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 >

第68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基础过关20-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B【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注意区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11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工人在进行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过程中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同时其抽象劳动也创造了新的价值。如果新价值等于劳动力价值就是价值形成过程,如果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就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实际上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12D【解析】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而在工人工作日中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超过一定点”指的就是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3B【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实际上,工资应该是劳动力的价格。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了工资的形式,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14D【解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5C【解析】资本家追加投资的过程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全部追加资本都是工人的无偿劳动创造的。    
    16B【解析】根据生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作用的不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会通过工人的劳动发生量的变化,这个价值增殖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17B【解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而进行的划分。    
    18C【解析】任何社会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新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作为剥削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才成为资本。    
    19C【解析】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每个企业都这样做会使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引起了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价值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    
    20A【解析】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    
    21D【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2A【解析】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相当于变相地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23A【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形成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24A【解析】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假象。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5B【解析】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是出于两重原因:即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    
    26D【解析】任何社会的生产过程,如果把它当作一个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过程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每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每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产品,为下一次生产过程准备了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再生产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为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都无法进行。所以,任何社会再生产都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从生产规模方面对社会再生产进行的划分;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27A【解析】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其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8B【解析】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所以能实现扩大再生产,只是因为实行了资本积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重新资本化,用作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新进行。所以,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9A【解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指不变资本的比重的不断提高。同比例扩大和同比例下降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30C【解析】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资本集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第二种是通过信用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包括社会闲散资金)集合成为一个大资本,那就是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    
    31C【解析】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重要杠杆。    
    32B【解析】资本集中是把已经存在的资本合并起来,形成大资本,其后果是在社会总资本量不变的前提下,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资本积聚是通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的规模,因而它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量增加。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误选A选项在于混淆了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这两个概念。    
    33B【解析】资本价值构成指资本由一定比例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资本技术构成指资本由一定比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根据题意,棉花价格的变化引起的是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其中并未涉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34D【解析】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35C【解析】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即资本主义生产费用,即k=c+v。    
    36C【解析】同33题。    
    37A【解析】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抹煞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掩盖了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即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这一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38B【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9B【解析】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40C【解析】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如果把利润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成了生产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并进而表现为全部所用资本的增加额。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误选A、B选项的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掌握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误选D选项的原因在于考生没有搞清楚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区别,即没有搞清楚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与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生产成本)的区别。    
    41A【解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42C【解析】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    
    43C【解析】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4B【解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平均利润,就不一定恰好等于本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其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要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反之,则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要小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具有平均水平的部门,所得到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基本一致。    
    45B【解析】部门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在追求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而,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46B【解析】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商品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直接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选项D的说法则过于笼统。    
    47D【解析】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在资本主义所有制下,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分别占有生产资本和其他形式的资本,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土地,他们凭借对这些生产要素的占有,而参与对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48B【解析】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和资本转移的结果。    
    49A【解析】借贷资本家凭借对借贷资本的所有权获取利息收入,所以借贷资本家不会放弃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但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息必须向职能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    
    50B【解析】利息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通过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家那里瓜分到了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51A【解析】由于银行也是独立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所以银行资本的自有资本部分也要求取得与其投入资本相适应的社会平均利润。    
    52D【解析】股份公司是通过募集股份或发行股票形式募集资本,把分散资本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经营的企业,它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它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但在这种资本组织形式中,单个的私人资本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或者说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私人资本。    
    53B【解析】股票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