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3章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3章

小说: 2783-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会议开过不久,129师一面以营或连为单位,进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继续南犯的敌人;一面抽调大批干部和一些连队,组织了许多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分散到太行山区的各地发动群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不久,晋东南和冀西的几百万人民行动起来了,工会、农会、妇救会和抗日自卫队到处组织起来了,新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起来了。工人、农民和青年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地参加抗日武装,每一个城镇和乡村都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游击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太行和太岳两块抗日根据地开始创建起来。    
    在刘伯承摆兵布阵太行山的同时,另外一位历史伟人也如约而至,他就是邓小平。


第一部分:兵下太行山 纵横驰骋晋冀鲁豫扼太行者得天下(3)

    1938年刚到,太行山便连续降下几场大雪,到处白雪皑皑,加上入山的冷风一刮,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构成了一个冰雪晶莹的世界。    
    此时,石拐会议刚刚结束一个月,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从陕北来到太行山,踏着积雪到第129师师部驻地辽县西河头村。    
    这一天,是1938年1月15日。    
    师部机要科的参谋杨国宁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记着:     
    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政邓小平副主任到了司令部,个子不高,见了我们总是笑,大家议论说什么刘师长刚走,他就来了。不住政治部,住在司令部与刘一起,大概是代替张。奇怪,我们的政委张浩什么时候走的?谁也不知道。     
    此时,许多人还不知道邓小平已代替了回延安治病的张浩,只知道这个矮个子副主任一来便很活跃,几乎主揽了第129师的军政工作。    
    邓小平上任的前一天,刘伯承到洛阳出席蒋介石召开的第二战区高级将领会议去了,一直到1月27日,才结束会议返回辽县西河头村。他在司令部门口一下马,第一句话便问:    
    “邓政委呢?”    
    邓小平从里屋走出来,笑脸眯眯的:“刘师长吗?我是不请自到,就赖在这里啦。”    
    两人紧紧握手。刘伯承道:“我是开会前听朱老总吹的风,他说张浩的病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中央计划调他回去,另派一个人来。他要我猜可能是谁,我一猜就是你。”    
    邓小平遂开了句玩笑:“如此说,你是情有独钟喽。”    
    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从此,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亲密战友在一起并肩战斗,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他们作为统率一支战略方面军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紧密合作,长期共事达13年之久。    
    在刘邓的领导下,太行山地区的抗日斗争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局面。邓小平上任不久,1938年2月,日寇集中了3万余人,向晋南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仍然是望风披靡,不战而逃。至3月上旬,日军又侵占了临汾、长治、风陵渡等数10座城镇,控制了邯郸经长治到临汾的同蒲路南段,并继续向晋西南黄河渡口进犯。为了打击侵入晋东南的敌人,钳制日寇的进攻,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将分散活动的部队适当集中,寻机歼敌。2月22日,在正太路东段,包围旧关村、设伏长生口,消灭了由井烃出援旧关日军的一个加强中队后。随即转师南下,寻歼占领邯(郸)长(治)大道之敌。3月16日,袭击黎城,设伏神头,迅速、干脆地歼灭了由潞城出援之敌1;500余人。半个月后,又在黎城、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布下伏兵,将由黎城东开的敌汽车180辆全部烧毁,并全歼其掩护部队。    
    129师主力又三战三捷,歼敌数千。敌人感到这块抗日根据地对它的威胁太大,于是在1938年4月集中了3万多人,九路围攻,企图合击歼灭129师。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129师机动灵活地转出了敌人的合击圈,并且于4月16日,在武乡长乐村地区抓住了敌人的一路,以极为勇猛的动作,将敌压在狭窄的河谷里,截为数段,然后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歼敌2;000余人。这一战,给予日军九路中的主力部队第108师团以严重打击,其他各路敌人即纷纷回窜。部队乘胜追击,连克长治、沁县等18座县城,将敌人赶出晋东南。    
    粉碎敌九路围攻的胜利,使129师终于在太行山上站稳了脚跟。    
    到1940年上半年,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几块抗日根据地都迅速地创建和发展起来,它东至津浦路,西到同蒲路,北至沧石路、正太路,南至黄河、陇海路的广大地区,成为敌后重要的抗战基地之一。    
    


第一部分:兵下太行山 纵横驰骋晋冀鲁豫“刘邓大军”出太行(1)

    1940年4月正是太行山的早春季节。在黎城县谭村一家院落里,数株桃花如红云怒放,与天边绚丽的晚霞相映成辉。这里是129师师部驻地。春意盎然的院子里,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李达、吕正操、蔡树藩、陈赓等人,正围坐在一起,等待着什么人。    
    不一会儿,院子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音。刘伯承刚要站起来出去迎接,八路军总参谋长左权已推门而进。    
    刘伯承欢快地说:“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邓小平也笑道:“参谋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不是又有仗打了!”    
    左权忙把缰绳递给警卫员,说:“还是邓政委的脑壳够用,一猜就中。”    
    李达帮着左权拍身上的尘土,说:“屋里去坐,慢慢谈吧。”    
    几个人来到作战室,左权开门见山地说:“彭总已下了决心,上次计划中的大破击战就要实施了。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放在正太路上。你们师加上晋察冀军区部队、第120师,以及绥、热等地的八路军、决死纵队都一起上。除正太路外,平汉、同蒲、白晋、平绥、北宁各交通线都要放部队去破击,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破击战役。”    
    “这个消息对第129师真是太好了。”李达兴奋地说。    
    “这个部署我看行,可以这么干!”邓小平也明确地表态。    
    “伯承同志呢?看有没有什么困难。”左权征询刘伯承的意见。    
    刘伯承说:“我当然举双手赞成,只有切断正太路敌人这条交通命脉,华北敌后的抗战局面才能改观,也只有狠揍日军,蒋介石的投降政策才能有所收敛。国民党现在摇摆不定,狠狠打击日本鬼子,可以促使它痛下决心。”    
    邓小平听了很赞同,他说:“我们师刚刚打了朱怀冰、石友三,国民党顽固派就造谣说,八路军是只打友军,不打日本,说什么我们是游而不击。这次可以让他们睁大眼睛看着我们是如何打日本鬼子的。”    
    左权见大家没什么意见,就说:“彭总的意思你们都清楚了,这几天你们师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过几天,总部将专门下达作战计划。”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处于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打击其“囚笼政策”,并戳穿国民党顽固派关于“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影响全国抗战形势,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定举行一次对华北日军交通线的大破击战。由于参加这次战役的有晋察冀军区部队、第120师部队、第129师部队,以及山西新军等共105个团,故后来称为“百团大战”。    
    八路军总部的战役行动部署是:第129师与晋察冀军区各以主力一部共同完成彻底破坏正太铁路的任务。阳泉为两支部队的作战分界线,以东属晋察冀军区,以西属第129师。这一共同任务达成之后,两个部队的作战重点分别转入正太线南北地区,对敌人由正太线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线继续破击,扩张战果。同时,第129师还要组织力量对平汉、德石、白晋、同蒲等日军交通线,展开广泛的连续破击,牵制敌人,配合兄弟部队作战。    
    7月22日和8月8日,八路军总部分别向各参战部队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和战役行动命令。    
    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后,刘伯承、邓小平立即召开会议,对作战行动进行了具体部署,8月16日,下达了师部的战役基本命令和作战部署。    
    8月20日20时,总破击时间到了。刹那间,数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灿烂的光焰把夜空染得绚烂多彩。总攻令一出,各突击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正太路日军的车站和据点猛扑过去……


第一部分:兵下太行山 纵横驰骋晋冀鲁豫“刘邓大军”出太行(2)

    第129师左翼攻击芦家庄车站的是第16团5个连。芦家庄位于榆次以东约15公里的地方,是一个有50多户人家的村庄,村南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雨季时河水湍急。村东就是火车站,日军在周围修筑了四个碉堡,并设有外壕和铁丝网。在这里驻守着日军一个中队,共40余人,另有20余名伪军。总攻击发动后,第16团以两个连抢渡小河,迅速占领了芦家庄,攻占了车站外的敌碉堡,并立即由西向东攻击车站;另3个连也攻占了车站以南一里处的两个碉堡,由东向西朝车站攻击。两支部队夹击着朝车站猛攻猛打,手榴弹如雨点一样飞过去。车站日军不得不放弃车站向西逃窜,被攻击芦家庄的部队迎头一阵痛击;日军连忙回头东窜,又被向西攻来的3个连劈面一阵狠揍。日军惊慌失措,混乱中退至几间破平房中顽抗。攻击部队立即对其实施火攻。在烟火翻滚中,日军仓皇退守火药库。攻击部队又用炮火轰击,仓库中弹起火,日军就像无头苍蝇乱飞乱撞,最后窜入学校一间独立的教室中固守,但仅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被全歼。    
    第16团在芦家沟激战时,左翼纵队第25团1营则在马首车站与敌激战。攻打两侧碉堡的第1、3连经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分别攻克了两翼的4个碉堡,但攻击车站的第2连却遇到猛烈的火力阻击,车站日军凭借坚固的房屋,用几挺机枪封锁了房屋前的开阔地,与第2连对峙到拂晓。这种情况下,第1、3连同时加入战斗,在强大的火力支援下,第2连一个战士抱着炸药包冲上去,炸塌了房屋一角。趁这机会,三个连同时发动冲锋,攻克了这个堡垒,毙敌24名。日军残部朝寿阳方向逃去。    
    同时,第38团也攻克了上湖车站;并俘虏了日军车站站长。    
    拂晓时分,左翼纵队基本肃清了破袭路段内敌据点和车站。随后,129师立即转入破路战斗,除留部分兵力担负警戒外,其余的部队和游击队、地方武装、民兵、民工、当地群众、铁路员工等一齐向铁路开战,这便是抗日战争中最为独特的战场奇观:成千上万的人炸桥梁、毁隧道、拆铁轨、烧枕木、平路基、砍电杆、收电线,忙得不亦乐乎。    
    ……    
    9月10日,第一阶段作战结束。129师在广大民兵与人民群众积极参战的配合下,将正太铁路西段摧毁了2/3以上。铁轨、枕木、通信线路被扭曲、焚毁或运走,车站、桥梁、隧道、矿井、兵营、碉堡等被破坏,并攻破了大部敌据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