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

第32章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32章

小说: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受封三年后死去,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    
    司马迁在《汉功臣侯表》中解释项缠(伯)所以封侯的原因时说: “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楚军的左尹高官在汉军打败项羽时“尝有功”,这是耐人寻味的情况,其政治品格已跃然纸上。    
    


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关于霸王败亡的议论

    以项羽为首的西楚政权是一个暴兴的政治集团,其兴也勃,其亡也速。    
    烈火烧身的秦王朝要作垂死挣扎,以似乎强大的力量反扑关东,摧毁了陈胜张楚政权,几乎荡平了关东的反秦力量。在秋风萧杀、寒气弥漫的关头,项氏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挺身而出,他们草创了以怀王熊心为名义的楚政权,联络各方势力,与秦朝势力展开了新一轮的周旋。    
    项梁阵亡后,项氏集团失去了一位关键的领军人物,但却强烈刺激了项羽的复仇心。这位心高气傲,不曾驯服的青年,在万般压抑的处境下发动安阳兵变,其后率领一旅虎狼之师破釜沉舟,在巨鹿大胜秦军,威服诸侯,一举扭转了反秦斗争颓败的局势,直至率军入关,把秦王朝彻底送进坟墓。    
    秦王朝以暴治民,推翻这一王朝需要以暴制暴,项羽以他拔山扛鼎的气力和敢作敢为的气魄,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制服暴秦的使命,他的奋勇击秦也符合关外各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加之秦朝大厦本身的蠹蚀和内朽,项羽的抗秦义举很快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成功把项羽推到了时代的巅峰,使他成了各路义军的领袖。    
    然而,灭秦之后天下政治格局的安排和维持却不是仅仅依靠气力就可以做好的事情。作为天下霸主,项羽仍然没有失掉力敌万人的盖世之勇,但在楚汉争战的短短四年中就迅速走向覆灭,兵败身亡。    
    项羽的败亡在于他分封方案的失策引起了秦后天下政局的激烈动荡,也在于他战略思想上的种种失误,他战略上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抵偿不了战场上的胜利。这些失策和失误,归根到底在于身边没有运筹帷幄的智谋之士和能征惯战的将帅之才。考察项羽集团的衰败过程,会清楚地看到,这个疆场无敌的集团虽强大无比,但人才却最为匮乏: 没有人为项羽乾坤定策,没有人为他在战场独当一面,也没有人为他纠失谏过,有的却是暗护刘邦的亲叔项伯,营帐中幽恨断肠的虞姬。一幢堂皇大厦而无栋梁之柱,怎能不很快崩塌!    
    项梁留给项羽的故旧班属和关系网络中曾经不乏影响时势的人物,如韩信、张良、范增,以及后来的陈平等等,但项羽不能笼络人才、使用人才,反而常常疑忌和限制他们,最终除范增离职而去外,其余都先后投奔了刘邦。项羽相信的只是自己的盖世之勇,他的智识不能领悟人才的筹划,从而不能识辨人才的价值,最终被身旁的人才所抛弃。    
    项羽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将才,在以暴制暴的关头,他虎豹出山,勇担道义,威服天下,成为霸王。但项羽毕竟不是谋勇兼济的帅才,他思想单纯,智识不高,想以匹夫之勇经营天下,终于金瓯失手,迅速败亡。    
    


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复仇不遂 苦修兵法

    张良: 汉军争胜的灵魂    
    群雄逐鹿,楚汉争霸,不仅是一种个人气力、军事力量的拼争,更是一种智慧和谋略的较量。西楚霸王由强盛而至灭亡,缺少的正是智慧和谋略;对西楚缺少的东西,汉军却丰富汇集,他们是以智御敌,谋略制胜。    
    张良是汉军政治战略和军事方针的主要策划人,刘邦称他: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种赞叹当有充分的根据。张良以他拥有的智慧开启刘邦心胸,引领汉军由弱小走向了胜利。    
    一、 复仇不遂,苦修兵法    
    张良,字子房,他的先祖为韩国公族,其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连续辅佐过韩国五世君主。前250年其父死时,张良尚幼,未能承位做官。二十年后,韩国为秦所灭,张良家道中落,但尚有家童三百人,他对死去的弟弟还未安葬,花掉全部家财收买刺客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后来他在东夷仓海君那里访得一位大力士,为其铸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这位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埋伏袭击,误中了一辆随车。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大举搜索,紧急捉拿刺客,张良乃改名换姓,逃亡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图    
    以张良的出身、财力和志趣而言,完全可以在韩国取得不错的前程,但秦国对于天下的兼并打断了他个人的正常发展,国家破灭,山河变色。先辈们为之献身的社稷无处可寻,自己满心期待的前程也毁于眼前。年轻的张良怀着一腔仇恨寻求报复。他把目标锁定为秦国最高执政者嬴政,选择了一种最简捷的方式,经过周密策划,试图将嬴政刺杀于博浪沙,但天不遂人愿,误中副车,百二铁锤非但未中目标,反而引来了秦国大张罗网的反报复,迫使他走上了亡匿求生之路。博浪沙一击实际上打碎了张良谋刺复仇的企图,它说明个人的匹夫之勇在强大的秦国政权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但天高地广,自己的复仇之路和出头之日究竟在何方,不能不是张良悉心寻解的问题。    
    正当张良苦苦思索,茫然无路的时候,前219年的一次偶然际遇,确定了他以后的人生之路。张良闲暇时在下邳的一座桥上从容散步,一个身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他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 “小伙子,下去把鞋子拾上来。”张良愕然一惊,想揍他一顿,见其年老,忍住气下桥把鞋子拾上来。老人说: “给我穿上。”张良既已捡上鞋子,便跪下给老者穿上,见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子后笑着离去,张良特别惊讶,一直目视老人走远。老人走了约一里路后又返回;说道: “孺子可教矣! 五天后的拂晓,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惊异地跪下答应,五天后的黎明,他赶到桥边,老人已先在那里了,生气地问道: “和老人约会,为什么后到?”离去时约定五天后再会。又过了五天,鸡鸣时节,张良赶往桥边,老人又已先期到达,怒斥了张良,再约五天后相会。到了约定的那天晚上,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 “应当像这个样子。”随即拿出一册书,告诉张良: “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之师,十年后会发迹。”并告诉了十三年后的相见地点,说罢离去。天明后张良看这本书,乃《太公兵法》,原来是西周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兵书,张良觉得它非同寻常,于是经常诵读温习,直至融会贯通。    
    黄石公    
    韩国公子张良初见老人,即受到了侮辱性的对待,他本欲上前殴打,以挽回自己失去的尊严,但为什么又忍气接受了这一对待呢?原因是他感到太突然,太惊异,太不能理解了。一个非常平凡的老人故意抖落自己的鞋子于桥下,大言不惭地让张良为他下桥拾起,后来还伸出脚要张良给他穿上,他一定有着未被发现的过人之处,至少他没有常人具有的自惭、自卑心理,张良的惊讶之处和迷惑之处正在于此。苦苦寻求复仇之术而未得其解的张良带着一种迷惑和好奇心理,要将老人探究明白,他强忍自己的怒气,顺着老人的旨意去行动,想看看这位奇特的老人身上究竟会发生什么奇迹来,于是有为其下桥拾鞋和跪而穿鞋的行为,老人穿鞋后远去一里路程时他尚在桥边注视老人,正是他的好奇、幻想奇迹发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但仍有所期盼的表示。    
    老人远去后又返回桥边,约他五日后相见,使张良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又产生了一线希望,他如约而来。前两次约会因为后到而受到斥责,增强了他的惊讶,也更增强了他获得事情之谜底的渴求,他怀着探求谜底的不懈心情去赴约,一次比一次更认真、更迫切,终于探求到了一个奇特事情的根底和结局。这位老人设计谜局,反复相约,大概是要考验张良的忍耐心、好奇心和探索心。当他穿鞋远去,又返回桥边见到张良时,就认为“孺子可教”;三次相约,张良终于早早相等,他觉得张良已通过了考验,高兴地称赞,并将《太公兵法》送给了这位早已心许的年轻人。老人的赠书为张良迷途指路,谋刺失败、人生受挫的张良由此获得了复仇灭秦的新途径。    
    得到《太公兵法》的张良隐匿下邳,其间他怀着侠义衷肠帮助过杀人逃亡的项伯,在此地十年苦读。他怀着为国复仇的决心磨砺意志,探索事理,通过苦修研读,极大地提高了洞察世事、运筹策划的智识水平,为日后投身天下政治准备了雄厚的资本。    
    张良像下邳桥上的那位老人向张良赠书后自称是谷城山(今山东东阿县东北)下的黄石,后人故称其为黄石公。他临别时告诉张良十三年后在济水之北相见。张良获书后再未见到这位老人,据说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一块黄石,张良把它取回作为圣物供奉起来祭祀,死后还把黄石和他一起安葬。张良对黄石老人的神秘化想像未必是合乎科学的,但却反映了张良对老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老人赠书对他一生事业的极大影响。他是从黄石老人所赠《太公兵法》中获得启示,转变人生,并由此奠定了一生事业成功的基石。    
    


第四部分:得道 汉王得鹿求仕择主 凤栖汉枝

    前209年,陈胜大泽乡起义时,张良苦修兵法十年,他在当地聚集了百余年轻人,以响应陈胜起义。后来听说陈胜兵败,景驹被立为楚假王(暂时代理为楚王),遂前去投奔,行至留地(今江苏沛县东南),与刘邦军队相遇。当时刘邦在沛县起事不久,正率兵数千人攻占下邳以西之地,张良遂以兵随从,他被刘邦拜为厩将(管理军马的官),于是打消了投奔景驹的念头。    
    不久,项梁在薛地(今山东滕县南)召集各路楚军将领,商议陈胜被害后的反秦大略,刘邦、张良均赴会。会上大家接纳了范增的建议,拥立熊心为楚怀王,重新树立起了反秦的旗帜。张良对主事人项梁说: “您现已立楚国之后,而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盟友。”项梁同意了他的建议,遂派张良找到韩成,立其为韩王,以张良做韩国司徒,让他与韩成率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这支部队攻下了几座城邑,但总是被秦军又夺了回去,他们便来回游动于颍川之地。    
    后来,刘邦奉楚怀王熊心之命西攻入关,率兵自洛阳之南进入辕(今河南偃师县东南之山),韩司徒张良引兵相迎,联合攻下韩地十余城,击破一部秦军。刘邦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带张良一同南下,攻下宛(今河南南阳市),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在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打破秦军,经蓝田到达咸阳,招降了秦王子婴,遂灭秦。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率楚军主力入关中,与刘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