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温情马俊仁 >

第12章

温情马俊仁-第12章

小说: 温情马俊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俊仁往下有滔滔不绝的一篇长话:    
    吃东西,第一是吃什么、吃几种,第二是各吃多少量,第三还得注意如何吃。我小时候因为挨过饿,琢磨一个玉米面饼子怎么顶两个吃,冷吃热吃,慢吃快吃,先就水吃,后就水吃,那些吃法现在看来没有意义,有的也伤胃,但是,有道理的一面就是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吃法,吸收消化完全不一样。    
    就拿吃药来说,西药就讲究饭前服、饭后服,早晨空肚服、晚上空肚服。怕伤胃的就要饭后服,不怕伤胃的想让你好好吸收,一般让你空腹服。也就是吃的药定了,怎么吃还有个吃法。吃中药更讲究,有配伍,每味药都有量,每种量还有差别,是生的还是熟的,是炒的还是煎的,都有讲究。有的讲究早晚空腹服。有的讲究用黄酒冲服。最起码大多数中药要温服,不能凉服。同样一付药,温服可能就起个好作用,冰凉地服可能作用就差,还可能起坏作用。你想想,玉米面饼子冷吃热吃还不一样呢。    
    再插一句话,你说热水洗脚有道理吧,有人不信这个道理。过去红军八路军打仗,白天跑上百十里,晚上再辛苦也要烧水烫脚,为的什么?不烫第二天可能就跑不下来。你不注意这冷热差别,换个冷水洗脚试试,全完了。    
    什么叫营养学?这些都是营养学。    
    再说喝酒,你有一斤酒量,一上来空腹猛喝四两,马上就上头把你撂倒。你要是先上来抿两块肥肉,油一油食道肠胃,再喝酒就不一样。喝酒的时候就着菜,荤的素的慢慢喝,又不一样。如果喝酒前喝酒中多掺着喝点水喝点汤,又不一样。酒是热喝冷喝不一样,就的菜和汤是冷是热又不一样。人们都不注意琢磨这里的道理,这里都有着营养学。你要和人家说,你今天喝了半斤二锅头,吃了这个菜那个菜,这反映不出营养来。同样的酒、同样的菜,你是冷吃热吃,慢吃快吃,谁先谁后,完全吃出不同的结果来。有的就可能把人喝伤了,醉在那里连呕带吐,不成人。有的就喝得心情舒畅。    
    光研究喝酒,就知道营养学奥秘有多少。    
    俗话说,一人不喝酒,两人不赌牌。同样一斤白酒放在那里,同样的菜,你要独自喝,一半下不来就趴那儿了。你要和人对着喝,有说有笑的,喝得再多都舒服。人喝酒不光就菜,还就话,就情份,叫酒逢知己千杯不醉。    
    马俊仁换了一支烟,打着手势加强口气:这日常生活中怎么吃饭,怎么喝药,怎么喝酒,怎么热水烫脚,里边全是营养学。看你会不会琢磨,会不会用。    
    要知道该吃什么。还要知道该怎么吃。    
    就说冷吃热吃的差别,运动员大运动量下来,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你要让她冷汤冷饭,就要比热汤热饭差不少。特别是紧张比赛期间,一个冷汤冷饭,还有大喝冷饮,就可能比热汤热饭差许多。这些奥秘没有人去研究。光说这个百分比,那个百分比,不知道同样的百分比,既能把人喝死在酒桌上,也能喝得高高兴兴站起来走。    
    作者听着马俊仁的即兴发挥。    
    作者知道这一片即兴发挥里面包含着营养学的真才实学:不仅要注重吃什么,还讲究如何吃。就拿喝酒来说,同样的酒同样的菜,就有不同的吃喝法:一是吃喝的顺序,酒和菜和汤的此先彼后。二是冷吃冷喝还是热吃热喝,三是慢吃慢喝还是快吃快喝,四是独自喝还是与人喝,是情投意合喝还是情绪烦闷喝。这些奥秘在往下有关马俊仁营养学的叙述中或许还有篇幅发挥。    
    作者一边听马俊仁长篇大套,一边却想将话题暂时回归他的童年故事。    
    作者笑着插话:你还没有讲到减肥呢?    
    马俊仁可能觉得自己发挥得太远了,他吸了两口烟说道:减肥最根本的就是少吃多运动。多运动不谈了,咱们就说少吃。说了半天,少吃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过去我怕饿,研究一个玉米面饼子顶两个吃,冷吃热吃慢吃快吃,是哄自己的嘴,哄自己的肚皮。现在要减肥,无非也要想办法哄住自己的嘴,哄住自己的肚皮。如果轻而易举管住自己的嘴和肚皮,就什么秘方也不用了。    
    作者说没错。    
    马俊仁说:你要是一道菜一道菜地吃,那我就告诉你,先拣最爱吃的吃。这样上来菜,你越吃越不爱吃,你就吃不多。要是先上来你不怎么爱吃的饭菜,你吃了个七八分饱;再上来你爱吃的饭菜,你接着往里吃,十分饱了;又上来你更爱吃的,你还收不住接着吃。这种吃法是过去喂猪的方法。凡喂一样动物,想让它长膘长肉,就这么喂法。先喂它不太爱吃的,能填多饱填多饱。它不吃了,再上一道食,比刚才的香,是猪是牛就又接着吃了。吃够了,你上它更爱吃的,那它的胃就超水平发挥了。所以,想胖,就用喂猪的方法喂自己。想瘦,就倒着来。    
    我们都笑了。    
    作者问:还有呢?    
    马俊仁说:你要是吃的东西定了,比如是一饭一菜一汤,饭是馒头,菜是油菜,汤是蛋汤。你要是先吃馒头,吃八分饱了,再就菜接着吃,吃饱了,再往里填汤,你肯定就容易胖。你要是先喝汤,再馒头就菜吃点,可能就少吃少胖。一般先吃饭后喝汤,容易吃多吃胖。但是,也不能说饭前喝汤就少胖人,如果一上来先给你来一小碗开胃汤,可能比饭前不喝汤还吃得多。总之,个人要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调整一下,哄住嘴和肚皮就完了。这方法有的是。    
    与作者同来的朋友问:有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    
    马俊仁说:有的是,随便说一个。早饭不说了,中饭晚饭前,你吃一个核桃。    
    那位朋友问:那不添胖吗?    
    马俊仁说:要会算账。一个核桃去了壳,剩下核桃仁,不要买那种糖化加过工的,就这么一个普通核桃,放到嘴里一两分钟细嚼慢咽,不费事吧?细嚼慢咽完了,你的嘴你的食道你的胃也被油了一下。往下再吃什么就少了三分。再说核桃是补肾黑发的,一天两次,保证头发比焗油还强。    
    作者说:老马,看来你从小就爱琢磨。    
    马俊仁一摆手:人穷思变,不琢磨不行嘛。    
    这一句话又引出了意想不到的话题。    
    


第二部分大山里的孙悟空(6)

    马俊仁说,他那时成天要跑路,上学去一二十里,回来一二十里。上山跟爷爷采药,更要跑路。这还都是有山有坡的赖路。后来搬到鞍山市了,爷爷还在山里,一百多里地回去看爷爷,全凭两条腿连走带跑。他说,上学时回家就要干活,所以跑的路上总在想怎么早到快到。一天到晚琢磨这里的道理。    
    作者觉得这个话题有些重要,便问:你当时琢磨出什么了?    
    马俊仁说:除了让自己能跑,两条腿有劲儿,喘得上气来以外,第一个就琢磨路近路远,想办法挑条近道。    
    作者问:第二呢?    
    马俊仁说:第二,还不能光看远近,得看路好坏。这条小道是近点,可是路陡,你就得衡量。冬天有冰雪时,路短也不一定合算。    
    作者接着问:第三呢?    
    马俊仁说:第三,还要看当时情况。这段路本来挺好,能最快跑到目的地,可是发水了,你就不能还跑这条道。那条道不错,是近道快道,可是你今天脚崴伤了,不得劲儿,那条路上有几个大陡坡,那宁可走另一条远道。    
    作者问:第四呢?    
    马俊仁说:第四?要看路的搭配,这第四条我那时候琢磨了不少。你早晨一醒来,人还不精神呢就赶路,肯定大平道的先连走带跑一段比较合适,再爬坡也用得上劲儿。你人没醒够呢,一上来就爬坡,肯定把人闷住了。所以,一段路这么路线是先平道后陡坡,那么路线是先陡坡后平道,挑不同路线,平道陡坡搭配不一样,要搭配好。你要是走到最后一点劲儿没了,给自己留个最陡的坡,也是为难事。    
    马俊仁这番话让作者想到体育场上中长跑的体力分配,想到起跑、加速、匀速、跟跑、领跑、直道、弯道、冲刺这些概念。    
    作者说:你刚才的话让我联系到长跑中的全程体力分配。    
    马俊仁说:这是个节奏问题。你跑5000米、10000米,如果对手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你的运动员冲刺速度又比他好,那你的节奏方案很简单,一路上紧跟着他,到最后冲刺超过他。如果你的对手里没有世界纪录保持者,你又想为国争光创世界纪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案,用你的二号或者三号选手模仿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前面领跑,保持他跑前多少圈的速度节奏,让一号选手跟着这个模仿的世界纪录,最后冲刺超过他,牺牲二号、三号,打造一号。    
    作者问:怎么让领跑的选手保持世界纪录节奏?    
    马俊仁说:预先就有训练,到现场我在看台上还可以指挥。    
    作者问:如何指挥?    
    马俊仁说:这我一般是秘密。    
    跑步和吃饭喝酒一样,全看搭配。同样的体能,你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顺序,就能跑出不同的结果来。另外,确实看你和谁一块儿跑,你要是和狼一块跑,狼在后边追,你跑得准慢不了。当然你得胆大。胆小的话,狼在后边一叫,你腿软趴在那儿了。    
    作者说:看有关你的资料,说你小时候上学回家的路上就遇见过狼。    
    马俊仁说:可不是。一开始以为是条狗,后来才看出是狼。真要遇到狼,你还真不能跑,因为你跑不过它。你要跑得比它快,你也就撒丫子了。没它跑得快,你就不能让它从你背后扑上来。我就一边退着往回走,一边看着狼。那时候要和狼斗胆儿,主要是斗眼睛。    
    作者问:什么叫斗眼睛?    
    马俊仁说:狼看人看眼睛,它一看你眼就知道你是胆大还是胆小,你是害怕还是不害怕。我当时就睁大眼看着狼眼,我绝不能怕。就这样,它也看着我眼。它不敢接住我盯它的眼光,闪开,我就赢了。我就这么着往家退。我从小和狼相遇不要说,家里也养狗,后来又喂过马喂过骡,知道和动物面对面,也是个眼睛的问题。咱们人看人,都看对方眼。动物也一样。不要说牛马,连麻雀都一样。你不相信,路旁树上有麻雀,你不用眼看它,你走着路说着话,打着手势过去,常常惊动不了它。你用眼睛看它,哪怕是悄悄走过去,它就扑棱棱飞了。麻雀盯着你眼睛呢。    
    所以,一个人要有眼力。眼力很利害。那天,和狼较的就是眼力。直到离有人家的地方近了,眼力没软过。狼最后也就只能不了了之退了。    
    作者饶有兴致地看着马俊仁。他从小这种穷则思变的琢磨劲儿,真让我想到此孙悟空同彼孙悟空相同之处:彼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也是不断琢磨的,而且,也是从花果山时代就爱琢磨的。    
    马俊仁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人穷志短”。    
    马俊仁说:人穷志不短才应该。    
    马俊仁这种“人穷志不短”的琢磨,使得穷困添了希望。    
    有人进来汇报,又有人牵来母獒要配种。    
    马俊仁站起出去,我们几人也趁机活动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