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423-刑侦前沿 >

第15章

5423-刑侦前沿-第15章

小说: 5423-刑侦前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乡党委书记说管5天饭,但刘光庭他们没去乡政府食堂,而是住小店,吃饭馆,吃不起好的吃次的,吃不起炒菜刀削面也饱人,用不着看人家脸色“讨”饭吃。刘光庭说别的能耐没有,这点志气还是有的。    
    这回好了,案破了,身心也轻松了,来了之后受的窝囊气也该放一放了。    
    吃过早饭,刘光庭去找乡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要带队去河北省参观,刘光庭说:“你别走。”乡书记说:“啥意思?”刘光庭说:“不到两天,案破了,论小时说多少个小时?当初你不让报案,居心何在?”乡书记说:“没工夫跟你说,我还得开会去呢!”刘光庭说:“我可以跟县里打个招呼,不让你去开会,你信不信?”看看时间不早了,再不走就该迟到了,乡书记只得向刘光庭赔礼道歉说好话。    
    刘光庭与刑警队的同志们回到县里,冯×已经先到了,他开着拖拉机来送锦旗。见到办案人员,冯×委屈地哭了,他说:“你们帮我把钱找回来了,也帮我把名誉找回来了,不然我说丢钱人家不信,说我不打算还贷款故意报假案……”    
     刘光庭感到足迹鉴定对案件侦破太重要了,自己已经掌握的足迹鉴定方面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他下决心要好好攻一攻这道关。    
    02    
    现场勘查发现的痕迹中,以足迹为多(特别是现在指纹的采样越来越少),用足迹作为刑事诉讼证据,在中国古已有之。    
    夏、商时期已有证据制度,但尚无有关足迹方面的文献记载。周代断案凭向“神誓”分辨是非曲直。到了秦代(公元前221年—206年)已把足迹作为侦破案件的证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墓葬群发掘出一批秦代竹简,上面记有五种秦法律令,其中《封诊式》篇内有:穴盗“贼死”、“经死”、“出子”等刑事勘查案例。篇中详细记述了现场足迹遗留位置及特征反映,其中的一段可译为:官府接报案后,令吏勘查现场,发现洞中和屋内有膝部和手指印痕多处,洞外有鞋印四处,印痕长1尺2寸,鞋印前部花纹很密,长三寸,像旧鞋。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了足迹的重要性。


《刑侦前沿》 第三部分第五章 足迹检验领域的新突破(2)

    宋慈(1186年—1249年)在《洗冤集录》《自缢》篇内强调,勘查“自缢”现场要注意,“若经泥雨,须看死者赤脚和着鞋,其踏处有无印下足迹”;在《溺死》篇中说,“若是失足,须看失脚处痕。”    
    民国时期《中央警官学校讲义》一书,专章介绍脚印检验、对比方法;上海市警察局冯文尧在《刑事警察科学知识全书》,对足迹步幅的长、宽、夹角、归类都作了阐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对足迹检验非常重视,公安主管部门经常组织专家进行探讨、研究,到60年代初,足迹检验技术日趋完善。我国从北到南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足迹鉴定专家,他们造诣较深,各有侧重,广为影响。    
    学习他人现有的科研成果,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作为刑侦技术人员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作为发明家,步他人后尘是没有前途的。刘光庭志在发明创造,面对足迹检验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和当代强手如林、现有技术覆盖方方面面这一现实,他并未望而生畏,而是静下心来,统筹考虑,有哪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探讨,人们忽略了什么,当前办案急需什么,努力从中寻找缝隙(也可说空白点),作为自己的攻坚目标,在某一点上钻深钻透,从而踏出一条新路。可是,缝隙在哪里?    
    葛友忠研究的“外实边推断年龄”已经先行一步了,能否绕开别人已有的科研成果另辟蹊径呢?    
    刘光庭苦思冥想。    
    刘光庭每次勘查现场都要绘制一幅“案发现场平面图”,必要时还将局部放大,或绘制成“立体剖面图”。他绘制的平面图,方位、角度、比例都严丝合缝,看上去一目了然。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向领导汇报时好说话,让未到现场的人看了图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绘图成了他刑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除了绘图,他还注意汇集与案件相关的各种资料,事隔多年之后,他谈起自己办过的案子仍如数家珍。    
    刘光庭翻箱倒柜,找出珍藏的案发现场平面图和办案资料,逐一分析研究。终于有一天,他眼前突然一亮顿时有了灵感——    
    足迹有落脚和起脚之分,落脚压力大,痕迹清晰,比较实;起脚压力小,痕迹比较虚,且因有些人抬脚时足尖后勾,容易破坏痕迹。所以,虽然案发现场的足迹往往是残缺不全,但不管缺少哪个部位,一般不会缺少后跟的痕迹。换句话说,案发现场留存最多的痕迹是脚后跟。    
    刘光庭自言自语:何不从落脚痕入手呢?    
    通过完整的足迹寻根探源,查找犯罪分子,且非易事,仅凭脚后跟留下的一块小小的痕迹,就想判断一个人的年龄?这是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被别人知道了非得说他异想天开不可。可是,世界上哪项发明创造不是突发奇想启动的?刘光庭自己说服自己:    
    试一试嘛,还没干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刘光庭认为此项研究意义重大,决心以此立项。    
    在现场勘查中,发现了足迹,并经排除工作确定犯罪足迹后,以足迹、鞋印检验分析推断出罪犯身高、体态、年龄等,是刑技、刑侦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但其中推断年龄有一定难度,也是痕迹学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当时情况看,对年龄的分析、推断的检验工作,多为以经验为主体的专家和常年在第一线工作,积累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所掌握,通常一般人摸不着头绪。刘光庭想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汇总起来,通过研究、探索,务求使特征认定的标画接近统一和公认的标准,以利推广应用。    
    刘光庭先在民警中间开始研究,有空就让人家“走两步儿”,如此方便则方便,但毕竟对象有限。随后他去工厂采样,职工年龄比民警要复杂,但仍然相对集中,大多在20岁至50多岁之间。有一天,发现公安局传达室69岁的老门卫穿了双旧鞋,刘光庭觉得很有代表性,于是他特意到商店买了双新鞋跟人家换。69岁的人作案不敢说绝对没有,肯定稀少,但采样面必须宽,否则影响资料的精确度。    
    刘光庭把不同年龄人的鞋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总结普遍性,寻找特殊性,再落实到年龄上,计算概率,发现其中稳定性、规律性的东西。    
    刘光庭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多方入手进行样本检材的收集、检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现场勘查中,直接提取的鞋印,即在鞋印上检测,将情况作好记录并拍照,破案时验证其准确程度。    
    2、现场提取的石膏模型和静电吸附的平面鞋印。    
    3、去工厂、学校收检工人、学生穿过的旧鞋。(如保定市××机械厂、保定市警察学校等单位),对所收的鞋,让人把写清身高、性别、年龄等情况的纸条塞入鞋内,测验时与纸条内记载情况相对照。    
    为此项研究,刘光庭前后收集鞋样900双,并从工厂、学校收检到的旧鞋中筛选出50双样本,又在1993年至1994年6月收集的217双鞋中筛选出43份样本,均逐个进行检验和盲测,对照掌握的实际年龄情况进行了计算统计。    
    与此同时又对穿有鞋的无名尸体的鞋进行推断年龄的探讨,可以说又拓宽了足迹检验的范围。    
    刘光庭在勘查现场的实际办案中注重收集;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足迹对推断年龄方面一些发现记录下来;并对各种穿过的鞋子、石膏检材、样本等数据进行逐个分析、观察、检验汇总;将所检测的年龄资料与已证实数进行归纳,用回归方程与概率统计求得进一步的量化验证。    
    研究过程中,他们向公安部解云、程国恩、张玉结、周其煌等专家和驻本市的省职工医学院、省气象学校的老师请教,各位专家在业务理论、机理方面都对他们给予帮助和指导。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落脚痕推断年龄技术日趋成熟并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技术指标:    
    1、对现场的平面鞋印、赤足印、立体痕、石膏模型的年龄推断,差±2岁之内。    
    2、鞋后跟磨损推断年龄,经过筛选的43双鞋,盲测及10起案例均在±2岁之内。    
    专家鉴定意见:    
    课题组立项明确、设计合理,所提供的资料齐全、资料可靠,盲测43例及10起案例的相关与回归计算,符合统计学要求。


《刑侦前沿》 第三部分第五章 足迹检验领域的新突破(3)

    课题推断年龄的方法与已有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对年龄段的标画及端点定位反映明显;    
    2、对检材或地面痕迹能用垂直观察、侧光、逆光、起伏两端、虚实相连、相接线等方法,也可综合利用确定年龄;    
    3、对标定的端距读出1mm一岁,不需设公式计算;    
    4、测定年龄范围跨度大(17岁—69岁),推断年龄误差小,在±2岁之内;    
    5、对穿有鞋的无名尸,用其鞋推断年龄,拓宽了痕检应用范围,它与以人体、器官、骨骼、牙齿等推断年龄相比,方法简便,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减少工序、缩短推断时间。    
    6、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广,适合刑事侦查工作需要。    
    该课题成果新颖、科学、实用,是一种新的推断年龄的方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较好地解决了根据鞋印和穿用鞋子推断年龄问题,在案件侦破工作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尽快推广应用。    
    1994年12月3日    
    社会效益:    
    本研究多次在全国痕检技术交流会上向晋鲁豫津等省市及公安部二所交流过,经应用效果理想,推断年龄差在±2岁。    
    “落脚痕迹及鞋后跟磨损推断年龄”技术,能使侦查破案缩小范围,提高工作效率,为破案打击犯罪缩短了时间。此项技术容易掌握,准确率高,是一种适合基层应用的好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应用此项技术已破案150余起,仅在保定市就破3起无名尸案、6起凶杀案、串并案18起。    
    03    
    [案例一]:    
    1991年初到1992年3月22日,保定市连续发生撬盗保险柜案件29起。某厂车间还在生产,财务室保险柜就被撬了;地区交通队门口有人值班,事故处的保险柜也被撬了。一时间,弄得企事业单位都很紧张。    
    刘光庭把全市保险柜情况摸了个底,作一番剖析,再把一个被撬过的保险柜抬到局里,趁着二处(管内保)召集全市保卫干部开会时,给大家讲有关保险柜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要求各单位:要加强管理;安排好值班;不要多留现款,超过规定部分交银行,随用随取;存放保险柜的地方要保持清洁,发案后便于收集线索……虽然做了努力,但发案势头未能遏制。    
    每次发案,刘光庭都跟着出现场,他把18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场资料汇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