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边关 >

第54章

边关-第54章

小说: 边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2年4月13日下午,丹东海关连接铁路现场和办公大楼数据的传输光缆被意外挂断,一时无法正常运行。    
    无巧不成书,偏偏这时候辽宁省边境贸易公司的一车大米装车后要在当晚编组起运,通过吉林的集安口岸出口到朝鲜。通常情况下,值班关员对转关货物车皮施封后,只需在转关数据系统输入放行指令、做好关封就完成了手续。可现在由于线路故障,现场无法进行数据处理。如果坐等线路修复,这车大米将不能按时交货。这家公司不但会付出很高的经济代价,而且会影响以后的合同执行,公司形象这块牌子就要贬值。    
    光缆坏了也赖不到关员头上,坐等修复谁也怪罪不得。女关员曹景辉正准备下班接孩子,看到贸易公司办事员额头的汗珠,她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如果我是这家贸易公司的老总我会怎么想?她把孩子忘在了脑后,拿着单据坐出租车赶到海关申报大厅,迅速处理完数据,做好关封,使货物可以按时起运,受到货主和代理单位的交口称赞。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的丹东海关,正掀起一个你追我赶学先进的热潮。


第五部分第九章 在祖国陆疆和海疆的结合点(13)

    8。 中国陆疆的一号界碑旁有个三个人的海关    
    在中国海疆与陆疆的连接点上,一南一北有两个海关。一个是设在广西的东兴海关,一个是设在辽宁的丹东海关。    
    儿时鸭绿江这三个字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一提起鸭绿江,我就想起了漫山遍野的金达莱,想起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想起鲜血凝结的中朝友谊,想起血与火的三千里江山……    
    如今,当我真的站在鸭绿江畔,看鱼翔浅底,鸥飞蓝天,看鸭绿江两岸游泳的人们,看鸭绿江大桥上伤痕累累的弹孔,看鸭绿江水面上航行的轮船,我的心中就涌现出无限的感慨。我们的吉普车沿着鸭绿江向上游进发,我要去寻找昔日志愿军过江的遗迹,我要去寻找中朝两国的界碑。    
    在丹东,我常常觉得仿佛回到了家乡胶东,乡音袅袅,乡情切切。王吉泽关长祖籍山东文登,开车的季师傅祖籍山东蓬莱,他们虽然在丹东住了几十年,却还是乡音未改。我急着要去看一号界碑,可季师傅说他只知道个大概的方位。我们边走边打听,我说一号界碑怎么会这么难找呢?季师傅说界碑不像你们北京的颐和园,有个明确的方位。一号界碑很不起眼,有时候发水就淹没了。    
    我计算了一下当时鸭绿江水域的潮汐变化,发现并不是涨潮高峰,我不相信一号界碑会和我擦肩而过。我的诚心感动了上帝,我们终于在鸭绿江上游古楼子乡的一片乱石滩上找到了一号界碑。那的确是个很不起眼的位置,很不起眼的颜色。以至于我们四个人都站到了界碑附近楞是没有立刻发现她。我站在一号界碑旁,深情地凝视着界碑上中国两个鲜红的大字,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号界碑是我国北部陆路疆界的起点。这座界碑呈豆沙色,面对中国的一面用中文写着中国两个大字。界碑的下面有一个高高的底座,界碑的左上角有一小块缺损。不知是雷电的袭击还是孩子的恶作剧,这缺损的一角灼伤了我的心。界碑矗立在祖国母亲的皮肤上,界碑是国土疆界的分水岭,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两国之交什么都能让,唯独领土不能让。在界碑前,我才领悟了寸土不让的含义;在界碑前我才懂得了国土周边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千年大计。    
    在南陆路边界的起点,有一个三个人的海关叫做里火;在北陆路边界的起点,在一号界碑旁,有一个三个人的海关叫做太平湾。太平湾是个镇,有两万人口。太平湾海关隶属于丹东海关,位于辽宁省宽甸县太平湾小镇上,距丹东海关60公里。这里只有三位关员,关长叫宋树元,在这里工作了整整17年,关员叫顾世成和于波。别看关小人少,可担负的工作任务却很繁重。每年从这里出入境的各类旅客有六千多人次。他们负责这个口岸进出境人员的行李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查验工作。还担负着中朝边境上河口、哑巴沟、杨木杆、北江、大青等五个监管点进出口边贸货物的查验、运输工具的监管工作。这里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到下面几个监管点,山高路险,每次去现场执行任务都吃住在老百姓家里,一住就是多天。说来也巧,三位关员的妻子都在太平湾发电厂工作,贤内助们都支持丈夫安心边关,以关为家,勤勤恳恳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位关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功勋章上有他们的一半也有妻子的一半。    
    关长宋树元祖籍山东蓬莱,讲得一口标准的胶东口音。他是一个遗腹子,母亲怀着他时丈夫就去世了。1952年,母亲生下了他,宋树元从来没有见过父亲。母亲拉扯着几个孩子度日如年地生活着,村里人都说:“宋寡妇命苦啊!”    
    那时候,他们家就住在宽甸县上河口,那里有一座横跨鸭绿江的大桥,当年的志愿军有很多正是从这里奔赴朝鲜抗美援朝的。后来,美国人炸毁了这座桥,这座桥就成了断桥。那时候的宋树元还是个光腚娃娃,可他却清楚地记得志愿军回国时有很多人剃光头的情景。他生在鸭绿江畔,长在鸭绿江畔,对鸭绿江充满了感情。    
    开始,他在太平湾当中学老师。1985年,太平湾海关正式成立,他来到太平湾海关当关员,一干就是17年。    
    1998年7月的一天,一位边民来到太平湾海关,打算办手续出境,又说不出正当理由。那天正赶上宋树元值班,看到那个边民慌张的样子,他马上意识到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他认真地检查了那个边民的行李,突然闻到了一股特殊的香味儿。他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这是什么味道,怎么这么香?最后终于从边民携带的饼干袋中间查出了六瓶工业香精。当时工业香精是禁止携带出境的,一瓶工业香精到境外可以换回四台日本生产的彩电。暴利驱使边民铤而走险,那个边民找来了当地很有名望的人来说情:“你给放了,我一定报答你!”    
    宋树元严厉地拒绝了说情人,将这个案子及时上报,交给丹东海关调查科处理。    
    从太平湾口岸进出的旅客大都是边民或是在朝鲜居住的华侨,他们从这里入境,到宽甸、丹东、凤城、延吉等地探亲,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每当宋树元发现旅客遇到困难时,都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今天给这个旅客安排食宿接送上车,明天为那个旅客寻找亲属联系接待。由于他工作出色,连续多年被评为丹东海关先进工作者、大连关区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海关总署先进工作者。


第五部分第九章 在祖国陆疆和海疆的结合点(14)

    9。洪水泛滥时他拼死保住了海关的财产,母亲却在洪水后撒手人圜    
    1995年7月,丹东市防汛指挥部发布了汛情通报:鸭绿江沿岸将要发大水。洪水到来之前,宋树元和顾世成两位关员已经把太平湾海关办公楼一楼的物品全部搬到二楼。随后又把母亲送到了附近的亲戚家。解除了后顾之忧,他白天坚守在海关大楼,严密监视着洪水的动态。    
    8月7日,鸭绿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整个太平湾基本被洪水淹没了。傍晚,宋树元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里,刚喝了两口玉米茬儿粥,突然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原来是防洪大堤决口了。顿时停电停水一片漆黑。决口的位置刚好在太平湾海关办公楼前,洪水咆哮着冲向办公楼。宋树元想到放在二楼的公章、税票、税款和扣单等重要单据很不安全,扔下饭碗就冲了出去。他背着手电筒游了一千多米,横竖打不开办公楼前的大门,只好砸开办公室的后窗户进了大楼。洪水已经有两米多高,他扶着楼梯连游带爬地上了二楼,把公章、税票、税款和扣单等物品装在一个塑料袋里顶在头上,锁好办公室的门,又从一楼的后窗户游了出去。    
    他坐着小船回到家中,向丹东海关丛祥云关长报告了太平湾的水势情况。他拼着姓名保住了海关的财产,可母亲却因在洪水中见不到儿子忧患交加得了甲状腺癌。母亲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树元,你在哪儿?俺想见你!”    
    他赶到了母亲身边,惊讶地发现几天的功夫母亲的脖子就肿得像个小馒头。他急忙带着母亲去瞧大夫,大夫说是癌症要马上化疗。    
    化疗既破坏了癌细胞,也破坏了正常的甲状腺组织。母亲的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呕吐不止。看到母亲痛苦不堪的样子,他的心都要碎了。听说喝鱼汤养人,他利用星期天去钓鱼,他是个钓鱼高手,什么时辰用什么杆,什么鱼种用什么诱饵了如指掌。他把钓来的几十条鱼端到母亲身边,可母亲却连喝鱼汤的力气都没有了。    
    母亲从年轻就守寡,这辈子遭老罪了。可自己这些年却光顾了忙活海关的事情忽略了对母亲的照顾。他狠了狠心,等母亲胃口好了就是借钱也要让母亲吃好喝好!    
    元旦到了,不知是不是过年的喜庆感染了母亲,母亲真的胃口好了,精神矍铄,他又给母亲熬了碗鱼汤。母亲端过碗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那一刻他觉得兴奋极了。他憧憬着再这么养上一段,母亲一定会康复的。    
    万万没有想到,这只是母亲临终前的回光返照,三天之后,母亲就永久地闭上了眼睛。他趴在母亲的尸体前哭了整整一宿,母亲啊,请原谅儿子的不孝,儿子既然选择了当边关人,就决定了忠孝不能两全!    
    10。 拉倒吧,海关的人能晒得这么黑?    
    1995年,哑巴沟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哑巴沟位于鸭绿江上游水丰电站大坝,与朝鲜两江道的石郡、初山郡,平安北道的朔州郡、碧潼郡和昌城郡接壤。由于朝鲜边境没有公路,盛产的木材只能靠水路与中方搞边贸,所以哑巴沟主要是进口木材的集散地。哑巴沟的业务变得繁忙起来,宋树元和顾世成俩人轮换着去那里值班。太平湾海关在哑巴沟没有房子,他们只好住在老百姓家,一住就是好几天。    
    1996年深秋的一个晚上, 宋树元正在哑巴沟监管朝鲜船拖进的木材,突然发现一艘中国船驶入码头,几个人鬼鬼祟祟地从船上往岸边的汽车上卸东西。他上前一看,原来是一批走私进境的废铜,大约有20吨。不法分子递给他一条香烟打着哈哈说:“宋关长,您抽烟,一会儿我请您吃海鲜!”    
    他把香烟打翻在地,马上与当地边防中队取得联系,将这批走私货物牢牢地扣住。不法分子拿来了两叠钱要收买他,被他严词拒绝了。不法分子就在半夜三更打来恐吓电话:“姓宋的,你挡了我们的道,我们就要卸掉你一个膀子,打断你一条腿!”


第五部分第九章 在祖国陆疆和海疆的结合点(15)

    面对威胁,宋树元毫不畏惧,及时把情况向丹东海关关长作了汇报。关长接到电话后,火速派调查人员赶往哑巴沟,将汽车和走私铜拉回丹东海关处理。    
    还有一次,一位货主从哑吧沟口岸往朝鲜出口食盐,十几辆汽车下午从300多公里外的海洋红出发,到了哑吧沟口岸已是晚上十点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