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 >

第9章

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作者:刘统-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日十七时电发出后,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了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那时,第一,两锦敌军不但决不会减少,还可能增加一部,这样,将增加你们打两锦的困难;第二,目前沈阳之敌因为有长春存在,不敢将长春置之不顾而专力援锦,你们可利用长春敌人的存在,在目前十天至二十天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牵制全部至少一部分沈阳之敌。如你们先打下长春,下一步打两锦时,不但两锦情况变得较现在更难打些,而且沈敌可以倾巢援锦,对于你们攻锦及打援的威胁将较现时为大。因此我们不赞成你们再改计划,而认为你们应集中精力,力争于十天内外攻取锦州,并集中必要力量于攻锦州同时歼灭由锦西来援之敌四至五个师。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林、罗、刘3日九时签发的电报,中央军委的电台直到晚上20时十五分才收到。译好交到毛泽东手里已是半夜。这个时间差使毛泽东着急上火。但这两封电报中,更清楚地体现了毛泽东为何从一开始就坚持打锦州的战略意图。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毛泽东是正确的,抓住了要害。“文革”中曾把这场争论作为林彪历史上反对毛泽东的罪证,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确定大的战略方针时,中央领导人与战区指挥员反复讨论、争论的事,时有发生。这正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团结一致的,有争论表现了共产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作风。与蒋介石的独断专行、不与将领商议就下命令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毛泽东看到林、罗、刘3日九时的电报后,顿时转怒为喜。一切烦恼、焦虑都烟消云散。他4日六时致电林、罗、刘:“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你们决定以四纵和十一纵全部及热河两个独立师对付锦西、葫芦岛方面之敌,以一、二、三、七、八、九共六个纵队攻锦州,以九个独立师对付长春之敌,这是完全正确的。你们这样做,方才算是把作战重点放在锦州、锦西方面,纠正了过去长时间内南北平分兵力没有重点的错误(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此项想法,故事实上未发生影响)。”“在此之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希望你们按照你们三日九时电的部署,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争取首先攻克锦州,然后再攻锦西。”'1'毛泽东的三封电报,也使东罗荣桓北野战军指挥员坚定了信心,打消了顾虑,对迅速打下锦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中央与战区指挥员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争论,也属正常。但罗荣桓心里总是感到不安。辽沈战役结束后,他在沈阳起草给毛主席、东北局的《九、十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中,就这个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后由蒋介石飞平、飞沈亲自指挥,从华北抽调独95师、62军全部、92军之21师,陆续经海运葫芦岛登陆,加上葫、锦原有之四个师共九个师,企图由锦西向北驰援锦州。这曾使我们攻击锦州之决心一度发生顾虑……但这一过程共两三小时,即确定仍坚持原来之决心不变。”后来毛泽东知道了这些情况,对罗荣桓在辽沈战役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病逝后,毛泽东写了《吊罗荣桓同志》诗一首:“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诗中的意思是:1935年9月,张国焘要求越过草地的右路军南下。在一、四方面军面临分裂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决定率中央和一方面军先行北上。罗荣桓当时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担任后卫警戒,保护中央的安全。但那毕竟是党内的斗争,所以“不是难堪日”。而辽沈战役则是国共双方大决战的第一战,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我们读了以上的情节,就能够理解毛泽东诗句的深刻含义了。



辽沈战役(一)攻克锦州

1948年10月4日早晨,东总列车到达阜新。因前面的铁路尚未修通,林、罗、刘与大家下车,乘汽车前往锦州。 
  攻锦的决心既已确定,林彪等详细研究了敌情,对攻城和阻援作出具体部署,上报军委。报告中说:“1。锦西敌阵地北至塔山东南之大小东山,锦州敌阵地南至松山街附近村庄为止,故两锦间空隙地区只三十余里。我军决以第四纵和十一纵在此地区,采取攻势防御(不是运动防御),顽抗和消耗敌人。并控制主力准备在阵地前反击和消耗敌人,乘胜尽量扩大战果。另以两个独立师在锦西、葫芦岛向敌侧后面进攻,以拖住敌人。估计敌在我未正式攻锦以前,不会向锦州前进。我十一纵目前已到兴城附近,我四纵明日即可转至两锦之间防御。2。沈阳之敌,目前有四个军到五个军的兵力在新民以南、辽河以东地区集结,大约亦必在我正式攻锦以后,才会出动。我军拟以第十纵及第一纵的一个师担任抗击该敌,以我六纵两个师,及五纵、十二纵全部担任策应十纵之作战。采取运动战方式,从敌侧后歼灭敌人和争取时间。”这个东、西两头阻援,主力攻锦州的方案,很快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四纵打下兴城后,10月5日下午,吴克华司令员和莫文骅政委接到总部命令:“四、十一两纵队及热河两个独立师,阻击由锦西向锦州增援之敌。四纵在塔山、高桥地区布防。”四纵的三个师经过一夜行军,第二天早上到达塔山。 

  塔山不是山,它是锦西和高桥之间的北宁铁路上一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南有一条干枯的河滩,宽约30米,叫饮马河,北宁铁路经过处有个铁路桥。塔山村地势低洼平坦,有公路通过。从东海岸到白台山脚下,整个防御正面有8000米宽,看上去无险可守。东面紧靠渤海,岸边有个小山包叫打鱼山,涨潮时就是个小岛,退潮后中间露出大片沙滩。塔山村以西地势渐高,有个海拔二百多米的制高点叫白台山。白台山连接虹螺岘山,就是连绵的丘陵地带了。塔山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增援锦州的必经之路,先头部队已经到了距离塔山很近的营盘车站。 

  进驻塔山村的是四纵12师。江燮元师长把34团摆在塔山村,35团在白台山,36团与师部在稍后一些的潘家屯。师、团首长到前边看地形,大家都皱眉头。这样平坦的地方,一点天然障碍都没有,怎么防御兵力和火力都占据优势的国民党军呢?师首长根据经验,决定把防御重点设在白台山。占住这个制高点,就能用火力封锁塔山村一带。如果国民党军攻进塔山,解放军可以居高临下,从两翼包抄消灭他们。所以塔山村不准备重点防守,摆上两个连,而把主力放在后面。 

  此时,林彪心里也在考虑塔山的防御。国民党军队增兵锦西、葫芦岛,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东边的廖耀湘离锦州还远,暂时不会构成威胁。而西边的侯镜如兵团离锦州近在咫尺,万一顶不住将对整个战局极为不利。他对罗荣桓和刘亚楼说:“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据报告,葫芦岛方面又增加了五个师,我们的饭菜只够请一桌客,现在突然来了两桌客人,两锦相距约五十多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要受到很大威胁。” 

  回到指挥所,林彪立即口授电报给第二兵团司令程子华和四纵司令员吴克华:“锦西以北大、小东山,锦州以南松山街皆为敌阵地,两锦敌仅距三十里,我军绝对不能采取运动防御方法,必须采取在塔山、高桥及其以西、以北部署,进行英勇顽强的防御战。必须死打硬拼,死守不退,抵抗敌之飞机、大炮、步兵的猛烈冲击,利用工事沉着地、准确地大量杀伤敌人,使敌我阵地前尸横遍野。”林彪以严厉的口气告诉他们,塔山阻击战“完全是一个正规战,绝对反对游击习气,必须死打硬拼,不应以本身伤亡与缴获计算胜利,而应以完成整个战役任务来看胜利。” 

  林彪把话说到这个地步,谁也不敢掉以轻心。10月8日,程子华、吴克华来到塔山视察阵地,看了12师的布防情况后,程子华坚决地说:一定要守住塔山村,要以塔山村、铁路桥和刘家屯北侧高地为防御重点。他强调“守山必守村”,说这是毛主席的指示。江燮元师长命令把34团最强的1营摆在塔山村,把炮兵向前推进,连夜在塔山村前的河滩地上抢挖工事。 

  为了解塔山防御准备,向四纵交代清楚总部的意图,8日林彪、罗荣桓把参谋处长苏静找来,派他到塔山去走一趟。林彪说:“锦州地形有利于我发扬火力,攻取锦州看来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能不能守住塔山一线阵地,挡住援敌。你告诉四纵的领导,希望他们死打硬拼,坚决地守住阵地,创造模范的英勇顽强的防御战例。”罗荣桓叮嘱说:“塔山这个方向很重要,有的部队打仗对部队伤亡大了会有些顾虑,但这次不能怕大的伤亡,要坚决挡住。有些同志过去打这种防御战经验不多,你要去四纵和他们研究,并告诉他们这个仗要打好,有什么情况可以及时和我们联系。”苏静向吴克华、莫文骅传达了林、罗的指示。四纵首长表示:四纵一向猛冲猛打惯了,这次奉命来守塔山,打防御战,确实很多同志感到不习惯,但是四纵已经提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我们准备以牺牲一万人的代价,决心打好这一仗。 

  在战前政治动员中,四纵党委发出了《告全纵指战员书》和《告全纵共产党员信》,要求指战员坚决贯彻林、罗首长的指示精神,在紧急关头不负党的嘱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执行任务。全纵普遍进行了阵地宣誓,纵队提出了“死守阵地”,“寸土必争”,“与阵地共存亡”的三大口号。战士们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机关干部和民众搬运枕木、铁轨,帮助部队构筑工事。经过两昼夜的紧张劳动,塔山村和高家滩阵地初具规模。 

  10月6日,蒋介石率领东进兵团司令侯镜如、海军司令桂永清、空军司令周至柔等高级将领,乘“重庆”号巡洋舰来到葫芦岛,在国民党54军军部布置援锦行动。蒋介石对团以上军官训话:“这一次战争胜败,关系到整个东北的存亡,几十万人的生命,都由你们负责。你们要有杀身成仁的决心。这次集中美械装备的优势部队,兼有空军助战和海军协同,是一定可以消灭共军的。”他命令侯镜如马上去唐山调动部队,塔山前线先由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海军配合用重炮摧毁塔山阵地。部署完后,蒋介石又与锦州的范汉杰通话,告诉他援军马上就到,让他放心。下午,蒋介石登上“重庆”号返回塘沽。 

  担任主攻的54军军长阙汉骞是黄埔毕业生,在山东战场还没吃过大亏,骄横自负。他说:“总统亲来葫芦岛,比增加十万大军还强。”蒋介石的督战官罗奇也认为他们的兵力比共军多两倍,拿下塔山不成问题。不等侯镜如的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