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

第15章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第15章

小说: 常识打天下-伟大企业家不为人知的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用电气公司一直被认为是最为科学和理性的公司,而最能体现其理性特点的莫过于其绩效管理。在通用(中国)公司,绩效管理工作被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主管和员工共同讨论和制定绩效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行的、可执行的、有明确的时间表的。只有员工能够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这些工作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时间期限,绩效计划的工作才能告一段落。    
    接下来,主管要不断地激励员工,对员工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不好的行为及时给予提醒,并对员工的好的和坏的行为进行详细的记录。及时的批评和肯定对于改变员工的不好的行为、保持好的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通用电气公司的绩效考核还十分注意对员工的执行能力进行考核,他们在考核中引入了“6希格玛”概念,用它来解决管理人员、公关人员的考核不易量化的难题。通用(中国)公司一开始就给管理人员、领导人员确立了一个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不仅是面对管理者的,而且也是面对员工的。管理人员根据这些准则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考核,而员工也可根据这些行为准则评价自己的上司。对于具体执行工作,能量化的尽可能用严格的标准量化,如公关人员的工作量化可以用接了多少个电话、回了多少电话、用多少时间来回答、安排了多少采访等进行。通过对这些十分具体的工作的考查,不仅公关人员、管理人员更加务实和注重执行了,其他的员工也深受执行文化的感染,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除了对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以外,通用(中国)公司还对员工的价值观等软性方面进行考核。每一个进入通用(中国)公司的员工,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培训,使员工理解和强化公司的价值观。考核不是让员工背诵价值观,而是考查员工是否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说明价值观。    
    通过通用电气的绩效管理,我们不难看出公司对于员工是否用实际行动执行计划、实践战略和价值观的重视,以及对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和关注具体问题方面的高要求。


第二部分进行以执行力为重点的绩效管理(2)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企业要想建立起执行文化,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必须在绩效管理中加入执行力的内容,并把这一内容作为考核的重点,此外还要求各级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中起到榜样作用,否则企业无法实现员工行为方式的改变。    
    拒绝挤公牛奶——把事实真相作为执行的基础    
    有名的“公牛挤奶”的漫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人们在看过那个煞有介事、不顾事实真相的挤奶者后,都会大大地嘲笑一番。但是我们的管理者,不也经常在做着同样可笑的事情——在执行某项战略时,不顾客观事实。比如当初巨人集团的总裁史玉柱,在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后,完全不考虑当时的情况,盲目地把巨人大厦的高度一加再加,最后到了70层。70层的高楼,即使是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也是高难度的项目,更何况多年前的中国。再比如,当年施乐公司的总裁查德·托曼,在决定实施改造后,完全不考虑公司缺乏足够人力物力的情况,盲目地在公司内发起两个大规模改造,最后使公司陷入困境。    
    战略决策必须是以事实真相为基础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管理者却忘记了最为关键的下一步——执行,也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     
    企业在执行一项伟大的战略时,如果忽视了客观因素,就难免会使原本正确的战略失去效应,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在执行的时候,不仅领导者自己要坚持实事求是,还要让所有组织成员都把事实作为工作的基准。    
    但是,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喜欢对企业的强处夸夸其谈,而对企业的弱处却讳莫如深。在执行中,脱离事实,一味沉溺在自己的美好梦境中。    
    彼得尼·鲍斯公司就曾经是这样,但后来它开始改变了——因为再不加以改变它可能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它是一家提供邮政业务的公司,而且规模并不大。在它成立之初,邮政业务市场是一块正在制作过程中的蛋糕,而它就是蛋糕师,并且而它几乎保持着垄断的地位。但当蛋糕的香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彼得尼·鲍斯公司突然发现自己的垄断地位正在受到巨大的挑战。摆在公司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马上做出改变。    
    “我们改变了以前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的坏习惯。以前当我们掀开石头看到下面的龌龊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把石头放下。但现在不行了,我们必须掀开石头,并把这些龌龊的东西处理干净,尽管这可能会使我们感到非常恶心。”彼得尼·鲍斯公司的主管佛雷德·珀杜如此描述公司的变化。    
    事实上,不仅彼得尼·鲍斯公司的主管变得敢于面对现实了,在公司领导层的带动和影响下,整个公司的人都敢于承认公司的弱点,并为此而积极努力工作。“极端仇视自满,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所有的员工从不对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大吹大擂,相反他们更加关注那些做得还不够完美的地方。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已经完成的事情,无论多么非同寻常,都不足以让他们停止前进的脚步。正是凭借着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到2000年时,曾经的小小蛋糕师——彼得尼·鲍斯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3万名员工、总资产超过40亿美元、在邮政服务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卓越的企业。    
    事实对于执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也有很多管理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点。但是,让更多的人感到为难的是,事实通常总是显得扑朔迷离。因为事实总是在随着时间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随时考察客观事实,随着它的变动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否则,执行仍就会与现实脱节。


第二部分进行以执行力为重点的绩效管理(3)

    人们在谈到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执著”时,总把错误的原因归结到公司不积极进行产品创新,甚至是亨利·福特本人过于自大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亨利·福特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战略。福特公司的战略规划是“生产谁都能买得起的汽车”。在执行这一战略规划时亨利·福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流水线操作、对车型进行改革等等,最终实现了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辉煌。    
    福特公司在T型车上的胜利也表明了战略的正确性。“生产谁都能买得起的汽车”这一战略是正确的。但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分期付款购物方式的出现,“买得起”这一标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人们攒上20个月的工资只够买一辆T型车,但现在人们只需先付很少的钱,或许只有3个月的工资,就能把一辆更舒适、更时尚的汽车开回家。但是亨利·福特对所有的这些变化都熟视无睹,即使自己的市场份额已经消失,他也没有对“买得起”这一标准做出丝毫改变。    
    于是1925年,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从54%一下子跌到了45%。第二年,通用汽车公司雪佛兰牌汽车的面世,进一步挤占了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到了1927年5月,亨利·福特被迫承认自己在这场汽车市场竞争中落败,并且让工人们回家,然后自己开发T型车的“继承者”。    
    企业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时刻根据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战略进行调整。实际上,发现市场变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而言并非难事,难的是下定决心改变自己曾经取得过成功的手段。亨利·福特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不可能没有看到市场的变化,他之所以没有迎合消费需求,向市场上推出新的车型或把保守的黑色改换成更加明快的颜色,是因为在他看来T型车永远是最好的,黑色永远是最流行的,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或许每个企业的成功与失败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是否对企业本身进行了客观地评价,是否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公司战略,又是否实事求是地去执行了,这些却是最为关键的。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企业是否需要做出改变、何时改变、怎样改变,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谨慎考虑的问题,在作出选择之前,必须经过客观地评价和分析,企业是否在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落后?现在是好的转变时机吗?怎样的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在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时,企业必须本着一种真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才是对企业的命运负责的表现。


第二部分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管理(1)

    永葆危机意识,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管理    
    在通用电气,韦尔奇绝对禁止员工产生“通用电气就是最好、最佳”的思想,为的就是时刻让员工保持一种危机意识。    
    身处新经济时代,企业若只是一味地固守昨天的“成功”,不时刻保持危机意识的话,那这个企业将最终一败涂地。    
    因为,企业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面临着一个危机四伏的市场。这不是危言耸听,环顾一下四周就能看到,有多少个企业,今天还在《财富》500强名单中,明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对企业来说,根本不可能存在永远的成功,只有把今天的成功当成明天的起点,永远保持着一种危机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接一个的大风浪中扬帆远航,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经常对员工说:“微软离最后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这句话涵盖了微软管理中重要的一项——危机管理。    
    从某种程度讲,危机意识就是生存意识。关于这点,一个最有名的故事就是青蛙实验:    
    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中,青蛙遇到突然 的刺激立刻奋起一跳,从沸水中跳了出来。而后,试验人员把青蛙放在正慢慢加热的冷水中,青蛙在里头舒服地游着,丝毫察觉不到危险。等到水已经热到它不能承受时,它已经无力逃生,最后,被活活烫死了。    
    这个青蛙的实验在企业管理中几乎人所共知,它告诉管理者们,如果不能随时保持危机意识,企业就会像青蛙一样,在慢慢变热的水中而不自知,满足于眼前风平浪静的表面现状,而失去抵御恶劣事件的能力。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写过一篇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许多网站和企业内刊都转载了这篇文章,甚至连一些MBA学员也在学习它。在这篇文章中,任正非用沧桑和忧郁的笔调写到: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