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宇宙和生命 >

第353章

宇宙和生命-第353章

小说: 宇宙和生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个小女孩讲得很详细:“他们(发光的人)在我们的上方站着。一个妈妈、一个爸爸、一个抱着个婴儿的阿姨、一个头发长长的小女孩。他们是一家人。阿姨说,炸弹马上要炸了,听我们爸爸的话。她说我们一定要听话。他们的衣服很白,亮得像灯泡,可他们的脸更亮。阿姨待我们真好。我知道她爱我。”

  这名女孩的哥哥说:“我没看到啥。只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去找到妹妹们,把她们从窗户带出去,呆着别动。她们在和伙伴玩儿,不想挪窝。我把她们推上窗户,接了过去。”

  另一个6岁的小家伙的话也证实了“有个阿姨告诉我有炸弹很快就炸了。她说赶快从窗户跳出去。”

  希拉在一家医院听了我的演讲后跟我联系。她说20年前她12岁的时候,曾因溺水有过一次濒死经历。她说当她就要淹死的时候,有一团“保护光”将她从深水中救起来。她讲:

  “20世纪50年代,我家在华盛顿州雪松河地区。我和几个朋友在河的一处安全区域下水游泳。大家知道有几处很危险,一般都不去游。

  “单单那天我很无畏,在安全区等不及轮到我下水了,决心到一处特别危险的地带游泳,那儿水下有个20多英尺的洞,上面有个吸水的漩涡。

  “我被吸了下去又游了上来,我看到惊惶失措的人们在岸上拿着树枝试图够我。第3次我又游出来时,我记起一句古谚说溺水之人会冒上来3次。我已精疲力竭。又一次我被吸下了水底。这次我感到自己似乎站在了水底。前面几英尺处出现一团矩形的光,光彩夺目却极为柔和。当时真是“美妙穷尽语难诉”。那一刻安详得令人陶醉。

  “我记得向那光芒伸出了手。可是在我还没有摸到时就被带到了岸上。我知道自己不是游出来的。是那光将我携出来的。”

  自此,希拉感到自己的使命就是研究人类在这星球上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我希望自己的世俗人生能淡然度过,不要太执著;不过,责任感和更崇高的人生使命不能丢弃。”她无法理解有些人竟然为一些假理而空度百年。她说“太多的人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有多珍贵。”

  她认为有濒死经历的人士应该走到一起,去帮助其他人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那光芒让我深信:人生,远远不止是大多数人所经历过的。”

  这一类的经历很惊人,只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有关光的可核实证据格外稀少。即使当我把目击者们的证词也看过了、同目击者也接触过了,我都很难相信。通常目击者自身都很难相信。例如,在谢尔一事中,他父亲和营救者本人都几乎不能相信,从她的身体里会神奇地发出光来,哪怕营救者都发誓说自己确实看见了。确实,对我们理解不了的事情,我们都不愿相信。信也好不信也好,可是它却发生了。

  本文摘译自麦尔文。莫尔斯(Melvin Morse, M。D。)医生的《接近光界》(Closer to the Light)一书。

  …

  另一位祖母

  这是我熟识的一位心理医生告诉我的故事。

  有一家人正在照料他们的即将离开人世的祖母。这位祖母已八十多岁了,除了备受高龄的折磨外,她还患有关节炎和心脏病。

  父母亲尽量不使他们的女儿在祖母身边多逗留。因为他们觉得对于一个九岁女孩来说面对祖母病情的急剧恶化是件过于残酷的事。

  一天,女孩不知怎地被吸引到祖母的房间。她进去呆了几分钟后又走了出来,脸上挂着纳闷的表情。“妈妈,”她说,“我看见有两个祖母在房间里。起先我和祖母说了会儿话,接着一位浑身发光的名叫白莎的女士来了,她对祖母和我说了几句话后就同祖母一起离开了。”

  于是母亲和女儿一起走进祖母的房间,发现祖母已去世了。母亲很相信所发生的事是真的。女儿天真的表述足已使她认可女儿所说的一切。加之那位“发光”的叫白莎的祖母更使她确信女儿的话。因为白莎是女孩曾祖母的名字。然而女孩从未听大人们提起过这个名字。

  这一类只被有濒死经历的人和偶尔其他人见到过的光难道是我们的守护天使或神灵在世间的显现吗?许多儿童曾描述过他们被金发的或全身白色的天使护送去天国的情形。

  以下这个例子发生在一个经历过非常完整的濒死体验的当时还是孩子的妇女身上。她在一次致命的抗生素过敏反应中进入了休克状态。

  她感觉到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往上飘入一个隧道中,看到了天堂之光,沉浸在神灵的无际的光焰之中。在这次精神之旅中,她还遇见了她的守护天使SARA。

  这是一次发生在二十年前的濒死体验。令人感叹的是SARA自此从未离开过这位妇女的身旁。每当她经历生活的压力和紧张时,SARA总会显现出来给她安慰和建议。

  这位妇女和SARA对许多诸如婚姻中的矛盾,工作中的困难和抚育子女的艰辛等世俗之事都进行过深入的探讨。但凡她需要SARA时,SARA总是在那儿。这位妇女所须做的仅仅是独自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然后请求SARA的出现。

  直到最近,她一直以为旁人都看不见SARA。然而一件惊人的事发生了。当时这位妇女正在为她的处于青少年期的儿子忧虑万分。孩子在学校考试不及格,深夜不归,叛逆成性,得了最糟糕的青春期综合症。一天晚上,这位妇女坐在昏暗的起居室里等着儿子回家。她禁不住向SARA求援。

  在随后的半小时中,她和SARA促膝深谈了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丝毫没有意识到儿子这时已回到家中,并躲在一旁听到了她和SARA几近一半的交谈。

  第二天上午,儿子询问母亲他所见到的事。“妈妈,”他说,“昨晚和你讲话的那位妇人是谁?她看上去非常的善良。”

  我的病人只好把SARA的事告诉了儿子。随后她找到了一直对“濒死体验”饶有兴趣的我。她说她需要一位医生诊断她是否神志正常,她问我是不是会认为她疯了。我与她交谈了一会儿,我不得不告诉她我根本不认为她精神不正常。

  “那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问。

  我想了一会儿说:“我猜你只是很幸运吧。”

  本文摘译自麦尔文。莫尔斯(Melvin Morse, M。D。)医生的《接近光界》(Closer to the Light)一书。

  …

  全新而光明的开始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死亡意味着生命和光明的截止。从生物学角度上讲,生命结束时时人会闭上眼睛,意识消失,也没有了光明。

  但是我们从有过频死经验的孩子们中得知,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些孩子告诉我们在经历一段我们日常都能体会到的黑暗之后,就会出现另一种光,一个孩子告诉我,这种光让他感觉到爱,并且“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

  这种神圣之光就是频死经历的关键,目前尚无法被现代科学理论所解释。 我已经记录了大脑中产生这种频死经历感觉的生理部位,但没有合理的科学理论解释为什么会有光出现。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在死亡那一瞬间,会有辉煌,美丽,祥和而令人感觉到爱的白光等待着我们。

  许多病人都描述这种白光在频死经历过后仍会持续下去。一位病人说在她小时候每当她睡着时这种白光就会出现。另一位两岁时有过频死经历的人说,“我相信我看到的白光就是上帝,从那白光中我有着极其深邃的感觉。我后来长大些后仍然能在黑暗的房间中看到闪烁的白光”。

  有些孩子们甚至会画出他们所看到的白光。事实上当我请那些有过频死经历的孩子画出他们当时看到的景象时,绝大多数孩子画出的景象都包括那白光。

  尤其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有的才两三岁的孩子们居然使用类似精神领袖们对神之光的描述来描述这种光。

  如果我们假设这种频死状态时光的经历只是对视神经的某种刺激,那么又如何解释频死状态下所有人都声称感受到的无限的爱,绝对的真理,无尽的和平和喜悦呢?如果这只是死亡时视神经的痉刺激,那么人们应该仅仅会说:“我看到了耀眼的白光”。

  一些心理学家试图按照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解释,白光只是人内在的“超我”以白光的形式来解脱人们。

  但这种理论对频死经历其它许多方面仍无法做出解释。 如果白光只是人内在的“超我”,为何有时在频临死亡人的体外也能看到?

  关于这白光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还没有答案,但我相信那白光就是人死亡时所要去的世界。正象生命的降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样,频死状态下的白光代表著一个新的开始。

  世间万象均如冬去春来, 日月往复, 循环交替,无止无尽。

  唯有人的生命似乎有如一条短短的直线,从生到死,不可重复。世人叹云:“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多少人间悲欢由此而生。

  人类不甘就此罢休, 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近20年的频死经历研究发现人在死亡产生“平和、安祥和喜悦的感觉。。。躯体不再存在。。。进入光的世界。。。遇到一位神秘的人物或已去世的亲人。。。”

  面对无数类似的人类体验,大家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死了?又是谁感到“平和、安祥和喜悦”、“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二者是否统一,永不分离?

  “悠悠万事过眼烟云,迷住常人心,茫茫天地为何而生,难倒众生智。”

  回来的目的: 慈爱

  频死经历中体验到的光给了那些人新的生活目标。这种新目标并不是指他们被神拯救了后去发明治疗癌症的药方,或者去阻止世界毁于核战争以拯救人类,不是那些宏伟的目标。

  他们新的生活目标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珍惜生命,并且看到整个世界中生命纷繁复杂的联系。

  即使在经历频死状态许多年后,这些特殊别的人群仍然相信那光给了他们力量去改变他们的人生。频死经历在许多方面都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再象以前那样只考虑自己,而是变得更加事事为别人着想。

  比如说,一位有过频死经历的女士告诉我说,她的频死经历赋予了她“读解别人思维的能力”。她这么说不是指她能象看一本书般读懂别人的思维,而是指她的直觉变得非常灵敏,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她认为这种能力对她作为一名护士的工作帮助很大。其他许多孩子和成人也都认为频死经历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更加敏感。

  频死经历中的光明带给这些孩子们的启示即不新鲜也不会引起异议。这些启示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而且也一直是人类宗教信仰的源泉:

  要爱你的周围的人,热爱生活

  想别人对你怎样,就要对别人怎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把自己的事做好。

  尽力做一个最好的你。

  要为社会作出贡献。

  要友好,善良,充满爱心。

  这些启示对这些有频死经历的人有更特殊的意义。为什么呢?也许这些信息是在他们频临死亡时接收到的,其重要性则不言而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