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边关 >

第33章

边关-第33章

小说: 边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不会总把你一个人扔在大上海。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奋斗,我一定要让你过上好日子!    
    虽然小俩口一个在海角,一个在天涯,但是他俩几乎天天都要发送短信息,或者在网上聊天,有什么事情都互相讲。天天交流并不觉得陌生,并不觉得相隔得很远,现代通讯手段使得两个相隔万里的人感觉彼此距离很近,就像在身边一样。陈洪平送给妻子一句格言:“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多经历点磨难,对自己人生是一种考验。”    
    上海这座城市和红其拉甫完全是两个世界,陈洪平第一次到上海时觉得这座城市挺陌生的,可回到红其拉甫之后又觉得上海有一种亲切感。因为自己有一个家在那里,那是一个温馨的小家,那里有自己最心爱的人。再回到上海,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妻子去中山路吃一顿巴西烤肉。


第三部分第六章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9)

    阿拉山口    
    1。地理位置    
    阿拉山口海关距博尔塔拉州府所在地博乐市有80公里,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有500公里,公路和铁路把口岸与州府、首府紧紧相连。    
    2。管辖范围    
    阿拉山口海关监管范围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两县一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个农牧团场,监管面积2。7万平方公里。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德鲁日巴口岸毗邻,年过货量达500万吨,海关年税收超过10亿元。口岸主要进口货物为钢材、废旧金属、原油、化工产品等;出口货物为日用百货、家用电器、服装等。    
    3。气候 :    
    阿拉山口是世界著名的风口之一,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要刮165天,平均每两天就要刮一次,最高风速为55米 / 秒。夏天最高气温为42摄氏度,冬天最低气温为零下39摄氏度。    
    6。阿拉山口是世界上著名的风口,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要刮165天    
    沿着乌鲁木齐向西北方向进发,我们看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境有一个V字型的走向。这个V字型的底尖就是世界著名的风口阿拉山口,美丽的艾比湖在她的脚下静静地流淌,哈萨克斯坦古朴的德鲁日巴镇在她的额头遥遥相望。    
    阿拉山口是世界著名的风口之一,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要刮165天,平均每两天就要刮一次,最高风速为55米 / 秒。夏天最高气温为42摄氏度,冬天最低气温为零下39摄氏度。如今阿拉山口海关已经十岁了,强劲的大风每天都让阿拉山口人感受着生命的艰难和顽强。    
    中国海关为什么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设立陆路口岸呢?铁路是经济的命脉,一条铁路从东海之滨的连云港经过西北边陲的阿拉山口一直通往欧洲,每天有一万多吨货物通过这条铁路从这个口岸进出。如今阿拉山口口岸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    
    阿拉山口口岸每年进出口货物的递增量都超过10%,海关征税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虽然这里的风像刀子一样硬,可海关仍然实行24小时通关。    
    阿拉山口海关的赵希诚关长在块土地上工作了整整七年半,刚创业时条件非常艰苦,气侯恶劣,人员稀少。这里最冷的时候是零下34度,关员们从屋里出来登记货物,一手拿着一只铅笔,一手拿着一个本子,等他们五分钟后再回来的时候,手就冻僵了。他们十个人睡一间土屋子,晚上冻得瑟瑟发抖。    
    这里最热的时候是零上44度,关员们的脸全都变成了关公。整个口岸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块凉爽的地方,把人憋得很难受。坐在屋里一动不动还汗流浃背,男人只好穿一条短裤,可后背又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了。阿拉山口的地表温度是五十度,夏天稍微热一点就到了六七十度。光着脚穿鞋子是站不住的,必须跳着走。所以关员们穿的鞋就特别费。    
    要想改变阿拉山口口岸的面貌,必须有一批铁了心跟着带头人艰苦创业的人。大家都远离亲人在这儿工作,如果不能给人以温暖,关员们肯定要孔雀东南飞。    
    浇树要浇根,留人要留心。只有当关长的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才能形成凝聚力。赵希诚首先从爱心工程做起,像长兄那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个关员的工作和生活。关员病了,他必定要去看望;关员结婚,他每次都是证婚人,并亲自参加婚礼祝贺;关员的父母去世,他每次都披麻戴孝,亲自参加追悼会、送葬并慰问家属;关员生活上有了困难,他都尽快帮助解决。    
    他一方面想方设法改善关员生活,提高关员待遇,另一方面又积极与海关总署联系筹建集体宿舍。这些年海关总署财务政策向边关倾斜,阿拉山口海关为关员们建造了新的集体宿舍,营造海关家园的氛围。宿舍里暖气空调一应俱全,关员们说宿舍的条件像星级宾馆一样。他们还兴建了报关大厅,改善了工作环境。    
    赵希诚觉得要想在阿拉山口生存,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因此,他每年组织关员进行封闭式军事训练,坚持每天出早操、早点名和早读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有的关员睡懒觉不出早操,他就在早点名中公布名单,不来的罚款50元,由科长开罚款单到财务交款去。三次无故不出操,年底考核就不称职。尽管这里平均两天就要刮一场七级以上的大风,可他们的出操制度却从未间断。他把出操作为对关员意志的锻炼。


第三部分第六章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10)

    他身体力行,身先士卒,要求关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他的带领下,关员们白手起家,把这座世界第二亚欧大陆桥建成了美丽的家园。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关员们工作的劲头更大了。现在,中国运往欧洲的80%的货运量都是阿拉山口口岸完成的。如今的阿拉山口口岸已经今非昔比,初具规模。不但得到了海关总署的赞扬,而且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正如海关总署牟新生署长所说的那样:“阿拉山口口岸的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要想拴住人心,光靠提高物质待遇是不够的,必须待遇和教育两手抓。随着海关改革和建设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这种形势使关员们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大家意识到再不抓紧时间学习锻炼,很可能被改革开放的浪潮所淘汰。所以他们非常渴望学习深造。海关系统办培训班,即使家里工作再忙,赵希诚也要创造条件送他们去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学习大家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激发了上进心。西方人的哲学是你行,我比你还行!而中国人的原则是我不行,也不让你行!当今世界提倡能者为师,你有水平,人家比你还要有水平,谁也不要不服气谁。在阿拉山口这个地方,你追我赶蔚然成风。你能超过我我更高兴,我要使出浑身解数再追上你,谁也不要有嫉妒心。    
    作为一个关长,如果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个人素质再高也是白搭。关长的素质有多高,他带领的这支队伍的素质就有多高。言传身教就是无声的命令,从1995年赵希诚担白玛次仁关长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货运任务层层加码,征税数额年年攀升。1995年运送货物100万吨,完成税收五六千万元;从1999年至2001年,年年税收都保持在10亿元的水平。据了解,内地一些海关能够达到年税收10亿元的为数不多,拿西北的海关来说,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银川、西宁五个海关的税收总额加起来,也没有一个阿拉山口海关多,他们只能达到九亿多元,而阿拉山口海关年年都是十亿元。    
    赵希诚在管理上有高招儿,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叫做“谁的孩子谁抱走”,意思是说大家在年初都把自己的任务领走,按照预定的目标一定要完成。到年底严格考核,科级干部实行末位淘汰,总评分达不到95分马上下台。你是科长,他给你转个非职务性的,当个主任总行吧。你是关员,对不起下岗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再重新上岗。年年考核给你弄个不称职,你脸上也不光彩。    
    他的铁腕是众所周知的,关里原来有几个调皮捣蛋经常打架的刺头,谁也拿他们没办法。他上任后马上辞退了三个,有人说:“老赵,咱关区还没有第二个单位一下子辞退这么多人,你可不要得罪人啊!”    
    他掷地有声地说:“海关是一支纯洁的高素质队伍,绝对不能留害群之马,影响到我们的整体形象!”    
    现在,阿拉山口海关的关员对整体形象特别在意,如果哪个关员有不廉洁行为,他所在科室的关员就会咬牙切齿,他的行为就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有人问赵希诚:“你敢保证你那个地方没有腐败吗?”    
    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给你签责任状,绝对没有!”    
    当然,腐败现象以前曾经有过,但这些年绝迹了。赵关长规定关员不准到外面吃请,他是这么要求的,也派人每天晚上去巡查。纪检检查员一个长期的任务就是每天晚上坐车到各个饭馆巡查,如果发现有不请假,不打招呼就与工作对象一起吃饭的,马上就地处理。海关总署有规定,阿拉山口海关也有规定,照章处理不含糊。你说家里来了个亲戚需要请吃饭,请吃饭可以,吃完饭以后你要拿发票回来到科长那里登记,关里外出就餐都有登记本。    
    在海关自己的饭店自己掏钱吃饭是允许的,但是绝对禁止到外面大吃大喝。工作对象的一条烟,一箱饮料,一箱水果都不能沾,谁沾了只要一经查实立刻严肃处理,不管你是哪一级领导,绝对不留情。    
    阿拉山口海关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现在他们又全力以赴争取在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能够列入先进行列。    
    1996年至今,阿拉山口海关共征收税款53。18亿元,监管进出口货物2256。01万吨,验放进出境运输工具73。77万辆次,进出境旅客40。66万人次,查稽走私案件案值2。24亿元,为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几年来,阿拉山口海关分别被评为“全国海关先进集体”、“全国反走私先进集体”、“全国文明行业示范点”、“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1年全国海关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第三部分第六章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11)

    7.女大学生段玉莲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家信,牵动了全国海关关员的心    
    段玉莲是阿拉山口海关众多年轻人中的一个,毕业于新疆大学纺织工程系。在大学当学生时,几个女伴儿在宿舍里打闹。一个女同学拿着电风扇对着她的头吹,她开玩笑说:“你不要对着我的头吹,都快把我吹到阿拉山口去了。”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1999年考进海关后,她真的被分配到阿拉山口。当年的一句玩笑话居然应验了,亲朋好友纷纷阻拦,可她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来到阿拉山口。    
    第一天值外勤时,她听着玻璃的响声说:“这风挺大的。”    
    老关员说:“这风还算大,你还没见过大的呢!”    
    2000年5月刮了一场大风,那场风让她真正见识到了阿拉山口风的厉害。当时她正在上班,只听办公室的玻璃稀哩哗啦全都碎了。她一会儿找人去堵会议室的窗户,一会儿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