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1025章

宇宙和生命-第1025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年过去了,克菜梅特博士已经回到英格兰。1996年8月的

  一个清晨,他过去在斯坦福大学的指导教授突然打电话给他,

  要他立刻坐第一班飞机飞往华盛顿,并建议他找一份当天的报

  纸看一下头版新闻。

  克莱梅特一出门,立即就被一大群记者围住。当这些记者

  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紧随克莱梅特来到了机场。不

  幸的是,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在跑道上出了一些故障,飞机上的

  乘客不得不下飞机等候。在机场的休息室里,克莱梅特又重新

  陷入了记者的重重包围中。几小时后,就在克林顿(Clinton)

  总统登上讲台向全世界宣布国家航天局的这一重大发现前一刻,

  克莱梅特终于在一间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闪光灯闪烁

  不断的房间中召开了一个临时记者招待会。

  由于消息的泄漏, 关于火星岩石艾伦山84001的新闻很快

  充斥了各个报亭。第一则相关的报道刊在一本名为《空间新闻》

  的专业杂志上。该报道暗示在南极的废墟中发现了某些不同寻

  常的东西。这篇报导很快被某一全国性报纸的两位机敏的新闻

  记者注意到,关于国家航天局的这项发现立刻就以燎原之势散

  播开来,这一切着实给研究人员来了个措手不及。他们原本计

  划在8月16日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这则声明, 但面对外界对

  他们这项研究意味着什么的强烈关注,他们不得不立即召开了

  一个记者招待会,并把研究成果呈报了总统。

  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上,克林顿总统称这一发现为伟大

  的发现,并宣布将在11月召开一个高层会议来讨论和评价美国

  的太空计划。他更进一步地强调在这个大会上各位代表将研讨

  美国该如何“ 寻求艾伦山84001带来的许多科学问题的解答。

  这块岩石经历数十亿年的时间,跨越数千万千米的距离来向我

  们传递信息。它说的是存在生命的机遇”。

  克林顿讲完后,国家航天局的代表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

  首席行政官丹·;戈尔丁(Dan Goldin)的一番话使会场气氛空前

  热烈。他说:“我们正站在通往天界的大门口,这是一个多么

  令人振奋的时刻啊!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邻近的恒星旁发

  现了行星,我们探索宇宙的深处以查明星系的诞生和形成。而

  今,我们又行将证实是否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我们也许将

  发现在我们这颗小小的行星——太阳附近的第三块巨石之外存

  在生命的第一项证据。”

  紧接着,他又谨慎地补充说:“我希望各位明白,我们现

  在并不是在讨论什么小绿人。目前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火星上

  存在任何高等形式的生命。”

  这确实令那些支持国家航天局的人们感到欢欣鼓舞。华盛

  顿大学的行星际尘埃专家布朗利(Donald Brownlee)说: “我

  想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可能是微化石的东西,这可能是史无前

  例的。假如这是真的,那可是科学上最重大的发现。外星生物

  学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倘若没有任何资料的话,那就只能进行

  一些推测猜想。我想,现在是有一些资料了。'1'

  卡尔·;萨根(Carl Sagan)这位几十年来始终热心支持寻找

  地球以外生命,并以此为题出过多本著作的作家如是说:“一

  旦这些结果被证实,它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表明

  生命不仅局限于我们这个微不足道的太阳系里的两颗行星上,

  而是遍及浩瀚无际的整个宇宙。'2'

  与此同时,在总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芒廷维尤的寻找地外

  智慧生命(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简称SETI)

  的总部,该组织的主席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及其研

  究人员正围在电视机旁为每一位走上讲台的发言者欢呼。德雷

  克后来说:“这一切证实了我们始终深信不疑的一件事,那就

  是只要条件适宜就会有生命存在,我们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之沧

  海一粟罢了。'3'

  国家航天局当然充分预见到了紧接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或支

  持或怀疑的反应。他们甚至极其谨慎地在电台及电视节目中与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古生物学家舍普夫(William Schopf)

  通了话。舍普夫是一位声名显赫的科学家。早在官方发布消息

  之前,他就已经知悉了这一研究的情况,但他一直持有怀疑态

  度。舍普夫不以为然他说:“我是个乐观的怀疑论者或是个持

  怀疑论的乐观者。这是一项细致的研究工作,而且绝对不是一

  门简单容易的学问。这是一门兼容并蓄的交叉学科。我认为有

  关火星上过去或现在存在生命的声明都是不同凡响的。我想,

  应该有不同凡响的证据来支持这些断言。”

  在评述了化石的结构以及陨石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后,

  他得出了如下的结论:“这种生物学的解释似乎并不合理。”

  其他一些非国家航天局的研究人员也赞同这一观点。伦敦自然

  历史博物馆的陨石管理员莫妮卡·;格雷迪(Monica Grady) 在

  一个专门研究火星陨石的小组中工作了十余年。她的评论是:

  “我想这的确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但这个结果却不能令人信

  服。事实上它完全可以用无机物反应来解释。”

  莫妮卡是在暗示美国国家航天局声称的那块含有原始生命

  迹象的岩石不过是非生命(在这里是无机的)系统的产物罢了。

  尽管有种种争执和少量的反对意见,这一重大发现及其潜在含

  意最初着实给人带来不少兴奋和惊讶。

  人们如此激动的理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从我们人类有

  闲暇思考及探索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观测星空并幻想在某个遥

  远的星球上可能有生命存在。自从19世纪凡尔纳(Jules Verne)

  的时代以来,大量的科幻作品都以地外生命作为题材。许多科

  幻小说作家把他们的注意力放在了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上。

  在西方国家,火星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马尔斯(Mars)的

  名字命名。这部分是因为它在夜空中呈现血一般的颜色。在17

  世纪,一位名叫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的天文学家用一架早

  期的望远镜首次观测到火星表面的白色极冠。大约一个半世纪

  以后,在19世纪30年代,贝尔(Wilhelm Beer)和梅德勒(Johann

  von Madler)注意到火星极冠的大小和表面颜色会有周期性的变

  化。他们推测火星上也许生长有季节性变化的植物,就好像地

  球上植物的叶片枯萎凋零后长出鲜嫩的新芽一般——这两位天

  文学家称其为“黯[淡之]波”。

  然而,真正令人兴奋的消息却是1877年斯基帕雷利(Giovanni

  Schiaparelli)观测到火星的红色表面上有着线状的纹理。他把这

  种现象叫作“canali”,意思是“水道”。但这个词却被错误地

  从意大利语英译成了“canal”,意为“运河”。

  美国业余天文学家洛厄尔(Percival Lowell)依据火星运河

  的想法精心设想了一个寒冷干旱、濒临灭亡的世界。富有智慧

  的火星人建造了巨大的运河将水从一处输送至另一处以灌溉农

  田。他宣称这就是引起火星表面色泽变化及造成那些线状印记

  的原因,井进一步说:“我并不清楚火星生命是什么样子的,

  但那里一定有某种形式的生命存在。”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过于活跃的幻想而已,完全没

  有事实根据。不过洛厄尔的想法倒是为一系列关于火星的科幻

  小说提供了素材。从威尔斯(H。G。Wells)那部关于邪恶的火星

  人在英国登陆的《世界间的战争》(1898),到伯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的一系列古怪而有影响力的小说(《巴松丛书》,

  始于1912年)。鲁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的现代经典《红

  火星》(1992),《绿火星》(1993),和《蓝火星)(1996)

  则更是登峰造极。

  然而,这些科幻小说家们的梦想与平凡单调的现实相去甚

  远。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向火星发射了不少

  精密的探测器。这些探测器送回的图象表明火星是个不毛之地,

  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这一系列探测行动始于1964年的“水手

  4号” (它飞近这颗行星并发现火星如月球那样布满了斑斑点

  点的环形山),一直到1976年的“海盗号”着陆器。这些从地

  球上去的探访者分析了火星土壤样品,发现这颗行星完全没有

  生命。由于没有像地球大气那样的保护层,强烈的紫外光照射

  使得火星土壤完全不能孕育生命。

  这一系列探测所带回的数据并没有使人们完全失去信心,

  因为随着对生命可以在何等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的认识的加深,

  我们对于在火星上的某处——也许在地下深处可以发现某种非

  常简单的生命形式的信心也愈来愈强。更何况,正如我们在后

  文中可以看到的那样,由“海盗1号”和“海盗2号”所带来

  的证据有许多可争议的地方,同时在这些探测器上做的实验得

  出的结果也是模棱两可的。

  尽管正在研究艾伦山84001的科学家们不敢想象在火星的

  极区或地下深处的某个角落仍有生命存在,更不会在没有任何

  决定性的证据之前做出什么暗示,但人们对于在火星上发现生

  命的希望始终萦系于心且日益增长。加的夫威尔士大学的物理

  学家维克拉马辛( Chandra Wickramasinghe )说这样的可能性

  “当然不能排除”。他说,“事实上,我相信‘火星生命’仍

  然存在,过去数载的微生物研究告诉我们生命能在我们从未想

  象到的某些条件下生存。”反对的意见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克

  劳福德(Ian Crawford)。他引用了洛夫罗克(James Lovelock)

  的“盖亚”假说。他说,在“洛夫罗克的模式”中,“生命要

  么适应环境而后繁盛起来,否则就会逐渐消亡。如果火星上曾

  有生命,它就应该遍布这颗行星——而不应停滞不前。”

  火星并不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最近的是金星。但火星

  直至现在仍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生命最有可能繁盛过并

  生存至今的地方。金星的表面灼热异常,足有500℃。 它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