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833-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

第31章

1833-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第31章

小说: 1833-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美国的精神领袖和图腾。林肯做过最伟大的事,正是在于他保全了联邦,他延续了美国的统一和完整。      
    那场“被遗忘的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投入了一场新的战争,朝鲜战争。但是正是这场残酷的朝鲜战争在战后的美国被关注程度却远不及越南战争。在很多场合,朝鲜战争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A forgotten war)”。直到战争结束四十多年后,美国社会才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战争。150多万美国人以不同形式参加了这场长达三年的战争。其中有131人获得了美国对战场上英勇表现的最高褒奖:国会荣誉勋章(Congressional Medalof Honor),对于获得此项殊荣的人,即使是五星上将也要向其敬礼致意。      
    越南战争纪念园在林肯纪念堂前国会大草坪的北侧,而在与之几乎对称的南侧就是朝鲜战争纪念园(Korean War Memorial)。和越南战争纪念园一样,朝鲜战争纪念园由于密树掩映,使得其 同样不惹眼。在另一方面,这里的僻静和简洁却也和越南战争纪念园的环境一样。  进入朝鲜战争纪念园后看到的即是19个不锈钢的塑像,是由二次大战老兵弗兰克·盖洛(Frank Gaylord)刻画的美军在战斗环境艰苦的朝鲜半岛上作战巡逻的情景。花岗岩带和低矮的 杜松丛生动地表现了朝鲜半岛上崎岖的行军路。与此同时,被风吹起的披在士兵们身上的斗篷让人想起了战场上糟糕的天气。虽然只有19个塑像,但是他们代表了空军、陆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同时这些士兵代表了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军人。      
    在这些塑像的北面便道上,顺着坡道有一段路沿上刻着22个在联合国旗帜下派兵,或者提供医疗支持的国家的名字。而在塑像群的南端是一段黑色花岗岩墙体,被抛光的墙体上映射着前面的那些塑像。而这些被反映在墙上的影子,和本来就雕刻在墙上的人像混在了一起,让人有种模糊朦胧的感觉。这些刻在墙上的人像全部来自真实照片,他们代表了所有对地面部队给予后勤保障和支持的士兵。我对其雕刻技法印象十分深刻,乍一看什么也不是,但是仔细瞧瞧,就能发现一片片淡淡浅浅的小坑构成了一个个画面。他们并不是绝对的清晰,可是那种意境……仿佛墙中人在离你远去。在纪念园最里面的角落里是一个水池,叫作“Pool of Remembrance(纪念池)”。一汪静静的池水绿树掩映,安谧详和。池边的石头上刻着一系列数字:阵亡将士、伤员、失踪以及被俘人数。而在池的另一边,另一面花岗岩石墙上有一行烫银的大字:“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并非唾手可得)”。     
    虽然朝鲜战争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直到1986年才有计划,修建旨在纪念朝鲜战争的建筑。1986年10月28日,国会授权美国战争纪念设施委员会(ABMC)在华盛顿建立纪念朝鲜战争的相关建筑设施。项目在1993年11月正式破土动工,弗兰克·盖洛被选为群雕的主制作人,路易斯·奈尔逊(Louis Nelson)被选定为墙体雕刻的主创者。1995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的第42个停战纪念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参加了纪念园的落成典礼。      
    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放言打过鸭绿江,他还要求杜鲁门总统扩大战争范围,把战火烧到中国一侧去,干脆用50几颗原子弹把中国解决了算了。但是杜鲁门总统出于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考虑,以及苏联与中国当时的同盟关系,不仅拒绝了麦克阿瑟的疯狂要求,并因日后麦克阿瑟顶撞他而把其撤了职。美国到底是不是输了朝鲜战争的争论似乎一直存在。的确,当年以美军为主力的联军失败得太快、太容易了。因为很多时候不是胜利就意味着失败。  几位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曾经感慨良深地说:“和中国人打仗确实很困难……”为什么呢?“当时中国人的装备出人意料的好,他们比我们更能适应天气情况。而更让我们吃惊地是,他们的武器相当精良,训练也很出色。最开始我们的确是太轻敌了。可是……”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的确没有想到我军在作战之初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可是在后来我们经过调整,绝对有实力打败他们的,但是他们的作战方法让我们很迷惑。中国人到后来确实还是很优秀,但是以我们的装备和能力是能够打败他们的,尽管他们计划得再好。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们的每次进攻都势头很猛,而这势头靠的不是别的,是他们超越我们几倍的人数。他们每个人都像不怕死一样的朝我们冲过来,在前面的人被我们打倒之后,后面马上就会有人接着冲上来捡起他们的武器继续进攻。我们的子弹再多,装备再好也根本无法抵挡如此反复的冲击和不怕死的人。”      
    我听了之后,有种感动。美国老兵说:“我实在不理解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如此勇敢,发疯一般地向我们冲过来。”我想,跨过鸭绿江的前辈们一定是在心里对新的共和国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满腔的热血,可以坦白地讲,他们愿意为了祖国的一切而牺牲。美国人耗不起这样的战事,他们更没有可能以人海战术来换取战争的胜利。他们是打不起了,这场战争对他们来说太残酷了。我们以不断的牺牲和流血换来了胜利。      
    神游华盛顿,收获的远比看到的要多。一个国家对于其所经历的一切,对于所有为之奋斗的人们的铭记,是国家精神的体现。    
    


第四部分:父亲节 神游华盛顿走进美国政治最高端 1

    “青年美国”社团举办的暑期活动当中很大一部分,而且恐怕是核心部分,就是上课: 听演讲和提问。可是在第一周,我们就大有把所有课程完成的势头,搞得我是“消化不良”,很是痛苦。痛苦的是,学的东西完全和想象是两样,十分的枯燥乏味。      
    不过到底还是熬了过来,不仅是课上的零星话题总能激起我的情绪,还有就是周围人的观点实在让我不说不行。最最重要的是,看着上课众生相,细心的体验,绝对可以观察出美国大众,至少是青年的政治取向和世界观。何以见得?已经是无数遍说这话了,周围的人都是政治上十分活跃的年轻人,而我们班上那种来上课就是为了回去拿学分的很少。在美国,一般高中不开设国际关系或者美国外交政策这样的课程,也就没有学分可给。因此,来学的人大部分是对外交和世界局势感兴趣的人。不过对问题的认识深浅,就是参差不齐了。但这除了个人水平之外,更大的区别是价值观所导致的。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东西又何以反应美国一个社会,或者他们所代表的观点呢?因为在美国政府和政治课上我就学过,一个人的政治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而区域内的政治图谱也会较统一,不会出现极大的差别。说到家庭的影响,我可以坦白地说,我在南加利福尼亚的一年高中生活,确实在价值观上受到共和党或者保守派方面影响。这么算来,我也许应该算是个保守的左派吧?来自五角大楼的陆军三星将军没有想到,我们接触美国高端政治的第一个演讲者,是来自五角大楼的军官。     
    当我们还在为可以去五角大楼的假象所迷惑的时候,得知第一次演讲的两个人来自五角大楼(国防部),一个武官,一个文官。后来令我们迷惑的是,我们又被告知五角大楼去不了了,但是五角大楼的人过来,原因:安全问题。      
    在第一次参加演讲项目之前,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拿了厚厚的一本材料:第一个演讲简报。材料中包括了关于来自五角大楼的两个人的详细背景材料。而这第一次的简报以及介绍过程中还包括了若干入门课程,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在开场时候介绍到访者,如何在结束时感谢到访者,等等。一条被“青年美国”工作人员强调了千百遍的规则,就是不可以追问。当然,这里说的追问是我们不能在被回答之后重复提问题,即使演讲者没有正面回答提问人的问题。如果愿意追问前面提问人的问题,那么是被允许的。在第一次去听演讲的头天晚上,我基本没有翻看“青年美国”发下来的简报,对于两位到访者的背景我应该说是不够了解,而说到底,是我的兴趣不大。当然那个晚上我们还开了很多玩笑话,其中比较经典的是,五角大楼里的人出来参加集会和活动,有时竟然还会携带便携式安检设备,例如安检门。斯坦就见过五角大楼安全人员从皮箱中拿出折叠式安检门来逐个检查到场的所有人员。我听了之后就琢磨着明天能从五角大楼的人那里看到什么高科技,或者邪乎的玩意儿。      
    邪乎的玩意儿似乎没有,见到一身军装的那位将军更是有点大脑犯晕,一点感觉都没有。不能相信一个三星将军就离我这么的近。我们的第一位到访者是个武官,陆军三星将军(Lieutenant General)詹姆斯·赫尔姆莱(James R。 Helmly),陆军预备役主管。在我们的简报上写着“Chief; Army Reserve;manding General,United States Army Reserve mand(美国陆军预备役总司令官)”。熟悉了美国军官,也就熟悉了他们那固有的锋利专注的眼神。如此具有进攻性的眼神,与之相交是危险的。上下打量了一番,他左臂上的袖章吸引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熟悉的白色双头鹰,看来他在101空降师待过,否则是不能把双头白鹰留在胳膊上的。按照惯例,离开一个部队之后就必须把袖章取下,但是101空降师,也许还有82空降师除外。      
    五角大楼对于我来说,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不知为何,我听到五角大楼会来人后的确有种兴奋,也有希冀。可是,从希冀诞生的一刻,我就知道现实的情况不是轻松,而是冷冰冰的面庞和同样冷酷的回答。与军方我并没有很多的接触,美国军方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物理存在却又少之又少。但是十分有趣的是,美国民众似乎乐于生活在自己那个最广大,却又很狭小的空间里。你在美国生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中。可是这个无限的世界并不真正被美国之外的世界所了解,而我想,这也不是世界人民所不齿的那个美国。      
    生活在这个不为人知的美国人中间是美好的,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无数的外国人来到这里留在这里,即使没有留下的也承认这个世界的诱惑。而我,作为一个外国人,也得承认这个世界,至少是这个世界中的无穷机会。      
    奇怪的是,我似乎是个奇怪的外国人。明明在美国我闭嘴不说话是不会有人把我当外国人的,我却偏要喊上一嗓子;明明可以生活在那个世界里面,我却非要搞明白,包括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为什么会讨厌美国,这个看似美好的国家;明明可以被周围的人同化,我却非要去找一些不同的声音,听那些我不喜欢听的话。后来,我明白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深深地为我的祖国和她的历史文化甚至一切而自豪,而这一点,当然也是一些人无法理解的。正因为这样,即使美国再可爱,在它触及到我祖国的利益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