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114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A)先行邀请国民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适宜地点开一代表会议,互商如何加邀其他各革新团体,及如何进行。    
    (B)运动倾向共产主义的议员,在国会联络真正民主派的议员,结合民主主义左派联盟。    
    (C)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工会、农民团体、商人团体、职教员联合会、学生会、妇女参政同盟团体、律师公会、新闻记者团体等,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3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    
    (五)……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此次全国大会并通过此决议。    
    …………    
    (八)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认识有何变化?    
    (3)统一战线方针的确定的意义是什么?    
    10下面是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材料:    
    材料1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2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第一个特点和第四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第二个特点和第三个特点,规定了中国红军的不可能很快发展和不可能很快战胜其敌人,即是规定了战争的持久,而且如果弄得不好的话,还可能失败。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请回答:    
    (1)材料1认为“全国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据是什么?此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材料2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材料1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依据是什么?是否正确?结合材料2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1中对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分析是否全面?说明理由。    
    (4)材料1、2各自代表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各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从广东出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半路被买办豪绅阶级纂夺了领导权,立即转向反革命路上,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    
    ——摘自《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47页    
    材料2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湘赣边界的割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一小块。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材料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    
    ——摘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97…98页    
    材料4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然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    
    材料来源同材料3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旧军阀、新军阀各指哪些军阀政权?比较新旧军阀的异同。    
    (2)为什么红色政权能在白色政权包围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为什么说“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原因”?    
    (3)评述材料3中流动游击的错误。    
    (4)试述材料4中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路线的含义,并阐述根据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之间关系。    
    12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的材料:    
    材料1    
    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引者注)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间再前进”。    
    ——转引自《“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毛泽东的独特创造》    
    材料2    
    “想‘以农村来包围城市’,‘但凭红军来夺取中心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因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心腹的残酷的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的激烈争斗——武装暴动。所以忽视工人阶级的武装暴动,不只是策略上的严重的错误,而且会成为不可饶恕的罪过”。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面前的诸问题》(1930年5月15日)    
    材料3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4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同一个原则下,就无产阶级政党在各种条件下执行这个原则的表现说来,则基本条件的不同而不一致。”“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中的错误及其原因。    
    (2)指出材料2所坚持的错误道路。    
    (3)根据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新思想及其实质。    
    (4)根据材料4说明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Ⅰ    
    1A【解析】本题简单,考生注意区分三种作战形式。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今年的新增知识点。这是瓦窑堡会上在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