之中,诸位会看到细节,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不过,从总体来看,刘秀还是一个善于用人,善于识人的明君。只是,他在用人、赏罚方面,的确做的不是很完美,这是必须要指出的。
  传说,龙有“逆鳞”,犯之者死。刘秀也有“逆鳞”,那就是“图谶学说”。刘秀一生,最厌恶无非是如下几种人:
  一是非议、攻击“图谶”不是正道的人。
  在刘秀面前,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不会发火。但是,如果要是有人在他面前敢说“图谶学说”歪门邪道,那么这个人就要倒霉了。桓谭、冯衍的下场就是例子。
  二是主动伸手向他“跑官要官”的人。
  刘秀对于封官赏爵,一向很是谨慎,他是一个非常注重现实利益的人。只有为他做了事、立了功的人,才能受到他的封赏。越是向他发牢骚跑官要官,他越是看不起这个人,偏偏就是不封。彭宠就是犯了这个忌讳,最终落了一个悲惨下场。
  三是穷兵黩武、贪名贪功的人。
  自从地皇三年(西元二十二年)十月起兵,一直到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十二月,刘秀才统一全国,当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打仗,整整打了十四年。积尸成山,白骨累累,刘秀对战争深恶痛绝。因此,在建武十三年以后,凡是在他面前主动提出对外作战的人,都没好果子吃。辅威将军臧宫曾提议北击匈奴,就曾遭到刘秀的拒绝。提议围剿武陵苗民的伏波将军马援,最终的下场也很惨。就连他的儿子---皇太子刘强,都因向刘秀提出学习兵法而遭到刘秀的训斥。刘强失去皇太子之位,与这次的贸然提议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是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的人。
  刘秀对贪官污吏一向痛恨,杀起贪官来毫不手软。前后两任大司徒欧阳歙、戴涉以及河南尹张伋等二十多名高级地方官,都因此获罪被处死。
  五是固执己见、执意挑战他的无上权威的人。
  例如韩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公平地说,韩歆的死,刘秀这事确实办错了。但是,韩歆说话太尖刻,激怒了刘秀,他自己也要付一部分责任。
  说到进取心,刘秀并不是没有。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打了十几年仗之后,实在是战争痛恨至极。
  另外,东汉开国之初,民生凋敝,满目疮痍,他认为现在与匈奴开战,实在是毫无必要,根本不是时候。
  至于他不愿意经营西域,主要是抱定了“在德不在险”的治国理念,抱定了“休养生息,安定天下”的决心。他不打匈奴,并不是怕他们。而是哀怜天下苍生,不愿让他们的子弟再上战场去送死。他宁可让自己的疆土小一些,也不愿意发兵打仗了。
  综合所有的因素来看,在刘秀执政的中、后期,谁提议对外用兵,谁就要倒霉。
  总体上说,在这一点上说,我赞成刘秀的做法。与李世民相比,刘秀虽然少了一点对外作战的武功,却让天下黎民得到了休息。我认为,这正是刘秀的伟大之处所在。
   点评  
  (二十二)大军西征
  建武三年三月,关中三辅地区的形势依旧混乱不堪。继赤眉军之后,以延岑为首的汉中流民军势力势力大盛。他们接替了樊崇的赤眉军,成了关中地区实力最为强劲的军事集团。
  延岑此人,的确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世奸雄。他在杜陵一战击溃逄安率领的赤眉军主力之后,立即对他的老主子―――汉中王刘嘉再次翻了脸。
  上一年的十月,由于刘嘉也严重缺粮,不得不带着部将来歙等人北上云阳去寻找粮食。不料,由于他在刘嘉军中的搭档李宝被邓禹杀死,使得刘嘉失去了一只臂膀,受到了重创。此后,刘嘉只能驻扎在渭河之北,完全失去了渭南地区的控制能力。当延岑看到刘嘉实力不济,就不再将其放在眼里了。于是,他第三次背叛了刘嘉,自称武安王,率领本部人马入据蓝田。随即,他又大肆四处招兵封官,将张邯、公孙守、吕鲔、角闳、骆延、汝章、汝章等各种地方势力都招徕到自己的麾下,企图长久地霸占关中三辅。
  这些投靠延岑的降将之中,张邯、公孙守二人是原绿林军首领。当年,绿林军攻破长安,第一个冲进城的就是张邯。吕鲔则是地方民团营堡势力的代表。而角闳、骆延、汝章、汝章等四人,则是当年跟着邓王廖湛攻打陈仓口败退下来、来不及跟着樊崇东归的那一部分人。这些残渣余孽们在被延岑委任之前,他们都自称将军,拥兵多者有万余人,少的也有数千人。此后,虽然他们接受了延岑的官职,彼此之间还是相互不服气,彼此之间时常相互攻击,荼毒一方,给黎民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延岑率领汉中流民军主力占据蓝田之后,又派部将王歆占据下邽,芳丹占据新丰,蒋震占据霸陵,张邯占据长安,公孙守占据长陵,杨周占据谷口,吕鲔占据陈仓,角闳占据汧(qiān)县,骆延占据盩厔,任良占据鄠县,汝章占据槐里互为犄角之势。这样,除了东部靠近函谷关的弘农郡大部在征西大将军冯异控制之下以外,几乎整个关中三辅地区都被延岑叛军所盘踞。
  除了延岑以外,雄踞七郡的“陇西王”隗嚣、占据了汉中郡的“巴蜀王”公孙述,活跃于安定、西河地区的匈奴势力的代理人―――卢芳的势力也异常强大。他们对关中三辅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寇。不仅如此,王莽、刘玄的残余势力也在活动,关中地区的形势异常严峻。
  对于奉命西征的冯异来说,粮食问题也是他所必须解决的大难题。他在出征之时,刘秀并没有给他多少粮食。“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全国几十万军队,哪个将军不向刘秀伸手要粮、要钱?刘秀实在是没办法,他已经没有多少粮食给冯异了。不过,刘秀告诉冯异,粮食问题,请你自己先想办法解决。以后只要稍微宽裕一点,他一定会派人把粮食给你送去。你先坚持一下,困难要自己先克服!
  冯异,就是带着两万多名士兵,带着自己在华阴县筹集到的一些口粮,踏上了西征之路。
  粮食问题虽然勉强解决,但是眼前的问题却也同样棘手。虽然樊崇这头巨熊已经被刘秀关进笼子里,赤眉军主力已经覆灭。但是,“好虎架不住群狼”,凶猛如豺的“豺王”延岑,如今啸聚着一大帮恶狼鬣狗,冯异固然勇猛如虎,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能够对付得了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树将军”不是邓禹,他自然有着过人之处。为了节约粮食,他一出华阴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西进。
  华阴至长安有三百多里的路,而且沿途还有营堡民团把守。当延岑在得到冯异西进的消息之后,他认为,就是你冯异再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