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751-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 >

第8章

1751-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第8章

小说: 1751-实证纪实小说学生恋爱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后的几天,刘启业每天都找到郭小莉,或是威逼,或是好言感化,总之硬的软的法子都用了,郭小莉就是不同意跟他好。非但如此,郭小莉还开始躲避他。    

    

    

  第六天中午,刘启业又堵住了郭小莉,他把郭小莉拉到一边,瞪起双眼,一字一顿地问:“你真的要结束我们的关系吗?”郭小莉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启业咬咬牙,说:“那好!我有四个条件,只要你答应了其中一个条件,我以后就再也不找你了,你和我就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    

  郭小莉让刘启业说说看。刘启业说:“第一,给我3万元钱作为我的感情损失费;第二,跟我恢复恋爱关系;第三,为了折磨你,我要杀你的家人;第四,好好陪我玩两天。”    

  郭小莉仔细考虑了一阵,惟一能够答应的只能是忍辱陪刘启业两天,以求事情一了百了。    

  次日一大早,刘启业把郭小莉带到了他所住的旅店。一进自己的间房,刘启业就迫不及待关死了房门,把郭小莉拖到了床上,脱光了她的衣裤……郭小莉倍感受辱,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之后,刘启业接二连三地折磨郭小莉。    

  第二天,情形跟前一天一样。第三天清晨,刘启业不得不放郭小莉回去。临走时,郭小莉抹干眼泪,再一次强调说:“现在我已经满足你的一个条件,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刘启业在东莞又待了一天后,回到了广西桂平市南木镇的家。    

  自东莞回来后,刘启业无论怎样还是不能从心里真正“放走”郭小莉。    

  仇恨已经填满了刘启业的内心。    

  刘启业要实施他当时向郭小莉提出的四个条件中最让她难以接受的第三条。    

  刘启业买了一把菜刀,乘车赶往桂平市木乐镇。下午6时,刘启业走进了郭小莉的家。刘启业先后残忍地砍死了郭小莉的侄女、侄子,又凶狠地砍伤了郭小莉的母亲、父亲。邻居们听到呼救声跑出来,合力把刘启业制伏,并把他送进了派出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启业死刑。    

  刘启业一审被判处死刑,而此案的影响却至今没有结束,远远超出了这个案子的本身。不少人都这样说:“刘启业的行为前所未有,令人瞠目结舌。”    

  刘启业的案例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这样的“变态犯罪”新型案例的出现为社会和学校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这位教师讲完了这桩血案后又说:“恋爱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人际活动,可它竟然出现了如此结局,岂不让人恐惧、后怕?人们的呼喊,不正是对我们的要求和警示吗?!”    

  又是一阵沉默。    

  关于恋情的分析    

  还是在上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讨论会上,一位哲学课讲师弹了弹手中的烟灰,慢条斯理地说:    

  如果……大家以上所说的都是客观现实的话,或者说是客观存在,那么,这的确是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婚恋观问题上的多元化反映。我仔细听了大家所列举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恋爱模式:一是爱情宣言式,二是婚恋实训式,三是透支爱情式,四是情场喋血式,等等。叫我说,还有一种现代化的玩法,我给它取名为“太空亲吻式”,也就是“网恋”。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异质性以及隐藏在互联网络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它的消极影响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倾斜,价值取向紊乱,道德判断力削弱,道德人格缺失,道德意识、伦理观念混乱等等。断言之,互联网络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网恋”中的新闻、奇闻、丑闻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在太空中热恋已经变为现实了。    

  现在我想说的是,主流和支流问题,本质和非本质的问题。如何看待大学生群体中的婚恋问题,刚才大家所谈,都属实,无可非议,若要列其表现,还有很多。但就大学生队伍整体而言,它还是支流,不是主流,整个新时代大学生队伍还是正气上升、积极向上的,不然,何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何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尽管一些专家在问卷调查中表明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大学生们都在谈恋爱或者是有恋爱嫌疑,对此,也应进行冷静地、理性地分析。你想想,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聚集着成千上万、甚至几万名青年男女,女方青春芬芳,男方血气方刚,一聚就是三四年,甚至六七年,同一个宿舍区居住,同一个食堂里就餐,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锅里碰勺子,哪能会不产生相互爱慕之情。尽管校方明文规定,在校大学生不准谈恋爱,但是,一个是青春,一个是少年,就连“老夫人”家法这么严,也挡不住“张生”和“崔莺莺”私通哩,何况这些基本上是开放式管理的大学生呢!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咱们再客观地分析一下这“大部分大学生都在谈恋爱”的结论。


第一部分一场关于婚恋观问题的讨论(6)

  我相信,在这些正在谈恋爱或者是有恋爱嫌疑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或者说是大部分是在理智地交往,有的可能是在交朋友而被误认为是谈恋爱。请注意,两个异性正常交朋友与正式谈恋爱是有区别的。即使有的是在谈恋爱,也是在正常轨道上运行;他们是以不影响学业和政治进步为前提的恋爱行为,这样的交往活动,你又如何去指责、去干预呢?!当然,最好是不谈恋爱,但是,我前面讲了,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而感情的交往和碰撞你又如何能隔得开、扯得断呢?!    

    

    

  所以,我认为,代表主流,代表本质的还是那些坚守学业阵地、不过早谈恋爱的大学生,同时也应包括那些以不影响学业为前提而又能坚持在正常轨道运行中谈情说爱的大学生们。无疑,这些应该是大多数,不然的话,各个大学又如何能办得下去呢?!青春萌动的大学生群体又如何能管得住呢?!因此,我坚信,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还是“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占据上风的。    

  当然,不可否认,大学生群体中,有15%,甚至到30%的大学生,婚恋观是迷惘的、错误的,行为是混乱的、出格的。特别是有极少数男女大学生,在校内乱谈、乱搞,甚至租房同居;到校外胡乱交往,有的伴帅哥,有的傍大款,有的甚至搞三陪,参与性服务等等。俗话说,“一个老鼠坏锅汤”,“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尽管是极少数,却被张扬得满城风雨,给大学生队伍造成了极坏影响,给众多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对此,我们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能不冷静思考。这少数、极少数,算起来也不少哇,这些学生又连着多少家长、亲友的心哪!这样一来,我们的责任不是重如泰山吗?!如果不把这一少部分学生教育挽救过来,而是任其发展,那么,即使那一大部分学生也会像河水冲击堤岸一样,美好的田园也会被逐步剥蚀,堕落、沉沦的大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呀!    

  深情的话语在撞击着每个教师的心。    

  一直没有说话的校党委书记此时似乎感到愧疚,教师们的发言触动了他,启发了他,也可以说教育了他。教师们静候着他的指示或表态。但他却长叹一声缓缓地说:    

  “我过去觉得自己很尽职,很敬业,每天早点上班,晚点下班,办公室里坐坐,各系部里走走,学生食堂里转转,教室里面看看,和教师们聊聊,找大学生们谈谈,各系部领导来汇报听听,需要研究就主持着把会开开,然后再深入下去抓抓……总之,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大家都说学校的形势一派大好,我也感到眼前是莺歌燕舞。过去,也曾听到过大学生恋爱的反映,但总认为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未能引起关注,自认为我们的大学生都是听话的孩子,我整天看到的是他们天真的笑,听到的是他们乖巧的话。特别是听说有的聪明的学生既是学习上的‘尖子’、又是情场上的‘好手’的典型事例后,更是刺激了我。看来,我过去只看见表象,没看透内在;只看到当面,没看到背后;只看到校内,没关注校外;只看到白昼,没注意夜晚;只管了学期,忽视了假期……”    

  大家没想到书记竟然如此深刻地做起了自我批评,于是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哎,现在的大学生,受各种思想影响,婚恋观念早就变了,你认为是错的,他却认为是正常;你管他多了,他却说你多此一举;你管他严了,他会拿出许多理由、甚至法律依据来为自己辩解。作为校方总不能对他包揽一切吧。    

  “是呀,话虽这样说,但总觉得于心不忍哪!”书记接着又说:    

  每当想到三代人送一个学生入学的场景时,我就为有的学生堕落而感到内疚。我听着大家的发言,心里也在琢磨,这些大学生们婚恋观上的迷惘、紊乱,情爱、性爱行为上的随意、失德,从根本上讲,究竟错乱在什么地方呢?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正当的恋爱,什么是合法的婚姻,什么是性道德的底线等等,他们不是不清楚的,那么为什么在现实的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这么大的误差?我认为,问题出在“三个错位”上,就是:理念上的错位,思辨上的错位,知行上的错位。    

  先说理念上的错位。例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他们中就有不少人认为,表现在婚恋问题上就是性解放、性自由。这就是理解上的严重错位,理念上的严重错误。诚然,从广义上性解放的理念可以理解为男女两性的交往、接触,应该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束缚和男女不敢交友的思想禁锢,包括异性间交往中的挽臂、牵手、拥抱和礼仪式的亲吻;包括异性朋友间的约会、攀谈、跳交谊舞等;包括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包括禁止家庭暴力和性暴力等;包括丧偶老人的夕阳情、择偶再婚、公开征婚等等。这些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应该说也是性解放的表现。但是,一些年轻人、大学生,却单从狭义上去理解性解放、性自由。有资料介绍,性自由口号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尤其是在北美。它是从反对男女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和性观念开始的,当时提出的是性革命。然而后来革着革着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部分人认为身体和性是个人财产,个人资源,自己有权决定如何处置、使用。这样的涵义就抛弃了对性的社会制约,否定了性道德的合理内容,使性自由成为一部分人性滥交的理论依据。注意,在我国,所谓“性滥交”行为既受道德舆论的谴责,又是违反我国的法律准则的,更严重的是它危及男男女女的健康,导致各种性疾病的蔓延。而我们的某些大学生却盲目地把西方文化中的糟粕当做新观念加以接受,去崇信性解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