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

第2章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第2章

小说: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该套丛书之一的《文化艺术》,将带领读者一睹五千年的文明风采。    
    日往月来,物换星移,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陨落,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许多事随尘烟而逝,许多事被历代传承。有人一生奋斗却怀才不遇,有人一世拼搏而浮沉史海,这些人和事汇成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也铸就了人类文明。    
    “试拂三闾文字,还与日月争光”,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之不朽,体现在他登峰造极的文学成就上,也体现在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上。当我们了解了孔子以及他思想产生的来源,就会明白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流传至今而且被世界推崇;当我们阅读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并且知道其诗的背景,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一个文人的悲悯情怀;而文坛斗士鲁迅,不仅使我们折服于他锋利如枪的笔触,更被他一个文人的气节和骨气而感动。    
    如果说文字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那么绘画艺术就是历史的重现。铺开中华文明这幅大画卷,流传于世的名家名品可谓是数不胜数,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出神入化。阎立本的《步辇图》,徐渭的《花鸟图》,徐悲鸿豪迈奔放的《八骏图》,每一副作品都透射着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融汇了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当我们用眼睛欣赏佳品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让自己的心灵做一次轻松惬意的旅行!    
    绘画艺术是对历史无声的再现,而戏曲音乐和舞蹈就是立体回声。流传至今的舞蹈的活化石——傩舞,反复观看却看之不厌,师旷的作品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的《阳春白雪》,多次聆听却听之不倦。艺术的魅力不在于时间的长久,而在于历经岁月流沙,却依然魅力依旧。    
    文化可以让你增识长智,艺术可以让你陶冶心性,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我们心旷神怡、甘之如醇。追求艺术的那种超越、完美的精神,是人类永不荒芜的灵根、灵性。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老子与《道德经》

    第一章文人文学    
    老子与《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蕴蓄磨砺期。在那个现实生活相对混乱动荡、思想领域却极其活跃繁荣的年代,流传至今的中国式的最根本的道德、思想乃至文化精粹得以孕育成形。那时的诸子百家可谓是这种精粹孕育成形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想百川汇流、冲激跌宕的时代现象。老子作《道德经》,创道家学派,开文化一脉,泽被千年,影响深远。    
    老子(约前570~前470);姓李,名耳,《庄子》称他为老聃,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从师于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官。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老子研读《尚书》的时期是他思想发展的成熟期。当时老子声名鹊起,许多学者都慕名前来讨教。据说孔子就专程前往洛邑向李耳问礼。他们在庙堂阶前看到一尊“三缄其口”的金人,孔子问他,背后的铭文“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虑”是何意。老子的回答是:一个人等到他的骨头都已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尚存。况且作为一个君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出而为仕,否则就随遇而安。会做生意的商人,常把货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有盛德的君子,看他的容貌,仿佛十分愚钝。去掉你身上的骄气与过多的欲望,去掉你造作的姿态与过多的志向,这些对你有益无害。    
    孔子离去后,对自己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能飞翔;鱼,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动;兽,我知道它能奔跑。能奔跑的兽我可以用网去捕捉它,能游的鱼可以用钓绳去钓,能飞的鸟可以用箭去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是否能乘风云飞上天呢?我今天见到老子,感觉他就像龙一样。”    
    本来,老子的思想已开始向隐居修养、追求无名发展,恰好此时周王室的一场内乱又使他得以由仕途中解脱。周王室发生内乱,景王崩,王子朝叛变,在守藏室中带走了大批的周朝典籍逃奔到楚国。此事波及到李耳,李耳于是辞去守藏室史官之职,离开周都,准备从此隐居。行至函谷关时,令尹喜请求道:“先生要隐居了,请尽力写一部书吧。”于是老子写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集中于《道德经》,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书中所述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他用“道”来概括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变——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又具有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他提出“反者道之动”,指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对立,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意识到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并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还主张“柔弱胜刚强”。他教导后世应“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名无欲,使夫智者所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为)”。他热爱和平;反对无谓的战争。他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者多,是以饥。”并奉劝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谈宇宙,谈人生,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础之作。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千古儒圣孔子

    千古儒圣孔子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制度腐朽衰败向封建地主制转变的时期。奴隶起义和平民暴动不断发生。他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晚期;是中国社会由禅让到父传子的家天下,历经三代至春秋的社会政治伦理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社会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由乱而治的理论指导。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孔子应鲁大夫之请,返回鲁国。此时,孔子率弟子出外游历宋、卫、陈、楚、蔡等国已有14年之久。孔子虽然满怀复兴周礼、改良时政的政治抱负,却没有一个诸侯愿意重用他。孔子返回鲁国不久,鲁哀公、季康曾先后问政于孔子,但最终没有重新启用。孔子眼见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施展,于是转而致力于著述与讲学,以求得自己的理想、思想、学识传播于后世。    
    孔子无甚政绩却享有“素王”之称。他门下有弟子三千,六艺皆通者七十二人。这批门徒多为当世的杰出人才,最出色的有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有一次,楚昭王想给孔子封地拜官,他的宰相子西阻止他说:“大王自认为手下的宰相有没有比得上颜回的?”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那么大王的将军有没有比得上子路的呢?昭王又说没有。子西又问他有没有像子贡这样的外交官,宰予这样的执事官,昭王经过子西这番提醒,才发现要是引进孔子这样的人才,恐怕要连自己的宝座都保不住,于是最终改变了主意。    
    一次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扩充军备,人民信任。”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里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在这两项里该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没有粮食,虽然会饿死,但自古以来,人都会死的。如果没有了人民对国家的信任这一项,也就失去了立国之本了。”    
    孔子的成就主要是在教育和哲学领域以及政治思想上。儒家思想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汉代的董仲舒说服当时的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孔子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千古儒圣。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内容从西周到春秋中期大概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包括《风》、《雅》、《颂》三类,《风》又名《国风》,大部分是各地民歌,有诗160篇。《雅》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基本是贵族作品;《小雅》包括贵族作品和民歌,有诗105篇。《颂》也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是贵族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诗歌,有诗40篇。《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五经》(无《乐》)之一。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