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107章

宇宙和生命-第107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眠者的实际经历,好像煞有其事但又无法亲自证实,就想说不如自己去学催眠,一方面多个技术可以帮人也不错,另一方面以后在异性交往上多个吸引人的话题更好,就在动机不纯下报名参加了一位国内知名的催眠师的专业课程。

  催眠并不难学,学了些理论基础再来就是多练习,熟能生巧而已。大家不要以为催眠状态就等于是睡着了然后可以下指令控制这个人,这是媒体造成的错误认识,事实上在催眠状态中你的意识都十分清楚,甚至比平常更清醒,你随时都可以按自己意志醒来。

  学会了当然就找身边的人练习,刚开始不熟练,可以带人回溯看到一些景象,但是不是很确定就是前世的记忆,所以又去找了书来研究。这回的作者是十几年前带起前世回溯风潮的美国心理医生。书中是他和一位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他是利用催眠回溯童年找出病因的时候,无意中患者回到了前世并说出医生有一个夭折的儿子现在过的很好要他放心,这让医生十分震惊,因为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过他有一个因先天心脏倒置而夭折的儿子,让他对东方的生命轮回说由不信而开始试着了解。

  后来陆续的回溯中又回到了多次的前世,有一世是被水淹死,所以患者在今生对喝水都会有被水呛到的恐惧,也看到有一前世的父亲是目前的男友等等,但这都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

  真正的重点在于患者在一生与另一生的时间中还未投胎到下一世时,有高层生命透过患者的口中说出一些话,就是生命之所以会轮回主要的目地是学习爱人、宽恕人和帮助人及偿还世世对别人不好所欠下的债,就是东方人所说的业。因为我们这辈子学得不好,所以下辈子要再学习,人的一生都是事先排定后经过你同意你才决定投胎的。而透过学习,我们接近神,甚至成为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地都是一样,只是有的人学习快有的人学的慢,但是最后会到达相同的地方。

  我读了这几句话让后感动得流下泪来,知道找到我心中的答案了,甚至远超过我想要的答案,心里对我的未来不再感到彷徨不安,因为任何事发生都不是偶然,都是为了让我从中学习和还业,也从对神存在的半信半疑到对神的伟大感到敬畏。

  后来又看了这位美国心理医生的其它书籍,学了他的一些方法来做前世回溯,果然成功的让一位同事回到前世,这时我对神所安排的轮回之事深信不疑。发现这事实改变了我对自己一生的态度,所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就一方面帮人做前世回溯,同时我所学习到的讲轮回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不知道我口才不好还是那里做错,觉得大家总是只对自己的前世感到好奇而要求多看一些,并不对轮回背后的意义去作更深的了解,这和当初我做前世回溯的目地有了出入。而我自己想要知道更多也又买了一些心理学和灵学相关的书来研究。

  古代的轮回转世

  隋朝时候,代州有个赵家,颇为富有。他家有两个儿子,长子赵孟,次子赵盈。赵孟极忠厚,赵盈则非常凶悍。他父亲赵良相,因自己年衰,两子的秉性又强弱不同,所以将家产预先划分,免得将来二人纷争。谁知他死了不久,赵盈就将哥哥的财产强行霸占,只给赵孟房屋一间。赵孟只好与人为佣,勉强维持生活。

  过了些时,赵盈死了,他竟投生为哥哥赵孟的儿子,名叫赵环。后来赵孟也死了,投生为赵盈的孙子,名叫赵先。以后随着二人年纪长大,赵环家益贫,赵先家益富。赵环是赵先的叔父,不得已,竟与赵先做仆人为生。当时的人们不知两人前世因缘关系,看到了这种情形,都叹息说:“天道不平”为赵环鸣不平。

  一天,赵环的母亲对他说道:“你叔父在时,恃强霸占了我家的财产,使我家贫不聊生,现在你反做他家的奴仆,这真是可耻可恨的事呀。赵环听了这话,心中非常愤恨,就存心要杀死赵先雪耻。因此身怀利刃,等待机会下手。

  待到开皇初年,赵先要朝拜五台山,叫赵环跟了去。两人入山,走到峨谷东面数十里的地方,赵环见此处深旷无人,正是行凶的地方,就从怀中拨出利刀,怒目对赵先说道:“你的祖父同我父亲,是亲弟兄。你祖父强占了我家的财产,致你家长富,我家长贫。现在我做叔父的,反做你的奴仆,这事公平么?我今天要杀死你,以平三代不平之怨呢。”说罢,就挥刀斩去,赵先转身就逃,环从后追赶。赵先逃入树林,见有所草庵,就奔入庵内。赵环随后追入,庵中有一老僧,将赵环竭力拦住,问他为什么杀人。赵环答道:“我要杀掉怨家。”老僧大笑道:“怨家怨家,当怨自家。且慢,我来使你们各自认识本来面目,就知谁是谁的怨家了。”随后将一点药物,冲入汤中,使赵环、赵先二人同饮,两人饮了不久,都如梦初醒,回忆起了前生之事:赵环原来就是恃强凌兄的赵盈;赵先原来就是忍辱让弟的赵孟。这时,二人都非常惭愧伤怀。

  老僧对他们说,赵盈福德深厚,就是不霸占兄产,也能致富。但因欺兄霸产,贪、盗不仁,所以转生之时,神明就罚他将霸得的兄产,连同自己原有的财产,一并奉还其兄,自己受贫穷之报,并且身为奴仆,以偿前世欺凌之罪。赵孟前生布施,因为不是出于真诚善念,所以此生虽有财富,不能享受,但因其能安贫相让,所以下一生还能安享富乐。总之,因果无差,自作者最终自受。赵环何必怨人,再逞凶杀,以结来世不解之仇,加自己无穷之罪呢?两人听了,明白这段因缘,知道为人使尽机巧,终究枉然,害人就是害已,利人就是利已。二人从此深信因果报应之理。最后俩人皆出家随老僧修炼,同在庵中终老。

  看来,人真的不能做坏事,也不能认为好人没有马上得好报,恶人没有马上得恶报就认为没有报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报应真实不虚,有的眼前现报;有的很久之后才报;有的报在子孙亲友;有的则报在来生来世。

  资料来源:《清凉山志》。新泰西边一乡村,以前有个奇人,此人从小自知前世之事,自三岁会说话,自言“家住山西如何如何。”

  父母怕人说,喝斥不住,长至十八岁,自到山西,见一老妇人说道:你是我的妻子。老妇人误会,以为青年荒诞。青年正色辩解道:你难道忘了咱埋在床下的十块银元?

  老妇人听后稍信,青年又把他们新婚之夜“悄悄话”详尽道来,老妇人涕零交加,沧桑岁月。她很年轻就守寡,孩子如今都有孩子了,没想到丈夫又站在面前。青年回新泰后, 生育子女与前生一样,很年轻便死去。

  古籍《逸史》上记载了这样一个转世作子讨债的真人真事:

  长安城的南面,有个和尚,一天到中午的时候寻求饭食吃,偶然看见一个女子正在树上摘桑叶。和尚上前问道:“这附近什么地方有信佛者可以化到斋饭。”那女子回答说:“离这三四里,有个姓王的家,现在在办斋戒,可以舍饭给和尚吃。看见有和尚来,他们一定很高兴,你可以赶快去。”

  和尚按照女子所指的地方去了王家,果然有一群和尚正入坐吃斋饭。和尚被请进去,吃完了饭,女主人对和尚能及时的赶到这里感到很奇怪,就问和尚,和尚把实情全都告诉了女主人。主人夫妻二人都很吃惊,说:“你和我们一同前往,去访问这个女子。”于是他们就一同去了。他们到时那女子还在桑树上面,老头老太认出她是村人卢叔伦的女儿。女子看见了那老头老太太,就从树上走下来,扔下了装桑叶的笼子奔跑着回家了。

  那老头老太太跟在后面追赶,到了那女子所住的地方,她的父母和这老头老太太先前就认识。女子进到了屋里,用床把门顶上,牢固的不可打开。那女子的母亲惊讶的问那夫妻二人,他们说:“今天我们家里设斋戒,有个和尚说小娘打发他来,我作这种功德的事,没有对人说过,奇怪的是小娘子怎么能知道,所以特意来看看,没有什么事。”那女子的母亲推门叫女儿出来,女儿坚决不肯出来,母亲又随声责骂她。女子说:“我不想看见这老头老太太,难道也有罪过?”母亲说:“邻居家的老头老太太来看你,因为什么原因不出来?”那夫妻二人更加奇怪诧异了。哀求她出来,那女子忽然大声的呼喊说:“某年、某月、某日,贩卖胡羊的父子三人现在在什么地方?”夫妻二人听了女子的话,就一溜小跑的出去了,连头也不敢回。

  等离开以后,那女子的母亲问她,女子回答说:“我前生曾经是个贩卖羊的。从夏州来。到这个老头的庄上住宿,那天晚上,父子三人一齐被他害死,掠走了财物。我前生又给他家做儿子,聪明机灵,超出一般的人,他们很疼爱喜欢我。我十五岁得了重病,二十岁就死了,他们为我前前后后请医卖药,已经超过了他们所抢劫的财物的好几倍。他们又为我在每年死的这天作斋戒,夫妻二人痛哭流涕,算算他们的眼泪也能超过三两担了。偶然间因为有和尚向我打听寻求饭食的地方,我就告诉他,他按照我说的去了,这也是偿还欠债啊。”(出《逸史》)

  读清·;袁枚的《随园诗话》,其中记载有这样的一个转世多次报恩的真人真事:

  孙子未先生曾经在他的老师徐华隐家中,见到一个贫穷的客人,原来是徐华隐的老朋友的孩子。孙先生体谅到老师的心意,便把他留养在自己的家中,待他非常好。

  有一天,那客人忽然对孙子未说:“我受了你的大恩却没有机会报答,明年我会降生在你家中。”没过多久,他就死了。第二年,孙子未先生果然得了个女儿。

  女儿六岁的时候,孙子未先生抱着她,开玩笑地对家人说:“她是徐华隐老师的客人。说来报恩,却是个女儿身,恐怕这报恩之说是虚的。”实没想到,女儿听完后勃然大怒,说:“爸爸嫌弃我是女子,是吗?我会再转世为男儿的。”十多天后,她因得天花而夭折。

  到了次年,孙子未先生果然得了个儿子,其头顶上有得天花留下的疤痕。他取名叫于'上甫+下皿',字庄天,是雍正乙卯年的举人。作有《织锦词》一首,收在《山左诗抄》里。

  李庶是北齐时的人,官任临漳县令。当魏收完成《魏书》后,书中的描述不公,李庶与卢斐、王松年等,争讼议论。由于此事件,李庶被捕入狱,死在狱中。

  李庶死后,其妻元氏改嫁给赵起。有一天夜晚,元氏梦见李庶,李庶说:“我福分浅薄,将托生为刘氏家的女儿,明天早上就要出生了。刘家非常贫穷,惟恐无力抚养我,念在旧日夫妻的恩情,因而前来告知。乞求你能设法养育我成人,刘家住在七帝坊十字街南,向东入穷家陋巷就是。”元氏默然,没有回答。李庶说:“你好像害怕你的丈夫,因而不敢答应我,那我自己向他去说情,以免难为你。”于是赵起也做了同样的梦。醒后他询问妻子,两人所说完全一致。

  夫妇俩一经商议,最后决定带一笔钱,前往刘家去探个虚实,果然与梦境所言。于是向刘家请求,抱回女孩抚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