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32-我哥本山 >

第16章

632-我哥本山-第16章

小说: 632-我哥本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的掌声。    
      仪式结束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宴会开始的时候,已经过了一点半了。我们几个组织人员一大早就起来,都已经饿得不行,差点虚脱了。    
      席间,同学们进行了文艺表演。于占中和毕纯生表演了一个跳大神儿:本山和我,还有詹秀兰、周影、朱凤霞唱了一首《常回家看看》;周树林讲了个笑话《张作霖封官》。本山也讲了个笑话,还唱了一段《梁赛金擀面》。    
      吃完了饭,我们又进行了一场篮球赛,又本山和他的随行人员组成一队,我们同学组成一队。比赛进行得非常热闹,我们又看到了当年在球场上那个活跃、难缠的本山。只是,我们今天看他打球,和当年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了。    
      联谊会结束,本山送给我们每人一件礼品:男的是一个小闹钟,女的是一个精美的手表。本山说:“男生钟、女生表,年龄不小,要争分夺秒,把日子过好。”    
    


第三章 乡情难忘综艺大观

     同学会结束后,本山把小品《同学会》的作者张弘波邀请到了沈阳,会同张惠中、范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再创作,准备搬上舞台。《综艺大观》的策划人孙滨到本山家看排练情况的时候,正巧看到了本山同学联谊会的录像带,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要本山在同学中找一个人去参加综艺大观,并要求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到时候进行现场采访。本山首先就想到了我,并把我们之间交往的事向孙滨做了介绍。本山说:“干爸干妈是两位善良的老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帮了我一把。我在他们身上学会了怎样做人。如果可能,让他们      
    二老也来参加《综艺大观》,效果一定不错。”    
      孙滨听到这个故事深深感动,立即答应下来。    
      6月22日晚,本山给我打来电话:“兴华,我是本山,告诉咱爸咱妈,还有你,做好准备,去北京参加175期《综艺大观》,费用不用你管,过几天再听我的电话。”    
      我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妈。妈非常高兴,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活了七十多岁了,还能进北京,上中央电视台!    
      6月30日晚10点10分,我和爸妈还有我的儿子,登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爸妈都是第一次坐火车,感到很新奇,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在我们村里,有很多的老人一辈子也没见过火车,像《刘老根》插曲唱的那样,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能去趟“较大城市铁岭”,就算是见过大世面了,很了不起。    
      爸趴在卧铺上,怎么也睡不着。感情这火车的卧铺就是再舒服,也赶不上家里的火炕稳当、宽绰。他从车窗往外看,此时已经是后半夜了,只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灯光一闪而过。路过沈阳的时候,爸问:“兴华,这是什么屯子,灯这么多,这么亮?这得费多少电呐。”是呀,爸妈平日里生活非常节俭,灯泡从来不用度数大的。这城市里的灯这么整宿整宿地亮着,能不让他们心疼么。    
      我告诉他这不是屯子,是沈阳,全国第四大城市。    
      爸说:“就是过去的奉天吧。有北京大没?北京有这好么?”    
      我说:“北京是全国的首都,比沈阳大多了、也好多了。爸,您别急,明天咱们就到北京了。”    
      我能理解爸的心情,这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走这么远的路程。这都多亏了本山,让两位老人有这样的机会。    
      上午十点多钟,我们到达了北京站。在出站口,有个人举着一个《综艺大观》的牌子,下面写着我的名字,是来接我们的。    
      我们来到了雅园宾馆。刚刚安顿好,《综艺大观》的主持人周涛和嘉宾主持重庆电视台的龙勇就赶到了,紧接着本山也到了。二位主持人非常平易近人地向我们了解本山过去的一些事,并对有关的注意事项做了安排。    
      晚上,我和爸妈来到中央电视台进行备播,张惠中、范伟、张彤(吉林演员)和小品《同学会》的作者张弘波也都来了。    
      我抓紧这个时间,跟周涛说件事,让她在电视上一定要宣传一下我们莲花,提高一下知名度。这是临来前乡党委书记扬永山交给我的一项重要任务。    
      周涛愉快地答应:“难为你们,能想着家乡的发展,我一定尽力。”    
      第二天,本山到南方一个城市去演出。他安排了两台车,并派人领我们到各大旅游景点游览观光。我们到了长城,还到了天安门,这些都是平时在画上或电视上常看的地方,如今真的就来到了跟前,感觉确实是不一样。妈一路上高兴得合不拢嘴。爸性格内向,心里高兴也看不出来,只是“叭嗒、叭嗒”地抽烟。    
      7月3日晚是正式现场直播的日子,我们早早就来到了现场。首先上场的是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粗犷豪放,很有气势。接下来是相声和魔术,然后是本山、范伟、张彤表演小品《同学会》:    
      经营不太景气的公司经理范伟举行一个同学会,想请著名的企业家——老同学吴德贵帮帮忙,投入点资金。当本山扮演的吴德贵上场时,范伟以貌取人,把一身农民打扮的吴德贵当成了打工的。后来范伟才想起来了,他叫“老疙瘩”,却记不起来他的大名就是吴德贵。紧凑的故事情节,加上演员们出色的表演引来台下一阵阵掌声。最后吴德贵说:“你怎么只记得当今的吴德贵,却忘记了过去的老疙瘩呢?你只知道吴德贵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可过去他和你是前后座。咱们是同学,咱搞同学会就是要找回当初的那个纯劲儿,那个真情!”    
      小品结束,观众热烈鼓掌。这时候,我和爸妈一起上场,爸坐中间,右边依次是妈和周涛,左侧是我和龙勇,本山就坐在妈的身后。周涛先介绍我们的情况,介绍得很细致,提到了莲花乡,还提到我是农业助理(我当时的任职)。然后,龙勇就采访我:“兴华,我们知道你和本山是同学,那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本山走进你们的大家庭呢?”    
      说实话,我是头一次面对那么多的观众、那么多的摄像机和刺眼的灯光,心里真有点紧张。我强作镇静,命令自己稳住,按照事先想好的说。我简单地把我和本山认识的经历叙述了一遍,没出啥差错。说完了这段,我也就放下了包袱,心里的紧张缓解了不少。    
      龙勇问妈:“大妈,当时家里有几个孩子呀?”    
      妈说:“六个。”    
      龙勇说:“六个孩子,加上本山就是七个了,那不是负担更重了,日子更紧了吗?”    
      妈说:“我瞅这孩子怪好的,挺苦,还挺会来事儿。”    
      龙勇问:“大妈,当初您对本山像亲生儿子一样平,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吧?”    
      妈说:“我没想到,没想到本山出息成这样。”    
      龙勇问:“大妈我问一下,本山现在出名了,是红人了,他对你们家人好吗?”    
      妈说:“好啊!他哪年都抽空回去看我,给我的生活都安置好了,让我们享受去,说我年轻时受苦了。”    
      周涛说:“大妈,现在是干儿子孝顺还是亲儿子孝顺?”    
      妈说:“干儿子孝顺呗,把我亲儿子都带动起来了,哪个也不敢(不孝顺)啊!”    
      龙勇又问我:“兴华,本山就真的对干爸干妈这么好吗?”    
      我说:“的的确确是真的,本山常对我讲,老人生了你们六个,却养了咱七个,一辈子不容易呀。不孝敬老人,我是不高兴的。”    
      龙勇问妈:“平时本山不在身边的时候,你想不想他?”    
      妈说:“我想啊,我一听说有他的小品,我就惦着。这回来,我都半年没见着他了。”    
      周涛对本山说:“本山,干爸干妈对你咋样?说说。”    
      本山从周涛手中接过话筒说:“我不用细说了,要不好今天也不能来这儿。可以说,是在我念中学的时候,我人生命运最苦难的时候。我当初只有十五岁,这个时候没饭吃是很难的。当时兴华帮了我很多忙。我觉得这位老人之所以伟大善良,(在于)她不知道我(会)出名。当初我只能把中学读完,能混饱饭,就不容易了。我在他们面前,可以说基础很好,学到了什么是善良,什么叫做人。我会像对待我自己亲生父母一样来对待他们,请他们二位老人不要有后顾之忧,因为后面有强大的靠山。”    
      本山的话说得非常质朴、感人,引起热烈的掌声。    
      周涛问妈:“还有什么嘱咐本山的?”    
      妈说:“我也挺惦记他,他从小就没妈,也是个苦人,我和他有同感。(对本山)本山,今后自个儿要注意身体呀,冷了热了的,妈惦记你呀!”    
      妈说得很动情,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    
      演出结束后,爸妈被观众团团围住,问这问那,尤其是老年人。有一个老太太拥抱着妈哭了,说妈心眼好使,太伟大了,太有功劳了,给全国人民培养出了一个笑星。一个青年紧紧握着本山的手,动情地说:“你都成了大明星了,却不忘本,真了不起。”    
      人们意犹未尽,始终围着不愿离去。本山搀着妈,满脸是汗,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从人群中走出去。    
      4日的中午,我们家人和本山还有范伟、张惠中等一起坐飞机返回沈阳。上飞机时,本山一手搀着爸,一手扶着妈,连推带拉地上飞机,弄得浑身都是汗。由此可见,本山对干爸干妈的一片赤子之情。    
    


第三章 乡情难忘妈的心病

     妈辛苦一生,操劳一生,虽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身体却很硬朗,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思维敏捷。除了有轻微的骨质疏松症,走路有点吃力外,没有其它的病。但是最近两年,她却得了个“心病”。    
      2002年春节,电视剧《刘老根》在中央台第一套节目中热播,收视率相当高。我们全家人自然是最忠实的观众,一集也不落。妈更是如此,每天晚上八点十分,她便准时地坐在电      
    视机前,雷打不动。这工夫谁要是换个频道,她准和他急。    
      电视剧不过是人们一种消遣的东西,从中找乐,如果能有点教育意义当然更好。不过这看戏的人和看戏的人不一样,看戏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孩子看的是哪段戏有意思;年轻人看的是哪个演员长的漂亮;老年人则不同,看着看着就进到戏里去了。妈的心随着情节的推进也跟着变化,“刘老根”的命运时时牵动着她。她认为,“刘老根”就是他儿子本山,剧里发生的事就是真事。“龙泉山庄”刚开业的时候,客源稀少,经营困难,把妈急得在地上团团转,愁个够呛。    
      “你瞅把本山急成那样,他又和二儿子整不到一块儿去,这可咋整?”    
      “兴华呀,你快帮着想点法子,给他打个电话。我告诉你电话号,一会就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