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61-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 >

第17章

6061-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第17章

小说: 6061-多一个心眼多十倍机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篇一律的使用《人性的弱点》一名,但真正能领悟此书的人,从中得到的依然是卡耐基有关“修塑自我,影响他人”核心思想的点化。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交往,然而如何在社交中提高自我的个人影响力——这是很多人都在关心、但也深受困扰的问题。最近互联网上正在热贴的一篇文章叫《教练的智慧》(作者不详),其中就提到关于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性。我觉得诸位去读一读,可能会受到启发。文章举了一个十分扼要的例子:说的是有一次一位学员在为自己开脱时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受了他们的影响。”教练当即问到:“为什么不是你影响他们呢?”    
    是啊,当你没有影响对方,反被对方影响时,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呢?我们为什么总是被影响,而就没有办法影响对方呢?”    
    让我告诉你,这是因为你身上缺少影响他人的质素。    
    什么是影响他人的质素呢?这个问题要是系统起来就很庞杂,所以我不想说太多,只是简扼地提及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形象;另一个是仪态。也就是说,你提升了自己的人格形象和仪态仪表,其他方面的要素就自然被牵动起来了。    
    形象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标签,同时也是展示个人魅力的表现形式。很多人一提到形象就会想到怎样包装自己的外在,这就大错特错了。你想想看,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又不是做明星,你的主要接触面多在同事和亲友或是生意场上的客户之间,人家认同的是你的德行,如果你德行不受人褒扬,即使你空有一副明星般的皮囊又有何用呢?    
    我们大家每个人心里都有衡量他人形象的标准,但无论是什么标准,大家都会认同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那些外表上长得英俊漂亮,穿着时髦阔绰,语言哗众取宠的人未必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甚至还会给人留下粗野、鄙俗、轻佻、浅薄的印象。相反,有的人虽然长相一般,但胸怀宽广、品德高尚、平易近人,加之具有从容不迫、坚忍自律的个性,所及之处,都能发出一种磁石般的魅力信号。这种信号,就是我说的具有影响力的形象。    
    春秋时期的晏婴外表就对不起观众,《三国演义》中孔明夫人长相也摆不上桌面,可是我们后人谈论他们的影响力时,给予的是什么评价?前者是智慧,后者是德行!《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整个一个“土老帽”,可是这丝毫也不妨碍他骁勇善战的智慧与爱兵如子的德行,他的形象不但在剧中人物中最具有影响力,而且也影响了银屏前所有的观众。    
    知道体育的人一定会知道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你知道当初他是怎样当上奥委会主席的吗?那是2001年,国际奥委会要在5个候选人中遴选一个国际奥林匹克“家庭”的新任“大家长”。选主席当然不是“选美”,而是注重个人的影响力,最后就是这个素有“干净先生”的罗格先生当选。为什么人们叫他“干净先生”呢?因为当时国际奥委会官员们正值丑闻缠身,罗格是五位候选人当中惟一与任何丑闻都不沾边的官员,加之他的竞选演说没有任何水分与泡沫,这种德行与智慧综合于罗格一个人身上,就形成了“罗格版”的个人形象,不但征服了绝大多数投票者,而且多少也让当时“噤若寒蝉”的国际奥委会多少透了口气,挽回了面子啊。    
    我说到影响他人的最主要要素是德行与智慧,但诸位千万也别忽略了足可以与德行等量齐观的要素,那就是个人的仪态仪表。    
    仪态仪表与我前面提到的外在包装并不是一回事。请诸位不要混淆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仪态端正,服饰得体,加上优雅的举止,就会容易与身边的同事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同事之间的亲和力,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仪态的力量并不是什么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具体指的是一个人在公众场合或在公关活动中有必要检点自己的举止。根据商务礼仪的惯例和规范,公关人员为了培养出好的风度,必须刻意训练自己站立行的姿势、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在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刻意地去做让人感到很虚伪的事。比如在职场里,男士为女士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是不必要的,要是遇上生性敏感的女性,人家还以为你冒犯了她呢!    
    当然了,服饰也是影响仪态仪表的要素之一。尤其是职场,我们一般都讲究着蕴含企业文化的职业装,因为职业装本身就是影响他人视觉的“门面”,现在年轻人穿着都讲时尚,你讲时尚可以,但不能在客观效果上与自己职业文化形成对抗,况且时尚也是有“度”的。如果时尚玩过了度,即使形成了影响力,那也是负面的。比如最近一些电视“酷星”推崇“破坏装”,什么叫“破坏装”?不好好穿衣服呗!这种装束只要招摇过市吸引注目礼的话没人管你,可是如果你是上班族的话,也跟着凑热闹,一条好端端的牛仔裤,非得弄把刀子,唰唰唰来几刀,以为这既显档次又显个性,怪怪诞诞地走进公司,冷不丁引来个别女同事一声嗲叫:哇塞——好好好酷耶——!都能看到腿腿了耶——!你这饭碗还能混下去那才叫怪!    
    此外,仪态中的示意动作也很重要。它既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又能从中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最普遍的示意动作(包括眼语、微笑),是从相互问候致意开始的。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辨别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使你在遇到无声的交流时,更加善于观察,避免误解。示意动作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对于有意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人来说,这是不能忽视的。


第09讲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二、凡事比别人多想一步

    我们常听老人说下棋要想三步。其实,只想三步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能成为象棋或围棋高手的,决不仅仅就是老人们所说的“想三步”。他们深知,“想三步”这种雕虫小技人人都会,真正有心眼的人,就是要比对手多想几步。也就是说,能比对手多想的棋手,才是棋坛取胜的关键,没有这个心眼,就休想在棋坛上所向披靡。    
    如果当初的那个苹果不是掉在牛顿头上,可能今天我们能够得到依然是:今天真是倒霉,这个讨厌的苹果为什么偏偏落在我的头上?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这种说法在精神意义上解释得通,但在很多时候,比别人多个心眼,可能比付出努力更具说服力。    
    人不同于动物,就因为人是高等动物;而比高等动物更高等的是,比普通人想得更多的人。所以有人说,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比别人多想一些。    
    诸位可能平常既谈政治,也谈哲学。但你想过没有,如果政治成“家”或哲学成“家”,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政治家对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只有一个,而哲学家的回答却有很多个。我们平素面对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不是政治,而是哲学,所以,我们为人处世,谁比谁多个心眼,谁就是最不易遭人算计的人。    
    就比如关于牛粪与鲜花的关系,人们定势思维中的“鲜花插在牛粪上”是天大的笑话,如果你缺心眼,就会把这二者绝对地区别开,而有心眼的人却说,“鲜花不插在牛粪上,却能长在牛粪上”,因此他会把牛粪用于浇灌鲜花,让鲜花长得更鲜艳。    
    人类的基本算术都认同“1+1=2”,但谁能说那些从生育学中产生“1+1=3”的联想没有合理性呢?这就说明,人类世界没有边境,科学没有止境。认识世界需要心眼,发现世界中的世界更需要非凡的心眼。那个叫哥德巴赫的科学家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1+1=2”奇妙的猜想,这个猜想原先还只是多个心眼的猜想而已,后来我们的陈景润却用了一生的研究,为这个科学之谜的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者与凡人的不同,其实也就是在科学的领域,他们总是比我们多想了那么一步。    
    普通人在科学领域可能难有科学家那般深入研究的心眼,但普通人与普通人打交道,双方比高低的事常而有之,因而斗心眼的事也常而有之,如果你只认定自己心里亮堂,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那么遇上稍稍爱耍小心眼的人,那倒霉的一定就是你。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那些凡事都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的人,并不一定凡事都抢在别人前头,但只要他拿定主意动手了,就一定十拿九稳。为什么?因为他经过深思熟虑,对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估计比别人更充分,因此也就有了相应的临场应对能力。    
    古人说的“后来者居上”,从某种意义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似乎存在着冲突,说来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是在行动上抢了先,在方法上由于欠思考而吃得不得要领,因而他很可能只能吃到螃蟹的一只脚,而“后来者居上”之所以能真正大口大口地吃到螃蟹的肉,就是因为他善于趁着“第一个吃螃蟹”者在啃蟹腿的时间里多了个怎样吃螃蟹的思考。诚如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说明,凡事争先未必佳,只有多个心眼去思考,把成与败考虑充分,才能得到“格物”致胜的法器。    
    诸位可能都看过现在很多电视台举办的竞技娱乐节目,其中最有趣的是主持人安排同一个竞技项目让几个参与者分先后依次去体验,结果胜者往往是最后一个。为什么呢?因为前几个体验失败者都是最后一个体验者成功的垫背呗!除非最后体验的这个人是个没头没脑没心眼的蠢蛋。    
    我们都坚信客观世界只有一个,但“智慧”二字却把人的生存状态分成了两种迥异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不善独立思考、缺乏心眼的人;第二种人凡事都喜欢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因为他们总是比庸才们想得更多,做事的把握性比庸才们更大,胜率更高,所以他们总是比庸才们走得更远,这种人则属于英才世界里的人。    
    言至此,诸君更愿意把自己列入哪个世界?这就得靠你自己多个心眼掂一掂了。


第09讲  为人处世,贵在用心三、陪玩心眼的人“玩”心眼

    在国人把“阶级斗争”当作生存基础的时代,委实造就了许多“好斗分子”,他们成天不想别的,一门子心事都在琢磨着又有谁可以抓出来“斗”一“斗”。“斗争”“斗”得大家都惶惶不可终日,而那些爱玩心眼的人则是如鱼得水,今天斗这个,明天斗那个,冷不丁哪天自家后院起火,玩心眼的人也被同样爱玩心眼的人抓住了什么辫子,那绝对是逃不出同样挨“斗倒批臭”的命运,这种把全身心都放在“斗争”上的历史,的确是让国人经历了或见证了与一幕幕“人折腾人”的无聊快感,在这种无聊的快感之余,当然是折腾掉了我们的国力,折腾掉了我们本应有的人际和谐,所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再讲玩什么心眼,多少心里会犯点儿怵,觉得与人玩心眼实在是再无聊不过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