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4-医学读书记 >

第7章

414-医学读书记-第7章

小说: 414-医学读书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记
五疰鬼气
属性:五疰鬼气之病,或助正气以辟之,如苏合香丸之属是也;或假鬼气以引之,如死人枕、 
天灵 
盖之属是也。徐嗣伯、刘大用恒用此法,而嗣伯云∶鬼气伏而不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 
枕,促之魂气飞越,不得攸附体,故尸疰可瘥。刘氏治妇人因人入庙,为邪鬼所凭,致精采 
荡越,与死人枕煎汤饮之,大泻数行而愈。则是死人之枕引鬼气,或从上越,或从下出,随 
其攸利,与草木气味升降浮沉,各具一体性者不同。今人亦罕有闻用之者矣。 
《千金》疗尸疰方∶发灰、杏仁,熬令紫色,等分,捣如泥,以猪膏和酒服,如桐子三 
丸, 
日三,神良。愚谓此治血枯经络涩闭成劳者之良方也,亦即百劳 虫之意,而气味和调,可 
以无弊,或以桃仁易杏仁,亦得。 

续记

属性:疟之病,热气舍于营,寒气居于卫。寒居于卫,则束其营之热,不得外越;热舍于营 
,则阻 
其卫之寒,不得内乘。气相抑而适相持,是以伤寒易变,而疟病不迁也。疟邪不能自发,必 
得人之正气而后发,故曰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 
疟邪外不在皮肤,内不在脏腑,是以汗之而不从外泄,下之而不从里出也。 
风气常在,疟有时而休。常在者,其气舒;蓄而作者,其气暴,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也。 
疟发已而邪递浅者,其作日蚤;发已而复伏愈深者,其作日晏。日蚤者易已,日晏者难 
已。 
其始晏而终蚤者,邪气下行极而之上也。是以疟病欲愈,一日反二三发,其邪愈浅,辄与卫 
气相簿故也。 
疟之为病,邪正分争,往来不已,有战之义也。治之必先助其正气,或急去其邪气。盖 
正旺 
则邪自解,邪去则正亦安也。今有人体虚患疟,不数日而作渐晏,势渐衰,神气反昏而不可 
救,非正虚而邪陷之故欤? 

续记
阴阳交
属性:阴阳交之病,古有其名,而无能抉其义者。愚谓“交”非交通之谓,乃错乱之谓也。阴 
阳错 
乱,而不可复理,攻其阴则阳捍之不得入,攻其阳则阴持之不得通,故曰交者死也。郭白云 
所谓即是两感之病,盖从汗出而热不退处悟入。然两感究竟是阴阳齐病,而非阴阳交病,是 
以与先表后里,或表里并治之法,以其未尝混合为一也。 

续记
崩中下血
属性:妇人崩中下血,多因湿热伤脾胃而致。盖脾统血,伤则失守也。医者不知其脾湿,而但 
与固脱之剂,血虽止而湿转郁矣。是以崩中之后,多成胀满、黄病,医多不能识此。 

续记
耳聋治肺鼻塞治心
属性:古云∶耳聋治肺,肺主声;鼻塞治心,心主臭。愚谓耳聋治肺者,自是肺经风热、痰涎 
闭郁 
之症。肺之络会于耳中,其气不通,故令耳聋,故宜治其肺,使气行则聋愈。夫声从外入, 
非无声也,有声而不能入也,而谓肺主声何哉?其鼻塞治心者,经云∶心肺有病,而鼻为之 
不利。治心者,盖以利鼻,岂曰致臭哉? 

续记
噎膈反胃之辨
属性:噎膈、反胃,自是二病,世医每连称而并举之者,丹溪实作之俑也。丹溪曰∶其槁在上 
,近 
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良 
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是以噎膈分上、下二病,而以反胃属之膈,殊欠分明。愚谓 
噎膈之所以反胃者,以食噎不下,故反而上出,若不噎则并不反矣。其反胃之病,则全不噎 
食,或迟或速,自然吐出,与膈病何相干哉?二者病本不同,治法亦异,不可不辨! 

续记
泻痢不同
属性:痢与泄泻,其病不同,其治亦异。泄泻多起寒湿,寒则宜温,湿则宜燥也;痢病多成湿 
热, 
热则宜清,湿则宜得也。虽泄泻亦有热症,然毕竟寒多于热;痢病亦有寒症,然毕竟热多于 
寒。是以泄泻经久,必伤胃阳,而肿胀、喘满之变生;痢病经久,必损其阴,而虚烦、痿废 
之疾起。痢病兜涩太早,湿热流注,多成痛痹;泄泻疏利或过,中虚不复,多作脾劳。此予 
所亲历,非臆说也。或曰∶热则清而寒则温是已,均是湿也,或从利,或从燥,何欤?曰∶ 
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下。且燥性多热, 
利药多寒,便利则热亦自去,中温则寒与俱消。寒湿必本中虚,不可更行渗利,湿热郁多成 
毒,不宜益以温燥也。 

续记
温病风温温疫湿温温毒温疟之异
属性:温病者,冬月伏寒化热,至春而发,所谓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者是也。风温者,温 
病而 
兼新风,发汗已则风气去,而温气发,故身灼热也。温疫者,温气盛而成疠也。湿温者,温 
气而兼湿邪,湿能生温,温亦生湿也。温毒者,温气发而不能遽散,怫郁成毒,犹伤寒之有 
阳毒、阴毒也。温疟者,温病系在少阳,时作时止,乍进乍退者也。春温之症,轻重不同。 
旧有冬伏之寒邪,新感春时之风气,其寒从风而并于外者轻,其风从寒而并于内者重矣。并 
于内者治其内,毋遗其外;并于外者治其外,毋外其内。若旧伏之寒已变为热,而更感春时 
之风,风热相激,多成风疟。其引之而随出者轻,其发之而转陷者危矣。又有七情、饮饱、 
劳倦之人,复受六气风寒暑湿之邪,若内就外而甚于外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若外就内 
而甚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外。王好古云∶治内兼外者,不可寒下,若寒下,则经邪陷 
于内矣;治外兼内者,不可热发,若热发,则益中热于外矣。又曰∶外重而内轻者,先治其 
外,后治其内;若积寒伤冷,脉已从阴,虽有标病,不须治标,独治内也,内既得温,标病 
不 
发而自愈。何以然?发表之药不远热也。故曰∶阴症治本不治表,表本俱得;治标不治本, 
标本俱失。 
温邪之发,阴必先伤,设有当行解散者,必兼滋阴之品于其中。昔人于葱豉汤中加童便 
,于栀豉汤内加地黄、麦冬,亦此意也。 
温毒发班,与伤寒发斑不同。温毒之邪,从内之外;伤寒之邪,从外入内。是以温毒发 
斑者 
,邪气离里而之表,其症轻;伤寒发斑者,邪气盛于内而见于外,其症重。盛于内者,必使 
下泄,而后者可去,华元化所谓须要下之,不可留于胃中是也;之于外者,可从表而出之, 
郭白云所谓其毒久郁而发,病不在里,故不可下,必随表症治之,当用药解肌热者是也。 

续记
目赤肿痛
属性:目赤肿痛,人知降火,而不知活血,所以多不得力,只用四物汤,内地黄用生,芍药用 
赤, 
加酒蒸大黄、赤茯苓、薄荷叶,治之甚妙,此戴复庵法。余谓目赤肿痛,人知活血,而不知 
治痰。脾胃壅滞,积热生痰,积痰生热,辗转相因,气冲头目,昏痛不已者,须用半夏、石 
菖蒲、黄芩、枳实、茯苓、陈皮,微兼菊花、白蒺藜之属治之。 

续记
口糜
属性:王肯堂治许少薇口糜,谓非干姜不愈,卒如其言。又从子懋 ,亦患此,势甚危急,欲 
饮冷 
水,与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茯苓、甘草各一钱,煎成冷冻饮料,日数服,乃已。盖土温则 
火敛,人多不能知。此所以然者,胃虚食少,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则为寒中,脾胃虚衰之火 
被迫上炎,作为口疮。其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手足逆冷,肚腹作痛是也。 

续记
冷劳
属性:虚劳之人,气血枯耗,生气不荣,则内生寒冷,张鸡峰所谓冷劳者是也。宜建中、复脉 
、八 
味肾气之属,甘温辛润,具生阳化阴之能者治之。亦有邪气淹滞,经络瘀郁者,元珠所谓体 
虚之人,最易感于邪气,当先和解,微利微下之,次则调之。医不知而遽行补剂,邪气不解 
,往往致死。是故虚劳之治,固不必专以补阴降火为事也。 

续记
热风
属性:热风,热化为风也。患人头目昏眩痛,口鼻燥,热气出,微恶风,时时有热者是也。是 
虽辛 
凉,不能解之。孟诜云∶患热风人,宜食牛乳,谓其气味甘寒,而性濡润,能使肌热除而风 
自熄。求之草木,芦根、蔗浆、梨汁之属,性味相似,亦《内经》风淫于内,治以甘寒之旨 
也。 

续记
食咸头汗出
属性:一人食咸,头汗如注,食淡则否。诊之心脉独大而搏指,因问曰∶燥欲饮乎?曰∶然。 
每晨 
起舌必有刺,因悟所以头汗出者,心火太盛,而水不胜之也。味咸属水,而能降火,火与水 
搏,火盛水微,不能胜之而反外越也。其出于头者,水本润下,而火性炎上,水为火激,反 
从 
其化也。食淡则否者,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阳与阳从,不相激射,故得遂其渗泄 
之性而下行也。 

续记
杂识
属性:医悟融会群经,贯穿百家,不为名言高论而义理自着,以视夸大其言而不适于用者,奚 
啻霄壤! 
医读平易简要,可为中人以下说法,要非熟读群书,通晓方药者,不能为此。 
正本书辨论古方铢量权衡,甚为详悉,以及唐宋医局官制医书本草汤液脉病,并有卓见 
。亦好古博雅之士欤! 
韩氏十四药定经因时和解之法,极意分晰,而眉目未清,绝无准绳,而多所裁制。逞一 
己之私意,乱先圣之旧章,不足为后学法也。 



属性:夫治病犹治国也。治国者,必审往古理乱之事迹,与正治之得失,而后斟之以时,酌之 
以势 
,而后从而因革之;治病者,必知前哲察病之机宜,与治疗之方法,而后合之气体,辨之方 
土,而从而损益之。盖未有事不师古,而有济于今者;亦未有言之无文,而能行之远者。予 
自弱冠,即喜博涉医学,自轩岐以迄近代诸书,搜览之下,凡有所得,或信或疑,辄笔诸简 
,虽所见未广,而日月既多,卷帙遂成。昔真西山修《读书记》谓门人曰∶此人君为治之门 
,如有用我者,执此以往。予之是集,即西山读书记之意也,执此以往,亦可以应变无穷矣 
。 
x饲鹤山人尤怡识x 


附静香楼医案三十一条
属性:罗氏论虚劳之证,都因邪伏、血郁而得,不独阴亏一端也。至晚寒热时减时增,其为阳 
陷入阴可知。滋肾生肝,最为合法,略加损益,不必更张可也。 
熟地 白芍 丹皮 茯苓 怀药 柴胡 鳖甲 炙草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三者每相因而见。其 
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眩晕,呕恶,胸满,小便短而数,口中干。水亏于下,风动于上,饮积于中,病非一端 
。 
羚羊角 钩藤 半夏 小生地 天麻 竹茹 广皮 茯苓 
肝阳化风,逆行脾胃之分,液聚成痰,流走肝胆之络,左体麻痹、心膈痞闷所由来也。 
而风 
、火性皆上行,故上有火升、气逆、鼻衄等症,此得之饥饱劳郁,积久而成,非一朝一夕之 
故矣。治法清肝之火,健脾之气,亦非旦夕可图也。 
羚羊角 橘红 白术 枳实 天麻 半夏 茯苓 甘草 麦冬 
肺阴不足,肺热有余,咳则涕出,肌体恶风,是热从窍泄,而气不外护也。他脏虽有病 
,宜先治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