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休斯 >

第26章

休斯-第26章

小说: 休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感。他的目光总是那么冷峻,神情显得那么单调刻板,
往往使对方很难猜度他的心思。
    霍华德。休斯又看中了一位39岁的企业家巴孟斯。这人很有才干,在当时的
美国政界也颇有影响,曾经被艾森豪威尔总统作为国防部次长的最佳人选。但巴
孟斯却对官场生涯缺乏兴趣,他始终热衷于从事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霍华德。
    休斯慕名登门拜访,经过几次接触后巴孟斯应聘接任环球航空公司的总裁职
位。
    3 创办新兴的电子工业作为休斯工具公司的分公司,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在设
计和试制H1型、D2型、XF11型飞机和KH1 型水上飞机方面,从总公司调拨了不少
资金,尽管这些新式飞机都已经试飞成功,除了KH1 型水上飞机之外,其他三种
飞机都性能优良,设计先进,但是,都没有正式投入生产,这样使得休斯飞机制
造公司无利可图,似乎成了霍华德。休斯所爱好的设计新式飞机的“研究所”,
或者干脆称为“实验工厂”。
    休斯飞机制造公司在卡巴城兴建了新厂房,增加了不少员工,更新了大量生
产技术设备,可是,它的资金不够雄厚,生产能力比较薄弱,无法跟波音、道格
拉斯、洛克希德等美国鼎鼎有名的大型飞机制造公司竞争。到了喷气式飞机时代,
休斯飞机公司更是甘拜下风了。
    到了50年代中期,休斯飞机公司的业务愈来愈少,许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简直无事可干,其中不少人纷纷辞职离厂。
    看来,再也不能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了,应该认真考虑休斯飞机制造公司的
前途问题,究竟何去何从?
    霍华德。休斯找欧第克和帕梅等人反复商量,对当前美国的工业经济发展状
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
    可以说,美国正在进入一个普遍富裕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尽管社会财富分配
不当对相当多的中下阶层的人们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
进步、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的购买和参与经济所产生的推动作用都使当时
美国的经济不断扩展和比较活跃。
    这段时期,美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从50年代初的
100 亿美元增长到近300 亿美元。同时,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依存关系日
益密切。随着高消费时代的来临,美国人需要愈来愈多的舶来品,美国成了世界
上进口工业品和消费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样一来,美国工业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钢铁和汽车工业,遇到了其他国家
的有力竞争,面临着重重困难。就以汽车制造业来说,由于没有进行重大的技术
革新,只是停留在更换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动力转向、动力装置以及镀铬装潢等
方面,使得美国的汽车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受到德国、日本、法国的有力挑战,
丧失了不少市场。
    在发展速度方面,现在钢铁和汽车制造业已经落后于电子、化学和飞机制造
业。特别是新兴的电子工业悄然崛起,其发展前景很大。
    霍华德。休斯同其他一些成功的卓越的企业家一样,不仅善于对自己所拥有
的企业进行微观经济管理,而且具有对本国和世界的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研究的经
济家的头脑。能对今后经济发展趋势了如指掌,洞察入微,具有某种超前意识。
    霍华德。休斯和欧第克、帕梅等人看准了电子工业,决定以休斯飞机制造公
司作为研究和开发基地,抓住机遇,在电子工业领域闯出自己的道路。
    关键在于物色熟悉电子工业技术及其管理工作的人才,这类专家在50年代的
美国是极其难得的。
    霍华德。休斯多方打听,获悉原空军将领哈罗。乔治精通电子工业业务,并
且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目前他手头拮据,陷入家庭经济困难的窘迫境地。霍
华德。休斯认为这是聘请哈罗。乔治的最好机会,他接连给这位原空军将领寄去
言词恳切的信件,但哈罗。乔治看了以后,无动于衷,顺手抛弃在纸篓里,从来
不予回信。
    霍华德。休斯打算寻找适当的机会跟哈罗。乔治结识。在纽约的一家夜总会
举行的一次盛大晚宴上,霍华德。休斯了解到哈罗。乔治也在场。他委托一位侍
者把一瓶高级香槟酒赠送给哈罗。乔治,酒瓶底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希望您能喜欢它。霍华德。休斯敬赠。”
    哈罗。乔治看了一下纸条,不免有些惊诧,问道:“哪位是霍华德。休斯?”
    侍者指了指不远处回答:“就是坐在那里的那个高个子,蓄着短须的,穿浅
蓝色西装。”哈罗。乔治的目光,顺着侍者手指的方向注视了一会儿,接着说:
“你去把这瓶酒退还给他。”不知怎地,在哈罗。乔治的心目中,霍华德。休斯
是一个花天酒地的大富豪,要不就寻欢作乐,要不就投机倒把,有时大出风头。
总之,不是正人君子,不值得跟这号人交往。究竟为什么对霍华德。休斯形成了
这样的印象呢?也许,这是哈罗。乔治凭主观猜测,只不过想当然而已。也许,
这是道听途说,或者是早几年普柳司脱和特利普利用新闻媒介攻击诽谤霍华德。
休斯造成的影响吧。
    其实,哈罗。乔治根本不了解这位思才心切的亿万富豪。霍华德。休斯也意
识到这一点,他决定不嫌麻烦,想方设法跟哈罗。乔治结识。
    这位电子专家回到家里后,霍华德。休斯打来的电话接踵而至,希望哈罗。
    乔治前往洛杉矶进行面谈。不管哈罗。乔治怎么借故推脱,霍华德。休斯总
是言词恳切,再三表示要专程迎接他一家人去洛杉矶游览。
    哈罗。乔治感到,与其让霍华德。休斯这样纠缠个没完没了,不如他去洛杉
矶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哈罗。乔治一家人乘坐飞机来到洛杉矶,住进了霍华德。休斯特意为他们预
订了房间的高级旅馆里,可是接连几天,却不见这位东道主的踪影,哈罗。乔治
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一天傍晚,霍华德。休斯一个人驾驶小轿车来到旅馆。俩人见面后,寒暄了
几句,霍华德。休斯就拉着哈罗。乔治一起乘车,在市区里转了好几圈。后来,
找到一家僻静的小酒吧间。他俩坐在离其他顾客较远的餐桌旁,进行洽谈。霍华
德。休斯详细介绍了他的计划和打算,可是,哈罗。乔治找了一大堆借口进行推
辞。
    霍华德。休斯在跟对方协商时,不管是大企业的董事长,还是自己公司的普
通员工,他总是很有耐性,从不心烦气躁,就仿佛是在摆弄某个深奥莫测的机械
仪器似的,拆了又装,装后又拆,直到弄明白为止。
    他对待跟自己洽谈的人,一方面不厌其烦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认真
倾听对方的看法,从中分析比较,求同存异,尽量使双方都满意。
    他始终认为,谈判就是妥协,妥协就是忍让,合作永远建立在双方利益兼顾
的基础上。
    霍华德。休斯在洛杉矶跟哈罗。乔治洽谈了好几次,双方总算取得了一致的
看法。哈罗。乔治同意出任霍华德。休斯创办的电子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任期为
5 年,公司的一切业务以及人事安排都由哈罗。乔治全权负责,年薪为5 万美元。
    4 经营管理的远见卓识二战期间,参战的经济强国都不惜花费大量国防费用,
加紧研制先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雷达以及飞机和导弹系统等,这大大地促进了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
地位。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在美国正式问世的。
    哈罗。乔治作为美国空军里主管电子技术设备仪器的研究与开发的将军,他
不只是自己精通电子工业技术和富有行政管理才干,而且结识和领导过美国不少
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霍华德。休斯正是看中了哈罗。乔治在这方面的优势,这
是其他人都做不到的。
    哈罗。乔治上任后,立刻聘用了曾经在福特汽车公司任职的查理。桑顿担任
副总经理,伊拉。埃可为联络主任。同时,又用高薪聘请了优秀的电子科学家塞
明。雷蒙和田。伍莱奇。前者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后者长期在贝尔电话公司从
事研究工作。这两位博士在二战期间致力于美国空军的电子导航系统、空中搜索
雷达、无线电通讯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到两年的时间,霍华德。休斯创办的电子公司就初具规模,他投资370 万
美元在卡文城建立了研究与生产基地,招聘了1000多名员工,其中有许多美国第
一流的电子工程技术专家,可谓人才荟萃,集中了美国电子技术界的精华。为了
跟其他的电子公司争夺人才,霍华德。休斯不惜重金,往往用高出招聘对象原薪
资三五倍的特别优裕的待遇,把一些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罗致自己门下。
    在兴建公司的研究所、实验室、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购置所需
的物资等方面,霍华德。休斯也跟招聘人才方面一样,总是慷慨大方,有时简直
是挥金如土,百把万美元都不在话下。当然,对于每项开支的实际价格,他总是
进行仔细审核,反复考虑是否值得。他为了自己执著追求的事业取得成功,从来
不惜代价。过去他拍制《地狱天使》等影片和研制新式飞机时是这样,现在研究
和开发电子工业技术产品也不例外。
    可是,这位举世闻名的亿万富豪,有时却吝啬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他在公司里从来不设立自己的私人办公室。经常使用公司外面的公用电话,
但他却偏偏忘记携带零钱。找人借钱打电话成为家常便饭,而一般不熟悉他的人
多半会以为这是天下奇闻。
    有一次,哈罗。乔治驾驶小轿车送霍华德。休斯前往公司,途中经过公用电
话亭时,霍华德。休斯忽然叫哈罗。乔治停车,说他要去打一个电话,还向哈罗。
    乔治借了几分美元的硬币。可是,霍华德。休斯走到电话亭前,沉思片刻,
又回到车上,竟然对哈罗。乔治说:“我还是到前面的警卫室去打电话好了,那
里可以用不着花钱。”同时,他又不把刚才借的硬币还给哈罗。乔治。这位原空
军将领当时真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他也就跟这位亿万富豪开了个玩笑,当场讨
回了这枚硬币。霍华德。休斯显出不免有些尴尬的神情,朝哈罗。乔治做了个鬼
脸,俩人相视而笑。还有一次,霍华德。休斯又向哈罗。乔治借零钱打公共电话。
    哈罗。乔治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扔给他,霍华德。休斯用手捧住,说道:
“现在电话费涨了,打一次电话需要两枚硬币,你怎么不知道行情呢,请再借给
我一枚硬币吧。”哈罗。乔治看到他当时的神态,简直是一名沿街乞讨的流浪汉,
实在觉得好笑,只好又扔给他一枚硬币。
    霍华德。休斯对公司的财务和行政管理,有时过于细心,挑剔得相当厉害。
    有一次公司新建一栋研究室,霍华德。休斯要求随时报告有关施工的具体细
节问题,甚至连房间里的物件的颜色搭配、贝工宿舍的家具用品式样及其摆放位
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