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狱中白领 >

第11章

狱中白领-第11章

小说: 狱中白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平说,入狱以后,监狱允许她每个月打4次亲情电话。这4次机会,除了特殊情况偶尔她给别人用,几乎都是打给她奶奶的。
  虽然她做了天底下最最愚蠢的事,但是奶奶从来就没有埋怨过她。
  李平为此非常感动。



7。亲人的关怀



  犯罪的人心里的悔恨是一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爱和鼓励,而不是埋怨。可是太多的亲人并不了解他们的心理。
  李平对我说,进了监狱的人都是做了自己无法挽回的事,其实入狱本身他们已经非常后悔,但是一切都来不及挽回了。在案件审理的法律程序中,犯罪的人心里的悔恨是一般的常人无法理解的。他们最需要的是亲人的关爱和鼓励,而不是埋怨。可是太多的亲人并不了解他们的心理。
  李平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开通的人。在她还外边的时候,奶奶就给自己做好了寿衣了,她说自己做的穿着合适,而且就不用买了。奶奶不愿意给家人添麻烦。那个时候,奶奶每天喝三顿牛奶,吃一碗炖肉,她不太爱吃菜。全家人都对她说年龄大了,吃浑的不好。可奶奶却说:“只要想吃,就是身体需要。人没有必要苦着自己。”
  李平说,进来这么多年了,她每次给奶奶打电话都抑制不住要哭。她给别人打电话从来没有那种感觉,包括她的父母。她只要跟奶奶一说话,眼泪就止不住流。因为她的刑期太长,她老担心奶奶等不到她出去。李平今年减刑后,还有15年,她真的很怕见不到奶奶了。
  按规定,每个月李平家人都可以到监狱看她一次,但是家人怕奶奶见到李平会激动,所以不敢让她来,毕竟已经奔90岁的人了。
  李平只能尽量给奶奶多打电话。
  在电话中,奶奶告诉李平,她每天为全家人做三顿饭,偶尔还自己到菜市场去买菜。老人利用上楼、下楼的机会锻炼身体,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一方面为了活动筋骨,另一方面为了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充实。
  有一次李平在排练的时候,听到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采访的一些百岁老人,那些百岁老人都像奶奶那样豁达。李平马上给奶奶打了电话,把听到的内容告诉了奶奶,奶奶听了以后特别高兴。她还告诉李平,她现在和李平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她住在一间有太阳的大房间,房间里有电话和电视,李平问她:“你会打电话、自己开电视找台吗?”她说:“会,我还想学电脑呢!”
  从小到大奶奶唯一打过她一次,是因为她小的时候偷偷的把前院一个小孩的自行车骑走玩去了,奶奶说这是偷别人东西。虽然奶奶非常宠爱她,但是并不原谅她做的错事,她记得那天奶奶非常生气。
  李平说,走到今天,她最无法面对的是,家人对她的教育并没有问题,可是她却出了这样的事。她永远也无法跟家人解释清楚,她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为自己辩解。说自己一念之差、鬼迷心窍……,一切都没有用。她做了,不管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反正她做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她没有办法挽回,甚至没有机会弥补。
  奶奶说,李平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8。父母死活不来探监



  刚进监狱的时候,她的父母四个月不来接见。她知道父母是在生她的气,可当她连续给家里发了几封接见信,却不见家人来,她的精神几近崩溃了。
  李平说,刚开始她到监狱的时候,她的父母有4个月不去看她。她知道他们是因为生她的气,但是她当时年龄毕竟还小,不知道那是父母一时的气恼。所以当她连续给家里发了几封接见信,不见有家人来看她时,她的精神几近崩溃了。
  “那段时间,真是太可怕了。”李平想起来心有余悸。
  李平说,她关在公安局的看守所的时候,她的父亲曾经给她寄过钱。那个时候,因为案件在审理的过程中,不允许她的家人来接见。当时她才19岁,一下被抓起来,不许回家,她简直给吓坏了。她渴望父母亲来救她,但是她不知道怎样告诉她的父母。后来,公安局允许她给家人写一个纸条,上边的内容只能是需要家里给送的日用品。因为便函是统一的格式,她只能在上边填空,多写一个字也不行。但是,她却如期接到了父亲给她汇出的钱。
  接到钱,她的心里踏实了一些,至少她知道家里人知道了她的下落。她相信父母亲虽然会很生气,但是他们会原谅她。父亲给她寄钱,说明他们已经原谅她了。她当时真的这么想。
  所以,当她到了监狱,并得知监狱允许家人来探视的时候,她马上给父母写了信。但是,出乎她的意料,她的父母没有如期去看她。
  李平说,她清楚地记得,1996年底她到监狱以后给家里写了第一封信。
  在信中她告诉父母:“对不起你们,某某(我的同伙)已于某月某日被枪毙了,我是某年某月某日下监了。”最后说:“某月某日家人可以来接见我。”
  因为接见信,当时监狱也是要求只能写一页纸,所以信的内容很简单。
  但是她的父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去看她。
  对于一个19岁的女孩子来说,做了一件她当时并不知道后果的事,闯了大祸,在她受到公安部门审查的时候,她的精神应该说是无主的。那个时候,她只能想到她的父母。虽然在那之前,她曾经很不听话,很是跟父母过不去,甚至为了一些事得罪父母,长时间不回家,但是一旦她陷入困境,最先想到的只能是父母。李平说,与父母那段时间隔绝,她的痛苦到了极点。
  李平在监狱第一次见到父母亲,是在1997年的4月17日。监狱把女犯分为两个区管理,一区家属接见是在月初,二区是在月中。两次接见的时间,如果李平的父母在第一次不来,管教队长就让她第二次再写信。这个月不来,下月还写,就这样往复好多次。
  李平说,每次接见她都等在接见室。第一拨儿没有她的父母,她就等第二拨儿。她记不清有多少次,自己就那样眼巴巴的看着别人接见。那分失望,她想忘记,却忘记不了。
  终于,她开始绝望了。虽然绝望,但她还是坚持每个月给家人写信。她知道父母亲收到她的信了。她知道父母恨她,所以不跟她联系。不跟她联系,不给她信息,他们在惩罚她,教训她,不会是真的就放弃她!
  1997年3月17日,李平20岁生日。
  那天早上,她意外的收到了她入监以后父亲的第一封来信。
  父亲在信中说:“正如你在来信中所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你犯过什么样的错误,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女儿。我们决定下个月去看你,妈妈爸爸一块去。”
  接到这封信,李平心里的高兴无法描述。她对我说,当时几乎全监狱里的人都替她高兴。因为她终于又有人关心,有人疼爱了。她又有家了!
  在没有家人探视的几个月,李平在监狱里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一起服刑的罪犯送给的。因为监狱只负责基本的生存供给。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内衣内裤,毛巾香皂、洗衣粉、女用卫生用口等都需罪犯自己负担。李平不同于其他罪犯,有的罪犯入狱前已经参加工作,自己有所积蓄,没有积蓄的家人供给。李平大学没毕业就入了监狱,她还没有丝毫的能力自己养活自己。那个时候,她真的觉得自己好可怜。一个没有人疼爱的孩子,一个没有生活能力,需要别人疼爱的孩子!她的生活只能靠监狱管教和罪犯之间的一些施舍!
  “那段日子对于我来说挺难熬的。”李平对我说:“有时候人非常势利眼,在监狱也一样。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罪犯,身边老有人簇拥着。像我这样连日常零用钱也没人给的,受人冷落不说,议论我的闲言碎语也很多。”
  虽然那些罪犯并没有当着李平的面说什么,但是李平从他们的眼神里还是看出了她们的歧视和不善。李平说,经历了那样一段时间以后,她看到了很多平时无法看到的事,感受到了一种平时所没有机会感受的东西,她体验了一种强烈的反差。非常幸运的是,在那个时候,她遇到了几个非常好的人,是那几个人,帮着她度过了她有生以后最为艰难的日子。
  “我爸妈第一次来接见的时候,整个接见大厅都听到我妈在哭。因为我妈当时克制不住,哇哇大哭。我长这么大,没见过我爸哭,我记得他只是在我爷爷去逝的时候哭过一次,可是那次接见我的时候他哭了。我却极力克制,当时眼泪没有掉下来。但心里的难过无法用语言表达。”
  第一次接见,李平的爹妈埋怨她不听话。李平说,其实在狱中那几个月,她已经体验了不听父母教诲的苦头,她已经后悔得不能再后悔了。
  她知道他们是因为她在哭。那一刹那,她甚至体会出了父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9。与警察成为朋友



  我从来都认为警察不会和我们成为朋友的,但是,我觉得管教队长对我们除了严厉之外,其实很有人情味。
  李平说,她从来都认为警察不会和罪犯成为朋友。因为警察和罪犯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是天生的敌人。但是,在狱中生活了几年之后,她觉得监狱警察,也就是管教队长对她们除了严厉之外,其实很有人情味。
  有一次,她们在车间干活,那天李平的心情特别不好。
  她对队长说:“我等会儿再干活行吗?”
  队长问她:“你怎么啦?”
  李平说:“我干活的时候总想哭。”
  就因为说了这么一句话,李平所在的分监区5个队长轮流找她谈话。那天她没有干完活,队长就让她回去休息了。
  在监狱,这样的事情,按道理是绝对不允许的。一个罪犯,在接受强制劳动改造,心情不好就可以不干活?当然不行。然而,李平所在的分监区管教,在那次却表现出了非同寻常的人情味。
  李平说,当时的情况也算是有点特殊,但她还是感觉到管教队长的人情味。她们是冒着违反规定的风险对她网开一面。而她当时之所以心情不好,只是一时的情绪变化。
  与周围服刑的其他人没相比,李平的年龄算是最小的。
  说实话,当初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时候,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倒觉得自己有点麻木了。根本没去多想自己以后的日子。
  按常规,罪犯入监一年以后,如果没有严重的违反监狱规定,依照有关规定应当获得减刑。第一次至少有减为有期徒刑二十年。
  那个时候李平入监还不到一年,还没有获得减刑。几名服刑人员在闲聊的时候说起自己的刑期,有人问她:“你多少年?”李平回说:“无期。”
  那一刹那,她突然觉得自己活着很没有希望。
  是的,李平实在是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没有期限的刑期,她连大学都没毕业,即使减刑,20年后,等她刑满释放时也已经年过40,她有怎样的未来?她哪里有未来?
  “想起这些,我的心情变得异常灰暗。”李平对我说。
  管教对她的情绪变化不敢不重视,万一她想不开,寻短见什么的,在监管安全的意义上说,就会酿成重大事故。
  那一阶段,正是李平的家人不来接见的一段时日。
  想想李平当时的处境,管教队长语重心长,和她谈了整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