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2006年考研辅导教材考研政治经典1100题 >

第4章

2006年考研辅导教材考研政治经典1100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6(2002年理科第2题)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解析]这是引自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断,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现实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例7(1997年理科第1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解析]这是以恩格斯的一个引言为题干的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掌握情况,答案为C。    
    例8(2005年第16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辨证法中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说明世界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里,“电子邮件”则是这个联系的“中介”。所以选AC。    
    2。选择题答题方法:    
    (1)针对选择题命题的特点,选取正确的复习方法。    
    对于第一个特点,“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我们在复习时,要牢固熟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历史事件等,要注意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牢固,否则考生会因为丢了一个知识点或一条答案而丢掉分数,这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体现特别明显。注意从纵向上和横向上对比记忆和复习,这样比单纯地记忆某一知识点,效果好得多。要特别注意小的知识点,这是考生经常忽视的地方。    
    对于第二个特点,“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熟记某些考点,而不真正去理解,往往对于一些难度稍为大的题无能为力。所以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强化练习题,另一方面除了复习政治讲义外,还要结合各科的相关教科书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哲学和政经这两科。    
    关于第三个特点,“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根本没有见过该材料,感到茫然。考生除了多做题外,还要阅读一些原著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2)在答题时,选取正确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有多种,有顺选法、排除法、比较法,这些方法不再一一详细叙述。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恰当的选择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考题对于考生来说比较困难、不熟悉,那就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3)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采取第一印象和后来突破的方法。    
    有的选择题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难度比较大、模糊性比较强,有的考生往往患得患失,对于选哪几个选项犹豫不决,这时考生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此题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凭第一印象答题或者是等完成了其他题后再做思考。    
    (二)分析题    
    1。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分析题这一说法是在2003年的考试中出现的,它包括了2003年以前的材料题和分析题。以前的材料题的命题模式基本上保留下来,它和经过修订后的论述题命题模式,构成了现在的分析题命题模式。    
    从2003年开始分析题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不再简单的要求考生用某一原理来分析某一问题,而是要求考生利用某一原理并结合所给材料信息,回答给定的问题,往往有多问,所考知识点往往是跨章节的,而且出题方式也灵活多样。目的是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前的论述题基本上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即“试用某某原理,分析或阐述某某问题”:“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原理,并结合当前实际阐明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意义”(1992年理科试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1995年理科试题);“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1996年理科试题);“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1998年理科试题);“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政策”(2000年理科第33题)等。    
    2005年第34题: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 1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     
    ( 2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 3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2005年第35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下表的数据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 80…90 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演变状况。     
    单位:%     
         
    * 就业弹性系数指就业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 1 个百分点,多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值。     
    请回答:     
    ( 1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     
    ( 2 )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从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分析题的第一个变化,即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而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出题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考生要做好准备。2006年由于辨析题的取消,其分值大部分加在分析题上,考生对分析题型要更加注意。    
    第二个变化:2005年大纲规定,当代部分的分析题为两个。第Ⅰ道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道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记入总分。这基本上是2004年大纲的原话,只不过加上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请看2004年当代材料分析题:    
    选做题Ⅰ:    
         
         
     材料 1     
    11 月下旬,由于反对派质疑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乌克兰爆发了一场空前的政治危机。……莫斯科最难以容忍西方打着民主的旗号插手独联体国家的选举。……格鲁吉亚已经是前车之鉴,如果〃玫瑰革命〃在乌克兰再度得手,多米诺骨牌效应很可能会冲击其他独联体国家。如此一来,俄罗斯苦苦经营的独联体战略空间将不复存在。……乌克兰大选危机发生后,欧盟采取了与俄罗斯的支持态度完全相反的立场,立即以十分坚定强硬的态度对大选结果表示反对。……同欧盟以往处理热点问题时常常表现出的犹豫不决,议而难决的情景不同,欧盟在处理乌克兰危机时却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欧盟自今年 5 月扩大至 25 国后,乌克兰成为欧盟的直接邻国。     
    摘自 《人民日报》 2004 年 12 月 10 日     
    材料 2      
    北约是在 1949 年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冷战结束后,北约无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于 1999 年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 3 国加入该组织。今年 3 月 29 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7 国领导人手中接过入约批准书,布什还会见了他们,这标志着北约由 19 国扩展到 26 国,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纵向防线被打通,其东部边界向前推进了 1000 多公里。     
    摘自 《当代世界》 2004 年第 5 期     
    请结合地图和所给材料分析乌克兰的重要战略地位及俄欧、俄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     
    可以看出,第Ⅰ道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内容”。    
    选做题II(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    
    材料 1     
    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截至 2003 年底)     
         
    材料 2     
    我国石油的总资源量约为 940 亿吨,可开采资源量约是 160 亿吨。 50 多年来,仅找到 60 亿吨可采储量,这就是说至少还有 100 亿吨左右的储量亟待我们进一步勘探发现。……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石油日消费量已达约 548 万桶,仅次于美国。……我国石油储备的情况是:长输管储存量为 2 ~ 5 天,铁路运输储量为 7 ~ 15 天,水路运输储量为 15 ~ 25 天,石油系统内部原油的综合储量为 21。6 天。以上均为生产性储备,没有战略储备。(国际能源机构要求其成员国建立可供 90 天需求的石油储备,发达国家一般有 120 ~ 200 天的战略储备。)下表是我国石油长期供需平衡状况。     
    单位:亿吨     
         
    根据《石油与国家安全》和《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整理     
    ( 1 )结合材料 1 ,简要分析世界石油经济战略态势的特点。     
    ( 2 )结合材料 1 、 2 ,分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可以看出,第Ⅱ道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    
    2。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