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边关 >

第44章

边关-第44章

小说: 边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口有限公司常年做进出口贸易,经常跟绥芬河海关打交道。公司在口岸过往的木材量很大,必须当天把木材卖掉才能赚钱。绥芬河海关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了给企业加快验放速度,他们当天到货当天就昼夜加班清关,全部把货都放走,不滞留一点木头。    
    有一年春节期间,这家公司在绥芬河口岸进了一大批货物,可春节期间银行全部休息了,公司提不出钱来纳税。他们就与海关沟通,海关同意让这家公司以货抵税。关员们先把公司的货全部放走,企业感激海关的通融,等银行一上班马上就提款交清了税款。绥芬河海关创造性地发挥了海关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拿着海关的条例来约束地方经济发展。绥芬河海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连续五年在民意测评中名列前茅。    
    以贸兴业,多业并举,富民强市,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商都。绥芬河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一个经济繁荣的小城;由一万人口发展到十万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三百万元年财政收入,发展到年财政收入一亿五千多万元;由年运货量几十万吨,发展到年运货量425万吨;贸易额由过去的几百万美元,发展到近13亿美元。    
    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一个贸易口岸,这个口岸年贸易额占黑龙江省整个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以100万吨的速度往上增长。这与绥芬河海关全体关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绥芬河口岸设计年运货量不足200万吨,现在已经达到了400多万吨,绥芬河海关关员的工作量由此可见一斑。    
    凡是到绥芬河海关办理过进出口业务的人,都感到绥芬河海关的工作效率是第一流的。一些外地企业纷纷跑到绥芬河来投资,他们觉得正因为有了绥芬河这么一个优惠的环境,有了绥芬河海关这么一个先进集体,才愿意到绥芬河经营投资。绥芬河海关与绥芬河的发展息息相关。绥芬河之所以由一个边境小城,在短短十年之内发展成一个贸易城市,在黑龙江省的各项经济指标中名列前茅,绥芬河海关是功不可没的。    
    如今的绥芬河海关与当地老百姓是一种鱼水关系,关员们既忠心耿耿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也实实在在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老百姓也积极支持绥芬河海关的建设。绥芬河海关关员们集资建房,盖办公大楼,当地政府都给开绿灯;就连家属就业、子女上学这些问题,老百姓都给予最大的支持。


第四部分第七章 北极星下面的边关人(9)

    7.男关员称她们是“九仙女”,她们却说自己是“独孤九剑”    
    在绥芬河口岸,有九位来海关工作的女大学生。他们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跳舞,喜欢逛街,喜欢看电影,喜欢吃巧克力,喜欢大都市的风情。    
    近年来海关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迅速,海关对于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求贤若渴,来自全国各地的九位女大学生就满怀热望满怀理想,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边陲小城绥芬河,准备在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    
    刘瑞是一个河南姑娘,毕业于郑州大学商学院。来绥芬河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地方天气忒冷了。第一天晚上,听着外边飕飕的北风,她的心里有点发毛。在河南时冬天风虽然也挺大,但最冷也就是零下十来度,可绥芬河的气温一不留神就是零下三四十度,风刮到脸上像小刀割似的,咱中原人哪遭过这罪啊?但不太冷。但是这里,一都说女人适应性强,刘瑞慢慢地也就适应了,反正冬天屋里有暖气。可要是野外值勤还真有点吃不消,外边风贼大,路贼滑,吃的苦老鼻子啦。    
    过去在学校时听人讲爱国主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骄傲怎么自豪,她没有什么切身体会。但是当她真正站到国门前,看着一望无际的国境线,看着对面既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建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作为一个中国海关关员,把守着祖国东北的边陲小镇,她觉得非常自豪。她决心为祖国把好大门。    
    她才23岁,孤身一人在外,生病的时候或者心里不太舒服的时候特别想妈妈,就总往家打电话。可又一想既然已经长大了,就应该多到艰难的地方锻炼一下,不能老呆在父母的身旁,这也许就是一种成长体验吧。    
    东北这个地方对她来说比较陌生,小时候听人家说这里的人比较豪爽,待人热情,她就总想到这边来看一下。到这儿以后,觉得这边的人确实很朴实,待人很热情,边关生活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种特殊体验,这是在父母身边得不到的。她还没有交男朋友,如果将来碰上合适的,她也许会在这里扎根,一切随缘吧。    
    25岁的郭莹是一个营口姑娘,毕业于鞍山钢铁学院。她性格豪爽,上大学的时候就利用暑假到外地旅游闯荡天下。大学毕业时老师问她想分配到哪儿工作,她觉得在哪里都可以发展自己,就毅然决然地选则了绥芬河海关。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偏偏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她本来完全可以在家乡找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可她却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离开父母后,她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从营口来到绥芬河,也许她本来就是在东北长大的缘故,她不觉得绥芬河的气候有多么冷。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不太恋家的人,可真的在这儿落户了,才品味到了想家的滋味儿。现在,每逢她想家的时候就写日记,抒发一下感情,慢慢就好了。开始她对海关的业务一点也不了解,现在她逐渐熟悉了工作。她觉得海关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她热爱海关这个职业。小马过河试一试才知道水的深浅,她要追求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她现在整天琢磨着要扎根边关,因为这里的海关领导特别关心年轻人,她越来越觉得海关的责任很重大。    
    邓辉来自于冰城哈尔滨,她和来自双城市的刘真威既是黑龙江老乡,也是黑龙江大学的校友。邓辉的脚长了嵌甲,就是脚趾甲长到肉里边去了,一走路就疼。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利用回家探家的机会给脚做了个小手术,把嵌甲割出去了。做完手术一个星期,她就从哈尔滨坐夜车往绥芬河赶,早晨下了火车就开始上班了。    
    由于做手术时脚出了不少血,走起路来还是一瘸一拐的,女伴儿们就管她叫“独脚兽”。    
    可“独脚兽”也有令人羡慕的时候,邓辉那只伤脚缠着绷带不用穿袜子,刘真威就眼馋地说:“邓辉你多美啊,每天晚上只洗一只袜子,可我们都得洗两只。”    
    邓辉反唇相讥:“这还不好办,你把两只脚都弄坏了,就可以一只都不用洗了。”    
    玩笑归玩笑,可邓辉的脚碰一下还是有点疼。她们科很忙,少一个人那一摊活儿就没人干了。她咬着牙坚持工作。为避免脚淤血,医书让她把脚抬高让血往下流,可上班的时候不可能把脚抬起来,工作一天她的脚又肿又疼。晚上回到宿舍,她赶紧把腿伸到椅子上,椅子上放个枕头,把脚悬在枕头上。看着她愁眉苦脸的样子,刘真威说:“看来少洗一只袜子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话音刚落,宿舍里爆发出欢快的笑声,气得邓辉直想捶刘真威。这些20多岁的姑娘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她们为了同样的理想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绥芬河,给小城带来了无线生机。姑娘们之间像姐妹一样亲,有个什么事大家都互相照顾互相帮忙。有人发烧感冒,其他姐妹这个送来了药品,那个端来了姜汤。虽然远离亲人,可她们却时刻感受到春风般的温暖。同事之间相处得融洽,大伙儿都觉得在这里生活得挺愉快。    
    邓辉的脚已经好了,刘真威高兴地说:“邓辉,你现在也得洗两只袜子了。”    
    邓辉笑着说:“两只就两只,“独脚兽”的帽子是那么好摘的吗?”    
    郭莹说:“邓辉,你的脚坏了,咱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希望你往后多生病。”    
    邓辉马上接上了话茬儿:“别光我一个人生病,咱们轮流执政。你也加盟到病号行列,老让你们照顾,我多不好意思啊!”    
    郭莹说:“行,明天你给我洗袜子。”


第四部分第七章 北极星下面的边关人(10)

    姐妹们又哄堂大笑起来。女生宿舍里依然有绒毛玩具,有挂在墙头的照片,有明星挂历,有浓浓的亲情。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这些女大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了,但现在的感觉和学校里的感觉是一样的。她们都远离亲人,却像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郭莹觉得和女伴儿们在一起的日子特别有意思,一点也不寂寞,大家都能互相照顾。刘真威觉得她们好像是一群异乡朋友,异乡亲人。邓辉觉得虽然人在边关,可心却离家很近。    
    刘瑞的话说得耐人寻味:“无论在哪里,人和人的相处贵在真诚。只要你付出了一颗心,别人一定会好好待你的。我觉得我们四个人就像四姐妹一样,平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心事都互相说一下,这就驱走了很多寂寞。”    
    刘瑞这间宿舍有四姐妹,旁边那间宿舍还住着五个姐妹。邢丹是来自黑龙江嫩江县的姑娘,毕业于秦皇岛海关中专学校。别看都在黑龙江省,从她家到绥芬河要坐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呢。到绥芬河海关工作后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关里对我们太照顾了,工作条件太好了。她的父辈把汗水洒在嫩江那片黑土地上,她在黑土地上长大,知道嫩江的农民一粒汗珠摔八瓣的辛劳,因此对绥芬河的生活条件很知足。她是中专生,看到其他姐妹都是大学毕业,她下决心通过自学达到大学文化。2002年上半年,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下就报了四门,四月下旬就要参加自考考试了,她害怕考不过去。她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到夜阑人珊。    
    张波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在学校学的是化工专业。大学毕业时刚巧绥芬河海关来学校挑人,海关的物流监控就招一个化工专业的学生。她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考取了海关公务员。她觉得这份工作是靠自己拼搏换来的,得来非常不容易,自己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她一点也不了解海关,觉得海关是国家机关,是一个刻板严肃人情淡漠,人人都不苟言笑的单位。可是到了绥芬河海关后却发现和自己原来的想象大相径庭。海关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穿上关服显得特别自豪,特别神圣。关里的领导非常细心,给她们提供的生活条件特别好,就连小小的衣服架关里也给她们买回来了,她非常感动。    
    工作中老关员对她们非常关心,手把手地教她们业务技能。询问她们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她一下子就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觉着这里的氛围非常好,人情味儿非常浓,刚来时的那种拘谨一扫而光。儿行千里母担忧,尤其女孩子出门在外,父母非常担心的就是她们的安全问题。当张波把绥芬河海关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告诉父母后,他们也就放心了。    
    张波觉得能够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的单位就是好单位,能够赏识自己才华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她在这里干得很舒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绥芬河海关的人才非常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虽然她在这里学有所长,可她还是感到工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