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校园民谣 >

第1章

校园民谣-第1章

小说: 校园民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而如今,这证明与印迹,却在商品大潮的滚滚红尘中,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我们,甚至很难听到一些旋律清新、富有校园味道的声音了。〃 
  校园民谣是校园歌曲,还是〃校园+民谣〃或者只是一种商业标签? 
1。 曾经校园年华,离开校园后的不久,静下心来,审视校园民谣 
  逝去的校园民谣(上) 
  逝去的校园民谣(中) 
  逝去的校园民谣(下) 
2。 台湾风潮:《外婆的澎湖湾》、《童年》……或许可以说来自台湾的〃校园歌曲〃是更早形式上的校园民谣,我们可以注意到,台湾的这类歌曲更为朴素,较少有爱情因素,或者说更有〃童谣〃的味道,而正是爱情因素使我们的校园民谣带上了一种风花雪月的情绪与伤感。 
  闪亮的日子:罗大佑 
  且歌且行黄舒骏 
3。 当一种现象成为风潮时,总会有许多带学者气质的人用学究式的眼光去考究。姑且不说对错,这种学究式的眼光往往带有局外人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更客观,当然,要排除里边的功利因素。 
   这么早就回忆了(1) 
   这么早就回忆了(2) 
   这么早就回忆了(3) 
   这么早就回忆了(4) 
   这么早就回忆了(5) 
  旁观者的眼光也不尽然相同,或许下面这篇短小的文章显得更精悍,因为作为学术研究来讲,应该尽量减少其中的感情因素,上面李皖的长篇大作里还是感情词汇嫌多: 
   民谣的误读 
4。 作为大陆校园民谣的抗旗人物的高晓松,现下已是Sohu的娱乐总监,过了这么些年,我们不妨回头仔细看看他。个人的感觉,很欣赏他的坦诚与直率。想问的是,是否真的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高晓松 
  个人感觉:校园民谣是种非常个人化的情绪与感受。因此它也仅适合个人化的场合,一旦被商业化与大众化,打上工业的烙印,那一点点风花雪月就迅速枯萎了下来。 
5。 下面这些文章,是我的一个同学——他曾经是,而且我以为现在他心底里依然是,校园民谣的呐喊者——所写。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距现在也有三两年了,回头看看,封存在里边的感情依然真实。 
  关于校园民谣(1) … charm 
  关于校园民谣(2) … charm 
  还是这个charm同学,不多久写下了这么一些文字,可以看作是哀歌或批判: 
  我们的歌 … charm :这是他回忆那个短命的清华校园歌曲协会的文章。最后的哭泣该谁来承担? 
  民谣的丧钟 … charm :李健、缪杰,是高晓松之后清华校园民谣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这场告别演出我也去看了,很同意charm的看法。另外,从头到尾我对校园民谣都不怎么感兴趣,偶尔校园民谣式的情绪也会笼罩自己,但这种个人化的情感就让自己一个人来体验,没必要也不可能宣扬于外。 
6。 批判得也够了,事情能浮出水面,总有其理由,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份自己的校园民谣。 
  蓝色理想 
  我一路走来,且歌且行 
  大三以后:这是清华校园歌手的一篇歌词。对校园民谣来讲,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因为其描写对象就是那种简单而微妙的生活与情感。 
  那些让我动情的歌:这种感情只有是个人的时候才是真实的。 
  从齐秦的《世纪情歌》开始随想:少年心气,或许老年人回忆时是平淡,少年人回忆时,就只有伤感了。 
7。 校园摇滚:当我们不再伤感与风花雪月时,心头只有了愤怒。风花雪月倾向于个人体验,愤怒与抱怨则倾向于社会与外向。其实可能是关注度不够,当许多人男生抱着民谣吉他在女生窗下低吟浅唱时,另一些男生则在地下室里抱着电吉他在怒吼。校园民谣或许已经死亡,校园摇滚却一直在生生不息,更有地火的气势。相比起来,如果说校园民谣是在个人的圈子里转圜,结果圈子越缩越小,校园摇滚则试图冲出校园这个围墙;尽管这两种努力最终多半都以失败告终。这或许是校园音乐更大的悲哀。 
  都能玩摇滚了,我们还想要什么:自然那种酸掉牙的校园民谣也不要了。 
  我们忘了:那种感情或许并没有忘,只是小心的收拾封存了起来。 
  幸福大街:吴虹飞与李健他们可算作同年次的,一样年代,两种感触。 
  如果我们扩大一点视界,爵士等其他形式也进入我们考虑范围时,色彩就会更丰富一些: 
  关于张盈: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声音 
8。 当校园民谣与摇滚有了点交集的时候,事情会带上另一种色彩,到此,校园已成了音乐的一个特殊消费市场: 
  号称第一个中学生乐队的〃花儿〃: 
  OH!…那些〃花儿〃 :〃花儿〃的出现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音乐界的一个奇迹,无论你对他们褒贬与否。 
  幸福的〃花儿〃 
   〃花儿〃成为代言人:商业就是这么无孔不入,但不是说这一定不是好事,商业本身是中性的。 
  朴树的出现,多少弥补了高晓松淡出后留下的空白,〃同桌的你〃开始走进〃白桦林〃: 
  新生代:为朴树尖叫:对偶像的渴求 
  都市森林里的行吟诗行:朴树的《我去2000》 
  我们都能注意到,在市场运作上,〃花儿〃与朴树都有偶像色彩。当他们行走在摇滚与校园的交汇地带时,他们就取得了成功。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他寄来的小样中,同样融合了这两种色彩: 
  独自一人的忧伤 —— 叶宁 
9。 最近,大地唱片与高晓松等人又不甘寂寞地打出了校园民谣的旗号,然而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无非是炒点冷饭,赚校园民谣的最后一笔钱 
  校园音乐卷土重来(新闻报道) 
  这是一些现在大学三年级的网友对此的反应: 
  商业炒作过多浮躁之风蔓延——校园音乐变了味 
  校园音乐还在找北 
  校园音乐的没落 … charm 
10。 曾经也是清华校园民谣干将的卢庚戌,也步了老狼等人地后尘,从校园民谣走向了普通的流行歌手,却不忘时时提下自己地〃前〃身份:校园民谣最后一抹亮色。 
  走近小卢:成为签约歌手后,清华的学生对他的访谈——看其谈吐,旧日的时光还隐约能见,今日却不再是蓝白时代。 
  卢庚戌简历 
  经过唱片公司(这次换成了喜洋洋)的包装,他最近推出了唱片《蝴蝶花》,清华BBS上立刻有人支撑他的声音与香港当红小生谢霆锋有类似之处! 
11。 结论:当校园民谣是种个人体验时,那种风花雪月有着个人地真实。校园的草地上依旧有人在忧伤地吉他弹唱,但已商业化了的如今,校园民谣已成明日黄花。



逝去的校园民谣(上)

  《同桌的你》、《没有围墙的校园》、《我没醉》、《未名湖是个海洋》、《青春》、《恋恋风尘》、《雨滴》……看到这些名字,九十年代的不少大学生们,恐怕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这,不是——校园民谣么? 
   
  是的。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而如今,这证明与印迹,却在商品大潮的滚滚红尘中,日渐变得模糊和遥远,我们,甚至很难听到一些旋律清新、富有校园味道的声音了。 
  我们也不免感慨:校园民谣,曾拥有着多么美好的过去! 
   
  校园民谣,属于音乐领域的一种特别现象。 
  它的产生,与大陆原创音乐的流行及外来音乐的影响均有联系。在外来音乐的影响中,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力最为直接与深远;在大陆原创音乐中,又以摇滚乐(崔健为代表)对校园歌曲的产生较有推动。此外,欧美流行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均对校园民谣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台湾校园歌曲〃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罗大佑的这首有着浓郁的校园民谣风味的歌曲,于80年代中期传入大陆、并最早由歌手成方圆怀抱木吉他,加以悠扬的口哨唱出时,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一位歌手说,台湾校园歌曲是大陆校园歌曲创作的样板。这,让人约略看到了台湾校园歌曲的魅力及影响力。 
  从刘文正演唱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到罗大佑的《童年》、《恋曲1980》、《恋曲1990》和李宗盛的《生命中的精灵》,台湾音乐人对台湾流行歌曲及后来的流行歌曲,都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而无论他们本人还是其作品,又都对大陆的校园歌曲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齐豫、刘文正、蔡琴、姜育恒、童安格、黄舒骏等台湾校园歌曲的演唱者或创作者,因此也很快为大陆青年所熟悉和喜爱,《橄榄树》、《却上心头》、《春夏秋冬》、《未央歌》等大批校园风格的歌曲,在众多80年代、90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心中,仍在隐约地回响着。 
  大陆原创音乐1986年,作为中国新生代的音乐创作人郭峰,推出了著名的《让世界充满爱》,这标志着大陆流行音乐的成熟。以后,在大陆流行乐坛上,一是涌现出了不少具有民族风味的通俗歌曲,即〃西北风〃,二是出现中国的摇滚音乐。而后者,以崔健为代表,令流行音乐界耳目一新,也带给80年代的大学生们关于音乐的全新感受。 
   
  80年代后期,崔健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发行面世。由于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人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有一股青年所共有的情绪性及反叛性,所以,崔健不但以自己的作品征服了年轻人的心,《一无所有》等歌曲在中国乐坛上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带给大陆校园歌曲的主要影响,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个象。〃他是60年代的一道伤痕,90年代的一滴血。〃自崔健出现,大学校园里才真正有了激进的吉他声,对校园歌曲的演绎也进入了另一个崭新的天地。 
  欧美流行音乐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学生,还受到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影响。包括:60年代的西方民谣;70年代〃卡朋特兄妹〃的歌曲;80年代麦克尔。杰克逊、麦当娜、保罗。西蒙的歌曲;90年代初四兄弟合唱组及〃披头士〃(Beatles)乐队。 
  此后,欧美的各派流行音乐更是如狂潮般涌入;而真正对校园创作者产生一定影响的,大约仍是一些经典的、抒情的老歌、慢歌,像《Sound of Silence》、《CountryRoad》、《Five Hundred Miles》以及《Yesterday Once More》等等。 
  这些经典歌曲因为易于传唱,且旋律舒缓而易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直到今天仍在大学的校园广播里时时响起。至于民族音乐对校园民谣的影响,因为它是一种深沉的积淀,所以很难从歌曲中找到直接的印证。它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潜藏在歌曲旋律及歌词内涵的最深层次。 



逝去的校园民谣(中)

  1994年,一盒叫做《校园民谣》的磁带,开始在大学生中间风行起来。 
  这盒磁带整版的音乐,全部由北京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