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104.命运的抉择 >

第679章

104.命运的抉择-第679章

小说: 104.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了。足够了。”酒坊老板两眼闪着贪恋的光芒掂了掂钱袋道:“还有的找呢。不过刚才你打碎的瓶子可也得记在帐上啊!” 

  韩半瓶丝毫没有在意酒坊老板的最后一句补充,在听到还有找时,他立即满嘴酒气的摆手道:“不用找了,剩下的全给我打酒打包。” 

  眼见韩半瓶出手如此大方,酒坊老板自然是眉开眼笑。而其他受益者固然为有一顿免费酒水感到高兴。却也忍不住向请客者投去了怜悯的目光。“哎,你说韩帐房是不是疯啦?”一个年轻人小声的向自己的朋友嘀咕道。而他的朋友也立刻以抱以相同的口吻附和道:“我看也是。” 

  正当此二人嘀咕之际,酒坊老板已经手脚麻利的打好了烧酒。只见韩半瓶一把接过了酒瓶踉踉跄跄的走到了门口。却突然把身一回向着正要数钱的酒坊老板问道:“掌柜的你刚才说踏踏实实做好人发不了财?” 

  被韩半瓶突然这么一问的酒坊老板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便苦笑着回道:“至少在这里是吧。那些凯旋而归的提督们不也是个个杀人如麻。” 

  “那女人真的很喜欢钱吗?”韩半瓶依在门口又问道。 

  “我不是女人,我也爱钱。”酒坊老板粗俗却不乏厚道的答道。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在场人等的一片哄笑。这些人或许没读过书。或许在某些人眼里只是些不知礼仪廉耻的白丁,但他们无疑是诚实的。也是宽容的。 

  “哦,是这样啊。那等我日后发了财,身边一定也能美女如云了吧。”韩半瓶说罢便放声大笑着离开了酒坊。 

  望着韩半瓶那近乎疯癫的背影。酒坊老板先是一楞随即便摇着头喃喃自语道:“看来确实是疯了啊!” 

  毫无疑问此刻的韩半瓶在众人的眼里是一个倒霉的丈夫、一个失意的酒鬼,一个可怜的疯子。但韩半瓶却清楚自己既没有醉也没有疯。事实上他比刚才酒坊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醒。如果勤劳换不来财富。如果诚恳换不来尊重。如果不事生产的投机者能被人顶礼膜拜,那他韩半瓶又有什么理由继续恪守忠孝仁义。 

  “骗子!都是一帮道貌岸然的骗子!”韩半瓶猛的又灌了口酒咒骂道。可他那被酒精浸红的双眼却在刹那间迸发出了异样的光芒。既然这世上充满了投机的骗子。那又何必在乎再多自己这么一个呢。只要有那份东西自己就一定能上演一出令那些大人物们瞠目结舌的好戏吧。只要一想到那个从京师带来的包裹,韩半瓶浑身上下就像被火炙烧一般燥热。不。此刻的他本身就是一团火,一团由仇恨与愤怒揉炼而成的烈火。 

  三日后的清晨,吴淞港照例又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可漕行帐房的一个位置却始终空空如也。谁都不知道位置的主人他去哪儿了。帐房的管事在向其他人盘问无果之后,随即便开始打算为了这空位置找新主人了。冬日的暖洋柔和的撒在码头堆积如山的货物上。远处传来了船只进港的钟声。 

  一个无名小卒离开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岗位。另一个无名小卒却正在踏上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夏完淳已然晋升为了准将。但在朝中大臣,甚至国会议员的眼中他也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已。远征军在西伯利亚所取得的成果在帝国其他殖民地的成绩面前就像烛火对烈日一样,丝毫引不起朝中大员与在野财阀们的兴趣。 

  虽然心里十分清楚外界对开发西伯利亚的一些负面评价,以及对自己准将身份的种种质疑。但这丝毫没有让夏完淳踏入英武殿时表现出任何的局促或畏缩。这一来是因为他对女皇的决断充满了信心,二来则是夏完淳知道自己的肩上还担负着战友们的重托。为了不让远在冻土的战友们的心血白费,他必须得要完成眼前的这桩任务。 

  “夏将军。根据报告上所言,此次卫拉特汗国同沙俄以鄂毕河为分界线。沙俄控制河西岸,卫拉特汗国控制河东岸。可是依照军部的计划苏赫巴鲁不是应该带领准格尔人在乌拉尔山以西立国吗?如果老夫眼睛没有花的话这鄂毕河在地图上显示应该是在乌拉尔山的东麓不是吗?”大殿之上工商尚书罗胜率先发出了严厉的责问道。 

  而夏完淳却似乎是早料到了对方会有这么一问。只见他不紧不慢的拱手回答道:“回罗尚书。就目前来说卫拉特汗国确实仅限于乌拉尔山以东。而我军也只能算是刚在该地区站住脚而已。” 

  “年轻人你是个诚实的人。”罗胜听罢点了点头赞赏道。如果按照前朝武将的习惯碰上这种情况就算不吹个斩敌上万。也得在疆域划分的问题上耍点小手段。例如辩称卫拉特汗国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北冰洋上拥有出海口。然而夏完淳既没有夸大战功,也没有为疆域的划分问题做任何的详解。而是十分详细的将真实状况原原本本的公布给了在场的众人。当然如果夏完淳好大巧若拙喜功或是想要遮盖真实情况的话,那他得到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因为对于西伯利亚那边的情况罗胜心里也多少有那么一点儿数。不过赞赏归赞赏。罗胜接着便将更为严厉的质问抛出来道:“不过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尔等这次的行动在实质上是失败的?因为陛下当初允诺苏赫巴鲁的封地可是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啊。” 

  面对罗胜发出的刁钻问题。夏完淳依旧是不为所动的冷静道:“根据陛下当年的计划诺苏赫巴鲁应该将势力发展到乌拉尔山以西。而我朝则与他们以叶尼塞河与鄂毕河为界。而今卫拉特汗国已立,我军也在托木斯克与叶尼塞斯克设下了基地。因此计划至此只完成了一半而已,要完成下一半的计划就必须进一步巩固我军在当地的驻防。” 

  “巩固驻防?老夫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向西伯利亚增兵?”罗胜眉毛一挑反问道。 

  “是的,尚书大人。凭现在远征军一个团的编制固然能威吓当地的土著。但我朝想要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乃至继续西进。光靠这么一点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远远不够,夏将军你好个狮子大开口啊!”这一次发话的是外务部的李尚书。却见他冷笑着向夏完淳摇头道:“你们这些将军总是张口闭口的说要武力压制,根本不体谅后方补给的压力。依老夫看我朝既已取得了先机。而那些个罗刹人也敬畏我天朝的威严。不如就让朝廷派使节前往沙俄通过外交手段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 

  在听完李启新的这番见解之后,在场的不少官员都跟着点头附和起来。显然在他们看来李启新的建议十分符合礼仪之邦的一惯作风。然而同样进士出身的夏完淳却根本不吃这一套。却见他不依不饶的反驳道:“尚书大人,外交手段也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的。如果我军没有在托木斯克与叶尼塞斯克给了罗刹人不小的教训。恐怕俄主到现在都不可能回复朝廷的国书吧。” 

  “你,你的意思是说,朝廷在西伯利亚取得的成绩以及罗刹人恭顺的态度都是尔等的功劳吗?”李启新吹胡子瞪眼的责问道。事实上这次罗刹人的表现也确实让外务部尴尬不已。须知原先外务部一直以罗刹人野蛮不逊为理由来解释先前几份国书在沙俄石沉大海的原因。可谁知道这真打了起来那些个五大三粗的罗刹鬼子竟如此不堪一击。而俄主更是在失了两座城池之后便忙不迭的派人求和来了。 

  “不敢。末将等只是照命令办事而已。如果没有后方的支援。我军现在可能连叶尼塞河也到不了。”夏完淳谦逊的回答道。 

  九月论坛——绝情手打~ 



命运的抉择 第三百二十二节 听介绍群臣议沙俄 两阁臣殿外互探底



  夏完淳谦和的态度多少缓各了英武殿上的气氛。却听一旁的外务尚书甄旭升适时的将话题一转道:“那依夏将军在西伯利亚接触的情况来判断,朝廷这次需要向西伯利亚增派多少兵力最为合适呢?” 

  “回甄将军,依末将所见朝廷需要向西伯利亚增派的不是精锐的战斗部队。而是既能在当地屯垦又能具有战斗力的移民。至于西伯利亚的防务则应以修筑堡垒为重。每处要塞的驻军兵力并不求多。中等规模的要寒只需一个班的兵力就足够了。但要塞一定要配备足够的火炮和弹药。以防御来自游牧部族的袭击,并向周边移民及探险提供补给及保护。”夏完淳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恩,夏将军的提议十分中肯,不过移民之事关民生。毕竟西伯利亚的荒凉世人共知啊。”身为首相的黄宗羲要摇头开口道。他这话一出口立刻就引来了在场众臣的一致附和。相比中华朝令人咋舌的对外“探索”速度来说,中华朝的移民气氛却远落后于同一时代的欧洲。这也难怪,作为世界强国的国民又拥有着极其浓重的恋土情节。中华百姓在整体的移民兴致本就低于正处于乱世的欧洲人。而千里冻土的西伯利亚又是处于内陆深处,交通不便带来的是贸易的不兴旺。自然是更难吸引人眼球了。 

  似乎是早料到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夏完淳并没有显示出有多么气馁,而是十分镇定的将部队这些年探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向众臣说明道:“首相大人说得没错。相比中原来西伯利亚确实荒芜。但那里有上好的毛皮和丰富的矿藏。此外西伯利亚平原上有着众多河流。他们形成了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一张天然的交通干线网。我等在西进时就发现只要熟悉当地的水道。用不了做多少搬运工作就能从一条水路转入另一条水路。而就在末将离开西伯利亚之时,已经有不少中原的商贾沿着这些水路以之字形尾随而至。” 

  “哦,已经有中原的商贾前往西伯利亚做生意了吗?”黄宗羲嘴里虽在问夏完淳,目光却不自觉的扫了一下一旁的罗胜。却见身为工商尚书的罗胜脸上微微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但转瞬之间他又恢复了平静。 

  “是的。首相大人,据末将所知前往西伯利亚做生意的中原商贾大多来自于晋陕一带。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早在前朝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前往这些地区做买卖了。只不过由于前朝边关战事频繁,蒙古各部又对中原心存敌意这些商人才没能继续深入。”夏完淳如实回答道。 

  “既然帝国的商人对西伯利亚的市场有需求。朝廷就应该在为其提供帮助。”这一次发话的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 

  “遵命陛下,臣等回去后一定照办。”罗胜听罢躬身领命道。工商部虽然掌管着帝国的工商业,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对外贸易上利润丰厚的海路贸易总是比陆路更能受到工商部的关照。但此刻女皇既然亲自发了话罗胜自然也得表一表态度。 

  作为中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孙露只要下达一道圣谕就能把开发西伯利亚定为中华朝的主要政策。但她却并没有这么做。她十分清楚殖民地的开发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得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因此直至此刻孙露一直都在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的倾听着臣子的辩论。就目前来看夏完淳不卑不亢注重实际的作风令她十分满意。故而她才顺着夏完淳的话锋嘱咐了罗胜。至于工商部能重视到什么程度那最终还是得视西伯利亚那边的回报率来定。想到这里孙露便将话题引到了沙俄的身上:“夏将军,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