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092.恶汉 >

第459章

092.恶汉-第459章

小说: 092.恶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师之后,李逵先是在徐荣军中效力一年,而后回到汉安城。
    薰俷离开汉安城之前,李儒把李逵推荐给了董俷。姐夫的推荐,薰俷自然不会拒绝。更何况这李逵是他在名义上一手操办起来的三学出身,当然也非常看重。
    有很多人曾在董俷手下担任门下从事。
    从一开始的羊衜阎圃,到后来的庞统黄叙。相比之下,这李逵显然更加的实用。
    年已弱冠,李儒在李逵出发之前,赐字梁道。
    看着李逵那充满活力的样子,董俷突然间觉得,自己好像有点老了……
    “梁道,你怎么看待阳的诸侯会盟!”
    薰俷在李逵收拾桌子的时候,突然间开口询问。
    李逵一怔,轻声道:“以逵之见,诸侯会盟,虽有当年战国时的模样,可实际上,彼此间怕是难以互信。主公只需守住关卡,不出两个月,会盟必将趋于破灭。”
    薰俷说:“话是这么说,可我总觉得这么被动挨打,心里不太舒服。”
    李逵笑道:“这又有何难?既然关东诸侯效法六国之盟,主公何不以暴秦之策?”
    “你是说……”
    “主公若只是震慑诸侯,可选一方,展示出主公的手段。汉中张鲁,正可下手!”
    薰俷细目一眯,凝视李逵。
    突然间,他笑了起来……
    看起来我的这个黑旋风,也是个智多星啊。
    虽年纪轻轻,确有本领。李逵所说的方法,和陈宫徐庶庞统等人所谋划出的战略,竟然不谋而合,不错,很不错!
    而李逵在说完之后,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告辞退出。
    哈,再历练个几年,这家伙的本领,说不定又是一个徐庶陈宫呢,姐夫这个推荐,非常好!
    薰俷站起身来,走出了房间。
    再有两三日,就能抵达长安城了……
    一别就是八个月,不晓得如今的长安,又是怎样的一番模样?
    田豫赵云北伐,贺齐重掌乞活军,点郝昭为副将,驻守在望北郡。贺齐,郝昭……全都是卢师的弟子。这算不算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卢师的愿望呢?
    建安四年……
    哈,我却正当而立!





    第一部 少年游 第三九二章 十年(二)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1…11 0:44:55 本章字数:5375

    马河畔,一座巍峨佛寺,拔地而起。
    这原本也是汉室皇宫的一部分,不过自王莽篡位,刘秀兴汉,建都于阳后,就变得无人照看,渐渐的残破起来。但是,地基尚存,在刘辨出面向少府说明之后,这座废弃的殿堂,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就变成了巍峨的皇室佛寺。
    其实,佛寺自汉明帝以来,就已经存在。
    如阳的白马寺,就是后世佛寺的化身。但白马寺的兴建,是为了安置那些从西域来的高僧,存放物品,翻译经典的地方,从一定程度上白马寺是一座官署。
    佛教的官署!
    但是长安的这座佛寺,性质显然不太一样。
    刘辨不但兴建了它,还命宫中二百黄门在佛寺中出家,任图澄为大师,主持寺院。
    同时,聚集了许多在西域流亡的僧人于此地,每日开坛讲经。
    据粗略计算,在短短的数月中,这座佛寺就聚集了三四百名僧人,加上那些黄门,总人数超过了五百,规模可是不小。而陈宫徐庶,包括顾雍等人,也不清楚董俷的意见。而且此前薰俷说过,尽力满足刘辨的要求,所以并没有去干涉。
    建安三年十一月三日,也就是董俷正式迈入而立之年的第二天,抵达长安。
    自有各官署官员,纷纷前来迎接。
    刘辨在董俷抵达长安之前,免去了董俷行大都督的官位。命其正式为大都督一职。同时加封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朝纲诸事,可自行决断,无需通报汉王府。
    当董俷回到家中时,正逢佛寺晚课。
    悠扬地钟声传入了董俷的耳中,让他不由得一怔,在台阶上转身向佛寺看去。
    那佛寺高塔的塔顶,映入了眼帘。
    “那是什么地方?”
    “董大哥。那原本是清凉宫遗址,大王在去岁末命兴建佛寺,并命名为清凉寺。平日里大王在佛寺中听佛讲经,并且召集了几百个西域僧人,在那里翻译经文。”
    “哦?”
    庞统说:“近来听人说,他们在翻译一部佛家经典。名为《金刚经》。大王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督那经典的事情,所以今日主公回来,大王也没有出城迎接大哥。”
    庞统以为,董俷是因此而不快。
    哪知董俷听庞统说完,脸色立刻变得格外阴郁。
    他攥住了拳头,沉吟片刻后说:“前面带路,我要去那清凉寺,见一见大王!”
    “现在?”
    “就是现在!”
    薰俷格外的恼火。
    若是贾诩在。一定明白他的心意,不会让兴建佛寺。这该死的佛寺,居然堂而皇之的修建在自己地府邸门外。是刘辨故意如此。还是他无意为之?这里面的区别……
    庞统看出董俷脸色不正常,不敢再说话。
    连忙命人在前面领路,董俷过家门而不入,直奔那清凉寺方向而去。
    要说起来,清凉寺并未动用多少钱帛。至少和当年汉灵帝大兴宫殿的花费相比。不过九牛一毛罢了。也许是刘辨也知道,当年他老子所为,造成了多大的灾难。
    故而在修建清凉寺的时候。缩减了不少开支。
    可即便是如此,这佛寺的规模依旧是格外地惊人。在整个清凉宫的基础上,兴建里五重大殿,四个院子,以及东西厢房无数。山门是并排的三座大门,十六尊罗汉像,每边有八尊,分立山门左右。那气势,那规模看上去格外的恢宏庄重。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深入。
    最门口的大殿为释迦摩尼殿,供奉的是释迦摩尼的法相,不过佛像尚未完工。
    薰俷一行人抵达佛寺门口,立刻有一排穿戴盔甲的士兵阻拦。
    这些士兵,全都是光头,披着筩袖铠,看上去和当年董俷在阳城外所组成地巨魔士外形相似。
    为首的士卒更厉声喝道:“清凉寺佛门重地,世俗人等不得擅入!”
    薰俷眉头一蹙,轻声问道:“这些是什么人?”
    “是清凉寺大师图澄所组建的僧兵,据说是维护寺庙地安全,保护各种经典!”
    “谁允许寺院蓄养私兵?”
    薰俷怒声喝问。从贾诩主持的那一次长安大屠杀后,大户人家不得蓄养私兵,是大都督府颁布的法令。除官宦家庭有禁中兵马保护之外,只有皇城和大都督府内,可以有私兵出现。其余各处,可以蓄养家丁,凡超过二百,皆以私兵论处。
    庞统从未见过董俷如此声色俱厉的呵斥,吓得不敢说话。
    那些僧兵显然是新招收的人,故而不认得董俷,见董俷不退,锵地抽出了兵器。
    明晃晃的刀剑出鞘,董俷细目一寒。
    “杀!”
    如同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那个‘杀’字,却是显得格外阴冷。
    紧随在董俷身后地巨魔士,呼的下马。汉安刀唰的一下子出鞘,冲向了僧兵。
    “这清凉寺,有多少私兵?”
    “唔,听说那图澄招收了不少……主公你下令不得蓄养私兵后,原本属于各家的私兵被纷纷遣散。有的被元直吸纳入城门屯军,不过还有一部分流浪在街头。当时我们想,这是皇家寺院,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还能够有助于长安的治理。”
    庞统没有说,那些被淘汰的私兵,非奸及盗,皆是品行不良之辈。
    在凄厉的惨叫声中,董俷冷冷的问道:“我只问,这清凉寺有多少私兵,废甚话?”
    “大约在七百之数!”
    “七百人……都可以冲击我的大都督府了!”
    这里距离大都督府,并不算太远。一个是在饮马河地这边。一个是在河的另一边。
    薰俷说的虽然夸张,但是庞统依旧是倒吸一口凉气。
    的确,如果大都督府的守卫薄弱一点,七百僧兵,还真的就能做到薰俷所说的这一点。
    “立刻调集禁军,将所有私兵缉拿,违抗者格杀勿论!”
    “喏!”
    就在庞统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从寺院中突然涌出一群人。为首一名老僧。踏步腾空而起,掌中刷地出现一支光闪闪的长剑,闯入巨魔士中,剑光立刻迸发。
    那长剑,了不起十余斤的重量,在那老僧的手中。却威力非凡。
    巨魔士的铠甲,是经过反复的铸造,坚实无比。不过当初为减轻人和马地负担,所以铠甲连接处,有细密铁环。那老僧的剑奇准无比,剑剑刺入铠甲缝隙中。
    那是一把奇长,奇窄的宝剑,颇为诡异。
    眨眼间。三名巨魔士倒在血泊中。薰俷一见,勃然大怒……
    这***是僧兵?这老头的剑法之高明,力量之巧妙。简直能比拟当年的王越。
    “巨魔士架弩、散开!
    付这老东西!”
    薰俷厉喝一声,抽刀向前。
    他的刀,重六十斤,长七尺八寸。双面开锋,刀脊厚重。劈砍起来威力恢宏。
    跨步上前,大刀呼的转出。
    那长刀本事在他身后,也没有见董俷伸出手臂。长刀已经横扫过来。这种刀法,是薰俷在运锤中领悟出来地诀窍。不仅仅是依靠手臂的力量,更多的是借助身体地转动。
    不但能节省力气,而且还能增加力道。
    由于刀势圆转,故而董俷命名为圆刀术。即便是用刀的大家黄忠,也非常赞赏。
    而老僧的脸色显然为之一变。
    细长利剑蓦地招数变化,如疾风暴雨,讲的就是一个快字。
    薰俷轮刀圆转,只听叮叮当当的声响不断。在眨眼间,刀剑相击已不在百余下。
    与此同时,从寺院内奔跑出地僧兵,扑向巨魔士。
    而巨魔士则架起了弩机,也不说话,钢弩呼啸着飞出,数十名僧兵被当场射杀。
    “住手!”
    从寺院中传来一声呼喊,僧兵立刻退后。
    而董俷和那老僧,却是充耳不闻。
    圆刀术刀光霍霍,把老僧罩在重重刀影中;老僧的长剑却是越来越快,一道道,一条条,一圈圈的寒光,疾扑向了董俷。
    呼喊地人,正是刘辨。
    见董俷和老僧不停手,刘辨脸上浮出一抹阴翳。
    在他的身后,站立两人。一个赫然正是图澄,另一个却是光头白须的老者。
    “大王,非是大都督和老邓不愿意停,而是他二人现在拼道紧要处,谁也停不下来。”
    刘辨闻听,骇然道:“那怎么办?”
    “大王,如今之计,唯有老朽出手,破开二人的阵势!”
    “既然如此,童师何不快快出手?”
    那老僧闻听抢身站出。有僧兵递过来了一杆长枪,在老僧手中扑棱棱一颤……
    一道电光从天而降,扑向了老僧。
    老僧的注意力,本集中在董俷和另一老僧的身上,这电光突现,老僧下意识横身拦在了刘辨的身前,长枪扑棱如怪蟒翻身,快逾闪电一般,扑棱吞吐三下。
    而在旁人的眼中,老僧的枪实际上只出击了一次。
    看似一枪,虚影在前,枪锋在后,诡异非常。来人大吼一声,铛的一剑劈在老僧的枪锋上,身体在半空中翻了两个跟头后落地,脚步踉跄,一连退了十余步。
    “董校尉,住手!”
    刘辨认出了来人,连忙大声喊道:“童师出手,是为了分开董卿他们!”
    那人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