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问鼎白宫 >

第35章

问鼎白宫-第35章

小说: 问鼎白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视把这位“二战英雄”的亲切微笑,他的承诺和他描绘的未来带到了千家万户。于是,“我爱艾克”的口号不胫而走,响彻了美国大地。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顺水行舟奏凯歌“E(K1C2”顺水行舟(1)

    艾森豪威尔和塔夫脱握手标志着共和党内两大势力的较量暂告停止,全党上下一心,将目光转向与共同的对手民主党的较量,夺回失去20年的总统宝座。    
    其时,杜鲁门政府内政外交陷入困境。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工作人员贪污腐化,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引起朝野舆论大哗。于是,在举国上下“结束朝鲜战争”、“反对共产主义”和“反对政府腐败现象”的呐喊声中,共和党制订了他们的竞选战略:“进攻!进攻!再进攻!”将进攻的目标指向朝鲜战争、共产主义和贪污腐化。由于这3个英文单词分别以字母“K”、“C”和“C”打头,1952年共和党竞选政纲被称作E+K1C2。又因为艾森豪威尔获得提名,这个公式演变成了E(K1C2。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中不断抨击杜鲁门政府的赤字财政、高税收政策及国家经济控制措施,认为美国军事力量的基础是健全的经济,美国不能被过高的军事开支拖入经济崩溃的险境。他说:“比起一个在战场上被征服的美国来说,一个破产的美国更是苏联的目标。”他还强调,为了同共产主义进行长期竞争,美国经济应有更健全和稳定的发展。艾森豪威尔攻击华盛顿腐化成风,认为其根由在于杜鲁门政府对贪污受贿和卖官鬻爵的官员查处不力。而共产主义“这种多年生植物”之所以在国内外迅速蔓延,是因为民主党人自1933年以来一味姑息养奸,以致丢失了苏联和东欧。艾森豪威尔们在大肆攻击杜鲁门政府“对内掠夺,对外失策”的同时许诺说,如果他们入主白宫,一定要“清除华盛顿的污垢”。    
    然而,民主党方面并没有束手无策被动挨打。3月2日,杜鲁门正式宣布,他将不参加总统竞选,并表示希望伊利诺伊州州长阿德莱•;E•;史蒂文森能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史蒂文森出生于美国政界著名家族。其同名祖父曾任国会众议员,并在格罗佛•;克利夫兰第二任期内任副总统(1893~1897)。史蒂文森本人也是一名著名政治家。他1900年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先后求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西北大学法学院。1926年,史蒂文森步祖父后尘回到伊利诺伊,在芝加哥操律师业,以博学、机智、善辩著称,拥护罗斯福“新政”而得到民主党领袖人物赏识。二战期间,史蒂文森任海军部长特别助理,并于1945年任国务卿助理,曾作为美国代表团顾问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创建工作,次年出席伦敦第一届联合国大会,任高级顾问。1948年,史蒂文森以历史上最多票当选伊利诺伊州州长,任内进行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改革,如建立州警察考绩制度、改善州立精神病院的护理与医疗,增加州对学校的资助以及恢复公职人员选拔制度等。    
    杜鲁门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党内很大附议,史蒂文森本人也表示对此不感兴趣。他不想同一位二战英雄作无为的较量,更何况他正忙于准备下一任州长竞选。他公开表示自己实在不想当总统候选人:“我没有当总统的野心,也没有担任这一职务的愿望——无论在智力上、气质上或体力上。”“如果我们无论如何要提你的名,那你该怎么办?”一个民主党人追问道。“我想,那我只有自杀了。”史蒂文森沮丧地说。    
    经过杜鲁门的工作,民主党领袖们终于认可了他的推荐,但史蒂文森本人仍表示谢绝。7月,他出席在芝加哥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才思敏捷、无比雄辩的精彩演说,获得代表们的交口称赞。《纽约时报》的詹姆斯•;雷斯顿称,他“把自己讲进了第一流的候选人角色”。但是,当与会代表高喊“我们需要史蒂文森”以示拥护时,他仍然坚持退却。他诚恳地向大会表示:“我想我来此是要向大家致意,不是要你们向我致敬的。”    
    尽管史蒂文森一再婉拒,提名大会还是在第三轮投票时将他推举为总统候选人,以阿拉巴马州一位新政派参议员约翰•;J•;斯帕克曼为其竞选伙伴。会议通过的民主党政纲强调罗斯福“新政”和杜鲁门“公平施政”所取得的各种成就,主张建设强大的国防,提高集体安全效应,取消臭名昭著的“塔夫脱—哈特莱法”,给妇女、少数民族和残废人以平等就业的机会等。史蒂文森向与会代表发表了激情的提名演说。他保证自己一定要做到公正无私,号召两党成员要“明智地、冷静地考虑问题”,并在最后演说表示,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牺牲、忍耐和坚定的目标可能是我们生活的主流。”    
    两党候选人都站到了较量场上。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一方是威震寰宇的五星上将和民族英雄,一方是除了伊利诺伊州外,国内尚不著名的律师兼政治家。一方是困顿中的民众所寄予极大希望的在野多年的共和党,一方是民众感到气数已尽的执政多年的民主党。然而,刚开始时,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活动并没有让人看到必胜的前景,甚至有人为他感到担心,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演说口才和随机应变的机敏。然而,艾森豪威尔毕竟多年担任参谋长,又当过盟军统帅,知道如何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宣传鼓动和组织活动。他聪明地避免同史蒂文森在才智上的较量。他不玩弄辞藻,也不故作姿态附庸风雅,而是直言坦诚自己的看法,用严肃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回答对方的嘲讽和挖苦,反而得到选民的认可和拥护。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过程中选择继续他一向奉行的“中间道路”的作法。在决定参加总统竞选之前,他走的是一条同民主、共和两党都保持一定距离的中间道路,不发表任何涉及具体问题、可能引发争议的言论。在共和党内竞争提名时,他走的是一条远离右翼,同保守派保持距离,同左翼若离若即的中间道路。在获得党内提名后,他在施政构想上采取了一种“能动的保守主义”思想,即“在涉及经济事务时”是保守派,“在涉及人时是自由主义派”。按照这条中间道路,艾森豪威尔既要努力达到共和党传统的目标,即平衡预算、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通货膨胀和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等,又要继续社会经济改革。用他的军事上的比喻来说,“吓破胆的人,被打败的人,懦夫和无赖才躲到一旁”,而“明辨是非、勇敢的人……继续在中间战斗”。并说,“今天美国的大问题就是顺着中间那条道路笔直地走下去。”    
    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活动得到共和党领导人的鼎力支持。党内资深政治家们也都纷纷出谋划策为这位职业军人的竞选出力。为了向选民推销艾森豪威尔,共和党在1952年大选中广泛利用电视传媒,精心用电视广告包装他们的“产品”,充分表现艾森豪威尔的坦诚、机智、幽默和正直。如一则广告中,一位解说员说:“艾森豪威尔向全国国民回答问题。”紧接着,屏幕换成了一位男士站在街道上问:“艾森豪威尔先生,你对生活费用的提高看法如何?”然后是艾森豪威尔的回答:“我的妻子玛米也在担心这件事。我告诉他,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在11月4日改变这一状况。”     
    尽管如此,用他的传记作者的话来说,没有哪一位职业政治家能为艾森豪威尔将军筹划出一个由他本人领导得那么成功的竞选运动。他亲和民众,在普通选民面前表现得幽默、朴实、坦诚,但他频繁地同有钱有势的人来往,使他们感受到他的真诚、自信和友好,心甘情愿地为他出钱出力。他像进行军事行动一样周密而精心地安排竞选行动,连细枝末节也都考虑到。用艾森豪威尔本人的话来说:“将军的工作归结一点,就是纠正外交家们造成的混乱局面,以便让外交家们能够将局面重新搅乱。”而他,既是将军,也是外交家,更是政治家。他没有完全依赖富有政治阅历精干练达的竞选参谋班子,而是按照自己的直觉说自己想说的话,走自己想走的路。结果,往往取得令人信服的效果。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顺水行舟奏凯歌“E(K1C2”顺水行舟(2)

    在艾森豪威尔准备开始全国范围的竞选旅行活动时,党内所有“内行”都劝他集中资金和精力于可能获胜的北方和中西部地区,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民主党势力较强的南方,但遭到他固执的反对。他怒吼道:“我既已决定向全国出击,又当如何以上帝的名义解释对广大地区不理不睬的态度?我生在得克萨斯州,根基在南方。我了解南方人民,尊敬他们并乐于与他们共处。我一定要去南方。”于是,艾森豪威尔的第一列竞选列车驶出纽约后,便直奔南方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继而是佛罗里达州的杰克逊维尔、迈阿密、坦帕,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和阿肯色州的小石城。以及里士满、夏洛特、哥伦比亚、孟菲斯、俄克拉何马城和新奥尔良等其他南方城市。他在那儿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收获,将佛罗里达、俄克拉何马、田纳西、得克萨斯和弗吉尼亚等州一一收入自己囊中。    
    他的妻子玛米伴随艾森豪威尔到各处竞选,同样给记者和选民们留下了朴实、直率的良好印象。在被问及她是否希望自己的丈夫获胜时,玛米机敏地反问道:“哪一个美国女人不想让她的丈夫当总统?”    
    艾森豪威尔夫妇朴实无华的作风连跟随他们到全国各地作竞选旅行的记者们叹为观止。那些看惯了政治家们作秀的老记们为他们恰到好处的平易近人和体贴入微所打动。艾森豪威尔兴致所极,会利用难得的空隙系上围裙,为随行人员准备早餐,露上一手他从小学得的高超的烹调手艺。在和随行人员共同用餐时,他会留神随行记者是否都到齐了。在离开阿比林的那天,艾森豪威尔突然不知去向。后来才得知他是去探望孩提时一个身染残疾不能出门的老朋友。用一位记者的话来说,“在他那亲切粗疏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恰恰是政治上的灵活老练和自我保护的本能,以及贯彻自己意志的高超能力。”    
    最终,艾森豪威尔行程5万多英里,所到之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200多场演说,数百次的会见、答记者问、谈话,充分向各地选民展示了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政见和风采。    
    当时,美国公众对杜鲁门政府在朝鲜半岛的“警察行动”和朝鲜战事久拖不决十分不满。他们反对朝鲜战争引发的高税收和高物价,尤其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充当炮灰。民意测验表明,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这种僵持局面是不能忍受的。审时度势,竞选班子提出,艾森豪威尔必须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大做文章,指责杜鲁门政府没有做出“足智多谋”的努力来结束这场战争。他们在民间传播这样一种信念,只有这位久经沙场的二战英雄能够结束战争,并防止燃起世界战火。    
    艾森豪威尔心里同样很清楚:必须从朝鲜战争中的死胡同中寻找出路。尽管在朝鲜战争最初阶段他曾自信地提出:为了取胜,不管使用什么军事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