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04.命运的抉择 >

第219章

104.命运的抉择-第219章

小说: 104.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那人。张献忠等流寇可从来不讲“两军兴兵,不斩来使”的规矩。他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反正自己孑然一身,也算是“死”过一次的人对生死可以看得很坦然。因此在大营里赵至诚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个危险的任务。但那缙绅只不过是个普通百姓哪儿经得起这样的惊吓。原本想带个熟悉环境的向导来看来这次全然派不上用场了。
  兄弟,对不起,这次真不该带你来啊。赵至诚一边在心中向那缙绅报以歉意一边则依然镇定地站在那里。他的嘴角上甚至还挂起了一丝轻蔑的微笑。那种微笑反倒是威慑住了那些轰笑的官兵,提醒了他们谁才是现在掌握优势的人。此时却听一旁的李定国沉声呵斥道:“统武,你给我退下!”
  靳统武见状也只好悻悻然地收起了佩剑退了回去。却听李定国这边继续向赵至诚问道:“就算我等答应投降。你们游将军又分辨我等真降,而不是假降呢?”
  “无论将军是真降也好,假降也罢。只要将军的人马在规定的时间里出城集合在我军面前交出武器,并接受我军的整编。我军会负责你们的粮草军需。两位将军同你们的手下都将保留原有的职位以及俸禄。具体实行的过程谕降书里写的清清楚楚。”赵至诚一一作答道。其实赵至诚和其他明军军官一样打心眼里不信任这些个出尔反尔的“流贼”。
  听赵至诚这么一解释李定国与刘文秀不由面面相窥了一下。两人心里都清楚这次对方是有备而来的。想象以前那样为着保存兵力,休养士卒,向朝廷低头,假降一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一直没开口的刘文秀终于忍不住开口道:“哼,出城投降?谁知道一出城会发生什么事?将刀枪兵器都交给你们,咱弟兄不是只能任人宰割了吗。你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们这些官老爷!” 
  “凭大明隆武朝的信用!凭首相大人的信用!”赵至诚斩钉截铁的说道。继而他有以激动的口吻补充道:“对于答应过的事朝廷从未失言过。当年你们答应归附朝廷后,朝廷不但赐予了张献忠蜀王的头衔,首相大人还亲自调拨了50万石的粮食用以救济蜀中百姓。赶问朝廷可曾少给过你们一粒粮?亏欠过你们一个铜板!”
  “那我大西自从答应归顺大明后确实没有再滋扰过朝廷啊!蜀王可是一直为蜀中百姓操劳着啊。”刘文秀强辩道。
  “那张献忠在蜀中以万岁自居这总是事实吧!蜀中没有使用隆武年号而是使用伪大西的大顺年号这也是事实吧!巴蜀之地历来就是大明的领土而不是什么藩属国。张献忠以蜀王的身份哪儿有资格决定这种事情!而这几年他在蜀中做过的那些什么事?又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想必二位比在下清楚。”赵至诚厉声驳斥道。关于张献忠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世人皆知。一直驻扎于湖广的第三军团更是日夜期盼着能入川赶走这些害人的“流寇”。如今听刘文秀这么一狡辩赵至诚更是觉得异常讽刺。
  面对赵至诚的质问无论是李定国还是刘文秀都觉得难以回答。因为就象赵至诚所言具体的情况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却听此时的李定国忽然怒不可扼地冲着赵至诚大喝道:“大胆!我家大王的名讳是你这小小的部将能直呼的吗!你就不怕我当场砍了你吗!”
  然而赵至诚却有着一种对死亡无所谓惧的表情。只见他冷冷的一笑道:“我赵至诚是大明的军人。死在沙场与死在城头没什么区别。李将军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李定国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年轻人竟也有如此的胆识。一瞬间久经沙场的他倒也被这不入流的小小少尉给震慑住了。过了半晌他突然朗声一笑道:“好!是条汉子。你这头先记着,他日沙场之上我再取回。回去告诉游沛龙我李定国生是大西人,死是大西鬼。我等弟兄更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计不会投降!”
  赵至诚从李定国的眼神中读到了一种异常坚定的信念。他知道就算城外再多十倍的人马,就算朝廷给予其再多的高管厚禄都不可能改变眼前这个年轻将军的决定。敬佩李定国忠义的赵至诚深吸一口气后一个抱拳道:“那好,我赵至诚就在沙场上等着李将军。”
  此刻两人四目相视之下竟也有了一股惺惺相惜的感觉。却见李定国一挥手极有风度的说道:“来人,恭送赵少尉下城。”
  而赵至诚则回敬了一个军礼带上那已经吓得神智不清的缙绅一起下了城楼。眼看着赵至诚走下城的背影李定国不禁感叹道:“真是群难缠的角色啊。”
  “是啊,定国,看来我们要有硬仗要打了”刘文秀望着外面的明军大营喃喃道。
  “二哥,怕了吗?”
  “怕他个球!当年玛瑙山一役都让咱哥俩挺过来了。还怕外面这些龟孙子。定国,你该不会这几年安稳日子过惯了手艺差了吧。”
  “二哥想试试吗?走,咱们上校场练练去。”
  “去就去。我还怕你小子。”
  当两位大西虎将爽朗的大笑声在重庆城头上回荡时,赵至诚也带着李定国的回复回到了明军大营。众位明军军官在得知李定国的回复后有的敬其忠义,有的则对他的傲慢嗤之以鼻。马祥麟等与大西军结怨较深的军官更是强烈要求部队现在就进攻。并跃跃欲试的要求成为先锋攻打重庆。就在众位军官吵吵嚷嚷之时,却见游沛龙起身渡到窗前望着远处的重庆称高声说道:“好个李定国!好个‘小迟尉’!本将军这次定叫你输得心服口服!”


第七章 第二十七节 蜀中攻略(四)
  滔滔的嘉陵江水湍急地流过巴山蜀地的层层山岭,象一把利刃般将巍峨的高山一斩为两面笔直陡峭的峭壁。然而就算面对大自然造就的如此天险人类依然能找到克服其的方法。就在这些犹如镜面般平滑的峭壁上却被开凿出了一条狭窄的木制栈道。那栈道仅靠着打入峭壁中的木桩支撑其余部分几乎孤悬于嘉陵江之上。在栈道的尽头是一座用几条粗大的藤条以及木板组成的简陋吊桥。在山风的吹拂下不时地剧烈晃动着。让人很难相信这样的栈道,这样的吊桥竟然能让人畜通行。然而就在此时此地却有一队人马穿行于这天险蜀道之上。他们身着短衣头缠布巾打着赤脚,乍一看同本地其他寨子的乡人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则是人数。约莫有1000多人正在同时穿越这条栈道,而且还带着百十匹马匹。就算附近某些寨子里的男女老幼一起出动都不可能有如此庞大的人数。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叶连长,此地离青木关还有多远啊?”吊桥边一个30多岁女子向一旁的一个年轻男子问道。
  “回粟团长,过了嘉陵江翻过两座山再过一条河就到了。约莫还有两天的路程。”那男子指着远处的群山回答道。眼前的这个青年男子乃是彭水苗寨一个老土司的儿子名叫叶丹。自从明军开驻彭水后便开始在本地征召少数民族青年入伍。好奇于明军火枪的叶丹便带着几个随从一起入了伍。至于那女子便是桂西山地团的团长粟铁花。此次她的任务就是带领该团从小路翻越大娄山脉,饶到重庆城的北面配合大部队的进攻计划。蜀道难行当然需要叶丹这样的向导指引迷津咯。
  “两天?不行,时间紧迫,两天的时间长了些。难道没有更近一点的小路吗?”粟铁花听罢拧起了眉头问道。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这次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出其不意。能赶在大部队开始总攻重庆城前占领青木关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近路是有,可是就是难走得很。”叶丹想了一下回答道。叶丹的话音刚落却听粟铁花朗声一笑自信的说道:“叶连长放心,只要是能让一个人落脚的道路我就能让整个部队都通过。没什么天险能阻挡得了我们战士的步伐。”
  于是在粟铁花坚持下明军在渡过嘉陵江后迅速转入了茂密的丛林之中。按照叶丹的领路部队穿越了原始森林终于在一天两夜之后来到了重庆城以北的青木关外。在悄悄勘察完地形后,粟铁花派了两个连携带绳索等工具在选好的爬城地点,等候在城壕外。另命一个营掩护爬城的弓弩手和火枪手都站立在临近城壕的房坡或山坡上,只等一声令下,弓、弩、火枪便对准城头齐射。而她自己则立马于青木关东南角的一处树林中,注目城头,观察着守城的敌军的动静。
  暮色下的青木关显得宁静异常。不大的官寨里头只有一条长街。虽是如此可方圆百里的老百姓还是会经常到此地赶集。不少马帮也会再此落脚休息一番。不过由于明军突然进犯重庆,青木关的戒备也开始森严起来。眼看着太阳还未落山守城的大西军便早早的关上了城门。可就在此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铃铛声。城头上的兵勇一看却是一队马帮到了城门底下。于是其中一个把总便扯着嗓子嚷嚷道:“楼下来的是什么人?要到哪儿去啊?”
  不过让大西军失望的是对方回的却是一堆叽里咕噜的土话。大西军虽然进驻四川多年但不少将士还是陕西河南人氏。对于四川的方言本就不熟悉更不用是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了。况且在他们眼中这些土人散发连敛足几乎没什么区别。觉得有些犯难的把总啐了一口叫骂道:“妈的,又遇上了一帮蛮子。有没有会说汉话的啊?”
  那把总话音刚落马帮中就站出了一个面容较为干净的男子。只听那男子操着生硬的汉语回答道:“小人叶丹,是这马帮的掌柜。天色已晚,这前不着店,后不着院的,想请军爷通融一下放小人的马帮入城歇脚。”
  “马帮?从哪儿来的啊?”
  “从龙潭坝来,去潼南赶集。”
  “恩,都贩些什么东西啊?”
  “回军爷,小买卖,就是些花布、茶叶之类的东西。”叶丹点头哈腰道。
  “有没有贩盐啊?” 
  “没有,没有。小人怎么敢贩盐啊。”叶丹连忙唯唯诺诺的应付着。并取出几两碎银朝城头晃了晃道:“几位军爷辛苦了。小人准备了些茶水钱请笑纳。”
  那把总一见银子立刻换了副嘴脸,心里暗想这个蛮子够识相的。当下示意手下开启城门放下吊桥。却见一个兵勇凑上前去小心翼翼的提醒道:“老大,我看还是让他们在外面过夜吧。南边这几天不消停,听说连重庆城都被围了。咱们还是小心点吧。”
  “怕什么,不就是几个苗子吗。”那把总不耐烦的一挥手道:“开城!”
  “开城!”随着城楼上一声令下,城门被打开了巨大的吊桥也被缓缓的放了下来。叶丹连忙示意身后的马队赶忙进城。然而就在马队行进到一半时四周忽然响起了一阵诡异的口唿哨声。还未等城头的兵勇反应过来。叶丹就率先从货车上抽出苗刀,抡起一刀就砍断了吊桥的绳索,用苗语大声喝道:“冲啊!”
  而在另一边接到信号的粟铁花将马镫一磕,拔出宝剑一挥,大声下令:“进城!”说罢她便率领着亲兵们随叶丹等人一起奔过了吊桥,冲进瓮城。眼看着团长已然冲进城池,在一旁的早已守侯着的战士在火枪和弓弩的掩护下纷纷抛出绳索叼着缅刀爬上城头。一瞬间整个青木关城头上火光四起。城头上的大西军这才反应过来想要再次拉起吊桥。可惜此时吊桥的两条锁链均已被砍断。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鱼贯而如。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