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73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73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炸弹时冒险起飞,击落了日轰炸机3架,创造了个人1次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6月8日,中国军队克复宜都,9日收复枝江城,11日收复松滋城。6月10日,长江南岸的日军从沙市和石首附近渡江,全部撤退到北岸。
    鄂西会战历时月余,中国第6战区以14个军的兵力,依托要塞工事和凭借长江天险,抗击日军6个师和1个旅的进攻,挫败其进攻锐势后,发起反击,收复失守的阵地,追歼撤退的日军共毙伤敌1万余人。
    在鄂西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自5月19日起,对汉口、荆门、沙市、宜昌等地的日军机场及前线阵地,进行了猛烈攻击,共出动驱逐机326架次、轰炸机80架次,击落日机41架,炸毁日机6架,破坏日军机场5处,炸毁日军阵地及军事设施6处,炸沉炸伤日军舰船23艘,毙伤及毁坏人马车辆甚多。'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金文图书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320~321页。'
    总之,在鄂西会战中,已开始出现敌我空中优势易手的征兆。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五编 小结
     从1941年初开始到1943年上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后期,也是解放区军民抗战最艰难困苦的阶段。
    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后,为了尽快解决“中国事变”,把中国变成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绞尽脑汁,动员其侵华的大部分兵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力量,对华北、华中和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以“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为主要内容,以“扫荡”、“清剿”、“蚕食”为主要手段,以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配合的“总力战”。1941年,日军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达到空前的规模,1000人以上至1万人以下兵力的“扫荡”60次,1万人以上兵力的“扫荡”9次,总共69次。
    1942年的“扫荡”又超过1941年,1000人以上至1万人以下兵力的“扫荡”62次,l 万人以上兵力的“扫荡”15次,总共77次。而且每次“扫荡”持续的时间增长,各次“扫荡”之间的空隙时间缩短,并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企图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的生存条件。在敌人的猖狂进攻下,抗日根据地面积和人口迅速缩小,抗日武装力量锐减。1941年10月统计,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人口只剩1300余万人,抗日根据地的县城只剩涉县、黎城、平顺、范县、观城、阜平等6个。八路军由1940年的40万人减少到1941年的30万人。由于根据地面积和人口缩小,生产生活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再加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及生活必需品极端缺乏,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难最困苦的阶段。能否战胜敌人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粉碎其“扫荡”、“蚕食”,不仅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能否长期坚持和继续发展的——问题,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渡过最困难的相持阶段,能否长期坚持和争取最后胜利的问题。这一时期敌后战场的抗日战争和对敌全面斗争达到最激烈和最惨苦的程度,中共中央根据严峻的形势、提出关于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减租减息等十大政策,领导解放区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斗争。终于战胜了敌人的“总力战”。不但遏制住敌人进攻的势头,改变了根据地退缩的局面,而且使解放区逐渐恢复,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最艰苦阶段锻炼和考验的解放区军民,更加团结巩固,成为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而日本侵略军由于“扫荡”作战的不断被挫败,士气和战斗力进一步衰退,占领区再度急剧缩小。由于敌我力量消长的变化,解放区战场即将渡过相持阶段,向日军展开局部的反攻。抗日战争的实践再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主力军与地方军、游击队、民兵相结合,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战争,就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使其任何新战略战术都遭到可耻的失败,并使人民武装在战争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正面战场在这一阶段抗击日军的局部进攻中,取得了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及鄂西会战等后期反攻的部分胜利,恢复了原态势,给日军以较大的消耗。特别是从鄂西会战开始,中国空中战场日趋主动活跃,中国空军夺取和掌握大陆制空权的趋势日渐明显。但由于正面战场在进入1940年后,作战相对沉寂,该年只有一次枣宜会战,统帅部无积极作战的指导,第一线国民党军队疏于戒备,因此,在1941年日军向豫南、晋南等地的进攻中,中国军队遭受严重损失。特别是晋南中条山的作战,丧师失地,成为中国军队的耻辱。由于国民党指导军队作战的失败,政治上专制主义的抬头,经济和文化方面统制的加强,国统区要求改革的民主运动正在兴起。
    自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12月3日,日本法西斯袭击珍珠港,向美英等国发动太平洋战争后,法西斯的侵略战争达到最猖獗的时期。反法西斯的苏、美等各国部经历着败退和困难的时期。中国解放区战场粉碎日军的新进攻,稳定了中国战场的局势,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始终牵制住日本陆军的主力和海军的一部,使日本的北进、南进战略难以顺利实现。一方面使日本难以抽调足够兵力,趁德国从西面进攻的有利时机,向苏联远东地区发动进攻,从而为苏联避免陷入两面作战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使日本向太平洋发动进攻的时间后延,在太平洋方面使用的兵力大为减少,这就为美、英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减轻了美、英所承受的压力,为尔后较快地改变被动局面、转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还派出远征军10余万人,进入缅甸南部直接抗击日军向缅甸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英印军的作战。
    1941年德、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把苏、美两个大国也牵进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扩大到最大规模。毛泽东在全国抗战前夕,曾提出中、美、英、法、苏5国建立太平洋联合阵线的建议,中国政府后来也提出中、美、英等国联合对日的倡议,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发起和组织了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中国的抗日战争实际上已形成了早期的反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这些对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终于最后形成。反侵略国家的大联合,预示着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走向胜利。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二章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
     第一节 对日本不利的国际环境
    1943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经历了6个年头之后,终于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转折,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同年秋天起,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区的敌后战场开始展开攻势作战,实施局部反攻,在正面战场还取得常德战役的胜利,130余万人的庞大日军部队(包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被困在中国大陆,与此同时,同盟国军在东西方各个战场加强对日、德,意侵略军的反攻,促使意大利统治集团分裂,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政府投降。
    从此,欧洲法西斯阵线瓦解,日本法西斯也面临着彻底灭亡的命运。中国抗日战争已胜利在望。毛泽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中曾精辟地指出:斯大林格勒一役,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明年也将不是日本法西斯的吉利年头。它将一天一天感到头痛,直至向它的墓门跨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8页。'
    历史正是如此发展的,日本侵略军从它转入战略防御那天起,它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也就日益枯竭,国际环境一天一天不利于日本法西斯,而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阵线。
    一、同盟国军在东西方各个战场加强反攻中国军队展开的局部反攻,将在下一章作专门叙述。同盟国其他国家军队主要在下述三个战场展开反攻。
    (一)苏军在苏德战场开始全面反攻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从此,苏德战场的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入侵苏联的德军主要战略集团军已被消灭,战略主动权从德军手中转到苏军方面,苏军从数量到质量都开始占有优势,总兵力发展到640余万人,飞机、火炮和坦克等装备也超过了德军,德军在苏德战场的总兵力只剩下520余万人。这就使苏军有可能在广阔的地段上实施战略反攻。
    7月5日起,苏军首先在库尔斯克地区对企图扭转战局的德军进行了全面反攻,战役中,苏军从防御转到进攻,历时共49天,苏军称,这次战役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德军损失50余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3000门、飞机3700余架。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企图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和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斯大林曾作过这样评价:“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它已经处在覆灭的边缘。”'斯大林:《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1951年莫斯科俄文版,第114页。'
    在库尔斯克战役后期,即8月7日起,苏军在斯摩棱斯克、顿巴斯、布良斯克、基辅和克烈缅楚格方向,共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向德国侵略军发动进攻,历时5个月。据苏军统计,共重创德军118个师,相当于1943年夏初苏德战场德军兵力的50%,'〔苏〕普·普拉托诺夫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中国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第155页。' 把战线向西推进300~600公里,收复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地区和北高加索,并开始进入第聂伯河右岸鸟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东部。
    1943年夏秋两季苏军在苏德战场反攻中取得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企图通过库尔斯克战役击溃苏军的计划,德军企图扼守第聂伯河左岸马克兰地区、以持久的阵地战挡住苏军前进的计划未能得逞,德军用来阻止苏军前进的所谓“东方壁垒”,在从维利基卢基至黑海的战线上已被苏军打垮,驻在克里木地区的德军也已孤立无援。与此同时,整个苏联境内德军占领区里的苏共领导的游击战争十分活跃,这就为苏军下一步消灭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和克里木地区的德军集团,并把德国侵略军赶出苏联领土创造了条件。
    苏德战场上德军必败的形势日益明显,这无疑是给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法西斯又一次敲起了丧钟。
    (二)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攻势作战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美、英两国首脑曾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协调军事战略。会议讨论了非洲、地中海和太平洋的战局,以及对轴心国作战的方针问题。关于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美、英两国签订了协议:在太平洋及远东方面的军事行动将继续进行,以保持对日本的压力,一旦德国战败,便立即对日本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