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

第80章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80章

小说: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些,当事人之一的阴丽华似乎毫无觉察,对于尊卑位次,好像漠不关心。因此,郭、阴二人在后宫之中,分殿而居,倒也相安无事。
  没过多久,正当郭圣通在为自己的风头压住了阴丽华而暗中自鸣得意的时候,她的靠山――-镇定王刘扬却出事了。这一事件,对于郭圣通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五)真定突变
  郭圣通想做皇后,想安安分分在洛阳过日子,可是他的舅舅真定王刘扬却并不这么想。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三年)三月,自从刘扬把外甥女嫁给了刘秀之后,日子越过越滋润。随着刘秀平定河北,刘扬当然也是风光无限:真定王府中粮食、金银堆积如山,美女如云,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作为刘秀的内舅公,河北各地的大小官吏,哪个见了他不怕三分?大小官吏、社会名流争相与他交往,他的府邸整日里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冠盖如云。
  此后的一年多,随着刘秀一路凯歌、捷报频传,刘扬感到,自己的这个外甥女婿登基称帝是早晚的事情。由此来看,当年的这笔投资真是太划算了。他甚至对自己都感到佩服:瞧瞧咱的眼力!瞧瞧咱这手段!就是当年的吕不韦也不过如此而已!对此,刘扬的心中非常得意,引以为荣。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人生一世,要是能够活到这个份上,也该知足了。可是,这位真定王刘扬却偏偏不是个省油的灯。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欲壑难填的刘扬,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于自己眼下荣华富贵的生活,他觉得这是自己政治投资的成果,是自己理所应得的。在他看来:当年如果不是我刘扬放了你刘秀一马,你刘秀能有今天吗?如果我联合王郎与你刀兵相见的话,鹿死谁手且可知乎?想到这里,刘扬甚至有些后悔,于是萌发了异志。可是,由于刘秀一直在邯郸附近征战,刘扬想搞小动作也不敢,只好先暂时忍耐。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率领汉军主力南下围攻洛阳之后,刘扬没了顾及,越发变得骄横不法起来。碍于刘扬的特殊身份,无人敢管,
  九月二十七日,汉军攻克洛阳。十月初,刘秀在分析了全国形势之后,为了和群雄争夺天下,逐鹿中原,他决议迁都洛阳。十八日,他又把郭圣通母子接进了城。另外,他还认为河北已经彻底安定,决定将原先驻扎在这里的精兵全部征调南下到四方去征战,只留下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二人为留守大将,负责留守警戒。因此,在汉军主力调走之后,刘秀在河北一带的防守相对薄弱,防守比较空虚。
  听到这个消息,刘扬仰天大笑:机会终于来了!他想:我和你刘秀都是宗室子弟,凭什么你能当天子,我刘扬怎么就不能呢?如此绝佳的机会,岂能错过?于是,他决心铤而走险:割据真定,拥兵自立为皇帝,与刘秀分庭抗礼!
  在下定了决心之后,刘扬就把自己的几个亲兄弟以及真定一系的刘氏宗族亲信子弟召集来商议。在会上,刘扬开门见山,就把自己的想法和宗族、子弟们说了。在任何时代,谋反叛乱都是要掉脑袋的。这些纨绔子弟,在刘扬花言巧语的蛊惑之下,都表示赞成,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有人也许会问:刘扬难道不顾忌郭圣通的死活吗?在几千年来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父子相残、兄弟相煎的悲剧屡见不鲜,更何况是舅舅与外甥女呢?在刘扬的心中,两年前的郭圣通是个万金不易之宝,如今却可以“弃之如敝履”了。她好比一颗“弃子”,精华已尽,刘秀要杀要剐,随他的便好了!可怜的郭圣通,实际上是被没有心肝的舅舅给卖了!
  计议已定,刘扬为了给自己制造起兵的舆论,他四处寻访谶士相师,整天研究图谶。为了让周边的郡县民众相信他刘扬就是真龙天子,他就伪造了一个谶记:“赤九之后,瘿杨为主。”
  这条谶记的意思是:“汉朝传了九代以后,有一个得了瘿病的人,名字叫做“扬”,他才是真龙天子。“汉朝自从高祖开国,一直到平帝被王莽篡权,恰好是九世十一主。正好应验了河图中所说的:“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因为刘扬就是个瘿病患者,俗称“瘿呱呱”,也叫大脖子病。他又是汉朝的宗室,完全符合谶语中所说的特征。很快,谶记被刘扬宣扬出去之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真定一带再次开始骚动,人心惶惶。
  除了四处造谣,蓄意蛊惑人心之外,刘扬还做了精心的物质准备。他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作为应急物资。又派人大量购买、打造武器,积极准备叛乱。另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刘扬将原真定城的朝廷官员停职,由自己的子弟接管真定城的防务。从此,以真定为中心的常山郡一带,俨然成了刘扬的“独立王国”。不仅如此,刘扬还与逃窜到北边的绵曼流民军联络,引为外援,企图里应外合,联手发动兵变,在刘秀的大后方,搞一个中心开花!
  建武二年正月,也就是阴丽华一家到达洛阳的一个月之后,刘扬的上述异动传到了洛阳刘秀的耳朵里。
  听到这个消息,刘秀吃惊不小:凭心而论,朕待你刘扬不薄啊!你搞这些,究竟想干什么?难道想造反吗?
  不过,刘秀还是不相信刘扬有这个胆量。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还是先派人试探一下再说。
  于是,立即传诏陈副、邓隆:“你们二人火速率军赶赴真定,传朕口谕,给朕把刘扬带到洛阳做官!”然而,陈副、邓隆二人遵诏率军赶到真定城下之时,却吃了“闭门羹”。刘扬严令不下紧闭四门,不许陈副、邓隆入城。陈、邓二人无奈,又碍于刘扬的身份,于是火速派人禀报刘秀,请求圣裁。
  刘秀得到了陈副、邓隆的奏章,立即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刘扬反相已明,必须立即解决!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刘秀四面受敌,形势极为严峻。邓禹的西征军在关中被樊崇的赤眉军打的头破血流,刘秀愣是无力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西线军情如此吃紧,已经够让刘秀心烦的了。假如刘扬立即起兵的话,好比是在刘秀的腰眼上狠狠捅了一刀,阵脚当下就会大乱!如果河北失陷,刘秀的洛阳朝廷,如同一座被挖断了根基的大厦,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依照双方在河北地区的实力对比,陈副、邓隆二人的留守警戒部队肯定无法应付,必然会请求中央政府出兵增援。河北如果一乱,刘秀必然要调集吴汉等人率领主力汉军回师平叛。显而易见,后院起火,刘秀势必无法首尾相顾,战略上陷入极度狼狈的境地。
  然而,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刘扬虽然完全控制住了真定城以及周边一带的几个县,却没有立即动手。这一失误,给了刘秀扑灭叛乱的机会。
  刘秀抓住了刘扬的致命失误,立即采取了紧急对策。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派兵回师围剿,显然是下策。刘扬叛乱虽然引势待发,毕竟还没有起兵。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先稳住人心,防止引发连锁反应。只要稳定住了人心,刘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来!
  理清了思路之后,刘秀决定立即选派一名得力干将回河北去做这项工作。应该派谁去呢?刘秀的目光,落在了前将军耿纯的身上。耿纯不仅文武全才,而且他的母亲刘氏是真定宗室的女儿,在真定一带享有很高的名望。派耿纯为使者持节北上宣慰各地,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人选。
  耿纯领命,立即带着少数几个亲信武士动身北上。他持节先跃过真定,来到到幽州、冀州一带各地宣慰。他每到一地,都约见当地的诸侯王、侯爵以及大小官吏,发布告示安定人心。
  在接见的过程中,耿纯秘密地对各地诸侯王、侯爵们说:“朝廷已经知道刘扬聚众谋反的事了,圣上决定将其收监拿下!”在耿纯一系列有力的安抚措施之下,真定周边的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虽然毒瘤不会扩散了,但是它的根却依然存在。耿纯决心:一定要为国锄奸,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天,耿纯带着手下部将、侍从一百多人,与陈副、邓隆二人在元氏会合。随后,三人一起前往真定。这次,耿纯手中拿着刘秀钦赐的节仗,亲自在城下叫门。由于刘扬还没有公开造反,他不敢不开门。
  耿纯进了真定城,一进馆驿住下,立即派人去王府召刘扬来见。按照国家制度,朝廷使者前来,作为诸侯、大臣是应该到馆驿去拜见的。然而,刘扬做贼心虚,心中忐忑不安。他担心自己去了会有危险,称病不行。他写了一封信,派人给耿纯送去,信中声称:“本王身体有恙,不能行走,愿在真定王府中与您见面。乞请大人恕罪!”耿纯见状,立即派人回信给他:“本官作为朝廷使者,宣慰幽、冀。以使者之身,谒见王、侯、牧、守,于礼法不合。如果大王想与本官会面,必须等本官出了馆驿再说!”
  耿纯的意思很清楚:你刘扬要见我可以,但是见面的方式必须是你来馆驿拜见我,而不是我到王府去拜谒你。你刘扬再怎么是诸侯王,地位就是再尊贵,也比不了皇上吧?我耿纯是堂堂的朝廷钦差,是代表皇上来真定的。要我去你府上去拜见你刘扬,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规矩?
  刘扬这么一琢磨,觉得耿纯说的也在理。朝廷的使者到了自己家门口,自己不去见也确实不像话。不过,他也听说耿纯这次是带着一百多亲兵来的,他的手下担心他进了馆驿会有危险。刘扬本人心怀鬼胎,担心被抓起来治罪,因此不敢去拜谒。
  看了耿纯的回信,刘扬陷入沉思。最终,他决定:去馆驿拜见,顺便也探个虚实!
  刘扬以前也见过耿纯,对这个人也有印象。耿纯看上去温和、文静,从面貌上看,像是一个文弱书生。而且,他的母亲的娘家也是真定宗室,刘扬对他也没起多大的疑心。因此,刘扬没把他太当回事,再加上真定城是自己的地盘,又自恃手下兵强马壮,自己的外甥女还在洛阳做贵人,谅他耿纯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不过,刘扬还是多了个心眼。他为了防备万一,还是让自己的几个兄弟带上武器兵马,在馆驿门口等候。自己带了几个亲信署吏、侍卫,进入馆驿去见耿纯。
  然而,刘扬的算盘打错了。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刘扬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了。
  刘扬进来后,耿纯对他很客气,以礼相待。看着只有耿纯一个人在屋里,并没有拿自己怎么样,放松了警惕。寒暄已毕,耿纯说:“大王的兄弟们呢?怎么不请来一见?”刘扬被耿纯的言语所迷惑住了,有些麻痹大意,信口回答:“他们没有得到使者大人的许可,不敢进来,现在都在门外等候。”耿纯道:“本官来时,圣上有过交代,所过郡县,王、侯、官、将都要接见抚慰。”刘扬也没多想,就让随从招呼外面的几个兄弟进了馆驿大门。
  不料,等刘扬的几个兄弟一进房门,耿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脸色大变,立即下令:“来人!关上大门!”刘扬兄弟慌了神,不知所措。只听耿纯铁青着脸,厉声喝道:“众武士何在?”顿时,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虎贲涌入了房门。刘扬兄弟顿时吓傻了,浑身直打哆嗦。耿纯道:“刘扬,你可知罪?”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