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122章

宇宙和生命-第122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宜

  欧阳子云 整理

  谭宜是陵州人谭叔皮的儿子,生于唐玄宗开元末年。他出生时就与众不同,一生下来就会讲话。几岁时,就有六尺多高,与一般的小孩也不一样,是个有鬓角有胡须的堂堂男子汉。他不吃不喝,走路就能追上奔跑的马。谭宜二十多岁时忽然不见了,远近的人们都十分诧异,认为他是个神仙。

  他的父母非常想念他,乡亲们为他修庙,把他当作神仙供奉。代宗大历元年丙午月时,谭宜忽然回到家里,他穿着羽毛做的衣服,戴着绣有云霞图案的帽子,一看即知是神仙。他对父母说:“儿子是一名仙官,不能在人世停留过久。父母思念儿子情有可缘,但实在不宜为我建庙,唯恐这庙宇被妖魔鬼怪窃据后作威作福祸害乡亲,请乡亲们把庙拆了吧。庙基的下面过去埋藏了很多黄金,拆庙后可把金子挖出来,分给贫苦的人和乡亲。”说完,就腾空而去。乡亲们于是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庙基下挖出了金子。所挖的地方涌出一汪泉水,泉水澄澈异常,下雨水不涨,大旱水也不落。乡亲们都到这口灵泉前祈祷求福,十分灵验,于是称这口泉为“谭子池”,也叫“天池”。

  有位叫周郭藩的进士写了一首诗来记述此事:“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父老为余说,本郡谭叔皮。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十五能行走,快马不能追。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父母忆念深,乡间为立祠。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头冠簪凤凰,身着霓裳衣。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言讫辞冲虚,杳霭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寻禀神仙诫,彻庙斸(音ch,挖掘)开窥。果获无穷宝,均融沾困危。巨源出岭顶,喷涌世间稀。异境流千古,终年福四维。”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嵩山叟

  欧阳子云 整理

  嵩山叟是晋朝时的人。相传嵩山北坡有个大洞,其深不可测,百姓每年都到此游玩。

  有一年,这个嵩山叟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洞里。洞上面的同伴希望他没有被摔死,就往洞里扔了些食物。没想到摔到洞底的嵩山叟竟然还活着,他吃了些同伴扔的东西,顺着洞壁往前走。走了十多天。忽然看见前面一片光明,有一间草屋。走进屋里一看,有两个仙人正对坐下棋,棋盘旁有几杯白水。嵩山叟告诉仙人他又渴又饥,仙人就把水给他喝。他喝完后,顿觉力气百倍。下棋的仙人问他愿不愿留下来,他说不愿意留在这里。仙人告诉他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几十步,会见到一口大井,井中有很多怪物,你也别害怕,只管跳到井里去,自然就会出去的。如果你饿了,可以吃井里的东西。”他按照仙人所说,跳进了井里,井中有很多蛟龙,然而当它们一看见他后,都为他让路,他就在井里继续往前走。井里的东西象青泥一样,但气味香美,吃了后,一点也不感到饥饿。老翁在井里走了半年多,才走出了大井,一看,来到了四川的青城山,然后他再想法回到了洛阳。他问张举是怎么回事,张举说:“你遇到的那两个人是仙馆丈夫,他们下棋时喝的是玉浆,所吃的井中青泥就是龙穴石髓。你大概得了仙道了吧?”于是又去找那个洞,打算再去找仙人,然而再也找不到了。

  《玄中记》里说,四川青城山中有个洞穴,里面有三条路,往西北的那条路通昆仑山。青城山洞是第五洞天,号“宝仙九室天”,周回二千里,是道家的十大洞天之一,进山十里就能找到那个洞。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阳翁伯

  欧阳子云 整理

  阳翁伯是卢龙人,以孝顺出名。父母逝世后,他把他们埋葬在八十里高的无终山上,山上没有可供饮用的水。阳翁伯为了守孝方便,就在父母的墓旁盖了一间守灵的小屋。由于失去了双亲,他感到无比的悲伤,昼夜地恸哭,终于他的孝顺感动了天上的神明,天神竟然在墓旁开出了一条清泉,供他饮用。善良的他并没有独自享用这难得的泉水,而是把水引向路边,供来往的行人取用。一次,一个来泉边饮马的人送给阳翁伯一升白石子,让他把白石子种在地里,说这白石子会生出美玉来的。阳翁伯依照饮马人所说把石子儿种下了地,后来,地里果然生出了白玉璧,其中好几对有二尺来长。

  一天,忽然一个天界的仙童凌空而降,把阳翁伯带到海上仙山去谒见群仙。仙童向群仙介绍说:“这就是种玉的阳翁伯。”一位仙人说: “你对父母那么孝顺,天神真的为你的行为所感动。昔日,天神把玉石的种子送给了你,你果然能把玉给种了出来。你和你的妻 子都应该成仙,今日我们所在的这个宫殿就是你将来作仙人的居所。天帝会到这儿巡游视察,你可以准备十块玉作为礼物献给天帝。”说罢,让仙童送阳翁伯回到人间。阳翁伯把十块玉作为礼物送给了 仙童。北平徐氏有个女儿,阳翁伯想向她求婚,让人去向徐氏说媒。徐氏对媒人说:“一对白玉璧作聘礼即可。”翁伯给了徐氏五对玉璧作为聘礼,随后娶了徐氏的女儿。几年后,云中有龙降下来迎接他们,阳翁伯夫妻就乘龙升天了。后来人们把他们的居所叫作“玉田坊”。他的子孙们在田中立了个大石柱子来纪念他成仙。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王法进

  刘新宇 整理

  王法进,是剑州临津人,幼年就好道。他家靠近古观,虽然没有道士住在那里,他游戏的时候也不曾对神像轻视侮慢。十多岁时,有个女道士从剑州游历外县,经过他家,父母因为他慕道,托付女道士保护他。女道士授给他一本《正一延生小箓》,给他起名叫法进。让他专心香火,斋戒护持。他也就只吃树籽不吃饭,不时有感应降临。

  当时三川歉收闹饥荒,粮价飞涨。死的人占十分之五六。多数人采集野葛根山芋来充饥。忽然三个青衣童子降临到他家的院子里,他们对法进说:“大帝因为你早有仙骨,皈心精诚,不忘道德,命令我们迎接你到上天去接受差事。”法进不觉飞腾到空中,直达玉皇大帝的住所。大帝命人用玉杯盛霞浆赏给他喝。慢慢地对他说:“人处于天地人三才中最大的一方,体现天地之和谐。获得人形,生于中土,是很不容易的。天催动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地承受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灵秀,生长五谷百果,来养育人。然而人不知天地养育之恩,轻易地抛弃五谷和丝麻,使种地的农夫,纺织的妇女,身体勤劳而不能吃饱,力量用尽而不能御寒,白白地劳作,竟无人爱惜,这本来是神明要责罚的,天地也不保佑了。近来地司岳渎奏报,认为世人厌弃五谷,不重视衣食的根本。我已下令太华之府,收回五谷之神,让下民所种不成而挨饿,借此显示责罚,来警诫人们的思想。然而不久奉太上慈旨,认为大道爱好生灵,务必先救物。虽然天地神明责罚他们,但愚民不知他们的过错从何而来,当然没有忏请回归之路。你当入天宫作侍童,入天府侍奉,今天暂且命你下界回到人世,告诫下界之民,使他们悔罪,象珍宝似地爱惜农桑,这也是你的阴功啊。龙虎之年,我当再召你。”

  法进于天宝十二年壬辰终于又升到天上。

  (资料来源: 《太平广记》)

  王远知

  刘新宇 整理

  道士王远知,本是琅琊人。他的父亲王昙选,任扬州刺史。他的母亲是驾部郎中丁超的女儿。他母亲曾经梦见彩云灵凤集聚在她的身上,于是就怀了孕。她还听到自己肚子里有声音。和尚宝诰对王昙选说:“你的这个儿子出生之后,将成为受人推崇的神仙大师。”

  王远知从小聪明机敏,博览群书。他当初进了茅山,从师陶弘景,继承了陶弘景的道法。等到隋炀帝成为晋王,镇守扬州,建起一座玉清玄坛的时候,邀请王远知做坛主,先后派王子相、柳顾言去请他。王远知于是就来拜见隋炀帝。他让自己的头发、胡须片刻之间变白了,隋炀帝就害怕了,把他打发回来。不久他便又和从前一样了。

  唐高祖未称帝时,王远知曾经秘密地陈述他该当皇帝的祥瑞征兆。武德年中,秦王李世民与自己的幕僚房玄龄装扮成普通人来拜见王远知。王远知迎接的时候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当中有一位圣人,大概是秦王吧?”唐太宗于是把实情告诉了他。王远知说:“你要做太平天子,希望你自己爱护自己。”唐太宗登基以后,要封他大官,他坚决拒绝,请求回山。

  贞观九年,唐太宗让他在润州茅山建起一座太平观,同时有十四人出家成为他的弟子,唐太宗亲自写信安慰他,勉励他。后来他对弟子潘师正说:“我见过仙人的功过条文,因为我小时候误伤了一个儿童的嘴唇,不能大白天升天为仙,现在被征召为少室山的长官,马上就要出发。”第二天,他洗头洗身,换了衣服帽子,焚香死去,享年一百二十六岁,谥号“升玄先生”。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杨云外

  欧阳子云 整理

  唐昭宗乾宁年间,云安县汉城宫的道士杨云外,经常用饮酒来隐晦自己,然而言行举止非同平常。

  前进士钱若愚非常敬重他。一天,钱若愚斋戒沐浴后来到杨云外的山观,晚上就住在道观的斋房里。第二天,他整好衣襟虔诚地对杨云外说:“师丈,小子凡俗浅陋,对于神仙之事,我虽然聆听了一些他们的传说,但还是有些疑惑,果真有神仙吗?”杨云外回答说:“有神仙之事,我就是传说中那样的人。如果我显示出飞空蹑虚、履水蹈火的本领,那样每日就会有成千成万的人要与我结交,那不是很让人厌烦的事吗?”说完,杨云外就飞跃腾空,冉冉地在空中上升,很久才下来。钱若愚伏地叩拜,从此以后相信有神仙了。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梅真君

  欧阳子云 整理

  汝阴人崔景唐,家里非常富有。曾经有一个道士,自称姓梅,来拜访崔景唐。他在崔景唐家作客长达几个月。

  崔景唐在市面上买了一个玉鞍,准备到寿春去,把它献给节度使高审思。他对梅君说:“先生只管在这里住下去,我要到寿春去,半个月后回来,我会让儿侄辈来事奉你,不要有忧虑。”梅君说:“我就是寿春人,到这里来拜访一个亲友,也就要回去了。你先去吧。我在你家住了这么久,想有所报答。你家有水银吗?”崔景唐回答说: “有。”即刻就拿了十两来奉送给梅君。梅君就将水银放在鼎中炼,不久水银就变成了白银。于是梅君就把这白银送与崔景唐,说:“你可以用这些白银做盘缠。到了寿春,可到城东去拜访我家。”说完后,梅君就与崔景君分路而去。

  崔景唐到了寿春,就到城东去寻访梅家。找了几天也没找到梅家。村里人都说:“这里没有梅家,也没有作道士的,只有淮南岳庙中,有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