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115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115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也可见血清PAP水平升高。
~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甘油分解的酶,它由3个亚基(a、p、
7)组成,并形成5种同工酶(aa、口p、y7、a丫、p7)。7亚基的同工酶存在于神经元和神
经内分泌组织,称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它与神经
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
    【参考值】  RIA、EUSA法:血清90%)、补体c2/C4缺乏症
(90%)。PBc(20%)
见于ss(71%~87%)、新生儿狼疮
(75%)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30%
~40%)、SI,E(9%~35%)、单克隆丙
种球蛋白病(15%)
Hep一2细胞问期每个核有1~5个  见于有自身免疫病指征患者
大小不同的点状颗粒分布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续表
    注:sI,E,系统性红斑狼疮;DII,,药物性狼疮;MCT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P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
硬皮病;PM,多发性肌炎;SS,干燥综合征;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M,皮肌炎;RA,类风湿关节炎
图4…8?1a核均质型(Flep一2细胞)
图4—8—2核粗颗粒型
图4—8?1b核均质型(小鼠肝)
图4…8…3核细颗粒型
426
第四篇  实验诊断
图4…8—4核点型
图4…8—5a核膜核型,均质型(Hep一2细胞)
图4…8—6a核仁型
图4…8—5b核膜型,核均质型(小鼠肝)
图4…8—6b核仁型(Scl一70)
图4…8.7着丝点型,线粒体型



I
!  ~
j    ‘
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三)抗DNA抗体测定
    抗DNA抗体(anti—DNA antibody)分为抗双链DNA(double stranded—DNA,ds—
DNA)抗体、抗单链DNA(single stranded—DNA,ss—DNA)抗体和抗Z—DNA抗体。
抗ds—DNA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的双螺旋结构,它的检测有临床重要性。检测
抗ds—DNA抗体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是用马疫锥虫或绿蝇短膜虫作为抗原基质进行间
接免疫荧光测定。
    【结果判定】短膜虫动基体均质性着色,核浆成弱均质性着色为阳性。
    【临床意义】
    1.抗ds—DNA抗体阳性  见于活动期sLE,阳性率70%~90%。本试验特异性较高,
但敏感性较低。目前认为,能结合补体的抗ds—DNA抗体,在sLE特别是并发狼疮性肾
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他风湿病中抗ds—DNA也可阳性。
    2.抗ss—DNA抗体阳性  见于sLE(阳性率70%~95%),尤其是合并有狼疮性肾
炎。还可见于一些重叠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和慢性活动行肝炎等,但不具特
异性。
    (四)抗胞质抗体测定
    1.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测定  抗线粒体抗体是一种
针对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膜和外膜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该抗体主要
是IgG。常用大白鼠胃或肾髓质和Hep一2细胞作抗原基质进行免疫荧光法测定。AMA已
发现9种亚型(M1~M9)。
    【结果判定】  Hep一2细胞胞质内泥沙样颗粒型着染。肾近曲、远曲小管细胞的特点
是颗粒聚集成团。M3、M6在近曲小管荧光强。肝细胞胞质内均匀着染,胃壁细胞质着染
(荧光图片见图4—8—8a,b,c)。
图4.8—8a抗线粒体抗体(Hep一2细胞)
图4—8.8b抗线粒体抗体(大鼠肝)
图4.8—8c抗线粒体抗体(大鼠肾)
427
;■矜t  —t;,▲,t  ?    ^r
…喜+;:;争
428
实验诊所    。誊j|
    蕊蘸|嚣薯臻薯薯强譬ii
    【临床意义】许多肝脏疾病时可检出AMA。其阳性率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
无症状者为90.5%,有症状患者为92.5%;慢性活动性肝炎可高达90%以上;但是,胆
总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为阴性。AM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