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294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294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列入议程进行商讨。会上,英国仍坚持其在“三叉戟会议”上已被否决的绕过缅甸、夺取新加坡的作战计划。英国认为中国并非战时必不可少的伙伴,中国战后的强盛,也许就是大英帝国远东厄运的开始。同时,英国也不再相信印度军队愿为英帝国打仗。在此情况下,英国不愿作出重大努力,仅仅为支援中国而冒险在缅北的荒山中作战。
    美国则认为,要迫使日本投降,必须攻人日本本土,而欲攻日本本土,则必须利用中国基地与人力,这就必须打通中国国际通路,充实中国军备。如果中国不能在大陆牵制住日军,日军必然出扰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美国必将无暇顾及欧洲战场。因此,反攻缅甸之役,并非只是关系亚洲一隅,且关系欧洲与太平洋全局。
    最后,英、美在共同的政治利益下,统一了欧洲作战战略计划,同时就攻日战略达成一致,作出两项决定:一是打败德国12个月内必须击败日本;二是美国向中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作战。在反攻缅甸作战问题上,英、美两国也达成妥协,决定反攻缅甸之日期,定在1944年2月中旬,以夺取密支那、实兑与兰里岛为目标,至于南缅水陆夹击的两栖攻击行动,须视北缅的战事进展及准备程度而定。成立东南亚战区统帅部指挥之,以蒙巴顿为统帅,以史迪威为副统帅。
    10月2日,蒙巴顿、萨默维尔等经印飞渝,向蒋介石转呈罗斯福、丘吉尔致蒋介石密函及会议决议案。10月19日,蒋介石召集何应钦、商震、刘斐、林蔚与蒙巴顿、史迪威、萨默维尔开会,决定:
    (一)攻击日期于1944年1月15日开始;
    (二)中国驻印军在到达甘马因以前,可由英国将领指挥,并以蒙巴顿为反攻缅甸的总指挥。
    同时蒋介石还指出:
    (1)对于敌人军力之估计不宜过低。
    (2)利多方面之华军,须有预备队之配备。
    (3)孟加拉湾必须有绝对优势之海空军,实行水陆夹击。
    (4)中印空运无论何时总应维持每月1万吨之运量。
    蒙巴顿称大批英国海军增援舰艇不久可到。萨默维尔表示维持每月1万吨空运量大概没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对收复缅北作战,中、美、英均持积极态度,且都有具体准备,三方都愿密切合作,并达成了相应的协议。但是,对南缅水陆夹攻之实施,英方尚在游移之中。
    (五)开罗会议对反攻缅甸作战计划的定夺
    1943年11月23日至27日,在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以及三国高级军事幕僚参加的开罗会议上,关于对日作战方面首先讨论了蒙巴顿提出的北缅作战“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提出的反攻缅甸的作战方案为:
    (1)阿拉千方面:英印第15军,预定1月15日进至孟都及布迪当之线,视情况进攻实兑。
    (2)英帕尔方面:英印第4军预定1月15日进至亲敦江西岸,其中1师,预定2月15日由尤瓦附近渡河,另以突击队3队进至帕克库与英多之间地区,另以伞兵于3月中旬攻密支那,与中国新编第1军会师,再以伞兵1师占英多,与利多方面之中国军队会师。
    (3)利多方面:中国驻印军于3月15日进至孟拱与密支那附近。云南远征军则于3月15日进至龙陵、腾冲。
    (4)美国突击队:3月初机降于杰沙东南及八莫南侧之伊洛瓦底江南岸,向眉苗、腊戍中间地区活动,协助远征军作战。
    蒙巴顿的这一作战方案,既不提南缅水陆两栖夹攻,也没提占领英多、杰沙、密支那以后的进一步行动,战役目的不明确,也和中国企待打通中缅海陆通路的目标相距甚远。
    随后,中、英、美三国幕僚,开会审议北缅反攻计划,商震和史迪威一再提及蒋介石所坚持的3点意见:
    (1)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
    (2)同时占领安达曼群岛。
    (3)英军应进至曼德勒。
    但因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中国代表出席审议会前已有“此案暂缓决定”的预约,自然没有结论。
    24日晚和25日上午,蒋介石与丘吉尔两次会谈。丘吉尔说:海军登陆将在1944年5月。但仍没有说明登陆地点。蒋介石力劝提早海军登陆,丘吉尔未作明确答复。
    26日,蒋介石又与罗斯福会谈。罗斯福向蒋介石保证:北缅作战时,南缅海军必须同时行动。因此,蒋介石在英国海军在孟加拉湾掌握控制权及水陆两栖同时作战的两项条件下,接受了蒙巴顿提出的北缅作战计划。
    反攻北缅方案表面上是为打通中印交通线,实际上只是夺回密支那,建立飞机场,以配合美国太平洋战略而已。
    27日,蒋介石及随行人员离开罗回国,罗斯福、丘吉尔飞赴德黑兰与斯大林举行会议。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坚持盟军应于1944年横渡英吉利海峡发动解放法国的攻势(“霸王”作战计划)以及在法国南部登陆(“铁砧”作战计划)。同时,斯大林还答应:在打败德国以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德黑兰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又飞返开罗,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进行讨论。英国方面认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改变了整个战略计划,东南亚的军事行动已失去意义,因此,他们主张取消在安达曼群岛实行两栖作战的“海盗”作战计划,全力实施“霸王”作战计划,并集中登陆舰只供应在法国南部登陆时使用。美国方面则认为开罗会议已对蒋介石作出承诺,如果放弃缅甸作战计划,势将引起不良后果。在会议上,英美双方争执不下,分歧较大。最后,罗斯福于12月5日接受了丘吉尔的意见,决定取消“海盗”作战计划。
    12月7日,罗斯福电告蒋介石,鉴于明年晚春在欧洲有一大战,故不能供应足量登陆艇于孟加拉湾实行两栖作战,阁下是否仍照原定反攻缅甸计划进行作战,或将该计划延至明年11月。蒋介石接受了罗斯福提出的第二种方案。
    当时,中国驻印军为掩护修筑利多公路,已于10月开始进入缅北对日作战。罗斯福在其军方的影响下,悄悄地放弃了上述第二种选择,实际采用了第一种选择,于是致电蒋介石要求派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配合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第二节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
    一、中国驻印军的整训
    第一次缅甸战役失败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率少数人员退到印度。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掩护英军撤退,并由缅甸提定以北向印度撤退,于5月底到达印度英帕尔,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率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由缅甸大洛、新背洋向印度撤退,于8月初到达印度迪布鲁加尔。
    1942年4月中旬缅甸战役急剧逆转之际,史迪威令助手格鲁伯准将赴重庆向蒋介石呈送《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提出经缅甸通往中国的陆空运输线很可能被日军切断,武器装备难以运送中国,建议精选中国官兵10万人,到印度去训练,拨用中国所得祖借物资中的装备,由美国军官训练,组成2个军,每军3个师,另加1个师及伞兵6个营为后备,并另训练若干炮兵部队和坦克部队。这个计划得到了蒋介石的原则同意。
    1942年6月3日,史迪威自印度飞返重庆,4日,晋谒蒋介石,再次提出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蒋介石原拟令转入印度的中国官兵在印度休息几个月后,从西藏返回国内,在听取了史迪威的计划后,批准了他的计划。
    随后,又同意空运5万军队到印度进行训练。美国方面也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美国陆军部作战司还建议,援助中国租借物资应取决于中国先从事军队整改,而中国的军事成就则是继续祖借法的唯一可接受的保证,从而使训练计划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兰伽训练基地可容纳2万人,史迪威原设想在此训练装备中国军队10万人,并提出在此训练中国军官,作为回国教练30个师之用。后经蒋介石决定,除在兰伽训练基地训练中国军官外,中国驻印部队亦留此训练补充,并由租借器械内配给装备,并规定,中国驻印部队的整训、管理、纪律方面,由中国军官负责;装备、教练方面,由美国军官负责。卫生、伙食、营养、医药、运输等方面由英印军官负责,限1943年2月完成之。教练营以史迪威任长官,罗卓英为副长官,波特诺为教育长。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撤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任命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波特诺为参谋长,温剑鸣为副参谋长。
    8月4日,史迪威飞抵兰伽,主持兰伽训练。中国驻印部队已先后入营。
    26日,兰伽训练营正式开始工作。自9月以后,每月利用货运飞机返程时由昆明空运中国士兵到印度,使中国驻印军不断得到补充和加强。兰伽训练营以训练步兵和炮兵为主,学习使用美械装备和若干专门的训练课目。随后为了适应缅北丛林作战的需要,又进行了丛林沼泽地区作战的训练。
    在中国驻印军整训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在军权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史迪威曾提出营以上军官均由美国人担任,并且先由美国调来了300名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但史迪威的这一企图,立即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反对。史迪威在同军政部谈判时坚决要求至少有权处决少校以下不服从其命令的军官,解除少校级以上军官的职务。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成立后,这种矛盾便更加突出,致使1942年10月底,蒋介石被迫调罗卓英回国,并撤消副总指挥部。
    1942年9月,史迪威曾擅自将新编第38师改为10个炮兵营,以孙立人为炮兵指挥,将新编第22师改为5个步兵营,长官部所属宪兵均编入步兵,以廖耀湘为步兵指挥。这样就实际上取消了师的建制。中国方面为巩固中国驻印军的建制,以撤换罗卓英为条件,将驻印军改编为新编第1军,下辖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任命郑洞国中将为军长。史迪威调到印度的300名美军军官只好一部分留在兰伽任教官及管理人员,另一部分于1943年1月被派到昆明建立训练基地,训练远征军及驻滇部队干部。
    兰伽训练营于1944年1月完成训练工作。受训结业的中国官佐有2626人,士兵29667人,按照由美方建议经军政部核准颁发的《中国驻印军编制装备表》补充、装备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和新编第30师以及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直局部队。中国驻印军各师由3个步兵团和榴弹炮营、山炮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教导营等组成,每师约1。5万人,各种车辆300余辆,骡马1000余匹,榴弹炮12门,山炮24门,各型迫击炮234门,防坦克炮36门,轻重机枪468挺,火焰喷射器85具,火箭发射筒108具,冲锋枪、卡宾枪各约400支。通讯能力、机动性能、火力均大为增强,官兵体质、战斗技能,都明显提高。
    二、第二批远征军的编成和整训
    (一)第11集团军滇西整训
    1942年5月3日,日军第56师占领滇缅边境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