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边关 >

第39章

边关-第39章

小说: 边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4.他们在冰山上吃了一个礼拜的乌鸦肉,这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肉了    
    2000年4月,艾尔肯当上了关长。一天,他在吐尔尕特海关值班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红其拉甫海关出入境的人很多,关员们人手紧张,请他们紧急支援。全国海关是一家,兄弟关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马上派副关长吕继新前去帮忙。吕继新在那里整整帮了半年的忙,11月份红其拉甫海关闭关,可他们值班的人手还不够,他们又跟吐尔尕特海关联系,想让吕继新在那儿多留一段时间,艾尔肯爽快地应允了。    
    12月份由吕继新和另一个关员在山上值班。他们每人每班有500元钱的伙食费,两个人正好带上一千元钱的食品,卡着定量吃。换班的时间到了,可换班的人走到半路上碰到大雪封山,怎么也上不去山,只好又退了回来。山上只剩下他们两人,带的粮食都吃完了,雪越下越大,换班的人一时半会儿来不了,没有吃的怎么办?吕继新和同伴带了一支汽枪上了山,山上惟一能见到的生灵就是乌鸦,他们用汽枪打中了很多乌鸦,拿回来做红烧乌鸦吃。饿瘪了的肚子有点饥不择食,刚开始吃的时候觉得味道还凑合。可当他们整整吃了一个礼拜的乌鸦后,胃实在是盯不住了,一见到乌鸦嘴里就冒酸水,他们觉得乌鸦肉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吃的肉了。    
    还有一次,吕继新和一个关员在吐尔尕特海关值班。到了快换班的时候,吃的食物没有了。他们通过远程对讲机通知下面说山上没有粮食了,请你们带点上来。换班的人走到半路,泥石流把路冲断了,只好往回返。这段时间吕继新他们两人可饿惨了,他们把食堂里能吃的东西都翻出来吃了。等到路修通了上来人的时候,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吃东西了。六个人前来换班,炊事员计划做八个人的饭。他一合计一两多一个的大包子,一个人顶多吃上六七个就够了,于是就包了五十多个包子。谁知吕继新他们俩人狼吞虎咽把包子一扫而光。吕继新一下子吃了24个包子,另一个关员一口气吃了27个包子。炊事员的鼻子一酸,这些日子确实把他们饿坏了!否则,胃怎么能一下子容纳下三斤的食物呢?    
    当了关长以后,艾尔肯越发感觉到工作责任的重大。他不担心自己在廉政问题上出现什么纰漏,曾经有人向他行贿几万元钱,他都严词拒绝了,在这一点上他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他最担心的是在把关上出现什么问题。现在境外运来一些宣传品,一盘分裂祖国内容的录音带、一份带有宗教性质的印刷品,或者几本反动书籍。有的是在沙特阿拉伯印的,有的是在土耳其印的,有的是在德国印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他唯恐在政治方面把关失职,引起其它不良影响,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因此每天都要盯在第一线,家里人都说这两年艾尔肯明显的苍老了。不光是家里人这么说,就连朝夕相处的关员也有这个感觉,人的精神压力可以摧跨生理上的防线。    
    印刷品的问题始终是边境线上一个敏感的问题。他每天都在口岸顶班,查获了很多反动宣传品,有自制的录音带,也有多媒体影碟。他们对录音带和录像带进行审查,维吾尔族语和哈萨克族语他们都可以听懂并判别。他们最害怕遇到阿拉伯语的宣传品,关里没有人懂阿拉伯语,他们先把这些宣传品扣下来,再找专家翻译,看看有没有反动内容。    
    作为一个关长,需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很高的政策水平。一天,一个医生拿着一份扣留凭单来到艾尔肯面前,气势汹汹地说:“你们海关把我的书扣下来了。”    
    他和蔼地对那个医生说:“你不要着急,我了解一下情况,你把扣留凭单给我。”    
    那个医生把扣留凭单交给了艾尔肯,他急忙拨通了吐尔尕特口岸的电话:“请你们马上把扣留的两本书带下来。”    
    关员们把书送到他的面前,他一看这两本书有一本是《古兰经》,《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文,在我国是允许看的。他知道当地有个风俗,每星期五中午,伊斯兰教教徒要做礼拜。这本《古兰经》正是伊斯兰教教徒要看的经书,扣留这样的书是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    
    他又翻阅着另一本书,只见书的扉页上写着免费赠送的字样。他知道境外有一个组织,专门搞一些宣传品免费赠送给旅客,把一些攻击中国政策的内容刊登在书里,混淆视听。他认真翻阅着目录,一眼就扫到第20章,讲的是计划生育问题。他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只见上面写着:“生命是自己的,任何人没有权力扼杀生命。所以生育的数量是应该受到保护的。”这些内容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是在攻击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他对那个医生说:“对不起,扣留《古兰经》是不对的,我现在还给你,不会耽误你做礼拜的。但是另一本书不能放行。”    
    那个医生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他耐心地向那个医生讲明这本书为什么不能放行的原因。那个医生看他说得句句在理,不是以势压人,高兴地说:“我明白了,这本书我不要了!”    
    那个医生走了之后,他对关员们说:“这本书赶紧收起来,绝对不能流入境内。咱们国家农民中文盲比较多,宗教知识又不全面,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宗教蛊惑人心。计划生育是咱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决不能允许他们诋毁咱们的国策。”


第四部分第六章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24)

    15.一把烤肉钎子顶在他的脊背上:“艾尔肯,你到底是维族人的关长,还是汉族人的关长?”    
    由于艾尔肯在税收政策上一丝不苟,遭到很多不法分子的憎恨。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人扬言要收拾他,消灭他。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口岸过货是有期限的,关员们面临着催交税的问题。从1994年11月到1995年5月,艾尔肯带队去催税。在征税过程中,他受到很多侮辱。有一次他们到阿富市的一个乡里催交税,当地人对他们很不友好,一下子把他们围了起来,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他一看情况不妙,立即示意关员们先撤回。他赶紧和当地的公安部门联系,最后与公安民警一起去征税,才断断续续拿回两千八百多万元。两千八百多万元只是个小数,其它的税还要催。    
    有一户欠了四辆莫斯科人力车的税,一共有十几万元。艾尔肯去催税的时候,他们不想交,就上演了一场戏,雇佣社会上的渣滓来暗害他。    
    有一天,艾尔肯到菜市场买菜。菜市场有卖烤肉的摊位,他看到一个男人在小摊上狼吞虎咽地吃着烤羊肉串。他没有在意,挑选好菜后刚想付钱,突然感觉背后有一个硬梆梆的东西。原来是刚才那个吃羊肉串的男人用羊肉串的钎子捅在了他的后背,他用沙哑的嗓子问道:“艾尔肯上司,你到底是维族人的关长,还是汉族人的关长?你到底是为维族人谋利益,还是为汉族人谋利益?”    
    他说:“我是维吾尔族人,是人民的关长!”    
    那个男人又说:“你既然是维族人,为什么不给我们维族人免税?”    
    他说:“税收政策既不是哪个人定的,也不是哪个部门定的,而是国家制定的政策。国家花钱开发了口岸,你利用这个口岸进出口货物后赚了钱。进出口货物交税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可是有些人一说要征税就像要从他身上割下一块肉似的。不管是维族人还是汉族人,都应该交税!”    
    那个男人恶狠狠地说:“如果你要为汉族人谋利益的话,那你小心点!”    
    他刚想用钢钎刺杀艾尔肯,突然发现艾尔肯从兜里掏出了两把刀子。艾尔肯那双冒火的眼睛仿佛在说:你只要先动手,我就用刀子刺死你,这叫正当防卫。    
    这是意志的较量,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艾尔肯毫不畏惧,他做好了拼命的准备。在他的一身正气面前,那个男人像泄了气的皮球悄悄地溜走了。    
    艾尔肯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做得非常突出。众所周知新疆的喀什是一个民族分裂活动比较猖獗的地区。南疆的一些人与阿富汗一些中西亚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接触频繁。在这种环境下,海关作为一个执法机关,在执法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民族政策,以免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1994年7月份,海关查获一起走私羚羊角案件。羚羊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羚羊角属于国家禁止贸易的商品,所以对走私羚羊角的人不能姑息迁就。关员们扣留了羚羊角之后,这些羚羊角的货主都是当地的维吾尔族人,他们都挤到喀什海关办公楼里静坐,想通过静坐示威给海关造成压力,迫使海关让步。海关派了一些科长去做货主的工作,但他们不予理睬:你们不给我们的货,我们今天就呆在这儿,除非你们把货还给我们我们再走。    
    艾尔肯挺身而出说:“我们是按照规定办事的,你们在这里静坐不对!”    
    那些人根本不听这一套,他们大声嚷嚷着:“羚羊角都是我们花钱买来的,不是偷来的,你为什么要扣我们的货?你是维族人,为什么处处替汉族人说话?”    
    为了避免矛盾激化,艾尔肯耐着性子说:“不管我是维族还是汉族,我首先是一名中国海关的关员,首先是一名国家的公务员,我的职责就是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你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只要我做得到的,我一定会给你们解决。但是对待国家禁止贸易的物品,我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该扣留的扣留,该没收的没收,该罚款的罚款。”    
    一番义正辞严的话,使货主们软了下来。艾尔肯给他们讲了一遍政策法规之后,又谈了对走私羚羊角的处理意见。他说:“你们在这里静坐解决不了问题,你们如果觉得有什么疑问,可以找我们进行咨询;如果对我们的执法行为有异议的话,可以向上级单位反映。如果没有疑问和异议,还是先回家吧,有什么问题海关会找你们,请你们相信海关会处理好这个问题!”    
    说完这番入情入理的话,几个货主站起来说:“咱们回去吧,艾尔肯关长已经讲了这么多,再坐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他们的带动下,闹事的货主都走了。是艾尔肯高超的政策水平,平息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


第四部分第六章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25)

    16.吐尔尕特的意思是草黄色的达坂,关员们在草黄色的达坂上浇灌出生命的新绿    
    从戈壁绿洲喀什到不毛之地吐尔尕特,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从河里来到了河滩上。吐尔尕特的喀语意思是草黄色的达坂,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棵草,满目荒凉一把心酸泪。这里的人渴望绿色就像鱼渴望水一样。    
    关员袁江伟是1992年8月参加工作的。分配来了之后他在喀什呆了四天,就直接上了吐尔尕特口岸。当时虽然听说过口岸荒凉,人烟稀少,但是上去之后还是感觉反差太大。当时正值8月下旬,正是喀什的瓜果最丰盛的时候。他们坐了10个小时的车到达山上一看,山上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块绿地。甚至自来水都没有,只好自己下山拉水。文化生活特别单调,人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