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中日大决战 >

第57章

中日大决战-第57章

小说: 中日大决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告以非常强硬的口气限令日本无条件投降:“吾人通告日本政府文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对此种行动诚意予以适当及充分保证。仅此一途,否则日本将迅速完全毁灭。”
  日本国内一直存在着探求结束战争的政治力量。《波茨坦公告》发表后,促使他们更加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日本的决底失败已成定局,战争往后拖一天,日本就加大一天的灾难,长此下去,日本将彻底毁灭。因此,日本只有选择无条件投降,以保全大和民族。
  但是,随着苏联参战的趋势明朗化,他们又认为,这给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增加了一个选择机会。他们看出,美、苏将很快成为水火难容的两大阵营,日本是向美国阵营投降还是向苏联阵营投降,这是决定日本民族将来前途命运的异常严肃的大事。
  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言,美国是日本的头号敌人,美国把日本炸得最惨,但是,鉴于前不久苏军占领半个德国后的一些做法,又使他们不寒而栗。经过反复争论,他们认为,鉴于苏联占领半个德国后的情况,日本情愿向头号敌人美国投降,情愿让美国人来占领日本本上。
  日本军方亦看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但对无条件投降这一字眼讳漠如深。他们觉得,既然美、英、苏、中各怀心计,那么,总有空子可钻,总还可以争取到比“无条件”稍稍体面一点的结局。
  他们主张在两对矛盾的基础上,展开外交斡旋:即美、苏矛盾与中国的重庆方面和延安方面的矛盾。通过挑拨利用这些矛盾,使中国的民族抗战分化瓦解;使盟国反法西斯阵营解体。因此,日本在这时的外交手腕是:准备对重庆和延安同时开展政治工作,对延安措施作为对重庆措施的牵制;离间美、英、苏、重庆、延安,助长其互相争执。
  日本军方由于对苏联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产生根本错误。他们认为苏联与日本是讲信用的,因此不会对日开战。这是因为,在中、日两国长达八年的战争中,日本经常通过朝鲜半岛经满洲、华北调兵遣将。在与苏联邻近的长长的“走廊”上,日军进进出出,来去自由,与苏军相安无事,使日军对中国的战争未受到干扰。其间虽然在“满”、苏边境有那么两回大的摩擦,但都是莫斯科方面采取了高姿态,而使紧张局势得以平息,同样,在希特勒挥师从西线杀到莫斯科近郊,苏联处于生死存亡之时,日本人也信守了与苏联的友好“中立”,没有趁火打劫,使苏军得以从容对付德军。
  另一方面,日本自以为深知中、苏两大邻国的心底,认为苏联绝不会为了一个完全倒向美国的中国政府的利益,而向中国的敌人宣战。在这方面,日本的判断错得更厉害,在错误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自从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后,苏联恰恰是迫不及待地要履行密约条款,出兵中国打击日军,以换取在中国的权益,以致于会议结束后没过多久,驻重庆的苏联大使就找到蒋介石门上,传达斯大林元帅的口信,要求宋子文前去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使苏联出兵中国“名正言顺”。很简单,如果苏军不出兵中国,就无法兑现雅尔塔会议上那些利益。
  日本军方根据他们错误估计行事。当4月5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阴沉着脸宣布废除《日苏中立条约》,又不断向西伯利亚增兵时,日军中央统帅部仍十分肯定地认为:至少在1945年末,苏军不会向日军开战。
  后来,随着苏军向东线转调兵力加速,日军大本营才觉察到有点儿不对劲,但仍未改变以前的基本判断。5月30日,才决定从派遣军抽调四个师团,一部分充实到关东军那座半空的架子内,一部分充实到朝鲜方面军内。同时命令关东军加强战备,第一,准备反击美军从北朝鲜登陆;第二,才是对付苏军进攻。
  关东军开始紧急扩充军备。
  首先是增加兵员。当时日本本上正受到美军的大规模空中攻击和日已迫近的海、陆军事压力,一个兵也抽不出来。中国华北方面的派遣军受到已相当强大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全面反攻,而在长江方面则受到美式化后的重庆政府军的层层攻击,也是自顾不暇,无法抽兵北上。日军大本营只得命令关东军司令官,由满洲自身实行全体动员。动员最大兵员指数为九十万。实际上这只。是个理论数字。
  关东军于6月初开始动员。对在满洲的日本适龄男子,实行全体动员,好不容易才收罗了约二十五万人。
  关于武器装备,那就更困难了。因为在这之前的几个月内,中央统帅部为了进行本土决战,就已将关东军山炮以上的武器和剩余的枪支、弹药,全部运回日本国内。现在新动员起来的二十五万人,只好靠关东军老部队之间调整、挪用。同时,把伪满军尽量改为槁后勤,将他们手中的枪枝弹药收归关东军新扩部队。割肉补疮,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关东军司令官只得下令削竹枪装备新编部队。
  新扩编部队的军官、战斗骨干都等于零。统帅部一个军官也抽调不出来,仍然全靠关东军就地取材。这样的军队能否进行现代化的大兵团作战,不言而喻。
  关东军在后期实际上是一群由满洲地区的日本侨民和公职人员临时凑合起来的乌合之众。严格他说,这是一支不能作战的“军队”,它的存在和被消灭,事实上与日本无条件投降毫无关系。
  九
  7月21日,夜。
  柏林郊外的波茨坦。
  连日来参加三巨头会议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显得有点疲倦。此时,意大利和德国先后战败,欧洲战场业已沉寂下来。剩下的只有东方的日本了。
  这日本军队也打得真亡命,在冲绳岛附近的海战中,日本海军竟以大将级的高级将领,亲率神风特攻舰队,与美军进行搏斗。
  为了促使苏联早日对日作战,共同打败日本。5月28日,杜鲁门派哈利。霍普金斯去莫斯科与斯大林元帅会谈。斯大林却把出兵的皮球一脚给杜鲁门踢了回去,说苏军出兵打日本,涉及中国对雅尔塔提案的同意,只要蒋介石同意了密约中给予苏联的“利益”,他随时可以出兵。
  当然,斯大林元帅在对蒋介石施加压力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伸出橄榄枝。他向美国总统的这位特使表示:只要蒋介石答应了那些条件,他愿做一切能做的事,来帮助重庆实现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唯恐特使不明白他话中意思,还进一步点明:他认为当时中国共产主义者中没有能统一中国的有力人物。……
  此时,马歇尔将军急匆匆走进杜鲁门的房间,告诉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7月16日,就是波茨但会议的第一天,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成功地爆炸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原子弹的试验成功,意味着美国拥有了瞬间可以抹掉一座大城市的打击能力。
  杜鲁门闻讯兴奋异常,对马歇尔说,我们既然拥有了这种神奇武器,就完全可以同英国和中国一道打败日本。那就没有请求苏联帮忙的必要了。
  马歇尔说由于雅尔塔密约中苏联占有那么大的甜头,现在不叫他们出兵,恐怕也办不到。
  杜鲁门和马歇尔商定:美国仍欢迎苏联参战,但并不对此寄予什么希望。同时,要尽力挽回雅尔塔密约中牺牲中国利益的部分,以便使中国更加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
  杜鲁门再次派哈利到莫斯科斡旋,劝说苏方放弃对中国领土的那些要求,又一次遭到斯大林的拒绝。
  美国见无法劝导苏联,深感战后苏联对亚洲的扩张欲望和威胁不容忽视,更认为不能不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杜鲁门向蒋介石捎来秘密信件,叫中国在中、苏谈判中,态度要强硬些,不要顾及得罪了苏联方而不出兵的事。
  美国态度的突然变化以及中国谈判代表态度的突然强硬,使斯大林觉得这其中必有缘故。
  美国的原子弹对外是严格保密的,但斯大林元帅不可能不嗅出点味儿。
  千载难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在这亚洲的东方结束了,同盟国各方不可能不在这最后一幕重头戏中挤上舞台去做一番突出的表演。
  苏军更加紧了向中国边境集结兵力的步伐。
  8月6日,午夜。
  日本和全世界的收音机,都能收听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广播声明:
  “美、英、中所以于7月26日在波茨坦发表对日本的最后通谍,其目的在于最后关头唤醒日本当局的良知,使日本人民免遭全部毁灭。但是,日本当局执迷不悟,拒绝了那项旨在挽救日本人民的最后通谍。现在,如果他们仍拒不接受我方条件,可以预期,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毁灭性打击将从空中向他们袭来。”
  在杜鲁门发表广播声明之前的十个小时、地球上从未出现过的毁灭性打击武器,已经从空中袭击了日本广岛。
  6日上午八点钟。两架B29飞机自东方飞临广岛市上空约一万米,投下了一个胖男孩似的炸弹。“胖男孩”在二千英尺左右的空中,闪出一道眩目的蓝白色闪光;一声足以撼动大地的沉闷的轰鸣,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球;地面上腾起一个白中略带黄色的巨型烟柱;火球、烟柱,剧烈地翻滚、蠕动;一个巨大无比的怪物——蘑菇云。
  五个钟头之后。美军派出数十架F13型飞机,飞到广岛上空去侦察原子弹爆炸后的情况。一会儿,他们从空中向美军总部报告:整个广岛城一片火海,浓烟遮天蔽日。广岛城还存在否,无法判断。
  后来查明:广岛市当时共有三十二万零八十一人。原子弹炸后:死十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一人(38%);伤八万二千八百零七人(25%);受害者合计二十万一千四百六十八人(63%)。另有驻该地的军队人员死伤:九千六百五十人。
  8月9日,上午十一时许。
  B29飞机两架,飞临日本长崎市上空,投下了第二个“胖男孩”。摧毁该地区工业68。3%,死伤各数万人。
  在日本投下的那两枚原子弹的当量各为二万吨级梯恩梯炸药的威力,相当于一吨级普通炸弹三万三千枚的装药量。日本战时生产梯恩梯炸药的能力,最高年份为三万多吨。那两个原子弹的当量,比日本一年生产的炸药总当量还大。
  日本上上下下,对美国施行的核打击力量,感到大惊失色。
  8月9日,夜。
  日本召开御前会议。天皇决走:“鉴于彼我战力悬殊,纵继续战争,徒使无辜涂炭,文化摧毁,导致国家灭亡,尤其原子弹的出现,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朕决定结束战争。”
  翌日,日本向全世界广播,向美、中、英、苏四国投降。
  8月9日。
  斯大林实在无法再等待同蒋介石签订《友好同盟》之后才出兵了,遂命令部队向满洲里进攻。同日,出动飞机,分别到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等城市上空光顾一趟,分别扔了几个炸弹。
  日军本来就无力守卫满洲,一直让其唱空城计的,于是在苏军进攻的当天,统帅部便决定放弃满洲。
  8月10日至11日,向满洲里方向进攻的苏军仅前进到海拉尔附近。只有进到满洲西面的一股苏军,才以每日约百里的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