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通冥古玉 >

第4章

通冥古玉-第4章

小说: 通冥古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正聊得起劲,墩子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好象是个十分要紧的事情。于是就对我说:“兄弟,咱闲话也先不聊了,既然咱说好一起干了,正好手头上有这么件要紧的事情,你刚好可以帮我参谋参谋,掌掌眼。”“掌眼说不上,有事你说,就别藏这噎着了啊”我说到。“那好,我现在先去拿件东西,明天9点你到这个地方来找我,我给你看样好东西。”说完递给我一张名片,然后便匆忙离开了。

    第二天,我按时来到了墩子的古玩交易行,墩子早就在那等我了。一见我到了连忙把我拉到里间他自己的办公室,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长宽高约六七十公分大小的立方体木盒。打开盒子后原来是一个瓷瓶。凭着专业的眼光我第一个反映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宋代的瓷瓶,而且从这器件的造型和釉色上来看仿佛是南宋官窑的物件。当然这只是第一眼的感觉,具体是不是还得再仔细看看后才能下结论。

    我把这瓷瓶拿在手上掂量了掂量,从重量上来看应该没有问题。再一看,这物件造型端巧,线条挺健,釉色粉青,浑厚滋润,如玉似冰。釉面布满纹片,瓷器底部为铁褐色,上部则隐呈紫色,是典型的“紫口铁足”。再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只见坯体的厚度仅为釉层的三分之一左右。釉层中还攒聚着无数微小如珠的气泡,这便是行家们所说的“聚沫攒珠”。

    宋代瓷器有五大名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官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宫廷旧藏官与哥窑名瓷,再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以至个别官与哥窑名瓷破损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宋官窑瓷之名贵由此即可见一斑。蒋介石在仓促逃往台湾的时候从故宫才总共带走了65件宋官窑器,且有大量的明清两代瓷器留在南京没有带走,可见宋官瓷在当时之真贵。

    宋代官窑一直是中国陶瓷历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我就这样仔细查看了手上这只瓷瓶,断定它出自宋代官窑。但是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奇怪,这只瓷瓶无论是从器型,釉色还是冰裂纹等各方面来看都具有典型的南宋官窑特点,没有一点值得怀疑的地方。用行内的话来讲是件大开门的物件。墩子好歹也在圈内混了那么久了,这点难道他自己还看不出来,还用得着再叫我来鉴定一遍?

    正当我心存疑虑的时候墩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是南宋官窑八方贯耳瓶对吗?”“这你还用得着问我?要考我也别用这个啊。”我也笑着回答。“呵呵,其实我叫你过来并不是为了让你帮我鉴别这物件的年代,而是想让你给看看,然后去打听打听,这瓶是从哪淘出来的。”

    我听墩子这么一说,好象有些听不明白。墩子瞧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知道我没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便先让我在沙发上坐下,从头开始讲起来事情的来龙去脉。

  

通冥古玉 六。发丘中郎将

    那是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墩子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市场上最新的古玩拍卖介绍。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墩子一个老客户从香港打来的,说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墩子帮忙。墩子自然是答应一定尽力。

    第二天下午,那个客户就从香港赶了回来,并带着一件东西来找墩子。墩子一看竟然是一只南宋官窑八方贯耳瓶。那客户说,这件东西是她在香港的一个古董交易市场上买过来的。当时她买下这件物品的时候到并不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这件东西,也不是觉得它特别有收藏的价值,而是根据卖家介绍这只八方贯耳瓶是在一个离省城不算太远的一个小山村发现的,但具体这个山村叫什么名字,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卖家却说不上来。这也不奇怪,因为古玩这种物件,一般从被发现到最后到某个收藏者的手里,中间不知道会经过多少次倒手。只要不是最先发现它的人,对于它的出处不是很清楚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从卖家对这个山村地理环境的描述来看,这山村很象这位客户目前正十分想去寻找的一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她希望能通过这件南宋官窑八方贯耳瓶作为线索找到那个神秘的小山村。

    所以,当那位客户买下这瓷瓶之后,她想起在省城还有墩子这么一个圈里的朋友,便来找墩子。希望能借助墩子在省城圈子里的关系打听出这八方贯耳瓶是从哪个卖家那里倒手出去的。从而可以一步步找出这个瓷瓶最初的发现人,并最后得知这神秘山村的具体位置所在。

    之后墩子就四处打听起来,但收获不多。这次他遇见了我,得知我也在这个圈子里混了一段日子,便希望我再通过我这边的一些朋友去打听一下有关这瓷瓶的线索。

    当我听完墩子对发现这八方贯耳瓶的山村的地形的一些描述后,总觉得这些描述好象很熟悉,好象自己曾经去过但具体是哪里一时却又想不起来。于是我答应墩子先回去想想,并通过几个倒卖古玩的朋友去打听一下有关的消息,约定一有消息就马上告诉墩子。

    回到家里,我想了好久,越想越觉得这个山村对我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可是就差那么一点,就是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之后我出去联系了几个圈里的朋友,最后也和墩子一样一无所获。奔波了一天,时间已经不早,人也感觉很疲惫了。于是便早早洗漱完毕躺到床上,想好好休息一下。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虽然人已经很疲倦了,却就是不安然能入睡。展转几次后我又习惯性的摸出了那个跟随我多年的白玉印章细细把玩。

    这印章便是我念初中那年的暑假在二叔公的村里得来的。印章是用整块的白玉雕琢而成,如火柴盒般大小。印章下方用汉代篆书刻着“发丘中郎将章”六个字,印章上方雕着一只蝉虫。整块玉印通体晶莹,极富光泽。由于年代久远了,印的一个边角有了些细小的裂纹,印章的四个侧面也因为年代久远了所以有了一些坑坑洼洼的破损,并且还微微带了点酱红色的沁癍。

    当时因为年纪还小,不懂得这是个什么东西。但后来随着我对历史知识的一点点积累,我知道了,这“发丘中郎”乃是三国时期魏国宰相曹操为了括充军队的军饷来源,特别成立了一支以挖坟盗墓为主要职责的职业盗墓军队。还特别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想必这印章便是当时那“发丘中郎”所配的官印。

    因为蝉从幼虫到成虫,中间有一个结蛹蜕变的过程。当它成蛹的时候仿佛是死了一样一动不动,之后又咬破蛹壳飞身而出,仿佛经过了轮回转世重新又活了过来一样。而且还因为蝉虫只是吸取草木上的甘露为生,仿佛神仙一样,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古代特别是从汉代以来,人们就把蝉当做了一种可以超度亡人,使他们可以早日重新转世投胎的象征。很多被发掘的古代墓葬中,墓主人的尸身边上都有各种蝉型物件。有的还用玉石雕刻成蝉型玉握,让墓主人握在手上,然后下葬,由此可见蝉虫对于亡者的重要性。而“发丘中郎将”是专司盗墓的官职,经常要出入墓穴和亡魂打交道。所以他们的官印上就被雕刻成蝉虫的样子,以便可以超度墓中亡灵,让他们可以早早投胎转世,不要因为被盗了他们的墓穴而缠着盗墓之人。

    也就当我摸出这印章的一瞬间,我眼前一亮,终于想起这个我原本应该很熟悉的山村是什么地方了。是的应该就是二叔公他们那个小山村。两座山峰高耸入云,山腰有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村前小路直通山下一条小河,山后有小路,特别是有一个落石堆,小路由此一分为二,墩子和我说的这些特点都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时我看了看闹钟,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但是既然已经和墩子约好一有消息马上和他联系的。于是便拨通了他的手机。电话那头传来了“求佛”的音乐声。我暗自好笑,这小子倒挺时尚,还玩起了音乐铃声啊。过了一会只听到墩子庸懒的声音传来:“喂,兄弟,这么晚了把你哥吵醒,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线索啊?”“是啊,你这“求佛”算是求对了。我知道那村子是哪了,大概有七八层的把握不会错。”墩子一听大喜,精神为之一震,高兴得说到:“我说我不会看错的嘛,你小子能耐大了,不是什么凡人,哈哈哈。”“得了吧,少给我戴高帽了,接下来怎么办?是不是要我带你去那走一趟?”我问他。“当然,明早先来我店里,咱们明天再谈,现在我先睡个安稳觉,为了这档子事我已经很久没心思好好睡觉了。你也辛苦了,早点休息啊。”墩子说完便挂了电话。我笑了笑,心想这墩子一定是得了人家不少好处,要不以前没见他帮别人办事有这么上心的。又一想,那委托墩子办事的人怎么那么肯花费资金打听这山村的下落,难道真有什么天大的秘密?

    虽说墩子委托我办的事情已经解决,但我还是不能入睡。想到小时候在二叔公家所发生的那场奇异经历,在想到墩子的客户说这个村子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心理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当时我便隐隐的感觉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一件非常神秘并且恐怖的事件。



通冥古玉 七。无字残碑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墩子爬山涉水到二叔公所住的山村去。墩子仿佛心情很好。一路过来边走边大声歌唱他喜欢的那首“霸王别姬”,惊得山路两边树丛草窝里的野鸽山鸡腾空而去。惹的我暗自好笑,对墩子说:“我说这位霸王啊,你就行行好少别两句吧。你再这么别下去,附近的山鸡怕全都要被你别跑了。那叫这里的村民们以后还拿什么野味打牙祭啊?”墩子一听也哈哈大笑起来,说到:“你就管带好你的路,少管我的事情。我知道这件事多亏有你帮忙,等完事了上城里最好的酒楼,我给你整俩正宗的野王八好好给你打打牙祭。”

    在夕阳微斜的时候,我们已经远远看到了山村的轮廓。只见在那青山白水间,一座座白墙黑瓦的民居散落在半山腰上。整个山村被山中的云雾遮蔽得若隐若现。周围大大小小十几道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远远便能听到那“哗哗”的轰鸣声。墩子由于是第一次过来,见此景色不禁说到:“好个世外桃园,人间仙境啊!”

    经过七八年的岁月,小村的变化不算太大,只是在我们沿途来的时候看到附近的山上正在修建公路。一根根水泥电线杆架着那一条条电线直通山村,估计现在村里也已经通了电了吧。

    来到二叔公家,见二叔公正在屋外的空地上收凉晒的笋干。我走上前去和他打招呼。开始二叔公好象并没有认出我来,但当我自报了身份后他稍一思索马上就回想起我来了。顿时显得十分高兴,忙把我和墩子请进屋子。二叔公家里就他一人,老婆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