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

第3章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第3章

小说: 美国十大五星上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协约国当局最后还是承诺要组成独立的美军。仅仅在目前,美军应暂时用较小的单位编入联军作战,等到他们有了经验之后,美军的各团将再组成他们自己的师,接着再编成军和军团。此种由下到上、由小变大的组织方式,可以使美军获得教育和经验上的利益。他们认为这要比把一个完整的美国军团投入战争是好得太多了,因为那几乎是毫无经验和训练可言的,只要一碰到德军必然会遭到惨败。    
    这的确是非常合理的辩论,从协约国的观点来看也可说是无懈可击。哈伯德是潘兴的参谋长,当然也是潘兴的死党,甚至于也都承认如果他是法国人或英国人,他的意见也一定会和他们一样。    
    潘兴本人认为如果德军的大攻势在1917年的秋季来临,而不是在次年的春季和夏季,则他除了同意混编的办法之外也就更无其他的选择。但是他对于协约国一方面高谈美国人在未来应独立成军,另一方面又要求目前立即混编的理论始终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他说,除了极少的例外,英国人从不考虑把澳洲人、加拿大人或印度人并入英国单位,法国人也从不考虑把塞内加尔人、摩洛哥人或其他殖民地人编入其部队。不过协约国也许可以指出,加拿大和澳洲曾经有3年的时间来发展其组织,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西线上并无重大危机的酝酿中,而估计联军对于即将来临的德军大攻势是居于60%的人力劣势。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3)

    所以在12月间,联军是强烈要求混编美国单位,在以后的几个月当中,其压力更是有增无减。他们主张增运若干超额的美国连级和营级单位来法国,以便暂时编入联军作为补充,等到危机过去之后,这些单位将归还建制再编成美国师。因为这是超额的部队,所以将不至于影响美国独立成军的计划。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2月中旬向华盛顿提出警告说:“德国人正计划在美军编组完成之前,先行发动压倒性的打击。”    
    威尔逊总统大感震惊,遂与陆军部长贝克商量,并指示他对潘兴发出下述的电文:“我们不愿意丧失我军的独立地位,但比起如何善用仍然能指挥的兵力以帮助应付任何紧急情况,那却又是一个次要的问题。”这份电报也正代表潘兴的基本立场。尽管劳合·乔治在和他交涉无效之后,遂深信这位将军是坚持建立一支独立的美军以赢得战争。    
    在贝克电文中的关键用语是“紧急情况”。什么叫紧急情况?由谁来决定?答案即为潘兴本人。因为贝克在电文中授潘兴以全权,让他照他认为最聪明的方式来使用其兵力。    
    所以实际上,美国当局是把决定权都交付给它的野战指挥官,让他去决定是否与联军混编,和在何种环境之下采取这种行动。这结果也就使潘兴成为众矢之的,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协约国当局知道如果能使潘兴屈服,则也就大事已定。华盛顿的美国政府认为潘兴本人在现场,他对于情况的研判自然比较正确,所以对于他的决定也就决不加以否决。    
    除了诺思克利夫勋爵(他是一家报纸的发行人)和霞飞元帅——他已经被打入了冷宫外,所有的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对潘兴构成了一条联合战线。总理、总参谋长、陆军指挥官、大使等等都分别对潘兴施加压力,给他来一个疲劳轰炸,希望能将他的神经磨垮。    
    对于这些压力,潘兴都屹立不摇,他预测说:“假使美国部队被编入了联军,则很少会有归建的可能。”他又说:“任何人只要有一丝国家荣誉感,都不会同意把自己的子弟用来补充他国的军队。”在连续的几个月当中,潘兴的基本立场始终不变:“我们不能允许我们的人在他国的国旗下服役,除非是在一种极端紧急的情况之下,而且也只能是暂时的。”    
    他实在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因为协约国可能是对的。无人认为若给予时间,美国还是不能提供有能力的将领和幕僚,但时间却越来越紧迫。一支无经验、无训练的美军将是一种赌博,假使德军将其粉碎,则结果可能是一场灾难。哈波德也说:“假使因为他拒绝合作而使战争失败,则潘兴将受到后世的咒骂。”    
    在答复贝克于12月24日授权电报时,潘兴在1918年1月1日回电说:“不要相信紧急情况已经存在,并且需要我们用连级或营级单位来补充英国或法国的师,除非是严重的危机中,否则决不能这样做。”这是他的基本立场,在未来数月中始终维持不变。    
    潘兴反对的理由为:国家身份的丧失、收回美国兵力而使联军受到扰乱的问题、与法国人之间的语言困难、假使由于联军的错误而使美国人受到损失则将引起恶感,以及训练方法上的差异。潘兴尤其反对联军重视堑壕战而不重视野战的训练政策。    
    堑壕战诚如其名暗示的,是代表静态的、地下的,以夺取和据守堑壕为目的。在攻击时,炮兵对敌人的堑壕大举轰击,将它击垮,并毁灭有刺铁丝网和扰乱交通。在一声号令下,步兵就要越过无人地带,攻占敌军的前壕,然后再继续前进直到动量消耗完毕为止,此后他们也就钻入地下,把所攻占的堑壕予以要塞化。那是一种只有有限目标的正面突击战,自从1914年后期以来,双方战线的进退从来不曾超过16公里,但同时死伤累积达到数百万人之多。    
    对比而言,所谓野战却是流动性的。它是终端开放、弹性的,具有地面导向(不向地下钻),它宁可绕过据点而不去硬攻它们。步兵有赖在地上不动,那也是常事,但却只是暂时的,一旦动量恢复之后,战线又将向前推进,高潮从侧面和背面探刺、纵射、包围、切断防御者。潘兴认为美国军队对这样的战法具有特殊的天才,他希望他们接受这样的训练,尤其是以在美国为宜,因为那里有广大的空间足以容许扫荡的运动。只要人员所受的训练是适宜在地面上而不是在地下作战,则也可以打破防线并赢得战争。他认为必须把敌人赶到开放的地面上,并逼迫敌人打运动战,然后才能赢得胜利。    
    使潘兴大感失望的,是法国派到美国去协助训练的教官不教野战而只教堑壕战。那也许是毫不足怪,因为他们所知道的就是这种战术。在美国德州训练营中专心学习了一个月的堑壕战之后,一位美国兵问法国教官:“假使德军正在败逃,我们应该怎么办?”    
    法国教官的答复是:“这次战争是要在堑壕中决胜负,这是它与过去所有的战争不相同的地方。”这已成为典型。一位奉命翻译法国教材的美国人,他从来不曾看见这些教材上提到运动战的观念。    
    潘兴感觉到这些在美国的法国教官是和他唱反调,而那些美国陆军部中的官员们则是麻木不仁。所以他一再要求美国兵在上船之前,所受的主要训练应为运动战。    
    有关训练方法的争执又是以步枪为中心。在堑壕战中步枪是不重要的,因为炮兵将担负主要破坏,而手榴弹和炸药包则负责扫荡。潘兴曾听说因为联军士兵用惯了手榴弹,所以当他们在开放地面上遭遇敌人时,也还是直觉的把手榴弹投过去而不发射枪弹。在运动战中,步枪是主要武器,当步兵前进时,匍匐在地面上,孤立某些据点,并从远距离射杀敌人。法军的瞄准目标特别短,在100米以下。潘兴坚持美军的训练必须至少以600米为标准。    
    潘兴认为步枪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他一再抱怨说,在国内的训练中对于这一点不曾予以足够的强调。他一再的要求陆军部予以特别注意,并且对于后者的置之不理深感不满。


第一部分:约翰·约瑟夫·潘兴奉命远征 建功立业(4)

    法国人认为,美国人直到1917年10月为止是不曾在战争中放过一枪的,如果不采取法国人的办法实在是愚不可及,因为那是他们3年苦战的经验结晶。克里蒙梭很刻薄地说:“假使美国人不让法国人教导他们,则德国人将会接替这个工作”。    
    当威尔逊总统的亲信豪斯上校在1917年11月底经过巴黎时,法军总司令贝当上将曾经当面告诉豪斯,他认为美国人的训练方法颇不妥当。他说:“潘兴是一个好人但太浅薄。法国人愿意帮美国人的忙,但却完全受到拒绝。”几个月后,贝当对于大单位攻击曾颁发一份教范,但潘兴命令他的美国远征军不准采用。    
    当然,除非美国已有足够的部队可供使用,否则此种有关训练的争论也就只具有学术性的意义。    
    1918年初,苏德布列斯特合约签订,俄国退出了战争。德国得以把东线40万军队调到西线,从而取得了有利的战争态势。    
    1918年3月21日,德军对英国第5军团发动了一场巨型攻势,德军所谓的“皮卡迪三月攻势”已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之中。    
    面对德国人即将发动的强大攻势,英国和法国的首脑们迫切希望美国增派大批士兵。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37个师还在美国本土组建和训练,英、法担心美国是否有能力装备和运送一支独立的野战部队,还怀疑美军指挥官和参谋人员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指挥这样一支部队去抗击身经百战的德国人。但同时英法的首脑们也害怕自己没有美军的支援就无法阻挡德军的进攻。    
    素有“老虎”之称的法国要人克里蒙梭频频走访美军司令部拜访潘兴,他的目的就是催促美军尽快上阵。这时的克里蒙梭还没有担任法国总理,但他已经是法国内阁的重要成员了。他告诉潘兴,法军的士气已经一蹶不振,只有亲眼看到美国士兵前来助战,他们才会看到希望。    
    在这种紧急情况中,潘兴决定“我的军队已整装待发,随时听从号令”。但这支兵力实际上少得可怜:一共只有4个师(第1师、第2师、第26师、第42师),他们也都有若干堑壕战的经验。贝当指挥他们去接替安静地区的防务,以便抽出法军去援助英军。    
    当时正担任潘兴司令部参谋的马歇尔这样评论他的上司:“他放弃了对美军的直接指挥权,把整个部队分散部署在644公里的战线上。他不顾暂时有损自己甚至美国的威信,把手里的牌全部摊到桌面上,以力挽狂澜之势,拯救盟军;周围是一个个绝望沮丧的表情,而他却充满着必胜的决心和意志。”    
    潘兴把第1步兵师的所有军官召到设在巴西尼地区肖蒙镇的司令部,告知他们,一场规模宏大的联合反击战就要开始了,世界大战的成败在此一役。    
    在5月底和6月初有两件大事,对于潘兴和他所主张的独立美军都有重要关系。第一是美军在康提格尼和贝莱奥森林所打的硬仗。第二是最高战争会议在凡尔赛召开。    
    1918年5月,潘兴的远征军第一次上阵作战。而指挥德军进攻的是鲁登道夫元帅,这是他“皮卡迪计划”中的第3次攻势。    
    在德军发起突击前两周,潘兴的指挥官哈伯德少校给他们提出告诫,敌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谢曼-德-达姆防线。理由是,该地防守薄弱,一向被当作伤员的休养营地。对于哈伯德的话,福煦和贝当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哈伯德在复杂的情报专业方面,还只不过是个新手,根本没有资格在这方面进言,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