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it大败局 >

第3章

it大败局-第3章

小说: it大败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菲的筹码    
    在早期市场,对微型计算机这块肥肉虎视眈眈的所有竞争者中,IBM是不容置疑的强者。对于很多人来说,IBM不仅仅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且本身就代表高科技,其他公司只是在IBM统治下的臣子而已。1981年,对IBM的敬畏程度达到了一种新的顶礼膜拜层次。IBM成为了“蓝色巨人”,在大型机市场,它的主要竞争者被称作“7个小矮人”①。    
    尽管如此,似乎与IBM的意愿相反的是,它逐渐觉察到有一种未知力量驱使人们购买上亿美元的“玩具”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IBM开始意识到理解这种力量、参与其中并控制它的必要性了。IBM PC就是IBM为达到此目的的第一次下注。    
    大量神话都围绕着这个传奇的系统。人们偏执地认为在IBM出现之前的微型计算机市场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新科技领域,充斥低劣的软件和形形色色的经营者。但在历史上,真相和传奇总是不一致的,这种情况司空见惯。    
    真相是,在IBM出现前,微型计算机工业并不是那么乱糟糟的“卖牛市场”(cow…town),而是一列呼啸前行的新式蒸汽火车,拥有耀眼的亮黄色、浑身涂满崭新的油漆。大部分乘客在起始站上车并驶向繁荣。这样一个“卖牛”小镇只是旅程上的一个小站而已。坐在Pullman车厢②的是各种体面的人物,他们均身着购自精品店的服装,这是他们获得成功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再投资收益后的消费。这列车上有硬件上的纨绔子弟,包括Apple、modore和Radio Shack,还有许多8位计算机的厂商,这种计算机运行着广泛使用的CP/M操作系统。他们愉快地工作着,尽其生产能力,以最快速度向市场投放他们的产品。    
    家用市场同样生机勃勃,虽然不是同样利润可观,但在每个圣诞节和其他节日里,城镇的每个普通商店里都有父母及其充满渴望的子女在抢购着VIC…20、modore 64、Atari 800、Texas Instruments 94和Timex Sinclair(1982年,当时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的强者Macy’s公司③在圣诞节之前的一个星期,它在纽约市的旗舰商店Herald Square里,所有面向家庭的微型计算机被抢购一空)。    
    在硬件商前面,坐在车厢内的是软件小贩,看起来,他们似乎同样满足。他们也以极快的速度销售着VisiCalc、WordStar和PFS文件的拷贝。在很多场合,销售软件时甚至不用纸盒,因为需求量是如此之大,顾客宁愿用塑料袋把软件拿回家。实在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① 暗指IBM为白雪公主。    
    ② 由George M。 Pullman设计的豪华型列车车厢,乘客一般为特等客人。设计者为19世纪美国发明家。    
    ③ 当时,我在Macy's公司工作,作为一家人员齐备、货源充足的计算机精品零售店的销售员。该店位于公司第34街旗舰Herald广场内。该商店被授权销售像IBM PC、Apple II和Apple III之类的精品系统,但在它们完成前,我在Macy's的消费电子产品部门上班,这个部门销售一些低档系统,如VIC…20、Atari 400和Atari 800。在圣诞节的前几天,让父母们失望的是惟一现货是被淘汰的Sinclair,这些产品最终被绝望的商店束之高阁。在1982年的一段时间,该商店成为名人和PC精英们的焦点,因为这是在纽约地区少数几个可以买到IBM,而不必等待过长时间的地方。《个人电脑》(《PC Magazine》)的创建人Tony Gold某一天亲临该店,为他自己和杂志社的几个职员购买计算机。著名的科幻作家Isaac Asimov也曾经到该店询问微型计算机的情况。我陪同Asimov来到一台Apple II电脑前,坐下来后,他输入了一段BASIC代码,然后马上又被难住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终止刚才启动的循环。    
    


第二章:产业标准的魔力第二节

        ¢; 惊人的成果    
    在等待火车出站的所有“乘客”当中 ,Apple也许是微型计算机领地的早期“居民”中最有望成为该城镇市长的候选人。Apple的中流砥柱系统Apple II以及它的下一代继承者Apple II+均是产业设计和应用上的成功典范。Apple提供的产品外观设计别致,与商业计算机常见的古板工业化设计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Apple为它们的产品合理定价(一台配置齐全的计算机系统约4 000。00美元)。它所集成的彩色显示功能,也给家用市场增加了吸引力,而且,有广泛的商业和娱乐软件供该系统选择。一家名叫Corvus的小公司甚至为Apple联网工作开发了一个专门的系统。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最先进的系统,购买者热爱他们的“苹果”。    
    没错,该系统的确有其自身的特性。那就是用户必须购买一块硬件卡来升级到以小写字母输入。在Apple中,如果连接软驱不正确将导致磁盘像内部电容一样爆炸,发出巨大的砰砰声,并向驱动器外冒出一股青烟①。但人们却宁愿将这些小缺陷视而不见。    
    与其硬件设计同样重要的是,Apple是第一台运行电子表格——VisiCalc的系统,VisiCalc是微型计算机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n)。所谓“杀手级应用”指的是某种产品是如此吸引用户,为了运行这一特定的软件,用户不得不购买相配套的必备硬件。VisiClac就具备这种难得的特征——当一名会计师或CFO看到更新后的电子表格,成排的数据像涟漪的波纹一样在表格上飘舞时,她(或他)就下定决心: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后来称作信息技术,IT或Information Technology)部门也许不关心这些“小盒子”所代表的集中控制权的损失,但公司生活中的一条众所周知的真理是“不要对CFO说不”。而且一旦CFO的秘书(现在称做管理助理)尝试了字处理程序,他也会如此的。Apple与其他运行VisiCalc(或它的一些早期竞争软件)的计算机一起都在商业领域快速扩张,这些商业领域均渴望使用它们生产的计算机系统。    
    为Apple II的成功还做出了贡献的是它相当灵活和可扩展的软硬件架构。与它的大部分竞争者不一样,Apple系统是“开放的”。揭开Apple II的外壳后,可以看到一些插槽和连接器,在这些插槽和连接器中可以插入许多不同的附件和升级件,包括内存扩展器、加速卡、拷贝板(在档案工作中用来帮助制作软件位图图像的硬件设备)、CP/M板(能让Apple II运行CP/M软件)等等。为Apple II提供第三方附件和升级件的众多厂家快速崛起,同时推动了Apple II进一步如火如荼的销售。    
    事实上,根据Apple的观点,该系统绝对是太开放了。1980年,以Apple的旗舰产品很快诞生出克隆(兼容)和“灰色”市场,这些产品冠有像Pineapple②和Orange这样的名字,此类计算机产品从中国的台湾和其他东方国家以越来越大的规模源源不断进入美国市场。在国内,Apple甚至有了自己的兼容机公司(该公司对于Apple,类似paq对于IBM)——一家名叫Franklin puters的新泽西公司,它提供一款非常棒的Apple兼容计算机,这种计算机甚至可以方便地输入小写字母。    
    Apple对此形势变化的反应预示它将来在Macintosh市场中的相关行动。它聘请了一批律师来扼杀这种克隆市场。律师们完成此任务的做法是说服法院,这些公司复制Apple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复制让系统与其内部设备通信的内置软件指令集是不合法的。一旦此说法成立,克隆市场马上萎缩,因为这些计算机恰恰是复制了Apple的硬件框架,并配备包含“盗版”BIOS代码的ROM芯片(尽管Franklin费尽心思创建自己的Apple操作系统版本,但大部分人还是通过复制随机附带的磁盘获得Apple操作系统——Apple DOS)。台湾公司撤回到自己的小岛上集中生产IBM兼容机,Franklin计算机最后一次宣传是1983年在Las Vegas举办的DEX贸易会上。它邀请Beach Boys演唱组在一次聚会上为出席的观众表演,事实说明,这次聚会是为公司即将来临的失败而献上的。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CP/M(Control Program/Monitor或Control Program for Microputers的缩写,意即控制编程/监视或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编程)是Apple的巨大对手(虽然modore和Tandy系统也有自己的忠实崇拜者)。CP/M由Intergalactic Digital Research这家名字古怪公司的创建人Gary Kildall在1974年开发(这家公司后来改名为Digital Research)。CP/M设计运行于广泛应用的Intel 8位微处理器8080及其若干克隆产品上,例如最著名的Zilog的Z80芯片。与Apple DOS及其他竞争产品不一样,CP/M与特定微型计算机的相应硬件关联不太紧密。Digital Research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出一张利润丰厚、前景可观的许可证,并让CP/M以此进军如NCR、Televideo、Sol Processor、Radio Shack(即众所周知的“Pickles and Trout”,如此称呼的原因已无从知晓)以及Osborne puting(工业界最早、也是最辉煌的公司之一,它是首台“便携”电脑的创造者,这台电脑只有25磅重)这样的公司。    
    但是,CP/M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尽管CP/M很容易运行于各种计算机上,但事实上并不存在针对CP/M的硬件标准。打印机端口、显示器,尤其是软盘驱动在所有计算机上各自不同。因此,为Vector系统购买了MicroPro的WordStar字处理软件的用户不能保证存储文件的软盘能被Cromenco计算机顺利读出。即使这两台计算机均使用CP/M操作系统,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一段时间后,像纽约的Lifeboat Systems这样的二级销售商开展了一项符合潮流的业务,即为CP/M用户提供软件,以使他们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可以读取这样的磁盘。    
    尽管出现了磁盘驱动器爆炸和不兼容软盘格式问题,但这列“火车”仍然开足马力、轰轰烈烈地向前驶去。不过,当火车出站时,远处突然出现一名单枪匹马的暴徒,他的战马飞奔而来。在火车全速行驶之前,战马赶上了最后一列车厢,歹徒抓紧栏杆,迅速跳上车尾平台。追车者是一名消瘦的歹徒,衣衫褴褛,脸部被一顶下拦的破旧帽子所遮掩。他进入火车,大踏步朝前迈进,直达Pullman车厢,我们的硬件商正颇感意外地坐在那里。当歹徒到达他们的车厢时,他们面对入侵者,脸上写满了惶恐。然后,是长时间的沉默。接着,陌生人向上推了推他的帽沿,露出冰蓝色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没有丝毫的怜悯之意。他向后掀开斗篷,露出三件套服装,配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得体的领带。陌生人腰上是一对8088、致命的转轮手枪,在镀铬枪管上赫然印着“16位”。扣动扳机,陌生人残忍地干掉了每个硬件商。只有少数人幸免于难。    
    IBM PC就是这个蓝眼陌生人。    
    ① 我在一次Apple维修认证的培训课上看到了此现象。我获得了Apple一级维修认证(约1982年),并获得了Apple面向消费者零售教育毕业证。你认为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