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

第24章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24章

小说: 2205-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彪见缩在城市里的国民党军终于出来了,喜得一拍桌子:“好,这头老乌龟终于露头了,这次我们先砍下他的新5军。”    
    1月2日,林彪电告六纵16师:国民党新5师不日将到你处,你们必须死守公主屯。1月3日,一、二、三、七纵分别接到林彪的紧急命令:速往公主屯,准备歼敌。    
    此时,国民党新5军还不知道林彪早已举起了砍刀,正洋洋自得地一路前行。新5军军长陈林达原是71军195师师长,现在陈诚的提拔下荣升高职,正想乘机再立战功。1月1日,陈林达乘火车从沈阳出发,到巨流河车站下车后,沿着公路一直向公主屯推进。全师只带了三天的粮食和必需品,以为很快就能解决战斗。2日,新5军先头部队进至公主屯、黄家山等地,与守在那里的民主联军六纵发生小规模战斗。陈林达立即催促后方军队全速推进,195师攻向十里堡、五家子,43师重点攻打黄家山。战斗进行到4日黄昏,民主联军的各路增援人马纷纷赶到。这时,陈林达才发现自己已面临被全面包围的危险,急发电报向陈诚求援,要求廖耀湘、李涛的新6军赶快向他靠拢,并请求自己退到巨流河一带。    
    陈诚闻报大惊失色,首先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身旁官员又多是杜聿明的旧部,对陈诚自以为是、攻击前任的做法本来就不满,如今正是看笑话的好时机。所以,陈诚犹豫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决定下令新5军撤往沈阳。可惜他耽搁了一天时间,此刻下令,为时已晚,林彪已将陈林达的新5军牢牢围住。    
    从外围前来救援的各路人马也无法前行。新3军、新6军被十纵阻拦在公主屯以东10多公里的石佛寺、黄家山地区。新l军、71军则被一纵、三纵拦在辽河南岸。    
    1月5日开始,林彪命各路纵队全力消灭新5军,战斗直打到1月7日下午,战场上的枪声才渐渐地沉寂下来,新5军军长陈林达、两个师的师长和1。3万多官兵全部当了俘虏,加上被毙伤的7;000多人,新5军2万余人无一逃脱,被全部歼灭。    
    公主屯之战后,林彪不让各部队休息,立即命令一纵、八纵和独立2师火速攻下已被八纵24师围困了一个月的新立屯。新立屯守军是49军的26师,得知民主联军已大队前来时,集体化妆外逃,被发现后,毫不反抗,就地投降,7;000多人未发一枪,全都乖乖地做了俘虏。    
    民主联军在冬季进攻中连克彰武、公主屯、新立屯,全歼新5军,极大地震动了陈诚和蒋介石。陈诚急得胃病发作,卧床不起。他一面将辽阳的52军和四平的71军主力紧急调往沈阳,稳定局面;一面向蒋介石告急。    
    1948年1月10日,蒋介石带着国防部次长刘斐、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飞到沈阳,立即召集军事会议。    
    参加会议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们个个提心吊胆,不知蒋介石又要拿谁问罪,追究责任。当蒋介石铁青着脸在陈诚的陪同下进入会议室时,众将领站得笔直,心却在咚咚乱跳。    
    果然,会议一开始,蒋介石便大发脾气,痛斥东北诸将领指挥无能,作战不力,将好端端的队伍都一批批送掉了。随后,他转过矛头,直对廖耀湘和李涛:“新6军居然不听命令,拥兵自保,见死不救,新5军全军覆没,你们的责任不可推卸!”    
    廖耀湘、李涛一听,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立即站起申辩:新6军从未接到援救新5军的命令,无法对此负责。    
    陈诚见自己的借口被揭穿,忙站起来申辩,三人吵成一团,最终陈诚理屈词穷,只好沮丧地说:“新5军被消灭,完全是我自己指挥无方。请总裁按党纪国法惩办,以肃军纪。”    
    蒋介石摆了摆手道:“仗正在打着呢,等战争结束后再评功过吧。”说完就离席而去。    
    陈诚忙跟在后面又是自责又是发誓:“我决心保卫沈阳,如果共产党攻到沈阳,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以手枪自杀。”    
    但说归说,做归做。陈诚没在东北再停几天,就通过私人关系辞去了东北行辕主任的职务,于2月5日离开了沈阳。    
    陈诚离开东北,国民党内舆论大哗。陈诚自感在国内已无法立足,便向蒋介石请假前往美国治病。不巧此时正逢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会议代表闻知此事,不顾议题,振臂高呼:杀陈诚以谢国人!不让陈诚逃往美国!    
    陈诚吓得再也不敢提前往美国了,只好躺进上海联勤总部陆军医院,以专心治病为由,不敢出头。    
    陈诚自以为是,想在东北捞取功名,不想却比杜聿明败得更惨。蒋介石对其又气又急,只好再寻高明。    
    趁着国民党军在东北乱作一团,林彪加紧了军队整编。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指挥机关与军区分开,原有领导机构不变。    
    林彪率众全歼新5军之后,及时总结作战经验,并进一步对野战部队进行了扩编,大批训练好的二线兵团被编入主力纵队。1948年2月,原有的9个独立师重新编组,新成立了第五、第十一和第十二纵队。其中,南满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五纵队,万毅任司令员,刘兴元任政委,下辖13、14、15师;冀察热辽军区的三个独立师改编为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委,下辖31、32、33师;北满的三个独立师则改编为第十二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委,下辖34、35、36师。原有九个纵队的领导班子也做了相应调整,一纵司令员为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二纵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三纵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六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赖传珠;七纵司令员邓华,政委吴富善;八纵司令员段苏权,政委邱会作;九纵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十纵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与此同时,又从地方部队中新成立了11个独立师和1个骑兵师,总兵力不断壮大,已形成了对国民党军的绝对优势。在战略上,北线已形成包围长春、威逼沈阳之势;南线则占据了台安、北镇、建昌一带,威视锦州、北宁路。    
    在此大好形势下,林彪于1月30日电令四纵、六纵再次发起进攻,直取辽阳。    
    次日,东北忽降大雪,雪花飞舞,天地不辨。解放军无法看清辽阳的军事目标,只好一面细心观察,一面向百姓打探。准备工作整整作了5天。2月6日7时,吴克华指挥四纵在冰天雪地之中向辽阳发起总攻。在六纵的配合下,经过8个小时的战斗,攻下城池,全歼守敌。    
    捷报传到中共中央,毛泽东站在地图前,仔细地察看着东北地图,并于2月7日回电林彪:目前,国民党军在东北已成弱势,要作好准备,防止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最为有利。现在应利用结冰期再打两个月仗,以歼灭更多敌人。    
    林彪接到毛泽东的回电后,初步一算东北的气候状况,顿感任务艰巨。因为到了3月初,冰期结束,江面上无法承受车马,道路日益泥泞,不利于作战,目前必须抓紧时间,在有限的20多天内,再创战绩。    
    2月12日,林彪令仅休整了4天的四纵和六纵:继续前进,攻夺鞍山!    
    次日,四纵的10、11、12师,六纵的17、18师,辽南独立1师和炮兵师,总共7个师的兵力和70多门火炮,齐聚鞍山城下。经认真准备和全力协调后,2月16日早晨,进攻开始,战至19日,守在鞍山的52军25师共13;000多人被全部歼灭。    
    鞍山解放后,林彪令四纵略作休整,迅速南下,乘胜再战营口。营口守敌暂58师见解放军来得如此神勇,不敢应战。副师长王家善派人送信,要求率部起义,时间定在3月中旬。林彪因已吃过国民党军起义又叛变的亏,不予相信,便一面命令四纵按原计划展开进攻,一面回复王家善:要起义就立即起义。王家善别无选择,遂率众于2月26日逮捕了52军副军长郑明新及营口伪市府、警察局头目后起义,营口顺利解放。    
    在短短的20天内,林彪连下国民党三座重城,使防守在各个据点的国民党军队一片惊慌。各地的求援和告急电报如雪片般飞向沈阳和南京。蒋介石眼看东北局势恶化,焦急万分,不能让沈阳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坐以待毙。2月20日,他派人飞到沈阳传达命令:留下53军及207师防守沈阳,其余主力尽快撤往锦州,这样既可保留实力,在锦州一带合力抗击共军,又可在危急之时迅速撤入关中。    
    但此令到了沈阳却立即遭到拒绝。是谁胆子如此之大,竟敢对蒋介石抗旨不遵?不是别人,正是一惯不服从蒋介石命令的新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部分 雄鸡昂首高唱 东北遍洒阳光第34节 四平已是没有盖上盖儿的棺材了

    卫立煌是什么人?    
    卫立煌字俊如,生于安徽,是国民党军“五虎上将”之一,能征惯战,善出奇兵。抗日战争中曾在忻口重创日军,后接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赴缅甸作战,又很快扭转战局,指挥部队强破怒江击溃日军,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略任务,名扬中外。卫立煌自幼家贫,但颇有侠肝义胆,得到过孙中山亲手赠送的签名照片,与张学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都曾有不同程度的接触。由于蒋介石对他屡与共产党交往颇为不满,故卫立煌的地位也一直沉浮不定。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在昆明成立了陆军总司令部,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卫立煌为副总司令。卫立煌对此不满,称病就医,携新婚夫人韩权华前往日美英法等国考察军事。直到1947年l0月才返回上海。    
    1948年初,陈诚在东北屡遭不利,蒋介石忽然又想起了卫立煌,通知他出席军事会议,并告诉他自己准备在东北成立一个“剿总”,希望卫立煌能够出任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立煌本想推辞,却找不出好的理由,此时,又因为陈诚急欲离开东北,早已打通了各路说客,参谋总长顾祝同、蒋介石首席智囊张群等人纷纷上门劝说,卫立煌无所适从。    
    蒋介石更是趁热打铁,语重心长地跟卫立煌说:“东北是一个比西欧大国还要大的地方,那里重工业占全中国一半以上,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生命线,其得失影响着国际视听和全国的人心。但现在东北已面临危机,谁能力挽狂澜?杜聿明不行,陈诚更不行,我看只有你才能担此重任。”    
    卫立煌只是听着。    
    蒋介石见卫立煌未作推辞,接着说:“现在把东北党政军各方面的全部职权都交给你负责,还有什么困难,随时提出,我们优先解决。万一战局失利,这个责任也不能由你来负。”    
    卫立煌听了此话,终于踌躇着发表了意见:“现在东北军队都在被围困之中,恐怕没有大量的增援是不行的。”    
    蒋介石急忙说:“是的,这是问题。这样吧,我先给你增援5个军,后勤方面也优先补给东北。”    
    卫立煌不好再说什么了,答应说:“那么,我先去看看再说吧。”    
    蒋介石见卫立煌终于答应,遂于1948年1月17日宣布,任命卫立煌为“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