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119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C    
    8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    
    9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建国后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其中改造的方式就是通过赎买,即D。    
    10D    
    11A【解析】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就开始了,故选A。    
    12B13A14D15C16A17B    
    18D【解析】D项表述不明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二、选择题Ⅱ    
    1BCD【解析】本题考查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的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介和桥梁。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开始。    
    2ABC    
    3A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是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点。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C,而B、D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BCD【解析】这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5CD    
    6ABC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实际上只要能够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就可以理解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状态的经济,即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就能够得出答案,它包括了所给出的全部选项。    
    7AD8ABCD9ABC    
    10ABC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11ACD    
    12ABCD【解析】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A、B、C、D都是其初级形式。    
    13ACD14ABCD15ACD    
    16ABC【解析】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从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它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因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故D不能选。    
    17ABCD18ABCD    
    19ABC【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才是发展生产力,所以D不能选。    
    20ABCD    
    21ABD【解析】经销代销是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形式,所以不能选。    
    22ABC【解析】统购包销是针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统购统销是针对农产品的,故D项不选。    
    23ABCD24ABC    
    25CD【解析】A、B均不必然导致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它们不是充足条件,只有C、D两项才是最根本的前提。    
    26ABCD27ABCD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1)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这一胜利,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封建割据已一去不复返。中国各族人民从此生活在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之中。    
    (3)这一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4)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答案要点】(1)确立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中介和桥梁,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在具备一定条件后,稳步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而做出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它使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中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又能摆脱贫弱,确立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地位,从而是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必要的,因而也是正确的历史选择。    
    (2)但是中国共产党过早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实践,使得发展商品经济、吸收资本主义积极文明成果的奠基工作比较仓促,使得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所存在的先天不足未能抓住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佳选择获得一个后天弥补,以至于后来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苏联体制弊端越来越严重,终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取代。    
    3【答案要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性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1)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具有清醒而深刻的理解的,进行革命、进行阶级斗争并不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目的。我国人民长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接着又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铲除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革命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如果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没有完成的时候,由于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还不可能集中精力来发展生产力的话,那么随着私有制改造的基本完成,剥削制度的消灭,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将不复存在,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就不能不提到首要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概念。由此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4【答案要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切必要的前提。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在全国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这是中国革命经过长期奋斗、经过反复比较后形成的最重要的政治格局。在中国革命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当时的同盟会,以后的中国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都没有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只有当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才为之一新,才终于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它为新中国不停顿地以和平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最基本的政治基础。    
    第三,在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已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它为建国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可靠支柱。    
    以上四个条件,再加上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实行必要的正确政策,这就能保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之后,不是走向资本主义,而是稳步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5【答案要点】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向会议作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分析了中国革命在我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上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提出了使我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    
    第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1)在政治上,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在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要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3)外交上,不承认国民党的任何外交机关、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提出了加强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报告指出,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全党必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要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上述内容表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6【答案要点】(1)中共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